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超小卷叶蛾是银杏的主要害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的研究表明,该害虫1年发生1代,在桂林银杏产区,4月中下旬交替前后是初孵幼虫为害银杏短枝的始盛期,也就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害虫不同发育期防治试验表明,初孵幼虫期是防治最适时期;不同药剂防治效果试验表明,2.5%乐菊乳剂2 500倍液是合理的防治药剂及浓度,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苏省泰州市2007—2020年气候资料和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 ginkgoicola Liu发生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气温和降水因子对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影响,建立虫害发生率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与羽化和孵化期平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羽化和孵化期降水量是影响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的最关键因子;蛹期、滞育期气温和降水量对该虫发生率无显著影响。利用羽化和孵化期平均降水量可以预测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率,为5月中上旬防治关键期制订相应的防治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杉梢小卷叶蛾是鳞翅目卷叶蛾科害虫。群众称为杉梢螟,是杉木的主要害虫之一。 杉梢小卷叶娥在我县五个公社都有分布。为害成幼林杉木。据我们在方麓茶场四年生杉木林内调查,有虫株率35%,最高单株为害7个嫩梢,顶梢为害占5%;罗村公社长山林茶场三年生杉木幼林200余亩,人工摘除被害梢90斤;县林场北十里工区杉木行道树上也有严重的危害。 杉梢小卷叶蛾危害杉木幼嫩的顶梢和侧枝梢。四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杉木抽出嫩梢,越冬蛹已羽化产卵。幼虫自五月上旬陆续蛀食嫩梢,五月中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五月下旬少量老熟幼虫化蛹。 杉梢小卷叶蛾幼虫从杉木嫩梢叶片间蛀入,进入新梢内后,蛀入孔由排泄物和树脂胶填塞,随后幼虫向髓心蛀食2--4毫米长,形成一个卵形洞腔,腔壁是白色膜状物,被害的焦枯叶片由树脂粘结,老熟幼虫就在洞腔内化蛹。  相似文献   

4.
锦鸡儿织蛾(Cheimophila SP.)是小叶锦鸡儿树种的主要害虫,该虫在赤峰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居薄丝茧内在树冠下地表枯落物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4月上旬交尾产卵,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为害期120—140天。采用了3000倍液敌马合剂喷雾,防治初龄幼虫效果达100%。赤峰市约150多万亩小叶锦鸡儿,近几年受到织蛾的严重为害。幼虫不仅取食小叶锦鸡儿叶片及幼嫩荚果,还为害山竹子、黄柳、小红柳等叶片。虫口密度大时可吃光树叶,若连续受害可使树势衰退,林木干枯濒死。1984—1986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银杏超小卷叶蛾的虫情调查和虫情预测通常是基于成虫羽化后留下的蛹壳来实现.基于2015—2019年的多年多点观测数据,明确了成虫蛹壳分布及成虫羽化规律,并探讨了温度与羽化进度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构建了该虫羽化始盛期预测模型.银杏超小卷叶蛾蛹壳分布与寄主植株胸径有关,胸径20—30 cm的植株上蛹壳最多,太粗和太细的植株蛹壳...  相似文献   

6.
云南柞栎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柞栎象Curculio dentipes在云南的分布,为害板栗的情况,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该虫在云南一年1代,成虫5月至7月出现,产卵在幼果上,9月至10月老熟幼虫自栗实脱出,入土作室越冬。保护天敌,收栗后翻犁表土;成虫盛发期用化学农药,幼虫入土阶段喷洒白僵茵进行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7.
棉褐带卷蛾又叫苹果小卷叶蛾、远东卷叶蛾.俗称舐皮虫,属鳞翅目,卷叶蛾总科,卷叶蛾科.近几年来,在桃树上发生较大,为害日趋严重.桃树发芽后,幼虫啃食叶肉,也可啃食果实皮层,严重降低果品产量和等级,必须加强防治.现将棉褐带卷蛾在桃树上危害趋重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桂林地区银杏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0 ̄1995年,在桂北银杏生产区开展了银杏病虫害的调查。共查出危害银杏的病虫害32种,严重危害的有银杏超小卷叶蛾,大蚕蛾,斜纹夜蛾,枯叶夜蛾,家白蚁,龟蜡蚧,考氏白质蚧,丽金龟和银杏茎腐病,叶枯病,黄化病8虫3病,并进行了发生与危害,生活习性的观察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银杏超小卷叶蛾是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2013年首次在重庆地区发现,近年来已成为重庆市危害较重的一种园林新害虫,其幼虫蛀食银杏短枝和当年生长枝的嫩茎,造成大量枯叶和落果,破坏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结合银杏超小卷叶蛾在重庆地区的发生规律,针对性地开展了生物防治试验,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柽柳卷叶蛾Leaftier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柽柳卷叶蛾内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柽柳新梢的幼芽和幼叶。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成虫寿命7~8天,雄虫寿命较雌虫短1~2天,卵的历期8天,蛹期7~9天,个别生境下可达13~15天,幼虫活动活泼,触动后有倒退的习性,老龄幼虫有相残性,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受惊扰时有很强的飞翔能力。  相似文献   

