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产业是金华市金东区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合理安排茬口,提高蔬菜生产效益是目前金东蔬菜产业的发展重点。近年来,我们在金东区上宅村试验示范的番茄套种苦瓜模式,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深受农民朋友的喜欢。该栽培模式番茄平均每667m^2产8500kg左右,产值1.3万元左右,苦瓜平均667m^2产量3000~3500kg,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苍山县常年种植苦瓜3 000 hm2,2003年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引进玉泰苦瓜新品种,试种后发现其具有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地种植.2004年开始示范并进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2005年种植800 hm2,每667 m2产量达4 500~5 500 kg,深受菜农和销售商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丰绿苦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绿苦瓜是梅县从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引进的耐热、优质、高产的最新杂交一代苦瓜新组合,种植效益高.据种植后核算,平均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产值4400~5 500元,纯收入达2 634~3 734元.  相似文献   

4.
王沛林 《现代园艺》2009,(11):24-25
<正>苦瓜喜湿不耐涝,如长时间渍水易烂根,同时还会引发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在永定气候生态条件下,春季苦瓜结瓜盛期正值梅雨季节,病虫多且难以控制,生产实践表明,苦瓜嫁接栽培一般667m2产量可达2000~3000kg,产值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山东省寿光市30000hm2日光温室中,约有4670hm2是越冬茬黄瓜套种苦瓜,平均每667m2纯收益40000~50000元。其中,越冬茬黄瓜一般每667m2产量13600~17550kg,纯收益30000~35000元;越夏茬苦瓜每667m2产量8560~10220kg,纯收益10000~15000元。1选用良种黄瓜宜选用耐低温弱光,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在连栋大棚中立体套种苦瓜、大白菜、芹菜对土地利用率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套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可达175%;常规苦瓜栽培模式1hm2种植13500株,产量为46200kg;套种模式1hm2栽苦瓜6750株,产量达78450kg,比常规栽培增产69.81%,1hm2净收入132960.0元,比常规栽培增收346%,效益明显高于常规种植。  相似文献   

7.
白菜—苦瓜—甘蓝套作模式在湄潭已实施3年,该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综合产值,3年示范平均每年每667 m2可产早春白菜3705 kg、产值2964元;667 m2产苦瓜4920 kg、产值9840元;667 m2产秋冬甘蓝4116 kg、产值3292.8元,667 m2综合产值达到16096.8元.该模式适宜在海拔800~1000m的地方进行示范和推广,但应从低海拔区购进优良嫁接苦瓜种苗,以解决该区域冬春育苗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西百色市农科所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国家科技园区核心区,2006年我们在五连栋温棚内用70%腐熟蔗渣与30%细沙混合的有机型无土基质进行苦瓜(选用翠竹等抗性强、耐寒品种)早春栽培试验示范,苦瓜能提早上市近2个月,每667m2产量3534kg,产值达1万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微苦的苦瓜新品种,以B19强雌系为母本,以B118苦瓜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分离后,经系统选育,培育出苦瓜新品种——淮农青1号。其早熟,果皮翠绿色,长纺锤形,口感脆嫩;前期平均667 m2产量1 126.2 kg,比对照增产25.5%,平均667 m~2总产量达2 740.8 kg,比对照增产26.3%;中抗白粉病,适合江苏省春季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0.
郭曼霞 《长江蔬菜》2021,(20):51-54
为筛选出适宜龙岩中高海拔地区秋延后栽培的苦瓜品种,以本地主栽苦瓜品种大明为对照,引进7个苦瓜新品种,考察各品种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抗逆性和抗白粉病.试验结果表明,玉翠苦瓜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折合每667 m2产量为3737.3 kg,比对照大明苦瓜(3347.8 kg/667 m2)增产11.6%,而且商品瓜颜色及条瘤等外观符合本地种植和消费习惯,适宜在龙岩中高海拔地区秋延后栽培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白玉苦瓜品质优、产量高、早熟性好,利用嫁接技术和大棚设施进行白玉苦瓜早春栽培,成本低且管理方便。嫁接白玉苦瓜于4月下旬~7月中旬采收,产量达3 500 kg/667 m2,产值1.4万元/667 m2,净收益1.1万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该文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嫁接白玉苦瓜早春设施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蓝山苦瓜中变异后代自交系G02-1为母本,以衡阳早白苦瓜G01-1为父本选育成的早熟苦瓜一代杂种春华苦瓜,从播种至始收75天左右,果实表皮绿白色,长圆筒形,突瘤,瓜形美观,单瓜质量380 g左右,平均每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抗白粉病和疫病.适宜长江流域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3.
苦瓜是四川夏秋季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2003-2004年彭州市引进并推广台湾农友种苗的优质、高产、耐热苦瓜新品种翠妃,每667m2产量达5000~5500kg,产值5000~7000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3):37-37
秀华苦瓜是台湾农友种苗公司选育的优质杂一代苦瓜新品种,我市2002年试种成功,平均每667m^2产量3000kg,产值达5000元以上,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该品种已在我市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5.
‘莆航苦瓜1号’系精选莆田地方苦瓜优良单株‘莆0609’种子,搭乘“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在太空环境中进行辐射诱变,经过田间定向选择育成的早熟优质苦瓜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从定植到商品采收春季60 d左右,秋季45 d左右,采收期60~80 d.平均每667 m2产量3 000~3 500 kg,产值8 000~10 000元.适合南方地区春、秋两季栽培.  相似文献   

