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雄 《内蒙古林业》1995,(10):14-15
浅谈生物防火张雄生物防火是利用生物间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对火的不同抗性,不同植物群落不同的燃烧性及不同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对森林植物燃烧性的影响,开展的森林防火工作,其意义在于通过生物手段达到森林防火的目的。具体作法是,营造防火林带,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1989年开始,在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320hm^2森林生物防火试验区,采用营造防火林带,更新改造松杉易燃林分,适时喷施化学除草剂等技术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抗火性能,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防火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工作的治本措施。生物防火林带主要由阻火性能强的乔、灌木树种组成,它具有使用周期长、防火效能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森林蓄积、增强林分抗灾能力及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等多种优点,因而受到普遍重视。东南亚、北欧、东欧及中欧各国很早便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80年代末,我国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区)营造的木荷、油茶、火力浦等防火林带已经表现出理想的防火效果。防火树种选择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基础工作,树种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防火林…  相似文献   

4.
改进南方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论述了目前南方生物防火林带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提高森林生态群落稳定性的高度认识生物防火林带 ,把营造防火林带作为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群落演替的重要方式。并提出改进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物防火工程阶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森林防火线的生土带上营造以木荷为主体的生物防火工程,经6~8年的管护后,可初步达到生物防火要求,调查表明,在海拔800~1000m的南坡山地,可营造木荷防火工程,海拔800m以下山地则不受坡向的影响,木荷较为耐瘠薄,可在脊地带营造生物防火工程。  相似文献   

6.
庐山现有防火设施和森林消防实力尚不具备阻隔和扑救较大森林火灾的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阻隔带的基础上,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逐步形成生物林带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相互衔接的林火阻隔网络,增强综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能力,实现防火效能、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青阳县种植木荷历史悠久,范围很广,主要用于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和生态景观观赏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特别是近年来,青阳县大力发展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全力构建绿色防火屏障,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森林防火网络阻隔体系。目前,已建成生物防火林带近300km,7000余亩,其中90%以上以营造木荷树种为主。根据全县森林生态防火阻隔网络体系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灾因危害性大、难以扑救成为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减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动植物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油茶防火机理和林带设置的探索与防火林带效益的分析与研究,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与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发生的一项治本措施,是森林防火的一项战略工程,是提高现代森林防火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龙游县于2006年规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为使该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文章通过近几年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推广情况,就其中的林带设置、树种选择、林带结构、营造技术、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闽南山区油茶防火林带营造技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防火林带能有效地预防和阻断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防火树种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调查发现:油茶是优良的防火树种,在闽南山区选择油茶营造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效果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森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受立地水热条件的影响和自然、历史干扰,多世代演替共存,分布占祁连山3个垂直气候带,主要由湿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4种类型组成,6个林型即湿性灌丛林、藓类青海云杉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干性灌丛林。调查研究表明,各类森林枯落物(层)的现存量,组成成分、持水率、持水量等均不相同。森林土壤矿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因森林类型而不同,并均随着土壤的深度呈某种规律性的变异。森林土壤的持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度的影响。在祁连山林区,森林土壤的持水量较非林地(牧坡草地)土壤为高,在各森林类型中青海云杉林和灌丛林的持水量,较祁连圆柏林为高。  相似文献   

12.
选取马尾松天然次生林和改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香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开展了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和不同林龄香樟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表明:(1)观音峡林场马尾松林、香樟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201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7.65万元·hm-2·a-1、7.51万元·hm-2·a-1、8.40万元·hm-2·a-1和10.47万元·hm-2·a-1。(2)马尾松林改造为马尾松和香樟混交林过程中,改造初期由于香樟在灌木层中,乔木层密度小于马尾松纯林,因此服务功能略低于马尾松林。随着改造时间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显著提高。(3)在马尾松林经营过程中,应营建混交林,同时增加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经营年限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太保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现状对其发展森林康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太保山森林公园林地资源丰富,且森林覆盖率很高;②森林公园中既有国有林地,也有集体林地;③林地结构比较简单,有林地占主要优势,森林以天然林为主;④乔木优势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华山松和栎类;⑤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相对较低,乔木林各龄组中中龄林占比最大,其次为幼龄林,表明林木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总之,太保山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资源作为发展基础,具有发展森林康养的巨大潜力,故建议当地政府在兼顾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太保山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产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竹种混交、竹桉混交和竹橡胶混交对林木生长及林分土壤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种混交以及竹树混交其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条件均优于纯林;竹子纯林、多竹种混交林、竹树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其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多竹种混交林 > 竹子纯林 > 竹树混交林 > 乔木纯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桉树林和橡胶林中适当套种竹子可以改善桉树林和橡胶林的生长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林地生产力、维持土壤肥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桉树和橡胶树纯林的改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根据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总结铜仁地区30多年来森林面积、蓄积、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近年来铜仁地区森林质量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林业用地面积和蓄积均呈下降趋势,随后林业用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明显增加,林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上升;自2005年以来.通过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区森林面积和蓄积...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东北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北林区是我国的主要林区之一,区域森林资源表现出森林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蓄积量减少、森林质量下降,幼中龄林比重大、森林抚育滞后的态势。文章从社会对森林经营认识偏差、森林经营的经济驱动力的不平衡、现行法律和技术的缺陷、现行利用和保护政策的制约,以及现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制约我国东北林区森林经营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可持续森林经营理念、实行国有林区森林管理和森林经营分离、实施对森林经营财税扶持政策、活化森林经营市场、加强森林经营基础性投资、理清部门职能、实施优质高效林培育工程等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以期促进东北林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7.
森林是一种自然化的存在, 也是表现绿色地球的一种永恒方式。对森林意象的哲学解读, 可从五个方面来展开:现象世界的森林与本体世界的森林, 物质化的森林与精神化的森林, 自然美学价值的森林与作为城市美学崭新样态的森林, 实用的森林、科学的森林与审美的森林, 家园的森林与伦理化的森林。可见, 森林是我们共生的伙伴, 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形塑自然界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发利用森林食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在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将森林食品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饮料、森林饲料、森林药物、森林蜜源、森林香料以及其他, 共9类, 分析了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并探讨了森林食品开发利用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基于连续清查资料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83~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6期数据,从资源数量、结果、质量、地理分布等四方面分析研究广东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原因。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分蓄积和林分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中幼林和用材林仍是构成森林资源的主体,但阔叶林逐渐成为优势森林类型,生态林比重明显提高;虽然林地生产力在逐渐提高,但森林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森林资源分布仍呈现北部资源多、南部资源少、东西两翼沿海较平均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