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对采集的野生猴头菇经冷冻处理后再进行组织分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材料:分离材料是从长白山区安图县采集的野生猴头,将其分成两组,一组经冰箱(0℃以下)保存20天后进行组织分离;另一组不经冷冻直接进行组织分离(对照)。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加富培养基。(二)方法:先将分离材料用70%的酒精棉球进行表面消毒后放入无菌培养皿内,再置接种箱中,按无菌操作将菇体掰成两半或纵切一刀,用解剖刀在切面中部挖取黄豆  相似文献   

2.
巴里坤野生蘑菇"天A2号"菌株培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蘑菇“天A2号”菌株是采集东天山北坡带巴里坤革原的野生蘑菇。经分离、提纯、人工驯化培育而成。驯化时将其放在不同的环境和较恶劣的生长条件下.采用多种栽培模式和方法进行出菇实验.测定该菌株确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遗传性状较稳定等优良特性.该菌株属中低温草腐菌。很适合在北方逆温带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3.
兰氏布伦螨Brennandania lambi(Krczal)是江、浙、沪、川等省市蘑菇上毁灭性的害螨。由于该螨体形微小,菌种带螨不易发现,一旦带螨菌种播入菇床将会绝收,为了减少损失,我们做了菇床上兰氏布伦螨的防治适期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害螨:经过人工纯化后,在蘑菇栽培种上饲养的兰氏布伦螨(各螨态均有)。②药剂:保菇粉,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二)试验方法 以箱式栽培模拟床式栽培,面积为0.144m~2的长方形有孔塑料箱,9月11日每箱装培养料3kg。分播种期、覆土期用药两种处理。①播种期用药:装料当天(9月11日)每箱撒药粉5g(折35g/m~2),并抖入料中5cm,然后每箱播蘑菇1906号棉子壳栽培种150g(无螨菌种),再接螨17663头/箱(折122660头/m~2),其中95.77%为螨卵。②覆土期用药:  相似文献   

4.
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菌种实验中心,从去年五月开始对采集的野生阿魏蘑菇进行组织分离和试管栽培,最近获得成功。阿魏蘑菇是一种美味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野生阿魏蘑菇的栽培成功,不但为大面积栽培探索了经验,而且为挽救阿魏蘑菇绝种,维护生态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野生蘑菇资源丰富,但经人工驯化栽培的还很少。据调查,在侧耳属(Pleurotus)和亚侧耳属(Hohenbuehelia)中,可食的野生菇有9种。金顶侧耳和亚侧耳以前介绍过,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紫孢侧耳(Pl-eurotus sapidus)国内已有栽培。现将其余的5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5,(3)
对采自青海省高寒草甸的野生双孢蘑菇(经鉴定)菌株经组织分离培养提纯后,进行培养基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母种在黄豆芽培养基上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不同培养基间的菌丝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种及栽培种在麦粒培养基、粪草培养基、发酵棉子壳复合培养基上菌丝体均能生长,以麦粒培养基上长速最快。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肥菇驯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里坤县位于新疆的东疆北部、天山北坡,以高山、盆地、湖泊、森林、草原、荒漠为主要地形地貌。在这特殊的生态环境中,长期以来生长着多种野生食用菌。2001年7月至2003年,我们在巴里坤县山前草原带相继采集到多个品种的野生菌,其中之一野生菇经鉴定为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经组织分离、筛选,并进行栽培试验和生物学特性观测,目前已推广扩大栽培面积,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驯化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金针菇废培养料栽培鸡腿蘑的配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鸡腿蘑 CC_(91-1)菌株(笔者从云南省禄劝县野生鸡腿蘑分离筛选而得)。(二)培养料配方:试验共设6个处理配方,见表一。(三)试验方法:各处理配方的培养料加1.4倍水,充分拌均匀后装袋。塑料袋选用耐高温的低压聚乙烯薄膜,宽17厘米,长33厘米,厚4丝。袋的两头安放塑料颈圈,加盖两层牛皮纸。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保持三小时,冷却后在接种箱内接种。接种后放入20~26℃培养室内培养,待菌丝长满后脱去塑料袋,放置  相似文献   

