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傅孙萍  李建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66-16969
在对泉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并指出土地流转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泉州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政府主导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政府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供给方面的自由裁量权,决定了政府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主导作用.但由于政府在构建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过程中的有限理性,以及作为经济人的本性,造成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被放大,阻碍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追求目标的实现.尊重农民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法律规范,是克服政府主导负外部性问题,实现农村集体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效率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问题更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强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内涵,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的建议,促使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依法、合理、健康流转。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问题更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强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管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内涵,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管理的建议,促使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依法、合理、健康流转。  相似文献   

5.
分析莆田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成效,针对莆田市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促进莆田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变革时间,农村的劳动力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入,农业经济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农地使用率大大降低,这些证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而言,集体土地流转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集体土地流转产权界定便是其中之一,需要学者进一步探索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方向。而导致我国集体土地流转主要原因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建立产权制度是确保集体土地流转的关键条件。为此,本文对土地流转以及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有关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剖析了我国目前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在集体土地流转中运用的问题,并提出明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权利与责任以及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政企分离等具体方案,以期进一步完善经济组织产权制度,为集体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国的经济开发和发展速度都非常惊人,农村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集体土地流转的现象,也因此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混乱的流转主体、无序的流转行为、没有合理分配的流转收益等等,都对农民的权益造成了损害,最终的结果是农村集体土地不断流失。虽然我国目前制定了很多制度来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但是在完善了流转制度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存在,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让集体土地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是如今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8.
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务必要实现规范管理,不可非法改变耕地的农业用途,也不可擅自将土地的所有权性质进行改变。阐述了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规范化管理的原则,同时,就如何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高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情况、突出问题和主要方式,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州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县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有关地区集体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目前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点内容与热点问题。笔者首先回顾前人对生态安全概念的不同阐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查询与梳理,提出生态安全及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其次以晋西北地区为例,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选取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系统3 方面的20 个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列举当前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未来发展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地处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过渡带上的典型地区清新县为例,对Logistic回归模型在该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中的应用进行实践与探索,利用土地利用/覆被转移矩阵对2001年和2009年的清新县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运用SPSS软件中的Logistic模型确定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其影响程度,并对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以平朔安家岭矿为例,在对矿区地貌、植被、土壤等景观要素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生态破坏阶段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扰动因子,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及土地占用的时空顺序、数量、类型及程度,为矿区的生态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龙头",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核心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重要领域。目前,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开展,学术界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论方法、现行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在修编方法、实施管理、规划系统等方面,对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修编工作提出了新构想。选取2002-200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评析,并对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琦  任志远  李晶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259-2266
 【目的】为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以促进研究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区1990~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1990~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11年中,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在不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园地、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在不断增加,其中林地增加最多;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了研究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从1990年的1 202.15×106元增加到2001年的1 251.49×106元,年增加率为0.37%。【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向未利用地的转化,其次为耕地向城镇用地的转化;草地、耕地的退化及未利用地的增加给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实证分析,利用地学图谱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效应定量研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基本概况研究萧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主要研究内容为:利用ENVI 4.7遥感软件对萧县不同时期的TM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解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等遥感信息,分析并计算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将土地利用分为耕地、植被、水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五种类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分别对萧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三景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获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资源周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历史文化资源有着不同的影响。该研究应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的吐鲁番为研究区,利用2000和2010年的遥感数据,定量研究了吐鲁番历史文化资源周边土地利用及变化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改进部分社会学科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定量化的不足;苏公塔受到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最大,2010年受胁迫值为0.087 3,阿萨协尔古城受到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最小,2010年受胁迫值为0.034 9;2000~2010年交河故城、苏公塔、让布公商城址、高昌故城和海洋墓地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在增大,阿萨协尔古城和阔坦吐尔古城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在略微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将吉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化,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结果]运用吉林省2005~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更数据,估算出2005、2008、2020年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678.84×108、2684.40×10^8和2740.28×10^8元,在整个规划期内呈增长趋势。其中,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结论]吉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合理,但还需对耕地面积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关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凌  廖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98-11201
摘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数据,选取耕地数量变化和耕地保护政策两大指标,借助经济计量学理论以及Eviewes5.1软件,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制在制约着变量的运动,使二者之间短期内的偏离不会太远,长期则会走向均衡;耕地变化与耕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耕地变化与是耕地保护政策的Granger原因,而耕地保护政策不是耕地变化的Granger原因;脉;中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表明,耕地变化对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为持续的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加大而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具有较强的惯性,主要受其自身以前水平的影响,耕地保护政策对耕地数量促进作用不太显著。因此,解决耕地过快减少问题的重要途径应是制定长期策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理论研究,加大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及其应用,并作了简要的评析,最后总结了土地资源评价的影响及发展,提出指标体系标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