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尾寒羊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及析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100只大尾寒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饲养对比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低氮日粮平衡试验、气体能量代谢试验和绝食代谢试验,系统研究了大尾寒羊不同生理阶段的蛋白质、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在分别研究蛋白质、能量维持和生产需要量的基础上,采用析因法,获得大尾寒羊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能量需要量析因模型14个,蛋白质需要量析因模型13个,制定出了不同生产水平条件下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选用6只大尾寒羊泌乳母羊,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等手段,研究其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大尾寒羊泌乳期代谢粪氮(MFN)和内源尿氮(EUN)的排出量分别为0.1229和0.1380g/kgW0·75.d。大尾寒羊泌乳期维持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为1,76g/kgW0·75.d,每产1kg奶需要消化粗蛋白70g,大尾寒羊泌乳期可消化粗蛋白的总需要量(RDCP,g/d可按下式求得:RDCP=1.76W0·75+70MP(式中:W0·75为代谢体重,kg:MP为产奶量,kg。  相似文献   

3.
选用生长期大尾寒羊6只,公母各羊,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其蛋白质营养需要量,结果表明,大尾羊体重随生长期直线上升,而日增重则下降,大尾寒羊生长期可消化粗蛋白的维持需要量,生长前期为2.74W^0.75g/d,生长后期为2.42W^0.75g/d;每克增重需要可消化粗蛋白,生长前期为0.29g,后期为0.33g,大尾寒羊生长期可消化粗蛋白的总需要量(RDCP)可按上式示得:生长前期:RDC  相似文献   

4.
大尾寒羊生长期蛋白质需要量及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生长期大尾寒羊6只,公母各半。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其蛋白质营养需要量。结果表明,大尾寒羊体重随生长期按直线上升,而日增重则下降。大尾寒羊生长期可消化粗蛋白的维持需要量,生长前期为2.74W0.75g/d,生长后期为2.42W0.75g/d;每克增重需要可消化粗蛋白,生长前期为0.29g,后期为0.33g。大尾寒羊生长期对可消化粗蛋白的总需要量(RDCP)可按下式求得:生长前期:RDCP=2.74W0.75+0.29ΔW生长后期:RDCP=2.42W0.75+0.33ΔW式中:W0.75为代谢体重(kg);ΔW为日增重(g)  相似文献   

5.
选用6只小尾寒羊泌乳母羊,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等手段,研究其蛋白质需要量。结果表明,小尾寒羊泌乳母羊代谢粪氮(MFN)和内源尿氮(EUN)的排出量分别为0.1312和0.13459/kg·W0.75·d。小尾寒羊泌乳期维持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为1.51W0.75g/d,每产1kg奶需可消化粗蛋白829。小尾寒羊泌乳母羊的可消化粗蛋色总需要量(RDCP,g/d),可按下式求得:RDCP=1.51W0.75+82MP式中:W0.75——代谢体重,kg;MP——为产奶量,kg。  相似文献   

6.
采用消化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饲养试验、内源尿氮及代谢粪氮测定等方法,研究藏羊生长期氮代谢规律,以测定其蛋白质需要量。研究结果表明,藏羊生长期日粮蛋白质水平以9.0%为宜,高于此值意义不大。用低氮日粮测得藏羊每日排出内源尿氮(EUN)为0.186g/W ̄0.75。代谢粪氮(MFN)为0.809g/W ̄0.75,氮沉积(NR)为3.13g/w ̄0.75。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藏羊粗蛋白质维持需要(CPm)为8.28g/W ̄0.75,日增重需要(CP△g)为0.49g/g·△G)。藏羊生长期的粗蛋白(RCP)和可消化粗蛋白质(RDCP)的需要量为:RCP(g/d)=8.28W ̄0.75+0.49△GRDCP(g/d)=6.91W ̄0.75+0.41△G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德系安哥拉毛兔282只进行了47组(其中幼兔7、妊娠兔16、哺乳兔11、成年产毛兔13组)消化代谢试验,日粮粗蛋白质含量7.49~22.71%,根据氮平衡结果建立了不同生理阶段兔的粗蛋白质食入量与沉积蛋白质、可消化粗蛋白质食入量与沉积蛋白质的回归方程,由此估算出生长、妊娠、哺乳、成年产毛兔每千克代谢体重的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分别为4.87、6.71、4.80、6.14克,可消化粗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分别为2.52、4.59、3.15、4.11克,可消化粗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分别为0.784、0.723、0.754、0.613。  相似文献   