9.
菌糠栽培灵芝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名贵的药用菌,具有多种药理功能。笔者在松江佘山采集野生灵芝(简称佘灵)若干,经组织分离后获得纯培养,于1992、1993年用金针菇菌糠进行了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猴头菌的生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头(Hericium erinaceus)是我国著名的食菌之一,过去一直是野生的。1960年秋陈梅朋所长在齐齐哈尔市采到了野生猴头子实体,经组织分离获得了纯菌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驯化。现将猴头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结果简报如下: (一)温度的影响:菌种培养料用锯末屑78斤、米糠20斤、糖1斤、石膏1斤,加水至含水量65%左右,装在蘑菇瓶中,消毒、灭菌、接种,分别放在35℃、30℃、25℃、20℃下培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病害给蘑菇栽培带来的危害较大,黄色单胞菌可感染蘑菇,使其子实体腐烂而死亡,直接影响到蘑菇的产量与质量。我们于1980年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试验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 病菌菌株分离:1980年12月20日,从感染菇床上采集的病菇,在无菌条件下,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切取菇体感病部位的组织块,于普通PDA斜面上,待组织块周围出现明显的菌落后,移植、分纯、扩大培养。 (二)制片染色方法:于载玻片滴0.85%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获得适合在秦岭山区人工栽培的羊肚菌菌种,以20株秦岭野生羊肚菌为试验菌株,经初筛、复筛、中试,获得了能稳定结实的羊肚菌菌种SXM-03和SXM-04,其中试产量分别达到(324.9±29.6)g·m~(-2)和(212.2±15.9)g·m~(-2),且子实体品质较好。秦岭山区多地的推广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上菌种适合在秦岭山区进行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蘑菇疣孢霉病时,首先要分离和大量制作纯疣孢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现将其分离和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疣孢霉菌的分离(一)组织分离法 选一个刚发病不久的病菇,去柄,用消毒过的剪刀剪菌盖上表皮10~15块.在培养皿中倒入 2/3体积的 0.1%升汞液,投入病菇块浸泡5分钟,不断用玻棒搅动.用镊子把消毒过的病菇块镊置培养皿内,倒入无菌水洗涤3次.用镊子把病菇块放在消毒过的滤纸上以吸干其表面水分.在培养皿中倒入1/3体积的PDA培养基,将消毒过的病菇块放入培养  相似文献   

14.
平菇火炬一号,系我厂1988年2月26日从死杨树上采集的野生平菇,经组织分离驯化培养而成.经过三年的试验和大面积的栽培表明,该菌株具有抗杂力强、生物转化率高等优点,现将其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形态特征菌丝体洁白,浓密,粗壮。  相似文献   

15.
程萍 《食用菌》1994,16(4):15-15
林新坚等(1992)曾在蘑菇栽培中测定固氮菌的数量变化及固氮酶活性,以探讨蘑菇生长与固氮菌消长之间的关系,但将固氮菌剂直接应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试验尚未见报道。为了验证固氮菌对食用菌生长的作用,我们以平菇作为试验材料,观察其菌丝对固氮菌剂的反应。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固氮菌菌株:采用本室分离的K330-1菌株,经鉴定该菌株属维涅兰德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②平菇菌种:糙皮侧耳792,引自恩施州食用菌研究所。③培养基:Ashly无氮培养基,用于培养固氮菌;平菇栽培料为稻草90%,麦麸8%,蔗糖1%,石膏1%。料水比1:1.3~1.4。 (二)试验方法 ①固氮菌剂制备:将K330—1接种于Ashly无氮培养液中,置28℃下培养一周,即获得液体菌剂。②平菇料筒制作:将平菇培养料配好后,装入55×25cm的聚丙烯袋内,两端套上套环,塞好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然后放入常压灭菌锅内,在100℃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采集自长白山地区桦树上的野生大型真菌菌株YBHB-1为试验材料,对其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菌种。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野生桦剥管菌(Piptoporus betulinus),采用桦树木屑制作栽培菌包进行出菇试验,结果表现菌丝生长速度快,色洁白;通过驯化栽培可获得子实体,形态与野生种相似。  相似文献   

17.
864菌株是我室1986年从草菇培养料分离所得,经人工培养回接于培养料中,在多种菇(如草菇、蘑菇、姬松茸菇等)的生料栽培上均收到了提高菇的产质量、节省成本的显著效果。1994年将该菌在金针菇栽培上作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松口蘑菌种的分离与扩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口蘑是我省,我国出口创汇率很高的珍贵野生食用菌。属专性较强的共生性菌根菌,蓖种分离培养较难。为了保护这一资源,我们经多年试验研究,摸索出了分离和扩大培养松口蘑菌种的方法及其适宜的培养基。在我省首次分离和扩大培养松口蘑菌丝体成功,为半人工接种栽培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接种箱消毒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 ,现将实验室长期使用规范操作总结为六个字即 :入、擦、烧、喷、薰、清。1 入 将预备接种的培养基、菌种、接种用具及消毒用品全部放入接种箱内 ,封闭接种箱。2 擦 接种前用 75 %酒精棉球擦手然后伸进接种箱复擦一次 ,再擦拭所有用具。3 烧 用酒精灯火焰外焰烧灼接种器具 ,待其冷却待用。4 喷 双手伸进接种箱 ,用已装好 3%来苏尔或 5 %石碳酸的小喷雾器喷雾 ,沉降粉尘 ,净化接种箱。5 薰 将称量好的高猛酸钾倒入甲醛溶液中产生蒸汽薰蒸消毒 30min ,杀死箱内杂菌 ,其比例为高锰酸钾 5g/m3,…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4年至1989年进行了单孢子杂交育种研究,获得了一批杂交菌株,其中33号菌株适合代料栽培。现将研究结果初报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原始菌种:香菇7402,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香菇101.11均引自山东淄博市淄川城——食菌厂。日香8501是我院蔬菜所从日本超级市场购入特选香菇,经组织分离、弹射孢子法获得。香菇8502是从江西景德镇采集野生香菇,经弹射孢子获得。 (二)孢子弹射后采用五种方法分离单孢子: 1.卢青达真菌单孢子快速分离法(微生物通报1982年第9卷第5期第251页)。2.接种环挑取法。3.PA培养基薄膜涂抹泡子液带培养基挑取法。4.长城牌DBFL-1型单孢子分离器法。5.显微镜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