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002年小麦条锈病在四川大流行,发生面积、病情指数、实际损失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历史最高水平.四川省既是条锈病的越夏区,又是重要的越冬区,也是春季流行区,大区流行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越夏区菌源充足,越冬区扩展迅速;二是病菌沿4大河流流域(涪江流域、沱江流域、岷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自北向南扩展;三是越冬区和非越冬区损失并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呈现以下5个特点:一是秋苗发病早,病菌侵染时间长;二是来势猛,波及面宽;三是非常发区为害加重;四是病情严重,危害损失大;五是所有推广品种均发病.2002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上述特点,究其原因有:一是菌源充足;二是品种抗性严重丧失;三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四是一些地方防治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区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小麦条锈病在四川大流行,发生面积,病情指数,实际损失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历史最高水平,四川省既是条锈病的越夏区,又是重要的越冬区,也是春季流行区,大区流行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一是越夏区菌源充足,越冬区扩展迅速;二是病菌沿4大河流流域(涪江流域,沱江流域,岷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自北向南扩展;三是越冬区和非越冬区损失并重,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呈现以下5个特点;一是秋苗发病早,病菌侵染时间长:二是来势猛,波及面宽;三是非常发区为害加重;四是病情严重,危害损失大;五是所有推广品种均发病。2002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上述特点,究其原因有:一是菌源充足;二是品种抗性严重丧失,三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四是一些地方防治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3.
<正>受冬季气温偏高、土壤墒情较好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早、范围广、程度重,呈扩散蔓延之势。对此,农业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有关省(市)农业部门,广泛动员群众,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防控措施,防范条锈病春季暴发流行,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强化责任落实。抓住当前小麦条锈病冬繁区菌源快速扩繁的重要时期,广泛动员,让农民过年不忘防病虫,适时开展有效的防控。条锈病菌源扩繁区要把冬季防治作为当前春耕生产的重  相似文献   

4.
十堰麦区小麦条锈病精准监测及药剂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实地普查、定点监测站和孢子捕捉仪收集条锈菌孢子等方法进行精准监测,初步研究了十堰麦区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冬繁区的核心地带和传播路径;通过大田药剂喷雾和盆栽药剂拌种试验,筛选出适合秦巴山十堰麦区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杀菌剂和剂型,总结出一套适合该麦区小麦条锈病的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襄阳麦区是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最重要的冬繁区之一,也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由川甘陕向冀鲁豫麦区传播的咽喉和桥梁地带,打好襄阳麦区阻击战对于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襄阳麦区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即发生频率明显加快、为害高峰期提前、传播途径出现新变化、暴发性更强;从品种抗性、菌源基数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小麦条锈病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文中介绍了全国小麦锈病工作者通过60多年通力协作,对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的显著成绩,系统揭示了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冬、越夏规律、菌源传播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途径以及品种抗病性“丧失”的规律与原因,发现中国小麦条锈病存在秋季菌源和春季菌源2大菌源基地。提出了“综合治理越夏异变区、持续控制冬季繁殖区和全面预防春季流行区”的病害源头治理策略,研发出小麦条锈病分子诊断、异地测报以及抗锈良种、药剂拌种、退麦改种、适期晚种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一系列病害监测预警和关键防治技术,构建了以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防病保产效果极其显著。文中并对病菌致病性变异机制、早期预警和越夏易变区生态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在湖北地区的抗性情况。[方法]在自然诱发条件下系统调查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对条锈病和赤霉病的田间抗性。[结果]条锈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小麦新品种中有7份材料病情指数在25以上,属于高感品种,其余5份材料病情指数低于25,属于中抗或慢锈品种,其中"秋乐1302"具有较强抗性。赤霉病抗性鉴定显示:12份参试新品种中有3个品种为中感品种,剩余9个品种均为感病品种。12份参试品种中无同时抗条锈病和赤霉病较好的抗性品种。[结论]12份参试小麦新品种的病害调查和抗性分析为适宜湖北麦区的小麦品种选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冬前条锈病发病早、病点多、扩展快,积累了大量菌源,虽然入冬以来的低温冰雪灾害对条锈病的发生有所抑制,但受田间湿度大、墒情好、春后气温回升的影响,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呈现发生范围广、发病程度偏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四川农业科技》2008,(3):49-49
由于冬前条锈病发病早、病点多.扩展快.积累了大量菌源,虽然入冬以来的低温冰雪灾害对条锈病的发生有所抑制,但受田间湿度大、墒情好、春后气温回升的影响,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呈现发生范围广、发病程度偏重的特点。目前,全省已有18个市州、68个县区发病,不但盆地内重发区的川西北发生严重,而且川西、川中、川东、川南部分县区也已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庄浪县小麦条锈病越夏特点及其菌源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浪县小麦条锈病越夏期病源发生的特点是:病菌源头在高寒阴湿山区;阴坡地自生麦苗始见期早,菌源量大;有效菌源寄主生长时间长、范围广;密度高、苗龄大的自生麦苗发病重.通过对1989-2006年小麦条锈病越夏调查资料统计分析,认为越夏病菌量与8-9月降水量和当年条锈病流行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温度≥22 ℃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并组建了越夏病菌量测报模型,预报准确率达到94.4%.  相似文献   

