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试验采用规范化设计,以"沈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及水稻播种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米的品质性状中,垩白度、垩白粒率受处理因子影响变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差异较小。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氮量,增施氮肥穗数增加,但同时千粒重降低。施氮有利于糙米率和精米率的提高,但同时稻米垩白粒率明显增加,食味值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食味值、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插秧穴距,穗数和穗粒数都有增加的趋势,有利于提高碾磨品质,同时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各处理因子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均不显著。群体净同化率与抽穗后干物生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总干物重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2.
钾肥不同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试验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可以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稻米的胶稠度变大可改善稻米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3.
钾肥运筹对中籼稻产量·钾素积累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中稻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运筹对中籼稻产量和钾素积累利用的影响。[结果]施钾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120 kg/hm2施钾量下,钾肥一次性基施或钾肥后移产量差异不明显;而在150 kg/hm2施钾量下,钾肥后移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比全作基肥处理增产9.56%。钾肥的穗肥追施比一次性基施明显增加拔节至抽穗的吸钾量和比例,提高实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并显著提高钾素利用效率。[结论]杂交中稻施用钾肥应掌握施中低量钾肥时作基肥的效果较好,而高量钾肥分次施用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依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对水稻粒型与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进行了综述.明确了黑龙江粳稻品质改良目标,指出了今后优质粳稻的选育,应放在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上,同时提出了选育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玉娟  沈锦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72-487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优质稻米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依据国家优质稻米新标准,对江苏省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明确水稻新品种品质改良的目标,今后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应放在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上,同时提出了选育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粳稻品种“淮稻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其群体生长、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海丰农场水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了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在K 2处理下产量最高,其实际产量达656.79 kg/667 m2,比不施钾肥(K0)增产20.0%.施用适量的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稻的分蘖能力,提高了水稻单株成穗率.施钾可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有所下降,胶稠度逐渐上升,降低了糊化温度、消减值,提高了最高黏度和崩解值,改善了稻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 m2施钾肥2.4 kg为较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直播条件下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差异,以杂交粳稻、常规粳稻、软米粳稻三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直播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氮处理相比,常规施氮量提高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但减少了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糊化黏度。因此,氮肥应用使得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而言,在常规施氮条件下软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低于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从而软米粳稻具有较高的食味品质。相关分析表明,稻米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硬度、糊化温度呈负相关,而与粘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呈正相关。因此,在无氮条件下种植软米粳稻,降低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利于提高水稻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龙香稻2号品质的影响,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常规化肥处理,基施腐植酸有机肥有利于降低稻米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对整精米率影响不大。在供试土壤条件下,基施腐植酸450kg·hm^2香稻2号的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明显改善,可应用于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  相似文献   

9.
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食味分析仪器(RCTA11A)对64个垩白性状有差异的粳稻品系进行食味品质分析,测定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和综合食味值,分析垩白性状与稻米食味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米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1、-0.946。稻米的水分含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大小对稻米食味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优质育种可以兼顾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豫南粳稻稻米品质的主成分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豫南地区不同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特点,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豫南地区12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垩白度、垩白粒率、垩白大小、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88.66%、80.43%、22.76%、26.46%、18.4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垩白度、垩白粒率、精米率、糙米率、粒长、粒宽、胶稠度以及直链淀粉含量是粳稻品质性状的关键指标。同时通过主成分得分聚类分析,12个粳稻品种基本分为6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以及第Ⅳ类表现出了高垩白的特征,第Ⅲ类、第Ⅴ类以及第Ⅵ类的垩白性状虽然与优质稻米要求差距相对较小,但其整精米率较差。  相似文献   

