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秋白菜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白菜病虫害防治吉林辉南县计委(135100)李长林一、苗期(立秋至白露)1.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筛选,淘汰秕籽。种子可用瑞毒霉、拌种双、百菌清等药拌种,也可用冷水浸种10分钟,51℃温水浸种25分钟~30分钟,以消灭种子传带的病菌。2.适期播种以立秋...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型杀虫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用于水稻拌种对水稻苗期灰飞虱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拌种,对苗期灰飞虱的控制优于常规药剂10%吡虫啉,控效期在20d左右,且对秧苗安全性好。建议1kg种子用2g左右,拌种后放置1~2h后播种。  相似文献   

3.
针对甜玉米发芽率低,苗期长势弱等问题,以拌种直播、包衣拌种、播种时基施和后期追施4种方式对盆栽甜玉米施用保水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可增强甜玉米抗旱能力,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同时提高甜玉米出苗率,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出替代呋喃丹防治麻雀、老鼠和稻蓟马等害虫的新药剂,进行了25%吡·丁干拌种剂在单晚直播稻田进行拌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25%吡·丁干拌种剂拌种对直播稻田苗期稻蓟马等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播种后15d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为98.84%,播种后30d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为93.96%;同时也有较好的驱避鼠、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菜生长苗期,使用几种低毒农药对田间油菜"三甲"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前采用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mL加10mL水再加0.4kg种子拌种防治黄条跳甲效果最好;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mL/666.67m2在苗期叶面喷雾防治茎象甲效果最好,油菜四叶期前、后各喷一次,中间间隔一周,防治效果会更好;在六月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播前拌种是小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促进苗齐、苗壮、苗匀,防治地下害虫,增强小麦抗逆性,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为了推广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采用高巧拌种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后播种,在相同管理水平下与未拌种的小麦进行大区对比示范。结果表明,高巧拌种药剂能够较好地预防苗期蚜虫的发生及后期病虫害的大爆发,667 m2节本13.4元;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高巧拌种处理的小麦产量为570.700 kg/667 m2,比未拌种的532.900 kg/667 m2增产37.800 kg,增产7.1%,667 m2增收68.1元。总的来看,拌种可以预防小麦苗期蚜虫的大发生,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升产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丰产优良品种。以北京新三号、油绿三号、京秋一号等品种为主。2播种技术播种期在立秋前后3~5 d,以7月30日~8月9日为宜。播前用0.4%种子量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3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吴凡 《现代种业》2004,(5):30-30,33
一、蔬菜种子消毒。1 药剂拌种法。①用100-200克的克菌丹粉剂拌种子50公斤播种,可有效防治茄果类、瓜类苗期猝倒病。②用100~200克福美双粉剂拌种50公斤播种,可防治瓜类枯萎病。但要注意种子和药剂都要充分干燥,才能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辣椒苗期病虫草害防治1、种子处理。播种前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浸种,一般浸种30-50分钟,捞出用清水浸泡3-4小时催芽后播种。可有效减少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的发生。2、苗期病虫害防治(1)苗床育苗。辣椒出苗后至1叶1心前,重  相似文献   

11.
拌种专用菌剂及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拌种专用菌剂及氨基酸水溶肥料在玉米上的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播种前拌种对玉米苗期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玉米早发苗,玉米苗期茎秆粗壮,促进根系发育;使用菌剂拌种,同时喷施氨基酸水溶肥料能够增强玉米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及玉米植株,抵抗干旱天气的能力,使玉米植株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植株干重低于对照处理,同时通过增加玉米百粒重和单穗籽粒重与单穗轴重之比,提高了玉米的产量潜力,促使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2.
<正>一、科学选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发芽率高、抗逆性强、耐密植品种。可以选择郑单958、浚单20、金海5号、德利农988等品种二、播种(一)播前准备(筛选、拌种)种子纯度≥96%,发芽率≥90%,净度≥99%。种衣剂包衣:5.4%吡·戊玉米种衣剂,或戊唑醇+锐胜(噻虫嗪)拌种,控苗期灰飞虱、蚜虫、粗缩病、丝黑穗病等。(二)播种技术1.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5—15  相似文献   

13.
棉花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春季棉花播种后常导致棉花烂种、烂根,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多年来一直采用敌克松拌种防治该病,但防效欠佳.为寻找一处适合我州防治棉苗立枯病的新药剂,今年我们在博乐市进行36%棉枯净拌种防治棉花立枯病试验,现将试验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1.呋喃丹拌种。春播作物播种时,按干种子计算,每千克种子拌50克呋喃丹,拌后密闭2~4小时,即可播种或补种。防蚜效果可维持50~60天,所以,在该作物的苗期阶段就不需要再防治蚜虫。 2.人工助迁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水稻种衣剂使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勇 《农技服务》2010,27(3):339-340
从精选稻种、拌种包衣、药膜固化、静态浸种、催芽、床土管理、播种及苗期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沿淮稻区水稻种衣剂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一、第一季覆膜春玉米生产技术(一)播前准备1.浇水、整地、施肥,足墒播种。播种前根据土壤墒情确定是否灌溉。播种前,进行耕地(或旋耕),耙耢整平。2.选种。种子纯度≥99%,发芽率≥98%,净度≥99%,含水量≤13%。精选饱满均匀的种子,以提高出苗率和群体整齐度。3.拌种。根据种植区常发病虫害进行拌种或种衣剂包衣。可选择5.4%吡虫啉·戊唑醇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玉米种衣剂包衣,控制苗期  相似文献   

17.
<正>1.阳光晒。在玉米播种前,选晴天将种子薄薄地摊在晒场上(注意不能直接摊放在柏油路面或水泥晒场上,防止温度过高烫伤种子),连晒两三天,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促进种子后熟,改善种皮透性,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有利于壮苗、增产。2.清水泡。用冷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6~12小时,可使种子发芽、出苗快而整齐3.农药拌。(1)辛硫磷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对水20~40公斤,拌玉米种250~500公斤,可防治苗期地下害虫。(2)粉锈宁拌种: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可防治玉米丝黑  相似文献   

18.
1.拌种把凝胶型抗旱保水剂用水稀释 3倍,加入需要拌种的种子中,边加边搅拌,直到拌匀,堆闷 4~5小时,种子无粘连即可播种,播种后浇透水.每 0.5公斤抗旱保水剂拌种量如下表(表中为推荐用量,具体操作过程中,保水剂用量可视种粒大小及种子表面光滑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棉花苗期以炭疽病为主的根病发生较重,尤以播种较早的地膜棉为突出。一般发病株率40~60%,死苗率7~13%,部分田块造成缺苗断垅。据此,我们于1984年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供试棉种为泗棉2号,杀菌剂有25%多菌灵粉剂,40%拌种灵、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用三种药剂分别拌种,另设对照,共四个处理。每处理小区0.05亩地,三次重复,顺序排列。棉籽用硫酸脱绒,于4月22~23日进  相似文献   

20.
小麦播种期间及苗期病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蟋蟀、土蝗、灰飞虱、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叶锈病、丛矮病、散黑穗病等。小麦播种期间是减轻和控制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一些病害只有通过播前拌种才有可能得到较好地控制,如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等。做好小麦播种期间及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