16.
早春苦瓜稀植多蔓全程调控栽培技术,是指苦瓜定植至收获期间,对叶、蔓、花、果等采取一系列的农艺栽培管护措施,实施科学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实现投资小、产量高、产品品质好、收益高的栽培方法.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早春苦瓜稀植多蔓全程调控栽培技术,每667 m2定植450 株,比常规栽培方法(每667 m2定植1000~2000株)少,节省种苗122%~334%,大大减少了种苗投资,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但667 m2产量比常规栽培方法(667 m2产量约2000 kg)提高近2200 kg,增产110%左右,显著提高了产量和产值.采取该种植技术生产的苦瓜商品性佳,皮亮、肉厚、口感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现将早春苦瓜稀植多蔓全程调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理州苦瓜病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理州生产的苦瓜,由于上市早,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经济效益高,每hm2产量5万~6万kg,产值7.5万~10.5万元.最近几年来,苦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9年全州种植面积达400 hm2.  相似文献   

18.
经过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2个优势苦瓜杂交新组合9916、9918,平均667m^2产量分别为1966.9kg,1749.4kg,较对照蓝山苦瓜增产67%、48.1%,其中9916早熟性特别强,适宜春季提早栽培。  相似文献   

19.
张衍栋 《蔬菜》2003,(1):5-5
根据黄瓜前期生长快、产量高,而苦瓜前期生长慢、后期耐高温的特点,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节能日光温室黄瓜与苦瓜间作套种试验,每667 m2产黄瓜10 000 kg以上,苦瓜3 000 kg以上,产值达到2万多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模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黄瓜选用适宜温室栽培的品种冬棚优优8号;苦瓜选用生长势强,适宜本地种植的绿冠苦瓜。二、适期播种黄瓜与苦瓜分别于9月下旬进行育苗。黄瓜使用黑籽南瓜种作砧木,培育稼接苗,苦瓜用营养钵育苗,育苗期间温室内白天保持25~30 ℃,夜间15~20 ℃,定植前夜间温度降至10 ℃…  相似文献   

20.
白玉苦瓜是由闽南沿海内陆山区平和县山格镇的传统地方品种提纯复壮而成的苦瓜优良品种,味甘苦,丰产性好,产品畅销福州、厦门、杭州、武汉、南昌等大城市,一般667m^2产量2200-2600kg,高产可达到3500kg,产值5000~6000元,扣除工本后,667m。纯收入3000~4000元。主产区山格镇2007年承担实施福建省级农业(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415.3hm^2白玉苦瓜示范园,平均每667m。产量2250kg,产值5400元,纯收入3450元,累计创收529.6万元。现将闽南沿海内陆山区蔬菜白玉苦瓜标准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