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反应研究Ⅲ.对长日照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和短日照反应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天数与开花成熟天数对长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16小时长光照使“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种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分别延长19天和30天,是供试品种类型中对长日照最敏感的类型;开花前长日照处理,开花至成熟天数两个“短青春期”品种间表现差异较大,中豆24有所延长,而巨丰则有所缩短,开花前短日 开花后长日处理,中豆24和巨丰的开花至成熟天数均较春大豆明显延长,但小于秋大豆,通过30天和60天的长日照处理可以发现,长日处理结束后,中豆24和巨丰植株需分别接受7-9天和15-18天的短光照,才能开花和进入结实期,中豆24出苗至开花天数在长日下的温度敏感度高于春大豆品种,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的温度敏感度极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包括“短青春期”在内的8个大豆品种类型,通过分期播种观察大豆出苗至开花天数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对不同光(温)条件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生育期性状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播季敏感性与春大豆泰兴黑豆和矮脚早相似,出苗至开花天数短,对播季不敏感;但开花至成熟天数长,对播季敏感,与春大豆品种明显不同。秋大豆丽秋2号出苗至开花天数很长,对  相似文献   

3.
田佩占  尹腾蛟 《大豆科学》1989,8(3):276-282
采用模拟自然光照的动态光照处理,对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进行了光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湖南春大豆,在增加20%长光照处理,结荚至鼓粒期延迟日数,较出苗至开花期延迟日数多外,其余品种及处理的出苗至开花日数的变动最大,说明出苗至开花期,对日照反应最敏感。根据这个阶段的变化,确定吉林野生豆属短日照敏感型,湖南秋大豆、河南夏大豆属长日照敏感型,湖南春大豆属双迟钝型,河南野生豆、湖南野生豆及湖南夏大豆属双敏感型,吉林春大豆为双较迟钝型。品种对特定的光照最敏感。对日照的敏感程度不完全与纬度有关。讨论了光照反应特性与起源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选用中国大豆主要生态区的代表品种12个,在南京(32°N)春播,通过人工光照处理,比较了各类型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h短光照处理使所有品种的开花期显著提前(P<0.01);开花后进行短日照处理,使除早熟品种东农36和泰兴黑豆以外的其它品种成熟期显著提前(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前更加敏感,其它类型品种开花前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后敏感或前、后期敏感性接近。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自然光照下相应发育时期的长度正相关。较长的前期有利于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较长的后期对提高百粒重有利。文中讨论了大豆品种开花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原产地日照长度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豆品种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照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取256份我国各地代表性大豆品种在南京分期播种与短光照处理。以大豆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生育前期及全生育期标准差分别作为该品种开花期和成熟期光温综合反应的指标,以春播自然光照与11h光照下生育前期及全生育期相差天数分别为开花期和成熟期短光照反应指数。通过研究我国大豆不同熟期组类型及不同品种的光温综合反应与短光照反应间关系,明确大豆对光温综合条件中对光照的反应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和光照处理,研究了中豆33和中豆34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并与其他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早、中熟夏大豆品种相比,夏播时中豆33和中豆34全生育期较短,主要是因其生殖生长期较短,但仍然有较长的营养生长期。中豆33营养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而中豆34生殖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大豆子粒比重与生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纬度、不同品种类型大豆子粒比重有差异。随着纬度的增加 ,春大豆子粒比重增加。同一产地大豆子粒比重春豆 <夏、秋豆 ;但变异系数春豆 >夏、秋豆。大粒子粒比重不如小粒种子 ,大豆百粒重、体积和比重均呈显著和不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子粒比重和生育日数、结荚日数呈正相关和开花与结荚日数二者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 ,缓慢的鼓粒速度有利于增加大豆比重。在大豆生育阶段子粒比重和日照、温度关系由显著的正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负相关 ,和温差由负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长日照、高温、较小温差 ,在生殖时期短日照、较低温和大的温差有利大豆干物质积累。大豆子粒比重的变化与品种的遗传型本身和物质积累时的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气候条件与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红 《作物研究》1998,12(4):15-17
利用湘春豆14号和湘春豆10号19881997年生育日数与6个气象要素,以及试验考种资料的单株平均产量与6个主要经济性状、6个气象要素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和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春大豆播种至出苗日数、出苗至开花日数的关键气象要素为日均温;出苗至成熟期为降水日数;开花至成熟期为日照时数和降水日数;全生育期为日均温和降水日数。6个气象要素对两品种单株产量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9.
韩天富 《大豆科学》1998,17(2):129-134
选用中国大豆主要生态区的代表品种12个,在南京春播通过人工光照处理,比较了各类型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h短光照和吏所有品种的开花期显著提前;开花后进行短日照处理,使除早熟品种东农36和泰兴黑豆以外的其它品种成熟期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10.
春大豆不同播期的光温生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来自中国北纬22.7°~50.2°范围内不同地点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年中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春播大豆的光温反应.结果表明:春大豆由于生育期间受光温生态条件的影响,延期播种能减少生育日数,使其整个生育期缩短.越是早熟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越不敏感,在延期播种时,其营养生长期缩短的较少,但高温能促进其营养生长期缩短.晚熟春大豆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对长日照反应较敏感,营养生长期受日照长度的影响较大.各熟期类型品种开花持续时间随着播种期的推后、日照时数的缩短而减少;其中越是晚熟品种,此种反应越强烈.在同类熟期的不同结荚习性品种中,光温反应为有限型>亚有限型>无限型.鼓粒至成熟阶段的生育日数在春播生态条件下基本不受短光照的影响;但温度条件对该生育阶段的进程影响明显,即所处的温度高(特别是>30℃的高温),生育日数则减少,所处的温度过低(特别是日平均<16℃或夜温<8℃),则生育日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型及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文英  董明远 《大豆科学》1994,13(4):286-293
浙江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耕作制度复杂,春,夏,秋大豆生态型都有种植。春大豆生育期短,感光性弱,均为有限结英习性,籽粒以中小粒为主;夏大豆生育期长,感光性较弱至较强,有限结英习性品种约占一半,籽粒以大粒为主,秋大豆生育期短,营养生育期更短,感光性强,以亚有限和无限结英习性品种为主,籽粒以大粒为主。春,夏,秋大豆分布主要决定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据此,可将浙江省大豆生产区划分为:浙北春,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大豆开花结荚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科学》1996,15(4):289-294
通过长日照(16h光/8h暗)和短日照(9h光/15h暗)相互转换处理,证明大豆品种“早12”为相对短日植物,9个短日就可完成其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过程。大豆感受光周期效应的株龄在真叶期。短日诱导处理不仅促进花序产生的速度及数量,还有利于荚的发育;长日处理的结果恰相反。  相似文献   

