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叶面肥和透光度对细叶青蒌藤扦插苗生长和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叶面肥对细叶青蒌藤扦插苗的生长和质量存在着正效应,透光度对细叶青蒌藤扦插苗的生长和苗木质量有着负效应。叶面肥与透光度对细叶青蒌藤扦插苗生长量指标的新梢鲜质量、新梢长度、叶片数量、叶面积与地下根系鲜质量、主根数量有着极显著性影响;叶面肥因素作用高于透光度因素;叶面肥与透光度双因素在细叶青蒌藤扦插苗的梢鲜质量、叶片数量、叶面积性状方面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下套种细叶青蒌藤的生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杉莲混交林间伐后保留密度900株/hhm2,套种细叶青蒌藤3年后,能够形成杉木-乳源木莲-细叶青蒌藤复合林。间伐有利于促进杉木和乳源木莲保留木的生长,有利于培育杉木和乳源木莲大径材。在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下套种的细叶青蒌藤保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藤茎生长迅速,较粗壮,套种3年生的细叶青蒌藤藤茎生物量可达1054.86kg/hhm2。在林下套种细叶青蒌藤,不仅可获得珍贵香料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而且还可以促进上层林木的生长,达到实现木药结合,材药两用,既不影响森林的主导作用,又可扩大中药资源、以短养长,以副养主,杉木-乳源木莲-细叶青蒌藤复合林具有显著的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种植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的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种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年生的生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马尾松林下牛大力的生长情况,并初选适于南宁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下2年生牛大力地上部分蔓长平均值为445.82 cm,地径平均值为1.06 cm,蔓重平均值为1.31 kg;地下部分平均根数为5.91根,平均根长为85.02 cm,单株最大根径平均为1.80 cm,单株总根重量平均为440.22 g,单根平均重量的均值为79.58 g,牛大力在马尾松林下生长良好,牛大力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将9个生长指标综合为地下部分生长量、蔓长生长指标、器官分生能力指标、水分及干物质积累指标4个主成分。基于此初选出上林种源、浦北种源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葛根不同品种林下栽培性状调查和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马尾松林下人工栽培的14个葛根品种进行了栽培性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栽培的14个葛根品种的在相同抚育管理措施情况下平均主藤长度3.66 m,块根重量898g,淀粉含量56.36%,粗蛋白含量10.88%;按主藤长度、块根重量和淀粉含量等3个主要指标,评价出栽培性状优异的品种有横葛1号、赣葛81-3、九顶大粉葛、细叶粉葛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为平均主藤长度2.41 m,块根重量1 341 g,淀粉含量61.28%。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土壤含水量对不同品种油橄榄生长和结实的影响,为油橄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因素4区组设计,观测土壤和含水量对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C1)、田园1号TIANYUAN-1(C2)和柯基(C3))生长、生理和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相对含水量不同的土壤中,3个参试油橄榄品种的生长、生理和结果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油橄榄品种的平均须根数、平均地径、平均新梢长度、平均叶片相对含水量、平均鲜果相对含水量和平均单株鲜果产量的影响,各水平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 <0.05),对平均单果重的影响各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油橄榄的生长指标(须根数、地径、新梢长度)和结果指标(单株鲜果产量)受不同土壤含水量和油橄榄品种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单果鲜重不受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影响。4个处理中,3个油橄榄品种豆果、田园1号和柯基的生长指标(平均须根数、平均地径、平均新梢长度)、生理指标(平均叶片相对含水量、平均鲜果相对含水量)和结果指标(平均果径、平均鲜果百粒重、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增长值顺序均为A2>...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群当年构件的特性,了解其生存策略及对环境的响应。文章研究通过测定各构件的数量、生物量及构件间关系,对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径级的构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枝条的长度有显著差异,而枝条鲜重无显著差异;不同径级下,枝条长度差异明显,而枝条鲜重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片的数量和鲜重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径级下,叶片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而叶片鲜重差异明显。生殖构件与营养构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不显著,体现了构件间生长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降香黄檀引种适宜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建省降香黄檀15个引种区的调查结果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地理气候因子进行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及与各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采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法对各引种地地理气候因子和各项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对引种地进行初步区划。结果表明:引种栽培的主导气候因子是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海拔。保存率、生长量、适应性都与1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抗寒等级与9、10月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海拔与降香黄檀各项生长指标都呈负相关关系;除树高外,各项生长指标都与北纬呈负相关。引种区地理气候条件可以区划为3个区,Ⅰ区处于更高纬度地区(25°28'—26°20'),可定为散生区;Ⅱ区纬度较低(在23°28'—25°00'),可定为较适宜区;Ⅲ区为适宜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喷施IBA对芳樟矮林萌芽和生长的影响,为芳樟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2 a生芳樟矮林为材料,设置5个IBA浓度梯度,采用SPSS对芳樟矮林萌芽数、萌枝数、地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出油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萌芽数、地径、株高和冠幅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100 mg·L-1IBA处理萌芽数最多,地径、株高和冠幅最大,IBA对萌枝数的影响不明显。单株鲜重也随喷施IB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重最大,单株叶鲜重、小枝鲜重和主枝鲜重与单株鲜重变化趋势相似。喷施IBA对鲜叶出油率影响不明显,对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有显著影响,100 mg·L-1IBA处理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喷施100 mg·L-1IBA对芳樟矮林萌芽、生长、单株鲜叶精油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9.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凤庆县核桃产量及生长情况,根据县域不同树龄核桃分布情况,选择3个乡镇9个村委会,共45株不同树龄段的核桃标准树开展生长与产量测定。结果表明:4个树龄段核桃各生长指标均差异显著,随树龄的增长,核桃平均冠幅、基径和树高增长,树体架构不断扩大,以<15年核桃树体架构最小,平均冠幅8.12 m、基径13.92 cm、树高6.97 m,>71年树体架构最大,平均冠幅20.84m、基径115.4 cm、树高18.92 m。产量情况则除<15年和16~30年树龄段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树龄段之间均差异显著;30年以下产量最低,平均单株果实数736~747个、干果产量9.22~10.09 kg/株,31年~70年平均单株果实数4 715个、干果产量67.18 kg/株,>71年产量最高,平均单株果实数量9 045个、干果产量118.60 kg/株。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幅、地径、树高、单株果实数量和干果产量等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树龄增长树体架构增大,产量得以提高。基于凤庆县大面积核桃尚未进入丰产稳产期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抚育管理,实现核桃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