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葡萄白腐病广泛发生和流行于我国葡萄产区,是直接危害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最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年份或严重地区减产高达80%以上,有些葡萄种植户在防治葡萄白腐病的过程中任意加大农药使用浓度,增加农药使用次数,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这些现象不仅提高了葡萄生产成本,降低了葡萄品质,污染了葡萄果实,而且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葡萄白腐病【Coniella diplodiella(Speg.)PetraK&Sydow】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生和流行于我国各地葡萄产区,年减产20%-50%,发病重年份可减产8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目前,葡萄白腐病防治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有的葡萄种植户随意加大农药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导致果实残留农药较多,影响果实商品性。因此,该病害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葡萄生长期阴雨天气多,湿度大,病虫害发生较重,一般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我市葡萄以“巨峰”等欧美杂交种为主,病虫害发生种类主要有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霜霉病、透翅蛾等。其中葡萄透翅蛾是常发性害虫,但一年仅发生一代,一般用药两次即可控制危害,防治效果较好;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对产量无直接影响,一般在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即可;而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等往往由于阴雨连绵、用药不及时、防治效果差等原因导致多种病害先后混合发生,直接危害果穗而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葡萄白腐病药剂防治技术任耀全(济宁市郊区农业局272133)葡萄白后病是鲁西南葡萄主要病害,每年均严重发生,尤其结果期雨量大的年份,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以上,并且植株早衰影响次年产量。对该病害的防治习惯于单一应用药剂保护,防效差,病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卢龙县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生产后期白腐病发生较为严重。据调查,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粒和穗轴。感病后穗轴腐烂,果粒脱落。一般7月上旬开始危害,8月中旬达到盛期,距地面较近部位发病最重,多雨季节发病重。笔者总结各地实践防治经验,防治葡萄白腐病要地上地下一起抓。一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已达3万hm2左右。葡萄品种分为鲜食和酿酒两大类,鲜食品种主要是白马奶、龙眼和红地球,其次是无核白、奥古斯特、维多利亚和森田尼等;酿酒葡萄主要有赤霞珠、蛇龙珠、白玉霓、霞多丽和雷司令等。白腐病是本地区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葡萄成熟期逐渐明显,一般造成葡萄减产10%~20%,个别年份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1危害症状白腐病主要危害葡萄果穗,也可  相似文献   

7.
葡萄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病、虫和鸟的危害,减少农药污染,提高商品果质量,增加效益。可在出售时去除纸袋时会经常发现葡萄果穗已经受到葡萄白腐病的为害,究其原因一是套袋前忽视了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二是套袋时间过长也会引起葡萄白腐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葡萄白腐病是由白腐盾壳霉菌寄生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系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粒和穗轴,近年来,湾坞镇的葡萄种植户在对葡萄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有的由于防治办法单一,造成病害耐药性增强,白腐病的危害也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9.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5~6月受特殊天气条件的影响,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防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我市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1999年发生面积近0.5万hm2,占全市葡萄面积的60%,发病地块减产30%~50%,损失严重.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肃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迅速发展,保护地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由于保护地小气候环境条件特殊,在利于生长发育、提早结果和延后收获、增加效益的同时,葡萄虫害、病害也困扰着保护地葡萄的健康发展,不能及时预防、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治疗,轻者减产,严重者导致绝收。经过2年的观察实验,肃州区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葡萄白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黑豆病,蚜虫、白粉虱、红蜘蛛。通过使用不同农药,同种农药不同浓度试验,研究葡萄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黑痘病五类常发病害的发生规律,筛选出防效最佳的化学农药及最佳防治浓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在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6月下旬田间初见病穗或病粒,以后发生日见增多,从7月下旬至采摘期病穗呈直线上升态势;篱架栽培葡萄,果穗越近地面,发病越早,以后向架面上部发展;发生严重葡萄园产量减少60%~70%。现介绍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葡萄生产中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产量和商品价值,本文提出把握其病害发生规律,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在葡萄白腐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地膜对防治葡萄白腐病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提高葡萄品质与产量,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各菜区都发生.除为害番茄外,还可为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低温、连续阴雨天、日照少等不利的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会加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和大量的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阐述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病害症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葡萄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为害十分严重,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很大影响,是淮北地区葡萄生产的三大病害,须进行综合防治。 1.开花前后的病虫害防治此期是黑痘病穗轴褐枯病、霜霉病及灰霉病的高发期。在4月下旬,用1:1:200的波尔多液均匀喷洒,但不需加入杀虫剂和肥料。在5月上旬(开花期)喷1次杀菌剂+杀虫剂+0.2%  相似文献   

18.
黄秀丽 《农技服务》2012,29(2):180-181,183
根据徐淮地区近年欧亚种晚熟葡萄病害发生情况,介绍了葡萄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的危害症状、发生因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大庆地区的葡萄病害种类和危害进行情况调查。通过调查确定本地区的葡萄真菌病害种类为12种,其中葡萄白腐病、黑痘病、霜霉病,轴褐枯病发生和危害严重;葡萄生理病害主要有日灼病、转色病和缺素症(主要缺铁、硼元素严重)等。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棚室(大棚、日光温室)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灰霉病已成为棚室蔬菜中一种重要的病害。该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主要危害茄子、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莴苣、草莓等多种蔬菜。目前,该病在各蔬菜产区普遍流行,防治不及时,可减产10%~30%,严重的则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