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以陕西潼关县矿区为研究平台,以复垦土壤养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复垦后土壤养分状况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后土壤p H值为7.79,全氮含量8.09 g·kg-1,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8.09 mg·kg-1和264 mg·kg-1,有机质平均为25.81 g·kg-1。p H属弱变异,其余各养分含量均属中等变异。复垦土壤速效钾达到1级水平,有机质达到3级水平,全氮和有效磷分别处于5级和6级水平。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各养分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工矿废弃地复垦后通过土壤改良和作物种植可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收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防治土壤污染、排除地下水安全隐患、改善局地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菌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磷、有机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室内盆栽模拟试验,通过研究煤炭矿区1,2,3a复垦土壤中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来分析生物菌肥对复垦土壤熟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生物菌肥后,不同年限复垦土壤中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及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但对不同复垦年限土壤提高效果不同。总体而言,3a复垦土壤的质量好于2a和1a复垦土壤。  相似文献   

3.
神东矿区活鸡兔采煤塌陷区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采煤塌陷区土壤肥力研究,对土地复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提高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水平,本文在对神东矿区活鸡兔采煤塌陷区土壤机械组成、pH值、有机质、速效N、P、K含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塌陷区土壤理化特性及肥力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活鸡兔采煤塌陷区0cm~90cm土壤中有65%以上的颗粒为砂粒,而粒径小于0.05mm的粉粒和粘粒含量相对较低,土壤质地总体为砂土和壤土,其中砂土占70.4%,壤土占29.6%.土壤pH值处于7.78~8.64之间,呈微碱性.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平均含量均处于六级水平,即"极缺",不同立地类型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土壤机械组成粗、肥力贫乏是塌陷区土壤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的性能,揭示鞘氨醇单胞菌在矿区复垦土壤沃土化中的作用,可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和土壤质量快速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依托山西省襄垣县采煤沉陷复垦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矿化试验和腐解试验,测定活性碳变化、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标,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菌剂有利于促进秸秆腐解能力.在培养期间,累计矿化量均以菌+秸秆处理最高,CK最低,添加菌剂的处理土壤矿化速率大于不添加菌剂的处理;灭菌土处理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灭菌处理,其中,添加菌剂处理的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添加菌剂处理,灭菌土条件下菌+秸秆处理的腐解率最高;在添加菌剂后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提高,具体表现为菌+秸秆>菌>秸秆>CK;在菌+秸秆处理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较多;0~72 h各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AWCD)值增长快速,碳源利用能力处于最强的阶段,灭菌条件各处理增长率大于不灭菌处理,添加菌剂处理中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大于不接菌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可以显著促进秸秆的腐解和养分释放,有利于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肥力的提高,可以作为矿区复垦土壤修复的良好菌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矿质养分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菌根真菌与植物建立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相同时间,接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对照,两处理种群数量上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同一时间,接菌处理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对照,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磷酸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植物的生长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逐渐显著降低,同一时间条件下,接菌区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煤炭开采引起地表沉陷,使地表变形、坡度加大,土壤侵蚀加重,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土地复垦是恢复耕地的重要措施,而矿区复垦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对于土壤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以淮南张集矿区复垦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容重、团粒组成和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现增加趋势;复垦土壤在垂直层次上表现出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复垦土壤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不一;同时复垦土壤物理性质随复垦时间增长呈现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伊敏矿区开采后,整体复垦率低、养分贫瘠、水分含量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因此,了解伊敏矿区生态压力,改善矿区生态问题势在必行。采用土壤盆栽试验,以褐煤作为添加剂配施不同量的菌根菌剂,以当地土著作物披碱草为材料种植,分析披碱草生物量、根系侵染率和氮磷钾吸收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菌根菌配施褐煤后,随着菌根菌用量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下降;而且增施菌根菌可提高披碱草根系的侵染率,也可提高披碱草对各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研究利用菌根菌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并改善土壤特性,结合当地发展趋势,施用当地主产的褐煤混合施用来改善伊敏矿区生态问题,从而达到改善植物吸收利用和改良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锑矿区土壤生态修复、造林树种选择和快速恢复植被提供科学依据,对冷水江锑矿区受重金属污染的林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不同地点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P、速效K有极显著差异,而同一地点不同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有机质、有效P、速效K有极显著差异,矿区林地土壤呈弱酸性反应,联盟点以土壤容重、速效K最高,七里铺以有机质、碱解氮、有效P最高.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碱解氮呈多态反应.表层土壤速效钾显著高于其它土层.锑矿区土壤有机质、速效K较丰富,而有效P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9.
《吉林农业科学》2013,(5):40-43
为研究金矿开采区土壤典型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2012年4月在夹皮沟金矿区内按网格法布点,采集了28处土壤样品,对样品p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总汞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上述各因子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矿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呈现两个数量级的宽幅波动,该现象与区内存在的复杂的各类农田土壤侵蚀过程作用有关。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空间变化相对较小,且二者间存在一定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推断氮磷主要源于农田施肥。矿区内土壤总汞含量介于0.0940.136 mg/kg间,土壤汞污染程度明显降低;且土壤总汞含量与pH值、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有效提高黄土区矿区复垦地的改良措施,设置未添加物与牛粪、鸡粪、绿肥、菌剂4种添加物及其对应添加保水剂10个处理,采用大田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处理下植物生长与土壤养分特征,旨在探明保水剂添加是否能够协同外源添加物对矿区复垦产生积极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外源添加物协同保水剂处理后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黄芪的生长,保水剂协同牛粪和鸡粪施用均可促进黄芪株高和生物量的增加,而微生物菌剂施用下则相反;保水剂协同鸡粪和绿肥可增大二级根的根径。保水剂协同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而协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不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保水剂配施牛粪和鸡粪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保水剂协同绿肥与微生物菌剂可提升土壤全磷含量,对速效磷的影响与全磷相反。综合评价分析可知,保水剂协同绿肥与菌剂对黄芪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好,而且保水剂协同菌剂对土壤养分的改良作用也较好。未添加保水剂,黄芪大部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呈负相关关系;添加保水剂处理下,黄芪大部分生长指标仅与土壤全磷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保水剂协同菌剂对黄芪生长与土壤养分改善均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改良后土壤肥力水平仍较低,建议在实际生产中还应加大外源添加...  相似文献   