8.
选用小尾寒羊空怀母羊12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喂以蛋白质水平不同而能量水平相同的日粮,进行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氮的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之差值随食入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小尾寒羊空怀母羊内源尿氮(EUN)和代谢粪氮(MFN)的排出量分别为0.1267和0.07985g/kgW0.75·d。小尾寒羊空怀母羊对可消化粗蛋白的维持需要为1.74g/kgW0.75·d。  相似文献   

9.
小尾寒羊和大尾寒羊都属肉裘兼用优良绵羊品种,小尾寒羊主要分布于山东的济宁和荷泽地区,具有体大、生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等优良特性,被誉为“国宝”。大尾寒羊主要分布于聊城地区的临清、冠县、高唐等地,具有耐粗、抗病、适应性强、产肉性能高和繁殖性能强等特点。为了搞清小、大尾寒羊两种羔皮的品质,本文对不同日龄的小、大尾寒羊羔皮的主要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两个绵羊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1995年1月,从山东种羊生产基地随机选择健康的小尾寒羊24只,大尾寒羊…  相似文献   

10.
选用 2 4只 4月龄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 ,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 ,研究生长杂种肉羊的蛋白需要量及其代谢规律。试验分高、中、低三个蛋白水平。结果表明 :试羊对日粮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分别为 6 6 .96 %和 34.96 %。生长肉羊代谢粪氮 (MFN)和内源尿氮 (EUN)的排出量分别为 0 .16 4 0g/kgW0 .75·d和 0 .0 997g/kgW0 .75·d。生长肉羊维持可消化粗蛋白质需要量为 2 .5 9g/kgW0 .75·d ,每增重 1kg需可消化粗蛋白 374 .98g。生长肉羊的可消化粗蛋白总需要量 (RDCP ,RCP ,g/d)可按下式计算 :  RDCP =2 .5 9W0 .75+374 .98△W  RCP =3.88W0 .75+5 6 0△W  式中 :W0 .75,代谢体重 (kg) ;△W ,日增重 (kg)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推广优良品种优势,更好地服务于选种、选育和羊肉生产性能推广应用,选取山谷型藏羊与青海半细毛羊和青海藏羊3个品种、不同年龄的羯羊,开展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山谷型藏羊主要营养指标和检测数据为:粗蛋白含量为21.00%,粗脂肪3.15%,胆固醇0.3650(mg/g),挥发性盐基氮0.1190(mg/g),矿物质总量6 785(mg/g),能量为4.74(kJ/g),氨基酸总量比青海半细毛羊高16.08%,比青海藏羊高5.06%。结论是挥发性盐基酸的含量可反映了羊肉的新鲜程度,在0.15 mg/g以内均为新鲜,说明本次分析检测的羊肉具有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食品,是符合无公害食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饮用磁化水对饲喂颗粒日粮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2个试验:试验1:选取4只约1.5岁、体重(44.7±1.8)kg的小尾寒羊公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期每只羊分别饲喂粉碎日粮(处理1)、粉碎日粮+磁化水(处理2)、颗粒日粮(处理3)及颗粒日粮+磁化水(处理4),研究饲喂粉碎、颗粒两种日粮条件下饮用磁化水对绵羊自由采食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2:选取6只约1.5岁、体重(46.3±2.1)kg的小尾寒羊空怀母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每期每组饲喂相同的颗粒日粮,处理1:自由采食;处理2:在自由采食条件下饮用磁化水;处理3:在限饲(相当于处理1的喂量)条件下饮用磁化水,研究饮用磁化水时限饲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试验1中,饮用磁化水组绵羊的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量较饲喂粉碎日粮时分别提高14.7%(P<0.05)、2.6%(P>0.05)、2.2%(P>0.05)、2.2%(P>0.05)和22.7%(P<0.01);在饲喂颗粒日粮时分别提高14.3%(P<0.05)、4.2%(P<0.05)、4.8%(P<0.05)、6.0%(P<0.01)和14.2%(P<0.05)。(2)在试验2中,饮用磁化水时限饲母羊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不可酶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总能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量较自由采食时分别提高19.1%、19.0%、9.7%、18.4%、16.2%、341.5%、226.7%、17.4%和14.8%,均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在饲喂颗粒日粮的基础上饮用磁化水时,绵羊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可进一步提高;自由采食条件下饮用磁化水不影响饲喂粉碎日粮绵羊日粮消化率,但可提高饲喂颗粒日粮绵羊干物质、粗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且氮保留量显著增加;限饲条件下饮用磁化水可显著提高饲喂颗粒日粮绵羊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肉羊(公)营养物质代谢及能量需要参数。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5只出生日期相近、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羊),分别按自由采食(AL)、限饲70%(IR70)和限饲40%(IR40)3个饲喂水平投喂饲粮。分别在体重达到22和35 kg时进行试验,每期试验包括消化代谢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5 d)和呼吸代谢试验(适应呼吸代谢室24 h,连续测定5 d)。结果表明:1)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IR40组末重极显著低于AL组(P0.01)。2)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干物质和氮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但是这2者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3)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IR40组均极显著低于AL组(P0.01)。4)肉羊绝食60 h,呼吸熵为0.71,第1期和第2期甲烷产生量分别为0.86和1.18 L/d,绝食产热量分别为0.211和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分别为0.252和0.312 MJ/kg W0.75。综合得出,随饲喂水平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营养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甲烷产生量、甲烷能及产热量均降低,但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绝食状态下,甲烷产生量为0.86~1.18 L/d,绝食产热量为0.211~0.260 MJ/kg W0.75,维持净能为0.252~0.312 MJ/kg W0.75。  相似文献   

