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脂肉又称黄膘肉,指猪肉胴体脂肪是棕色或黄色,但其他组织不出现黄色,内脏正常无变化、无异味,一般认为是饲料引起.黄脂肉与黄疸肉不同,黄疸肉是因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受阻造成的.黄疸肉不但脂肪发黄,皮肤、黏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浆膜、肌腱等都显黄色,内脏也出现病理变化.黄脂肉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而黄疸肉的黄色不褪.  相似文献   

2.
黄脂肉又称黄膘肉,指猪肉胴体脂肪是棕色或黄色,但其他组织不出现黄色,内脏正常无变化、无异味,一般认为是饲料引起。黄脂肉与黄疸肉不同,黄疸肉是因疾病引起,胆汁排泄受阻造成的。黄疸肉不但脂肪发黄,皮肤、黏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浆膜、肌腱等都显黄色,内脏也出现病理变化。黄脂肉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而黄疸肉的黄色不褪。黄脂肉多因给猪饲喂了鱼粉、鱼肝油下脚料、蚕蛹粕等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饲喂芜青、南瓜、紫云英、胡萝卜等含天然色素饲料;在育肥后期饲喂了大量的米糠、玉米、豆饼、亚麻饼等,脂肪含量较高,且…  相似文献   

3.
生猪屠宰常在夜间进行 ,所以夜间的检收和检验常在灯光比较昏暗的情况下进行 ,使黄疸、黄脂等病害肉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而允许出厂。下面介绍猪的黄脂与黄疸病的检验体会 ,供同行们参考。与其他肉尸相比较 ,如肉尸外表层、头部、眼结膜、黏膜、内脏和皮脂等都是黄色 ,可初步确定为黄疸 ,因为黄疸是胆红素受阻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全身性黄染。而黄脂病只有脂肪组织发黄 ,其他组织无黄染 ,色泽呈淡鲜黄色 ,通过排酸与空气氧化会变淡或消退。另外 ,黄疸还能加重黄染。可取关节囊液 ,置于白色容器中观察 ,显黄色的是黄疸 ,无色的是黄脂。经过以…  相似文献   

4.
为认真落实“放心肉工程”,保证肉品卫生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在肉品卫生检疫工作中,对黄脂与黄疸肉必须通过感官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验两方面来加以判定,并作出正确处理。1黄脂与黄疸肉的感官鉴别黄脂肉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仅表现为脂肪组织发黄,尤其皮下脂肪组织黄染明显,其他组织、脏器无异常。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黄脂肉气味正常,煮沸时肉汤半透明,并散发出肉香气味。黄疸肉是由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除全身脂肪组织发黄外,全身皮肤、粘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黄疸肉放置愈久颜色…  相似文献   

5.
1感官检验 猪体脂肪颜色在胴体质量评定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常猪脂肪为白色,有些猪宰后见脂肪呈淡黄色和黄色,这种肉一般称为黄膘肉。黄膘肉是脂肪的一种非正常黄染现象,黄膘肉分为黄疸肉和黄脂肉(包括黄脂病肉)。黄膘肉的脂肪呈黄色且松软不结实,有时有异常腥味,外观很差。  相似文献   

6.
在生猪宰后检验过程中 ,遇到黄染肉尸时 ,怎样准确快速地鉴别黄脂肉与黄疸肉 ,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肉品的处理方法 ,同时也关系到能否达到检疫目的 ,保护畜禽生产安全 ,从而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现就黄脂与黄疸肉的鉴别诊断 ,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供同行参考。1 鉴别方法1 1 感观检查黄脂 :在肉尸中 ,黄膘猪肉的肥膘及体腔内脂肪呈不同程度的黄色 ,其他组织无黄色现象。黄疸 :不仅脂肪发黄 ,而且皮肤、粘膜、浆膜、腱膜、韧带、软骨表面、组织液、关节囊液及内脏等均染成黄色。1 2 实验室检查硫酸法 :取数克脂肪剪碎…  相似文献   

