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敏  段海  马超  王震 《植物医生》2007,20(6):30-31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发生严重的病害。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蔓延,近年来,随着我国番茄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灰霉病日趋普遍。一般年份,不防治田块,病害损失8%~35%,平均为20%,重病年不防治田块,损失30%~60%,平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新传入潍坊市的毁灭性病害,2008年该病在寿光首次发现,2009年在潍坊市番茄种植主产区寿光、昌乐、青州、高密、潍城、寒亭等地都有发生,发生面积达6667hm2以上,发病田病株率一般20%~30%,发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云南省昆明市露地栽培条件下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特征,于2014—2015年采用病害系统调查法结合病毒ELISA及RT-PCR检测方法研究露地栽培条件下由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引起的病毒病发生规律及其重要寄主种类,并研究利用防虫网隔离蓟马对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番茄斑萎病毒病在露地番茄主要种植期3—10月普遍发生,番茄苗期和移栽初期是该病毒病防控的关键期,带毒种苗调运是该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田间多种茄科和菊科植物是TSWV的重要中间寄主。在田间,菊科寄主植物油麦菜、莴苣、鬼针草、牛膝菊上TSWV的检出率均较高,在42.53%~81.63%之间;茄科寄主植物中辣椒上TSWV的检出率最高,为41.99%,其次为马铃薯,TSWV检出率为27.78%,在番茄上TSWV的检出率为19.02%,因此生产中应对这些TSWV重要中间寄主给予更多关注和防控。应用防虫网能有效隔离蓟马,使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44个百分点和5.31,可有效降低番茄苗期及定植期斑萎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浙南菜区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年调查,明确了浙南菜区越冬番茄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侵染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即番茄苗龄20~30 d。温州近郊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番茄曲叶病毒病的侵染循环主要通过携毒烟粉虱在越冬番茄和早春番茄间传播完成。苍南、瑞安等季节性番茄生产基地,该病的侵染循环主要通过携毒烟粉虱在越冬番茄、大田番茄苗和夏季南瓜等中间寄主传播完成。随着播种期推迟,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轻,目前浙南菜区生产上‘托马雷斯’、‘好韦斯特’、‘合作903’等主栽番茄品种均表现感病。田间调查还表明,通过50目防虫网覆盖育苗栽培可以有效控制番茄曲叶病毒病发生,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番茄早疫病由真菌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的一种病害,也是武汉地区番茄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种病害,5月下旬到6月,是早疫病发生高峰期,发病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对产量影响很大,常年减产20%~3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1997年西瓜病毒病曾在陕西省局部瓜田发生严重,2000年、2001年又在本省的长安、临渭、大荔、澄县、华县、乾县、兴平、武功等地偏重发生,尤以长安发生最重。病田率80%~100%,平均病株率20%~30%,重者达80%以上。年发生面积超过0.7万hm2。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病田块如果与枯萎病混合发生会导致绝收。由于瓜农普遍对蚜虫传毒的为害性和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及时、准确治蚜防病,往往错过了防治适期,造  相似文献   

7.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最难防治的病害。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番茄病毒病还可使番茄品质下降,风味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是番茄生产中的重大障碍。1田间主要症状1)花叶症状。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明脉叶片略有皱缩,病株较健株略矮。露地番茄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发生,春季温室里番茄发病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主。2)条斑症状。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TMV与马铃薯X病毒混合侵染而产生。茎、果的病斑只发生在表皮组织上。3)蕨叶症状。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番茄病毒病, 特别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病在北京地区空前暴发, 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使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2012-2013年在北京周边7个区县, 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番茄植株样品325份, 分别针对TYLC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3种病毒进行了PCR或ELISA 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目前在北京地区大棚或温室内发生的番茄病毒病以TYLCV为主; 露地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病毒检出率100%, 其中TYLCV检出率达到75%以上。在TYLCV侵染的样品中, TYLCV和CMV复合侵染占20%左右, TYLCV和TMV复合侵染占15%左右。部分样品检测到TYLCV、CMV 和TMV 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番茄病毒病是陆地和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苗期受病毒病的为害可导致毁种。常见的有花叶、条斑、蕨叶型病毒3种,以花叶型最为普遍。一般年份使番茄减产20%~30%,个别年份减产60%以上,严重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和质量。1 症状1.1 花叶型 是田间常见的病征,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田间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是在番茄叶片上  相似文献   