14.
For experimental purposes sheep are often isolated and/or separated from their conspecifics. In an experiment carried out with 12 Flevolander sheep which were put on a standard ration, we investigated how sheep react to the shift from a loose social housing system to a confined isolated environment (respiration chamber) where they remained for at least 10 days. Moreover we determined how many shifts it takes before the metabolism of the animal is completely adapted and no longer under stress in the less ideal environment.The main and most sensitive reaction after abrupt isolation i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etabolic rate as estimated by heat production. Further, the digestive system reacts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pparent digestibility. The haematocrit (PCV)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solation. All the analysed or calculat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n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DM), crude protein (CP) and energy (E) and on energy balance (EB), heat production (HP) and haematocrit (PCV)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all sheep and periods at the 0.01 level. When the animals were moved for the 4th time into the respiration chamber,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the standard ration, the EB and PCV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secutive periods. For metabolic rate (HP) we consider the sheep adapted in the 5th period.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keeping sheep under stress free conditions is clearly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5.
甘肃高山细毛羊妊娠母羊营养需要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其他品种绵羊营养需要的一些研究方法,结合甘肃高山细毛羊四季牧草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摄入量、采食牧草营养成分、牧草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生产相关数据,采用析因法估测甘肃高山细毛羊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成年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6.58 MJ/d(每kg代谢体重维持代谢能需要为0.417 MJ/W0.75),维持蛋白质需要量107.62 g/d;妊娠前期代谢能需要量为12.54 MJ/d,粗蛋白质需要量125.19 g/d;妊娠后期代谢能需要量为12.86 MJ/d,粗蛋白质需要量为146 g/d;通过对比研究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成年母羊钙需要量约为8.22~9.61 g/d,磷需要量为4.98~5.87 g/d,食盐需要量为9~16 g/d。  相似文献   