7.
宰后检疫是生猪检疫的的重要环节。在宰后检疫过程中往往会有检疫员报告某某号猪胴体器官等发"黄"的情况。这些猪皮肤、脂肪、肌肉粘膜、内脏等呈黄色,程度、多少、深浅不一(俗称"黄腰猪"或"黄脂猪")。黄脂、黄脂病、黄疸等都会可能出现呈黄色的现象,很易混淆。黄脂是可以食用的,而黄脂病、黄疸肉根据病情的轻重分别  相似文献   

8.
在集贸市场和猪屠宰后肉品检验中,尤其是炎热的夏天,经常会见到一些猪的肌肉呈黄色(即医学上称的黄脂及黄疸类肉),人们习惯地把它统称为“黄膘肉”.正确区分“黄膘肉”的品质,对可食或不可食肉迅速作出决定,不仅是对兽医检疫人员的职责要求,而且关系到防止疫病扩散传染和保障食肉者安全卫生的大事.现将市销猪肉中常见的黄脂、黄疸类肉病理变化鉴别要点和成因分析浅述如下,供参考.1鉴别方法1.l肉眼观察1.1.1黄脂肉:在肉尸中,仅皮下脂肪、网膜以及肠系膜和腹部等部位的脂肪呈黄色或橙黄色,其它组织不发黄.实质器官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市场黄脂肉与黄疸肉的出现呈上升趋势,正确识别黄脂、黄疸肉,是消费者和相关人员共同关注的肉食安全问题。1鉴别方法1·1感观检查黄脂,在家畜肉尸中,仅脂肪组织、胃网膜、肠系膜、背部皮下和腹部的脂肪黄变,呈黄色或橙黄色,其它组织器官色泽正常,实质器官均无病理变化。黄疸,不仅脂肪黄,皮肤粘膜、结膜、巩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甚至实质器官(肝、脾、肾等)均呈不同程度的黄染。1·2化验室检验1·2·1硫酸法取被检脂肪数克剪碎入50%酒精溶液(20~40 mL)浸渍,不断振荡片刻过滤,取8 mL滤液放入试管中加入10~20滴浓硫酸观察滤…  相似文献   

10.
<正>育肥的肉羊有时出现少量脂肪和肌肉黄染(俗称黄羊),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黄脂病是以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俗称"黄膘",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为"黄疸肉"。1羊黄脂病病因1.1病理性黄疸有实质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的区别,其病因:(1)寄生在胆管内的寄生虫(如肝  相似文献   

11.
辨肉看颜色     
王会娟 《北方牧业》2004,(10):21-21
<正> 一、黄膳肉皮下或腹腔脂肪发黄,稍呈浑浊,质地变硬。略带鱼腥味,其他组织不出现黄色,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黄脂一般认为与进食鱼粉、蚕蛹粕、鱼肝油下脚料等含有多量不饱和脂肪酸饲料,以及带有天然色素的芜青、南瓜、紫云英、胡萝卜等饲料,或者体内缺乏维生素 E 有关。还有的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脂肪代谢障碍。黄脂肉在没有其他不良变化时,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气味时,应作工业用或销毁。二、黄疸肉由于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致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将全身组织染成黄色。其特点是,不仅脂肪组织发黄,且皮肤、粘膜、结膜、巩膜、关节滑液囊液、组织液,甚至实质器官,均染  相似文献   