10.
寿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重发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09年寿光大棚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virus,TYLCV)大发生,田间病株率20%~40%,重的达60%~100%,有的菜农重种2~3茬仍无好的效果。因病毒病的大发生造成番  相似文献   

11.
辣椒常见病毒病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病毒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栽培过程中常大量生,轻则可造成减产20%~30%,重则可减产50%以上,使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该病害不仅为害辣椒,还可侵害番茄茄子等茄科作物。只有抓好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2.
番茄病毒病是房县番茄生产上的四大病害之一,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发病率为10%-30%,严重时高达50%以上,造成产量损失较大,对露地栽培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探讨香菇多糖水剂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施用剂量,2012年6月底笔者进行了0.5%香菇多糖水剂防治番茄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与常规使用药剂进行比较,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番茄生产中,病虫害直接影响着番茄的产量及质量,尤其是病毒病,更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现就生产中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房山区2009年始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2010年至2011年,全区大面积发生,部分田块绝收,对房山区番茄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笔者以2011年为例,简述了房山区全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特点,针对其发生特点、为害特性,根据防控试验结果,提出了秋冬茬番茄非抗病品种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5.
豇豆早枯是长江流域经常发生的现象,近2年有加重的趋势。2003年如皋市豇豆早枯病发生面积达种植面积的30%,产量损失10%~20%,最严重的田块超过50%。2003年春,地刀豆、架刀豆也普遍发病,重发面积达到80%,毁田面积10%。1发生特点早枯发生在豇豆旺盛生长的中期,一般在7月上旬、8月  相似文献   

16.
文摘     
利用病毒弱株系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病(迁英明,[日]《今月の农业》(日文),1991,35(1):70~72)宫城县是番茄主产地,栽培面积达2150亩,但番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令农户苦脑.作者发现,利用病毒弱株系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病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毒。2016~2017年,在河北省18个番茄主产区调查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采集262份植株矮化、叶片黄化、褪绿、卷曲的番茄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16~2017年河北省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所检样品中TYLCV的侵染率为68.66%,其中与ToCV复合侵染率为19.5%;除栾城、滦南、乐亭、永年4地样品暂未检测到ToCV外,其他14个采样点的样品均检测到ToCV,侵染率为19.5%,且全部表现为与TYLCV复合侵染,河北省番茄主产区暂未发现ToCV单独侵染的样品。  相似文献   

18.
病毒病对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近年来在番茄种植新区发生严重, 疑似为种子带毒传播。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番茄种植新区的番茄病毒病样品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 RT-PCR验证的方法检测病毒种类;对番茄病果种子进行超薄切片制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将病果种子播种后对种苗进行RT-PCR带毒检测。结果表明, RNA-seq高通量测序及RT-PCR检测到的病毒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orthotospovirus, TZSV)、番茄黄斑驳相关病毒(tomato yellow mottle-associated virus, TYMaV)、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i veinal mottle virus, ChiVMV)、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透射电镜观察到种胚细胞及胚乳细胞中分布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体。病果种子播种28 d后的种苗具有病毒病症状, 通过RT-PCR检出TZSV、ChiVMV、STV, 检出率分别为60%、100%、80%。上述研究结果为TZSV通过种子传播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并为源头防控番茄病毒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是世界农业生产上一大病害,在我国局部烟区为害严重,被认为是我国烟草生产的重要潜在病害之一。结合烟叶生产,介绍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为生产中烟草番茄斑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室内用菇类蛋白多糖测定了由黄瓜病毒(CMV)侵染而发生的烟草、番茄和黄瓜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烟草、番茄和黄瓜等作物病毒病有较高的活性。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加水稀释300~500倍液对大田烟草、番茄和黄瓜病毒病的防效达65%以上,并能明显改善上述作物的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