11.
1990~1995年,在桂北银杏主产区(灵川、兴安、全州等县)开展了银杏病虫害的调查。共查出危害银杏的病虫害32种,严重危害的有银杏超小卷叶蛾、大蚕蛾、斜纹夜蛾、枯叶夜蛾、家白蚁、龟蜡蚧、考氏白盾蚧、丽金龟和银杏茎腐病、叶枯病、黄化病8虫3病。并进行了发生与危害、生活习性的观察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2.
余甘果是我国近年来新发展的高营养野果之一。该系全身是宝,可食可入药,还是工业用原料,近年经济价位大幅度上升,农民开发种植热情高涨,发展面积逐年增加。平南县近年来把该果列为重点发展对象,除了农民零星种植外,还开发建设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但是,随着发展面积的不断增加,原来极少出现病虫的野果也发现有病虫危害,有的甚至极为严重。据调查,目前发现为害余甘果树的病虫害主要有如下几种:卷叶蛾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春梢嫩叶。其幼虫可吐丝作茧,将叶和嫩梢卷曲并取食,还为害花蕾。这虫为害,往往造成果树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3.
银杏堆砂蛀蛾危害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堆砂蛀蛾,属鳞翅目木蛾科,原发生在油茶林内,是主要为害油茶树的害虫。近年来桂林银杏产区发现该虫对银杏的为害颇大。目前,桂林市已经发展银杏达40多万亩,广大群众对银杏的管理有着较高积极性,迫切要求新建的银杏园尽快投产,发挥效益。为了避免银杏生产蒙受堆砂蛀蛾为害的损失,我们对部分银杏园进行调查与防治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以供参考。虫源及分布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广西,堆砂蛀蛾主要分布于柳江、金秀、融安、蒙山、玉林、田东等县(市)林区,已成为近几年为害银杏的主要害虫之一。但目前在…  相似文献   

14.
银杏大是蚕蛾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常以幼虫群集蚕食核桃,银杏,栗,枫杨等树的叶片,造成毁灭性灾害。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各虫态生存率都较高,易暴发成灾。幼虫抗性强,防治难度大。通过三年的观察与试验,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确定出了防治该虫的三种有效方法和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核桃银杏大蚕蛾研究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银杏大蚕蛾又叫白毛虫、果蚕等。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为害银杏、核桃、核桃楸、桑树、漆树、枫杨、栗、柳、柿、梨、李、苹果等树木的枝叶,常以幼虫群居为害,昼夜之间可把整株树体叶片蚕食净光。给核桃产业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油松线小卷蛾新种,是近几年发生的油松嫩梢的一种主要害虫,目前只发生在甘肃临夏地区,成灾面积一万多亩。该虫一年一代,以卵越冬,主要幼虫期为害油松新梢,幼虫4个龄期。由于生活习性所致,造成林木周期性受害,虫口密度不超过阈值时,保护天敌,自然控制;超过阈值时,幼虫期采用2.5亿/ml浓度7216菌剂或2.5%敌杀死乳剂5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9%。成虫期采用敌马烟熏杀,烟距15m以内效果达90%。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的研究,在摸清了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的基础止,采用树干刷涂白剂、人工防治、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3500hm^2,防治后使被害株率由85.3-100%下降到8.09%-22%,平均增产20.2%,每公顷增加产值7.5万元。  相似文献   

18.
<正>苹果蠹蛾Lαspeyresiα Pomonellα(L·)又名苹果小卷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该虫在我国仅发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为害苹果、沙果、梨,也能为害桃、杏、石榴、榅桲、野山栌、野苹果、英国胡桃等。幼虫蛀食果实为害,俗称食心虫。幼虫蛀果,不仅降低果品质量,而且造成大量落果。在新疆,第1代幼虫对苹果和沙果的蛀果率,常达50%左右,第2代可达80%以上,库尔勒的香梨,在采收时蛀果率常达40%。  相似文献   

19.
通过3年的研究,在摸清了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树干刷涂白剂、人工防治、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银杏超小卷叶蛾3500hm2,防治后使被害株率由85.3%~100%下降到8.09%~22%,平均增产20.2%,每公顷增加产值7.5万元  相似文献   

20.
橄榄黄小卷叶蛾在福建福州地区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和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第1代幼虫4月上旬开始孵化,其幼虫以取食橄榄嫩梢、幼果及叶片为害。在幼虫数量高峰时,适期采用苏云金杆菌、棉铃虫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制剂)进行防治,可达到控制该虫为害的目的,且具有环保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