13.
短日照处理大豇营养期各阶段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存  张性坦 《大豆科学》1997,16(1):66-70
选用光钝感品种科丰6号和光敏感品种耐阴黑豆,研究了短日照处理V1-V12不同发育阶段所产生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V1开始处理对花期影响最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对开花的作用逐渐7为小,对促熟作用逐渐增大而各有减小。  相似文献   

14.
南方春大豆新育成材料的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新选育,原产不同地理纬度的南方春大豆晚熟品种,经过7个试点的春播试验,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在各试点间的变异方差为指标,研究这些新品种对光温综合反尖的敏感程度,结果提示,朱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全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尖特性远较原产纬度偏高地区的品种迟钝,在供试品种中,滇86-4,蒲豆8008和桂早一号的全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最为迟钝,滇86-5和贡豆94-3较为敏感;出苗~开花时期光温综合反应以黔9  相似文献   

15.
大豆在暗诱导条件下差异表达cDNA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属于短日照植物,其生长发育对光周期反应非常敏感,这一特性严重阻碍大豆品种的适应性,是制约大豆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从基因差异表达的角度研究短日照光周期诱导开花和衰老过程中基因转录物丰度的变化,从而探索大豆叶片感受日长变化诱导开花和衰老的复杂机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短日照诱导的大豆光周期敏感品种‘东农L13‘叶片中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从文库中一共筛选到738个克隆,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从中得到148个克隆并测序,它们代表76个不同基因的非重复序列ESTs.利用BLAST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与植物的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的调控,解毒和防卫,大分子降解细胞壁修饰的合成代谢等多种植物的生理生化功能相关.本研究为揭示短日照诱导大豆开花和加速衰老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光敏感型大豆品种“中豆24”进行长日、短日和自然光3种光周期处理,采用cDNA-AFLP的方法筛选差异片段,并进一步通过RACE技术分离了该基因。该基因全长98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8个氨基酸,在遗传关系上与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高度同源。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光周期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表达,短日照抑制其表达,而长日照则增强其表达。因此,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可能是作为一种负调控因子参与大豆光周期反应。对大豆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能为进一步阐明大豆光周期反应分子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春、夏、秋三种类型大豆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总荚数与出苗-开花日数关系密切,单株粒重、百粒重、种子蛋白质含量与开花-成熟日数关系密切,株高、节数与全生育日数关系密切;单株产量与节数和分枝数有关.与毛色、粒形密切相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种子大小、节数、毛色、粒形、粒色及植株含氮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选用光钝感品种科丰6号和光敏感品种耐阴黑豆,研究了短日照处理V1-V12不同发育阶段所产生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V1开始处理对花期影响最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对促进开花的作用逐渐变小,对促熟作用逐渐增大而后略有减小。V8-V10开始处理对花后促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大豆短日照处理后,可以提前开花。来源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大豆在石家庄种植,对短日照反应不同,低纬度地区种反应敏感,高纬度地区种反应迟钝。对外界日照的这些反应必然引起其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以其广泛的存在和特殊的生物学意义,引起日益深入的研究。不少作者指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较好的遗传信息表达标志,并认为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同工酶的变化可能与一些高等植物的发育变化关系密切。本文拟以来源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大豆为材料,观察其经短日照处理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及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广西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在广西常年有着较大的种植面积。为了探索广西春大豆在春播以及夏、秋季繁种时的最佳播种时期,选用两个广西播种面积较大的春大豆品种桂春8号和华春2号,从2011年2~8月共设21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产量最高的播期均为2月25日,单产分别为2 770.85和2 666.26 kg·hm-2,秋播产量最低,夏播次之。从春播至夏播,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至开花、出苗至成熟的时间逐渐缩短;6月5日后播种,出苗至开花日数和成熟日数的波动不大。3月上旬以前及8月上旬以后播种,两个春大豆品种的粗蛋白含量相对较低,油分含量相对较高,其余播期内大豆粗蛋白含量较高,而油分含量较低。3月中旬后春播较夏秋播大豆的粗蛋白含量高,但油分含量较低。综上所述,从产量上看,广西中南部春大豆最佳播种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在下半年进行繁种时,若茬期允许尽可能选择夏播,尽量不要秋播。从大豆品质上看,3月上旬以前播种,得到的大豆油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