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适宜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丘陵红壤旱地花生主产区,以花生、木薯纯作为对照,通过不同花生木薯间作研究了木薯对花生负面空间影响距离和木薯间作适宜行距,及间作木薯对土地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间作木薯(不明显降低花生产量的前提下)种植系统中木薯对花生的负面影响空间距离为40 cm左右,木薯间作适宜行距不低于374 cm;且花生木薯宽行间作可明显提高丘陵红壤的土地利用率,纯收入提高58.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间作方式对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方法]试验以木薯净作(M1)、花生净作(M2)为对照,研究了木薯间作1行、2行、3行花生(M3、M4、M5)对共生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间作对木薯、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木薯与花生存在竞争生长关系,株高协同增高,在间作后期,在无氮时以M1、M2和M5的株高较高,而施氮时以M3、M4株高较高;间作提高了叶片温度,但不同间作处理间无明显规律。间作提高了干物质总产量,在块根膨大期和膨大期30 d,干物质总产量以M5最高,而在块根膨大期60 d以M4最高。间作降低了单一作物产量,但提高红壤旱地经济效益;不施氮和施氮时木薯产量分别下降25.35%、14.55%,花生产量分别下降28.76%、52.60%,而经济效益增加了72.90%、56.82%。[结论]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1行、2行和3行花生均提高了经济效益,且随间作行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在红壤旱地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保水剂在红壤旱地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提高红壤旱地的含水量,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以随基肥一起条施60.0 kg/hm2保水剂的效果最好,比不施用保水剂的对照增产29.5%,增加经济效益4965.0元/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间作方式对不同间作方式对共生期木薯-生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方法]试验以木薯净作(M1)、花生净作(M2)为对照,研究了木薯间作1行、2行、3行花生(M3、M4、M5)对共生期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间作对木薯、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木薯与花生存在竞争生长关系,株高协同增高,在间作后期,在无氮时以M1、M2和M5的株高较高,而施氮时以M3、M4株高较高;间作提高了叶片温度,但不同间作处理间无明显规律.间作提高了干物质总产量,在块根膨大期和膨大期30 d,干物质总产量以M5最高,而在块根膨大期60d以M4最高.间作降低了单一作物产量,但提高红壤旱地经济效益;不施氮和施氮时木薯产量分别下降25.35%、14.55%,花生产量分别下降28.76%、52.60%,而经济效益增加了72.90%、56.82%.[结论]与净作相比,木薯间作1行、2行和3行花生均提高了经济效益,且随间作行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广南县山地红壤种植花生的产量和产值,采用钼酸铵不同用量拌种和不同浓度溶液在花生初花期、盛花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钼肥对花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红壤旱地种植花生,每千克花生种子用2 g钼酸铵拌种或在花生初花期、盛花期各喷施一次0.1%浓度的钼酸铵溶液,能产生显著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壤旱地不同轮作模式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旱坡地种植结构单一、连作障碍重、土壤质量差、种植效益不高的现状,在南方红壤旱地上进行长期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效益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作模式与单一连作模式相比,有利于降低作物发病指数,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且轮作年限周期越长越为明显,其中三年轮作模式"红薯-萝卜-大豆-芝麻-萝卜-花生-萝卜"及二年轮作模式"大豆-芝麻-萝卜-花生-萝卜"的效益和效果较好,值得在南方红黄壤区旱地推广。  相似文献   

7.
