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江蘇省淮陰、泰興二種猪場從1954年以來,母猪流產率甚高,為證實流產原因起見曾進行過二次布氏桿菌凝集反應檢驗。結果每次皆發现有陽性反應及可疑的猪。根據流產現象的普遍性和凝集反應情况,初步決定該二場存在有布氏桿菌病,並採取了淘汰、隔離和加強飼養管理等措施。 種猪場如果存在有布氏桿菌病,則對江蘇省養猪的發展確是一個嚴重問題;這不但影響  相似文献   

2.
經驗點滴     
精液凝集反應 布氏桿菌病血清凝集反应陽性公牛的精液是否能用於人工授精,要看公牛的生殖器是否為布氏桿菌所感染為斷。因為陽性公牛,它的生殖道並不一定被侵害。為了診斷這一點,丹麥的學者近發明精液凝集試驗,頗有實際意義。其操作方法是取1%檬檸酸鈉2滴置入離心管中,加入精液1毫升,於3,000r.p.m.之速度離心20分鐘,取出上清液,按照血清凝集反應操作方法進行試驗。如生殖器未被感染,則即1:10之稀釋度亦不發生凝集現象。  相似文献   

3.
1955年6月我們對布氏桿菌病母牛所產犢牛進行流產檢疫,結果發現越是月齡較小的犢牛,則陽性检出率越高。二個月齡以內的犢牛,陽性率達到31.6%。2—3個月內犢牛佔6.9%,而4—6月齡犢牛在57頭中,全部是陰性反應。當時限於工作條件,並未予以足够重視,因而在56年全年,對生後1—3月齡犢牛未作流產檢疫,只對4—6個月齡犢牛894頭檢出5頤(陽性1頭,疑似4頭),其陽性率為0.56%。但自  相似文献   

4.
在用布氏流產桿菌第19號菌苗为牛只進行免疫,而致人誤染布氏流產桿菌病例,尚不多見,同時這問題也常为人所勿視。其原因乃: (1)第19號布氏流產桿菌的菌苗毒力极低,对人类的意外傳染很少發生; (2)即使人类感染后也僅引起良性及不典型的布氏桿菌病。“目前上海若干牛乳場中的乳牛有因布氏流產桿菌引起流產者。在用19號布氏流產桿菌菌苗免疫時引起人的布氏桿菌病亦是可能。本譯文所介紹的5个病例,內中除一个为醫生外,四个均为獸醫人员。本文目的为喚起注意,防止在接种时發生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1955年4—11月底,檢查過一個乳牛場的大小乳牛413頭,每頭檢查2—7頭次,共計檢查一千餘頭次。檢查方法是將被檢牛血清分别用0.85%鹽水和7.5%鹽水稀釋25—800倍(6管),每管中含稀釋血清1毫升,然後每管加布氏桿菌凝集抗元0.1毫升(10億菌),搖振後放37℃溫箱18時後,取出放室溫6小時觀察反應。100倍稀釋管出现++以上的凝集現象者為陽性反應,50倍稀釋管出現++以上凝集現象者為可疑反应,25倍稀釋管凝集或全不凝集的是陰性反應。記錄符號是:  相似文献   

6.
我場自1953年以来采用凝集反应試驗(試管法)作为防制羊布氏桿菌病的定期检疫的主要方法,对历年检出的凝集反应阳性羊,除已进行扑杀处理者外,尚有部分病羊自1955年起先后隔离于隔离区单独进行飼养;并結合兽医卫生綜合性措施进行反复的、不定期的凝集反应检查,以观察其凝集反应的消长情况,并借使之逐步恢复健康,以达到培育健康羊羔的目的。茲对該隔离羊羣107例历年来(1955年10月—1958年5月)反复进行布氏桿菌病凝集反应試驗的检驗記录作了系統的分析,分析結果,认为在我場防治羊布氏桿菌病的工作中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現发表于此,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对牛只布氏桿菌病的血清学診断,主要依据1956年中央农业部頒发的“家畜布氏桿菌病凝集反应診断操作方法及制定标准(草案)”采用标准試管凝集試驗,有些地区也曾采用补体結合試驗。这两种方法,操作都比較复杂,且須有一定的实驗室設备条件,不适用于大規模检疫及野外操作,就是在一般农业社及农牧場中应用也有一定的困难。赫德耳逊(Huddleson)氏首創快速玻板凝集試驗法,歐美国家及苏联早已采用,于某些国家內,几乎仅仅采用这种凝集反应法。虽然这  相似文献   

8.
某馬場於1956年4月中旬開始至6月底分娩的217匹母馬中,有82匹發生流產,佔分娩马數的37.88%;正產駒於產後死亡15匹,佔6.91%;並有部分幼駒在生後一月左右發生關節炎。該場馬匹是群牧,一般不進行補飼,但僅對個别瘦弱馬或在牧草不足時,也作少量補飼。我等對該場這次發生的大批母馬流產,進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豐台區白盆窰農業生產合作社養猪场於1956年春全場猪隻幾乎全部感染呼吸系疾病發生咳嗽,呼吸增快等症狀,惟死亡不多。當時該處獸醫認為係季節寒冷及飼養管理條件影響所致,未引起注意,曾進行治療但也未見效果;其後,該場及其他農業合作社養猪場(長辛店、黃土崗、趙辛店、岳各莊、小屯、東方紅等等)  相似文献   

10.
按照計劃出刊的“布氏桿菌病”專號,現在在這一期里與讀者見面了。由於布氏桿菌病在我國流行甚為廣泛,為害亦甚嚴重,所以近年來已有不少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資料。我們想把這個專號分為兩次刊出,因此,這一次只算是專號的一部分。我們手頭還有一些稿件,由於篇幅關係,這一次未能付印,想今後再積累一些,不久就可以再一次的用“專號”的形式發表了。我們  相似文献   

