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超级杂交早稻单产11.62t/hm^2穗粒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超级杂交稻在田间的穗粒结构定点跟踪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密度来源的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小有明显差异,各种来源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一次分蘖穗〉二次分蘖穗〉主穗〉三次分蘖穗,其中一次分蘖穗的贡献最为突出,达55%以上;产量达到11.62t/h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每公顷抛栽25.68万穴,每穴有效穗13.9穗,每公顷有效穗3567Y,每穴粒重45.6g,主穗平均实粒数171.5粒穗,一次分蘖穗平均实粒数130.5粒穗,二次分蘖穗平均实粒数88粒穗;全田平均每穗实粒数130粒,平均每穗粒重3.63g。  相似文献   

2.
高秆隐性籼稻Grlc与籼、粳稻品种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秆稳性籼稻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交F_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广亲和)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越过籼籼组合,而每穗实粒数为负优势;普通籼粳组合的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为正优势,而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为负优势,单株粒重优势远低于籼籼、籼粳(广亲和)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浩麦1号更好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利用2010-2011年与2011-2012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2012-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浩麦1号的平均穗数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39.31粒,平均穗粒重1.56g,平均千粒重39.78g。经相关分析,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经通径分析,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531),其次是穗数(Py=0.47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Py=0.094)。浩麦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4.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30个F_1代组合的穗部性状进行超高亲优势分析,并对配组的60个亲本的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0个组合F_1代材料的穗粒重、穗粒数、穗长、总小穗数、有效小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高亲优势,且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的超高亲优势达极显著水平。子代与亲代材料穗部性状间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穗粒数与穗粒重、穗粒数与总小穗数、穗粒数与有效小穗数、穗粒重与穗长、穗粒重与总小穗数、穗粒重与有效小穗数、穗长与总小穗数、穗长与有效小穗数、总小穗数与有效小穗数间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对106份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数、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小区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百粒重,行粒数、穗行数的增加也对提高产量有效.但随着穗行数增加,百粒重会相应降低.而行粒数的增加,对其他产量因素的负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贡献大小,本试验选用了20个小麦品种(系),针对1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第1节长的遗传力很高;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千粒重、第1节、第2节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I2、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对单穗粒重的遗传直接通径为正贡献,每穗粒数、第1节、IL、第2节通过I2,穗长通过每穗小穗数对单穗粒重的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1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玉米经济产量是指玉米的籽粒产量,它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3个主要因素构成的。亩产量(千克)=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6。穗数、穗粒数、粒重三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理论上说,玉米品种特性、播种技术、种植密度影响着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取决于苗期、穗  相似文献   

8.
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穗粒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150个爆裂玉米杂交种的穗部性状进行了测定及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细、粒小、穗粒重低是爆裂玉米杂交种的显著特点,但不同组合间变幅很大。行粒数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最大正值,通过穗行数、百粒重的间接作用为较小正值或负值;百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最大负值,通过穗行数、行粒数的间接作用也均为较小负值;穗行数与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值,但通过行粒数的间接作用为较大负值。  相似文献   

9.
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麦品种(系)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穗节茎粗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剑叶面积呈正相关;剑叶面积与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呈正相关;穗长、穗粒数、穗粒重之间呈正相关,穗节茎粗和剑叶面积与株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用12个典型夏播型优质蛋白玉米单交种,在关中夏播条件下,对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粒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籽粒干重性状的遗传变异力和相关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性状间遗传变异力差异较大,其值大上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粒长〉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穗粗〉穗长〉单株粒重〉行粒数;2.诸性状与单株粒重的相关关系中,以穗粒数,行粒数为最密切,其次为穗粗和粒长。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5个光温敏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或常规品种)分别配成的组合为材料,从产量性状上对所配成的50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势,在主要农艺性状尤以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明显;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成正相关,且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年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以穗粒重、穗粒数、小穗数变异丰富,变异程度顺序为穗粒重> 穗粒数> 小穗数> 穗长> 千粒重> 株高> 生育日数。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小穗数相关最为明显,其次为穗粒数与小穗数、穗长,小穗数与穗长,穗粒重与生育日数的相关。通径分析可以看出,穗粒数、千粒重对穗粒重的直接影响为最大,其次为小穗数,它们的总影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直接影响来实现的,应作为重要的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莜麦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株高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长与穗粒数、穗粒重、旗叶面积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穗叶距与千粒重、穗节距呈正相关;旗叶面积与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穗粒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1经济技术指标 1.1产量指标 小麦产量480-500kg/667m^2。 1.2产量结构 收获穗数36-37万穗/667m^2,穗粒数32-34粒,干粒重42-45g。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自育的20个檑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鲜穗采收期和成熟期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出耔率、穗长、百粒重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通径分析显示各性状对鲜穗产量作用大小顺序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在完熟期,穗粗、着粒深、百粒重对干籽粒产量贡献较大,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干耔粒产量作用排序为:百粒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耔率〉秃尖长〉着粒深。  相似文献   

18.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19.
覆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覆膜玉米单株产量与各主要农艺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相互影响程度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穗行数与百粒重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由大到小排列为行粒数〉穗行教〉株高〉百粒重〉穗位〉穗粗〉茎粗〉穗长.行粒数和穗行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重要指标,在重视行粒数、穗行数选择的同时,需主要协调百粗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四种统计方法分析表明:本区中肥地春小麦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粒重,各成产因素间存在一定的互相制约和增进效应。增产途径应以增苗增穗为主,兼顾穗数与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其适宜基本苗范围为12.56~30.84万/666.7m2,适宜收获穗数范围为18.28~30.84万/666.7m2,并提出合理的产量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