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天然植物色素的成色机理和天然色素的分类,对天然植物色素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它的保健功能进行了介绍,并且将其与合成色素进行了比较,对目前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的几种工艺方法及其各种植物在不同提取工艺方法下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并且对近年来我国最新研究的十余种天然色素的溶解性,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显色情况,对光、热、氧化剂、还原剂、常见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色素植物和植物色素的概念、色素植物的类型、色素植物中含植物色素的部位以及植物色素的类型和应用方式。通过比较植物色素和化学合成色素特性,提出了植物色素的开发利用方式,以期为植物色素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UASB-生物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植物色素提取产生的废水,对处理工艺及主要工艺参数作了简要的介绍,对UASB厌氧培菌和接触氧化池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污泥膨胀、泡沫等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的存在;而有些植物的叶、茎和果实之所以呈现红、蓝、紫等颜色则是由于在植物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有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花青素”,其颜色随细胞液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苏联著名植物学家M·C·茨维特对花青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  相似文献   

5.
天然植物色素(natural plant pigment)是天然色素(包括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的主要部分,作为食品添加剂和染色剂有着悠久的历史。于公元六世纪,我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已记载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的方法及其应用,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植物色素的应用一直局于主导地位。1856年英国人W.H.Perkis从煤焦油合成了第一个有机色素苯胺紫,此后合成色素逐步在工业化的食品、制药及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应用比例上升,并且由于其低成本、高稳定性和色彩的亮丽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合成色素主导了色素市场一个半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的深入研究,发现合成色素多为焦油类物质,化学结构含有苯环或萘环,确认了部分合成色素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毒性,具有潜在的致癌及其他毒副作用,使合成色素的应用种类迅速下降,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6.
植物色素高光谱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色素尤其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在生物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关色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信息是植被和生态系统中一系列关键特性和过程的一个有价值的指示器.但是,由于传统的植物色素测定方法的制约,对植物色素时间、空间变化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而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出现为非破坏性、重复地在一定空间尺度上连续地定量色素浓度成为了可能.本文总结了目前植物色素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分析技术与方法,包括基于单个窄波段反射率、基于多个窄波段反射率的组合(主要是光谱色素指数)、光谱微分技术和辐射传输模型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植物色素高光谱遥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常见园林树木紫叶矮樱、美国红栌等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不同营养元素对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变化的影响。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报道了园林植物施肥时对于不同营养元素最佳使用浓度(量),以为园林植物养护中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最后,笔者指出当前土壤施肥对园林植物色素和光合作用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园林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8.
多种植物色素酸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月季花等多种植物花瓣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并对其在酸、碱溶液中的性质作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植物色素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出现了颜色的改变,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得出了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天然植物色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色素因其无毒无害的特性逐渐被诸多领域所应用。为进一步推进天然色素的开发和利用,该文对天然植物色素在食品加工、医疗保健、化妆品研发以及染发剂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加以详细阐述,比较天然植物色素与合成色素的差别,并对未来的色素生产市场的展望,以期使天然色素的应用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天然植物染色文化历史悠久。在当代设计艺术学方面的突出实践,主要是通过植物色素提取,对纤维棉麻等材质展开素染、媒染等植物染色方法操作,以及扎染、夹撷等染色图案技法艺术创作。融合传统与当代天然植物染色工艺优势,不仅避免了染料污染环境问题,实现环保艺术染色,同时在生活用品中的应用,也将创作者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等展现的淋漓尽致,更能产生消费者人与自然亲和性共鸣。  相似文献   

11.
鸡蛋与豆浆蛋清里的粘液性蛋白可同豆浆中酶蛋白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橘子与萝卜人体缺碘会得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吃萝卜后,人体会产生硫氰酸,此时如食进大量含有植物色素的水果,就会在肠道内分解一种酸性物质,增强硫氰酸抑制甲状腺的作用,从而诱发甲状腺肿。红白萝卜不能同煮红萝卜中含有一种抗坏血酸向酵素,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所以不宜同煮。螃蟹与柿子螃蟹中的蛋白质与柿子中的鞣酸相遇,会立即凝固,在人的胃肠中形成硬块,由此会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味…  相似文献   

12.
张莉  李勇  赵建勇  舒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86-7388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微波辅助提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溶剂浓度、微波功率、处理时间等因素的探讨,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总结出微波辅助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合适提取方法。[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红花黄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处理时间40 s、微波功率为1 600 W。[结论]该研究为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种野山果可开发利用野山杏—可加工成杏仁泡菜、杏仁霜、杏仁酱等食品。此外,用野山杏榨的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油渣可作饲料和肥料。野山花椒—其果皮含有丰富的芳香油,嫩叶可作酱菜,果、汁可炼出植物色素,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野山枣—又称酸枣、拐枣。其果实含有...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中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及其质量分数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直接比色法测定板蓝根中靛蓝、靛玉红的质量分数。对靛蓝、靛玉红在240~700nm波段进行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01和531nm。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靛蓝、靛玉红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75%时,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物得率最高;提取时间为4h时,靛蓝和靛玉红的提取物得率最高。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药材粒度40目,提取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75%,此时,提取物得率达1.74%。  相似文献   

15.
高粱红色素的主要成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高粱颖壳中提取的红色素(简称高粱红色素)是一种天然植物色素,属于类黄酮系化合物,含有多种成分。此种色素资源丰富,提取工艺简单,是高粱壳变废为宝的好途径。但就目前国内外情况来看,高粱红色素尚未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对其主要成分及结构研  相似文献   

16.
开发前景广阔的黑薯和紫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先后从美国、日本引进了美国黑薯、日本川山紫、紫薯王1号等黑紫色甘薯新品种,国内烟台、徐州等农科院所也选育出了紫黑色甘薯。这些紫黑薯.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份高出普通甘薯几倍。富含抗癌物质硒、碘等元素,特别是钙、锌的含量高出其他甘薯和小麦、玉米的十几倍,是城乡居民和大宾馆、饭店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提取天然植物色素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17.
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色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丙酮和酒精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的各种色素含量。结果表明,阳生植物色素含量为叶绿素a叶黄素叶绿素b胡萝卜素;阴生植物色素含量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两者的植物色素含量是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其中一品红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均为最高,吊兰的胡萝卜素为最低,其他色素均为四季海棠的含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多为芳香烃衍生物,有较强的慢性毒副作用和致癌性,天然植物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显示出其安全优势。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的自然界唯一存在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类天然色素,常包含藏花素、环烯醚萜苷、三萜酸等成分,在欧美、日本等国颇受欢迎。本研究目的是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栀子黄色素水提制备工艺最优条件。提取温度60℃、液固比8:1,提取次数2次,每次60min。总藏花素、总栀子苷和总三萜酸的提取率可分别达到1.09,106.89和72.13mg.g-1。采用的提取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酸藤果的营养和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酸藤果(E.laeta)的营养价值及pH值、温度、紫外光、食品添加剂等对酸藤果色素的影响。认为酸藤果富含营养,而且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天然植物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20.
植物花色苷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水溶性植物色素,是植物靓丽颜色的来源。本文对花色苷的颜色和稳定性受到其结构、pH、温度和酶等因素的影响及其所具有的抗氧化、抗癌及其它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