设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与花生间作3个处理,研究间作对木薯与花生产量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木薯、单作花生相比,在木薯苗期即花生花针期,间作对木薯和花生的生长影响不大;在木薯块根形成期即花生结荚期,间作促进花生的生长,但木薯的株高、茎径和生物量被抑制;间作木薯根、茎、叶中氮、磷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16.53%~19.64%、9.20%~25.24%,根、茎中的钾含量比单作分别降低31.29%、1.17%;在木薯块根膨大初期即花生收获期,虽然间作花生的荚果产量比单作降低19.25%,但间作中花生偏土地当量比PLERf,花生表现为间作产量优势,木薯表现为间作产量劣势;在木薯收获期,间作木薯的株高、茎径、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均接近于单作木薯,说明间作木薯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竞争–恢复"现象;共生期,间作木薯根中钙、镁、锌、锰含量比单作分别提高18.62%~42.86%、7.84%~44.44%、12.50%~39.84%、24.00%~58.33%,茎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显著增加,说明间作对木薯根、茎中的钙、镁、锌和锰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具有"生物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在江西红壤旱地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江西红壤性旱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49%,受土壤自身性质、自然环境及不合理开发的影响,该类型旱地普遍存在酸化加剧的现象。土壤酸化势必造成严重的耕地质量退化,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探讨施用以碳酸钙为主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红壤旱地酸化的改良效果,分析其对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江西红壤旱地大豆和花生合理的间作种植模式,为提高作物种植效益及缓解南方红壤旱地作物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花生单作(CK1)、大豆单作(CK2)为对照,设2行花生//2行大豆(J1)、4行花生//2行大豆(J2)、8行花生//2行大豆(J3)3种间作种植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分析,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对花生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花生主要农艺性状指标、间作总面积产量、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大豆在间作模式中则处于优势地位,与其单作相比,花生//大豆间作处理可提高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并显著提高间作总面积产量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P<0.05).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情况,花生//大豆间作处理中以J1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佳,纯收益达4223.07元/ha,产投比为1.31.[结论]花生//大豆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的总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作大豆,而与单作花生无明显差异,其中,以2行花生//2行大豆的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最佳,可在江西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我国南方红壤旱地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田间杂草种类繁多,危害较重,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杂草、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笔者进行查阅资料及调查统计,并结合试验研究,对红壤旱地花生田混生杂草的危害及防治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提出了综合治理杂草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设置3种木薯花生间作模式(1行木薯间作2行花生(M_1H_2)、2行木薯间作3行花生(M_2H_3)、2行木薯间作4行花生(M_2H_4)),以木薯和花生单作为对照,研究作物对N、P、K的吸收与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3种间作模式在作物产量、磷钾吸收和氮磷钾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著间作优势,M_1H_2和M_2H_4模式在产值上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M_2H_4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和产值当量比显著大于M_1H_2和M_2H_3模式的,系统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系统氮吸收当量比、木薯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木薯氮吸收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2)与木薯单作相比,3种间作模式木薯在产量、产值、磷钾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均具有显著优势,木薯产量当量比与系统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系统氮吸收当量比、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氮吸收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3)与花生单作相比,M_1H_2和M_2H_3模式花生在产量、产值上劣势显著,M_1H_2模式花生在磷吸收、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上具有显著的劣势,M_2H_3模式花生在氮磷吸收上具有显著优势;花生产量当量比与花生氮磷钾利用效率当量比呈显著正相关。推荐选用产量和产值优势最佳的M_2H_4木薯花生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木薯/ 花生间作对花生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单作花生(CK)、等行距木薯间作花生(T1)和宽窄行木薯间作花生(T2)对花生光合性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 和T1 的偏土地当量比(PLER-P)均为0.34,比其所占土地面积比(F=0.25)高出36.0%,显示在相同的花生种植面积中,间作花生会比单作花生具有较好的荚果产量优势;与T1相比,T2处理的花生结荚期、成熟期的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且T2 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果重,百仁重等指标也提高,显示宽窄行木薯间作花生(T2)比等行距(T1)更具优势,建议在木薯间作生产中推广应用宽窄行木薯间作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和花生品种贺油12号为材料,采用木薯宽窄行间作花生法,设置木薯种茎芽眼朝向东、南、西、北共4个处理,其中芽眼朝向东和向西处理属于东西行向,芽眼朝向南和向北处理属于南北行向,研究木薯种茎行向及芽向对木薯花生间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东西行向处理的高10.7%、10.1%,东西行向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南北行向处理的高8.4%;芽向处理木薯的鲜薯、淀粉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北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向西最低,向北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向西处理的高20.5%、19.7%;花生荚果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西处理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处理,向北处理的最低,向西处理的荚果产量比向北处理的高19.3%。