11.
邹城市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邹城市不同复垦年限土壤的质量变化。[方法]样品选自复垦工艺相同的5个不同复垦年限的复垦区和未塌陷区,选用pH、电导率、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容重、碱解氮和紧实度8个指标,比较分析了复垦后土壤质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利用相关系数确定权重,在Arcgis中运用地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得到不同复垦年限的土壤质量分布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垦后邹城市土壤质量逐步提高;施肥不均和复垦机械造成的紧实度不均匀引起区域土壤质量变异系数比较大;复垦时的充填物质会对表层土壤质量产生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粉煤灰产生的影响要比煤矸石好。[结论]人工施肥不均、复垦机械作业以及复垦时的充填物质都能对复垦后的土壤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淮南新庄孜矿复垦区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9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与统计分析,以对复垦区土壤肥力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复垦区土壤有机质属于较缺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属于中等水平。在农业生产上应对土壤进行增肥,对表层土进行翻耕作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昆明海口磷矿山复垦区的土壤含水量,旨在为该地植被复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昆明海口磷矿山复垦区为试验区,分别测定不同植被条件下不同土壤深度、不同时间段、不同人为因素影响下以及降雨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结果]矿山复垦区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下午土壤含水量高于上午;果林土壤含水量高于蔬菜地;未翻耕地土壤含水量高于翻耕地,且翻耕后覆膜的土壤含水量较高;降雨1 d后的土壤含水量较高,降雨后土壤含水量较降雨前高出15%左右。[结论]复垦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深度、时间段、人为因素、降雨等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郭永强  张永清  刘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79-18581,18584
[目的]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中条山浍河河谷区小果博落回生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小果博落回植株养分累积量高于其他植物,且呈现出P﹥N﹥K的趋势。小果博落回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体表现为对表层土壤(0~20 cm)的含水量、土壤机械组成、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而对速效钾含量的提高作用则表现为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结论]先锋植物小果博落回有助于改良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为其他植物群落的生长提供基础条件,为植物群落的恢复与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indicative roles of texture represen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presence and variability subsequent to cultivation under cold temperate climates with seasonal freeze-thaw events.[Method] Three chronosequences were selected for paired comparisons.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six depths with a 10 cm increment.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general linear model and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 In seasonally frozen soils where fragmentation of macroaggregates was stimulated,soil organic carbon level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lay + silt proportion due to a wider textural range,better than sole clay content.Exponential function better fit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present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effectiveness of clay + silt content in maintaining carbon.Clay content explained 12%-41% and 14%-43% of variation via linear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respectively.Accordingly,clay + silt content explained 47%-65% and 46%-70%.[Conclusion] Texture reflected soil organic carbon occurrence as consequences of reclamation.For seasonally frozen soils with wider textural ranges,it is robust to adapt clay + silt content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The generated algorithms provided an available pathway to estimate soil organic carbon losses following cultivation and to evaluate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半干旱矿区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圆锥指数的影响.[方法]在对同一块耕地进行均匀施肥、统一耕作以及灌溉后,划分4个区域,分别种植黄豆、玉米、大豆、绿豆4种作物.分别于作物收割前22 d、作物收割前1 d以及收割后33 d对4种农作物种植区的土壤进行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测定,研究同一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作物同一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结果]种植作物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同时降低土壤圆锥指数;不同作物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质量含水率与土壤圆锥指数的定量化关系.[结论] 该研究为半干旱矿区土壤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生产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贵州普定典型喀斯特山区3个不同开垦时间(1959、1968、1980年)的0~10、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随着农业用地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变化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CEC下降;土壤pH值下降;全磷、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随开垦时间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施肥和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玛河流域绿洲农田开垦后土壤环境演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农田开垦后土壤退化特征及演变规律。【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为例,利用定位试验、空间替代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分析冲积扇下部绿洲农田开垦后土壤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农田杂草群落由耐盐性多年生植被演替为1年生植被,演替序列主要集中在6~8年,而后进入平稳阶段。土壤耕层总盐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土壤养分表现为相反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农田开垦后土壤质量总体表现为良性发展而后开始退化,在开垦10年土壤整体质量状况趋向最大,而后综合评价值转为负值。【结论】可将10~15年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质量总体退化的预警期。  相似文献   

19.
对西峰区废弃窑洞宅基地复垦前后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靠崖式和胡同式废弃窑洞宅基地复垦后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通透性较好;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靠崖式废弃窑洞宅基地高于胡同式窑洞宅基地,0~60 cm土壤全磷、全钾含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比较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不同粒级团聚体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外,各粒级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未开垦土地最高,表现为随开垦时间的增加,团聚体土壤养分含量下降。2.0~5.0mm和0.25mm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未开垦土地最高,其它粒级团聚体土壤全磷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各粒级团聚体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开垦40a土地最高,未开垦土地碱解氮含量最低。不同开垦年限土壤酸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