16.
高山草原绵羊放牧生态及消化代谢系列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高山草原牧草营养的季节性与放牧绵羊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动态关系的18种主要限制性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牧草代谢能浓度是影响放牧绵羊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影响放牧绵羊日增重的主要因素是大气温度和饲养粗蛋白质含量;羊毛生长速度限制性因素是饲草粗蛋白质水平,气温对羊毛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小;瘤胃氨氮量是影响粗蛋白质存留率的主要因素,气温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5种玉米的营养成分含量以及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实测玉米的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和有效能值,并利用先采集的4种玉米(奥美特、杰尼336、巨丰66、京科665)数据拟合可消化粗蛋白质、消化能和代谢能分别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利用第5种玉米(禾育九)可消化粗蛋白质和有效能数据来对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和修正。选取16只体重为(56.44±5.11)kg的云南半细毛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4组,每组4只。试验共分2期进行,共6种日粮,分别是基础日粮和5种试验日粮,第1期饲喂4种日粮,第2期饲喂2种日粮。结果表明:京科665的可消化粗蛋白质(DCP)、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含量最高,杰尼336的DCP、DE和ME含量最低;玉米的DE和ME分别与EE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和-0.994;试验所得的预测方程为DCP(g/kg)=258.961-52.624EE(粗脂肪)、DE(MJ/kg)=40.506-6.876EE、DE(MJ/kg)=34.677-6.398EE+0.492CP(粗蛋白质)、DE(MJ/kg)=-115.182-6.572EE+0.473CP+1.525OM(有机物)、ME(MJ/kg)=-1.028+0.945DE、ME(MJ/kg)=2.950+0.916DE-1.060CF(粗纤维)和ME(MJ/kg)=37.586-6.586EE。综合DCP含量和有效能值,京科665的品质最佳,其次是巨丰66、奥美特和禾育九,杰尼336品质最差;以半细毛羊为试验对象得出,可以利用玉米的营养成分预测其DCP含量以及有效能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评价河北省三大区域(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羊场夏季绵羊的热应激程度,并分析温热环境参数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羊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择3个区域12个规模化羊场,自动检测并记录夏季羊舍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2个月,同时检测各场绵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结果表明,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的羊舍日均温度分别达24.3、28.5和28.7℃,温湿指数(THI)分别达72.40、79.91和79.47,冀北燕山区域绵羊正遭受轻度热应激,而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地区的绵羊遭受中度甚至重度热应激,可见,夏季河北省舍饲绵羊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关注,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措施刻不容缓。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看,3个区域绵羊的直肠温度范围为39.1~39.8℃,呼吸频率为42~114次·min-1,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THI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相对湿度间表现出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r=0.60);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THI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4;P<0.01,r=0.87),与相对湿度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羊舍温湿参数和THI的测定可以推断绵羊的个体生理状况,对实际生产中舍饲羊热应激的预防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低氮饲粮对藏羊表观消化率、氮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为高寒地区反刍家畜冷季补饲提供参考。选取1.5周岁、体重(48.5±1.89) kg和体况相近的健康去势藏羊24只,随机分为低能(LE)、中低能(MLE)、中高能(MHE)和高能(HE)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试验饲粮的粗蛋白质(CP)含量相近[(6.97±0.05)%]而能量不同,其消化能(DE)水平分别为8.21、9.33、10.45和11.57 MJ·kg-1。经过49 d的饲养和全收粪尿法,结果表明:1)藏羊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总能(GE)采食量在各处理组间基本相同(P>0.05),其中DM、GE表观消化率都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线性增加(P<0.05);2)当饲粮能量水平升高时,藏羊血清尿素氮(BUN)浓度线性增加(P<0.05),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却线性降低(P<0.05);3)随着饲粮能量水平升高,藏羊尿氮排出量线性降低(P<0.05),氮平衡和氮沉积率均线性升高(P<0.05),并且氮沉积率(NDR,%)与饲粮能量水平(DE, MJ·kg-1)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关系式为NDR=5.2143DE-39.006(R2=0.9616,n=24);4)藏羊的平均日增重(ADG)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线性增加(P<0.05),除LE组外,其余ADG都为正值。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藏羊的蛋白和能量维持需要量较低,低氮条件下提高能量水平可改善藏羊的饲料营养消化率、氮代谢以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放牧绵羊生产性能的主要营养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是影响绵羊体重变化的主要营养因素,饲粮代谢能的影响次之;影响育成母羊羊毛生长速度的主要营养因素是其干物质采食量;而成年母羊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是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采食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是饲粮代谢能浓度,其次是牧草质量。影响牧草消化率的主要营养因素是绵羊瘤胃发酵水平,其次是牧草中的木质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