11.
猪霍亂桿菌係屬於沙氏桿菌屬,在1885年由Salinow及Smith發見,當時以為是猪霍亂的病原體,所以命名為猪霍亂桿菌,後來(1904)證明滤過性病毒以後這種桿菌發生猪霍亂的說法已被否定,不過這種細菌名字未加更改,因此很容易使人將「猪霍亂」和「猪霍亂桿菌」聯系起來以致發生一種錯覺,(有人仍認為猪霍亂過程中,桿菌與病毒混合感染,因而發生腸的真症和壞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对猪布氏桿菌病的主要診断方法是試管凝集試驗。一般判定标准:在1∶50稀释度出現“++”号及其以上的凝集現象时,被检血清判定为阳性反应;在1∶25稀释度出現“++”号及其以上的凝集現象时,被检血清制定为疑似反应。但越来越多的病例使兽医工作者相信病猪不一定有凝集現象发生;而在1∶50稀释度出現“++”号及其以上的凝集現象时,是否即为病猪,則研究的文献尚少。根据作者4年来在广州市畜牧場对猪布氏桿菌病的观察研究,发現某些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健康猪只,其凝集价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本文試以对此現象加  相似文献   

13.
本試驗并不是预先計划所要進行的。我們原定計划是進行“雞新城疫甘油疫苗免疫期產生試驗”的研究。在55年11—12月間,分別購入了二批雞。不意,該二批雞皆在隔离观察期間自然發病,並經实驗诊断为雞新城疫。第一批購入雞共30只,在流行开始时,用甘油新城疫苗進行緊急  相似文献   

14.
關於蜱蟲傳播牛羊布氏桿菌病許多問題研究的功績,要属於蘇聯的科學家們。據所了解的,最早的蜱蟲傳播布氏桿菌病的研究論文見於氏在1937年第一次所做的試驗報告,他曾經利用已經感染的蜱蟲Haemaphysalis cholodkovski(Sulcata),飼養在健康天竺鼠體上,最後證明了如此感染的蜱蟲在試驗條件下能够保存布氏桿菌,並可以經過叮養後二個月之內傳播於健康的天竺鼠。  相似文献   

15.
人們知道区分布氏桿菌为羊型、牛型和猪型的好处,但是也知道進行鑑別的困难。为了闡明二硫代甘油醇(dithioglycèral)对於布氏桿菌作用的机轉,和更廣泛地闡明該菌的硫代謝作用,著者研究了多种带有硫根的物  相似文献   

16.
關於牛只痘疹在我國獸醫文獻報導不多,近年來似僅在家畜病例彙報中述及南京某牛乳場曾發生牛痘。1953及1954年兩年間,上海市牛奶公司某牧場大規模的發生牛只痘疹,發病率估產奶牛的95%以上。1955及1956年,由於採取了適當措施,病勢仍被遏止,只有零星發生。在本病流行期間,該場1394及1580號2頭乳牛於同一季度連續發生2次,擠奶工人也有重複感染情  相似文献   

17.
前言本病特徵:患猪在飽食後或進食中,突然尖叫、暴跳、呼吸困難,嘔吐,口流白沫,可视粘膜呈蒼白色,最後倒地搐搦而死。所以當地羣眾叫“跳跳病”,也有人叫跳蚤瘟和邊吃邊死瘟等。本省自1954年首先在诸暨縣(平原區)牌頭區發現本病,當時曾進行調查,並採回病理材料進行細菌生物學的檢驗,檢驗結果,並未發現病原體,同時因為發病季節都在草子收穫季節,所以單純的認為本病与草子有關係。54年以  相似文献   

18.
為了探尋飼養方法對於大白猪杂种仔猪生長與發育的影響,本文作者在教授指導下於國營農場進行了关於2—11个月大的雜種仔猪在不同飼養方法下的培育試驗。供試仔猪共分兩組,每組六頭,採用兩種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家畜的布氏桿菌病是在十九世紀初在英國發现的,它在英國廣泛流行,並被叫做“傳染性流產病”,在很長時間還不知道它的病原学。它的病原菌是丹麥學者班格(Bang)和斯特立波里奇在1896年共同發現的。 現在已經確定,人、畜所得的布氏桿菌病是一種很复雜的傳染病,而消灭它則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题。在研究布氏桿菌病中雖然有了不可爭辯的巨大科学成就,在防治這種傳染方面現在雖然有了各种藥剂和方法,但仍應指出:無論如何不应當把這些成就当做安慰自己和不重視布氏桿菌病嚴重性的理由。應當牢記:在幾十年前布氏桿菌病只是在地中海沿岸  相似文献   

20.
顆粒性陰道炎是一種比較頑强的慢性傳染病,陰道粘膜有小米粒大的結節,患部潮紅腫脹,嚴重者則產生濃性渗出物由陰道排出,將濃液抹片鏡儉,僅在個別牛隻中發現雙鏈球菌,同時進行滴蟲檢查與蒲氏桿菌培養檢查,均為陰性。該病多侵害犢牛,可能由於犢牛陰道粘膜比較柔嫩所致,現將該病之治療方法与意見提出如下,以供大家商討。一、治療方法 (1)蒜頭末填塞法: 製法:將除皮蒜頭洗淨後,放入清潔乳鉢中研成末狀或搗成爛泥狀,用天平秤15——30公分,以消毒紗布包紮成塞子。操作方法:填塞前,將陰门外以3%來蘇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