12.
色泽异常肉的感官鉴别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同时对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人民群众吃上健康无疫、色泽良好的肉品,结合多年来的检疫工作实践,现将色泽异常肉的感观鉴别要点介绍如下,以便广大检疫工作者能够快速准确的识别肉品质量。1黄脂肉和黄疸肉1.1黄脂肉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因素和体内缺乏VE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是皮下脂肪,眼观脂肪组织淡黄色或深黄色,稍混浊,质地变硬,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肝、胆、肾无病变、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一般情况不影响食用。1.2黄疸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猪黄脂、黄疸肉问题对养猪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普遍。前段时间,在屠宰检疫猪胴体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皮肤、肌肉、脂肪、结缔组织、关节囊液等部位发黄现象,胴体出现此种现象有两种因素,一是黄脂(黄膘),二是黄疸。黄脂肉是皮下或腹腔脂肪呈现黄色而其它组织器官不发黄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1997年至 2 0 0 1年 ,笔者对漾濞县农贸市场的猪肉进行了检验。检验中发现 ,黄疸肉与黄脂肉在逐年增加。在检验的 32 2 5 4头猪肉中 ,检出黄疸肉 18头 ,黄脂肉 82头。现将其一般鉴别检验和处理方法介绍于后。1 鉴别方法1 1 黄疸 引起黄疸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除障碍 ,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 ,而引起全身组织发黄 ;有的是因肝脏或胆管病变 ,如肝硬化等胆管阻塞而引起全身组织发黄 ;有的则是因传染病 (如钩端螺旋体病 )而引起。这类肉的脂肪、皮肤、粘膜、眼结膜、关节囊液、组织液、血管内膜、肌腱以及实质器官均发黄。…  相似文献   

15.
在兽医卫生检疫检验中,除了含有正常色素的脂肪外.常遇见黄疸、黄脂病变的家畜、家禽的脂肪,两者容易混淆。1黄疸和黄脂的简易鉴别方法:1,1黄疸:黄疸患畜。禽杀后可见肉尸消瘦、体腔内、皮下、肌健等处脂肪及内脏。肾盂、结膜、粘膜、关节腔内等处均呈现黄色、黄绿色成粉黄色并有异味。肝肿大变性,松软呈粘土色;肾松软、呈暗褐色而稍带绿色.往往有多数出血点;牌稍肿大;肝门淋巴水肿。切面外翻;传切面轻度外翻、肉户经1昼夜放置后黄色不消失或仅减退的可确为黄应。1.2黄腊:黄脂是因畜禽饲喂含有黄色色素的饲料引起.这些色素沉…  相似文献   

16.
在屠宰检疫过程中,经常发现猪的脂肪组织发黄,包括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有时皮肤、肌腱、组织液、关节滑液也发黄,俗称“黄膘肉”或“黄疸肉”,按照黄染的程度和性质,将其分为黄脂、黄脂病和黄疸。1概念区别1.1黄脂皮下或腹腔脂肪组织发黄而其他脏器无异常,是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现象。1.2黄脂病脂肪组织发黄浑浊,是一种炎症反应,又称脂肪组织炎。1.3黄疸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代谢障碍,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全身组织(神经与软骨除外)染成黄色。2形成原因2.1黄脂一般与饲喂玉米、胡萝卜、紫云英及芜菁等含脂溶性黄色素的植物饲料有关。长时…  相似文献   

17.
在兽医卫生检疫检验中,常遇有黄疸、黄脂病变的猪肉,两者经常混淆,一时难以区别,及时准确的鉴别黄脂与黄疸肉,直接关系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将黄疸肉判为黄脂肉,有可能会引起某些家畜传染病的传播,影响肉品的卫生安全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如果将黄脂肉判为黄疸肉,影响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具体检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和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8.
黄疸肉与黄脂肉的鉴别判定,是肉类加工厂及定点屠宰场宰后检验中常遇到的难题之一。二者外观特征极为相似,容易混淆。黄脂肉按有关规定可不受限制出厂(场),而黄疸肉因其病因不同,其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如将黄疸肉误判为黄脂肉,则造成肉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如将黄脂肉判为黄疸肉,则造成肉品的浪费,影响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为使广大市民能吃上放心肉,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利益,笔者就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对黄疸肉及黄脂肉的鉴别及处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同行借鉴。1黄疸肉与黄脂肉的成因1.1黄疸肉黄疸肉是由胆红素形成过多或…  相似文献   

19.
猪黄脂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黄脂病是以猪体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欲称“黄膘”,有的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生猪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猪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黄疸肉”。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上销售的猪肉中,时而见到一些与正常猪肉相比较呈黄色的猪肉。这种猪肉在兽医卫生检疫中可能是黄脂肉,也可能是黄疸肉。这两种肉外观相似,但其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处理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因此,黄脂肉和黄疸肉的鉴别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