综合分析认为,南北行向比东西行向更利于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更利于提高花生产量,花生行北侧或西侧的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淀粉量比南侧或东侧的高,木薯行南侧或西侧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北侧或东侧的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木薯-花生间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研究分析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氮磷钾素积累和系统氮磷钾素利用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5和2016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材料,设计不施氮、施氮2个水平和木薯单作、花生单作、木薯间作1行花生、木薯间作2行花生及木薯间作3行花生共5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特征。【结果】随着木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块根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和分配率增加;茎秆氮磷钾素积累量和氮素分配率增加,磷钾素分配率先增加后降低;叶片氮磷钾素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分配率下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种植模式间块根、茎秆、叶片和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同一种植模式,施氮处理生产100 kg荚果所需氮钾量、生产100 kg鲜薯所需氮磷钾量、木薯氮素收获指数、木薯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间作优势、系统氮钾素积累总量和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较不施氮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而花生氮钾素利用效率、花生磷素积累总量、木薯氮钾素利用效率、木薯钾素收获指数、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氮素间作优势和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较不施氮处理降低或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间作花生的氮磷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显著低于单作花生,间作木薯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钾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低于单作木薯。随着间作花生行数的增加,氮磷钾素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优势、系统内花生氮磷钾素比例、花生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和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或显著提高,系统内木薯氮磷钾素比例下降。【结论】与单作模式相比,木薯间作2行和3行花生模式虽降低了系统内单一作物的产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和氮磷钾素积累总量,但提高了系统氮磷钾素积累总量,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氮磷钾素间作优势分别为63.91—112.11、19.37—42.67和68.29—105.62 kg·hm~(-2)。  相似文献   

15.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且窄行距(30~35 cm)处理的Pn、Fv、Fv/Fm、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高于宽行距(45~50cm)处理.间作遮荫使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花生对间作遮荫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与木薯间作的花生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并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2009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试验基地(武鸣)对7个不同花生品种与木薯进行间作种植,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调查花生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经济及品质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桂花77l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有效分枝数较多,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荚果饱满率、产量均最高,优势明显;其次是桂花22,其侧枝长,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多,产量也较高,较适合与木薯间套种;桂花26生长势强、百果重最重、产量较高。【结论】桂花771、桂花22和桂花26适合与木薯间套种,其中以桂花771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与木薯间作的花生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并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量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2009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试验基地(武鸣)对7个不同花生品种与木薯进行间作种植,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调查花生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经济及品质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桂花771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有效分枝数较多,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荚果饱满率、产量均最高,优势明显;其次是桂花22,其侧枝长,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多,产量也较高,较适合与木薯间套种;桂花26生长势强、百果重最重、产量较高。【结论】桂花771、桂花22和桂花26适合与木薯间套种,其中以桂花771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木薯生产普遍存在单一栽培导致效益较差、管理粗放和缺少施肥、产量较低等问题。通过木薯套种花生,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固氮肥、压藤培肥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营养成分较全面,可为木薯生长提供养分,肥效较长,使木薯栽培达到可持续增效;选种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华南5号、GR911,可有效地提高木薯单产,增加木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南疆果林间作花生品种的选择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测定不同果林间作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间作下花育22号和花育33号鲜果产量分别为1 023.66kg/667m~2和1 603.11kg/667m~2,而与扁桃间作下花育22号和花育33号鲜果产量分别为435.32kg/667m~2和627.66kg/667m~2;2个花生品种在红枣、扁桃树间作下花生品质差异不显著。红枣间作下花育22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扁桃间作下花育33号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