11.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中粳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氮、钾施用量对单季中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62.5 kg/hm2和施钾为37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1211.1 kg/hm2.水稻的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而分蘖成穗率、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和总颖花量以施氮量为262.5 kg/hm2为最高,进一步增施氮肥则下降,不利于群体质量的提高.钾肥对水稻的有效穗和穗粒数影响不大,但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穗下节间长度占株高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而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量也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的群体质量得到优化,产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是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广陵香粳(迟熟中粳稻)和两优培九(杂交中籼稻)为材料,研究穗肥施用期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肥不同施用期对产量的作用,品种间有差异。两优培九在15kg/mu施氮量下,于倒3叶、倒2叶期等量分次施用穗肥,在10kg/mu施氮量下,于倒4叶、倒2叶期等量分次施用穗肥,获得较高产量。广陵香粳在适宜施氮水平下,倒4叶、倒2叶期等量分次施用穗肥,有利于穗粒协调,并能提高结实率与粒重,产量提高。(2)两优培九同一施氮水平,随着穗肥施用期推迟,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整精米率提高,直链淀粉的含量和胶稠度减少,粗蛋白的含量增加。广陵香粳的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和粗蛋白含量随着穗肥施用期推迟而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则有所降低。因此两优培九穗肥宜在倒3叶、倒1叶期,广陵香粳在倒4叶、倒2叶期分次施用可改善稻米品质,同时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迟熟中粳稻品种和杂交中籼稻汕优组合 ,进行穗肥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施用穗肥 ,利于控制抽穗期群体干物质适宜值、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量 ,利于提高有效、高效叶面积率 ,增加根系活力 ,提高颖花根活量 ,最终提高结实率和实粒数 ,获得高产。在当前推广品种中 ,在取得适宜穗数条件下 ,迟熟中粳稻在倒 3叶 1次施肥或倒 4倒 3叶分次施肥 ,确保提高群体质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轮作地区,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控释氮肥配方(4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0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4)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下,研究全程氮素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控释氮肥施用比例对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产量的影响。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设置3种不同基本苗处理,在成熟期调查其主茎占有效穗数的比例,以分别代表主茎为主成穗型、主茎分蘖并重成穗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的3种水稻群体,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为副区,分别为纯氮比5∶5、6∶4和7∶3。结果表明: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达到高产时的适宜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的一次性基施配比存在差异,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7∶3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产量为10.0 t·hm-2,较5∶5和6∶4处理显著提高53%~7.5%;主茎分蘖并重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两种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5∶5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5、9.4 t·hm-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9.2%~10.5%和9.3%~11.9%。在成穗方式间,以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的7∶3处理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在群体颖花量、生育后期光合势及阶段干物质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综上,不同直播稻成穗方式下基施适宜比例的控释氮肥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当增加基本苗以提高主茎占有效穗比例,以主茎成穗为主,配套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的一次性基施氮肥技术有助于实现直播常规粳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水稻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栽培技术,可以充分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论文旨在探明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方法】于2010-2011年在贵州省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不同生态稻区,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籼稻品种为试材,设计精确定量施肥模式(accurate fertilizer,AF)与常规施肥模式(conventional fertilizer,CF),通过对两种施肥模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施肥模式的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精确定量施肥模式以斯坦福(Stanford)方程为基础,根据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及氮肥当季利用率计算总施氮量,各阶段的施肥量根据目标产量的阶段需氮量确定。精确施肥模式的总氮按照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30%﹕20%﹕35%﹕15%施用,常规施肥模式氮素总量按基肥﹕分蘖肥﹕促保花肥为20%﹕60%﹕20%施用。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取地上部分测定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成熟期考查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结果】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点的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2.4%-48.0%,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穗数和穗粒数均较常规施肥模式有不同程度提高,穗数增加8.1%以上,穗粒数增加2.5%以上,群体颖花量增加14.3%以上,而结实率和千粒重两种施肥模式的差异较小;比较分析两种施肥模式的穗型大小,精确定量施肥模式较常规施肥模式穗粒数小于100粒的小穗比例降低、100-250粒的大穗和250粒以上的特大穗比例增加,小穗比例减少了36.7%-100%,大穗比例提高了2.2%-11.4%,特大穗比例提高了23.3%-94.9%;在叶面积指数与粒叶比方面;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的群体叶面积指数拔节前有所降低(4.2%-11.8%)、抽穗期显著提高(4.2%-13.9%);粒叶比明显增大,其中颖花/叶为9.3%-32.7%、实粒/叶为12.8%-35.7%、粒重/叶为10.1%-36.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拔节前有所降低,拔节至抽穗期提高了9.8%-50.8%,抽穗至成熟期提高了26.9%-62.7%。【结论】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贵州杂交籼稻产量,其途径主要通过控制拔节前的群体生长,促进拔节后的群体发展,适度减小拔节前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扩大拔节后尤其是抽穗后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在稳定提高穗数的基础上,控制晚生小穗数量、促进大穗形成,提高穗粒数和粒叶比,实现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的高积累,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对水稻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子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产量构成因子明显地影响着稻米品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与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总粒数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实粒数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栽培过程中以提高有效穗数为重点,可使稻米品质实现优化,达到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施用等量厩肥、磷肥和钾肥的基础上,每小区1公斤尿素(相当于每公顷300公斤)按照由不同生育期分次施肥的四种组合形式施用于杂交稻。其中以70%尿素为基肥,30%为保花肥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每公斤尿素氮增产稻谷11.35公斤。杂交稻分蘖阶段和孕穗后期土壤供氮低于作物需氮量,上述配比形式能弥补这两个阶段土壤供氮之不足,适合杂交稻分蘖成穗能力强和穗分化力强的特点。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某些氮素营养特点进行比较:(1)两者生产1000公斤稻谷的需氮量相近;(2)杂交稻吸收氮素总量中约35%来自化肥氮,与双季早稻相近而高于单季晚稻;(3)杂交稻生育期内吸收的土壤氮量与单季晚稻相近而比双季早稻高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