11.
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高温抗条锈性品种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scree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from the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Method] Seedlings of 165 wheat cultivars from Huanghuai growth area were identified by wheat stripe rus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n the wheat cultivars showing stripe rust at seedling stage were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the same resistance in field. [Results] 13 cultivars were proved to be stripe rust resistan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expression stages of stripe rust in the 13 cultivars were revealed.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t seedling stage via inoculation of mixed stripe rust of physiological races. The stripe resistances of wheat cultivars were also proved to be non-race-specific. [Conclusion]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are abundant i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相似文献   

12.
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方法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the model for forecasting wheat stripe rust occurrence condition us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wheat stripe rust occurrence degrees in its past prevalent years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at corresponding periods, the methods of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uzzy mathematics were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forecast model for four pathogenesis indices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before winter, Early March, Early April and Middle May. Thus, the criterion for forecasting the occurrence degree of wheat stripe rust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method of arithmetic progression. [Result] The model corresponding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forecasting wheat stripe rust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verification,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before winter and in Early Mar. were more severer than the real occurrence condition, while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in Early Apr. and Middle May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real value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may avail the control of wheat stripe rust in He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通过气象因子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模型。[方法]在统计河南省条锈病发生轻重年份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年份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糊数学等方法,按时间顺序建立了冬前、3月上旬4、月上旬和5月中旬4个条锈病促病指数预测模型。根据促病指数计算原理,采用等差分布方法得出条锈病发生程度预测标准,并进行了历史资料检验及2006年发生程度预测。[结果]成功建立了对应于气象条件的小麦锈病发生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冬前及3月上旬预测结果相比实际值偏重,4月上旬及5月中旬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较为吻合。[结论]该研究结果将对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崔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3-8274,8276
[目的]为了调查山旱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便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方法]于2004年小麦收获前对安康市小麦主产区的8县(区)、23个乡镇、32个村、182户、12.45hm2麦田,2005年对7县区、16个乡镇、20个村的106户、10.43hm2麦田,2006年对8县区、19个乡镇、24个村的118户、9.93hm2麦田进行了小麦品种、播期、间套、施肥、种子处理方法、药剂喷雾和经济性状等因素的大田调查及产量测定。[结果]三唑酮拌种较对照增产23.91%,种子包衣较对照增产28.04%,三唑酮拌种与种子包衣产量差异不大。叶面喷雾1次产量增加24.75%,喷雾两次增加36.19%,喷雾2次的效果优于1次。[结论]在条锈病大发生年份,药剂拌种加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越夏越冬高度和主要地区范围,因降雨(雪)多少和温度高低的变化情况,以及秋、春季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且首次证明,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的秋季菌源可随风传入关中,成为关中秋季发病的主要菌源。此外,还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筛选高温抗锈性品种。[方法]对产自黄淮麦区的165份小麦品种进行苗期高温抗条锈性鉴定,并对苗期呈现抗性的品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13个苗期高温抗条锈性品种,明确了各自高温诱导的表达阶段。对这13个品种接种混合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被测品种全部抗病,且抗病性呈现非小种专化性。[结论]我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中存在着丰富的高温抗条锈种质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培育持久抗条锈性品种。  相似文献   

17.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甘肃省特别是陇南越夏区危害严重,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育成333个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在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持续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陇南越夏区条锈菌毒性变异速度快,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性保持时间短,病菌新小种出现与品种抗条锈病性丧失周而复始。介绍了甘肃陇南越夏区在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回顾了主要抗源材料及生产品种抗条锈病性变异特点,总结了抗源利用及品种应用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抗病品种(基因)的利用方向和现有品种的布局建议,旨在为持续控制该区域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2年采自甘肃省和青海省大麦(青稞)上的条锈菌进行了专化型鉴定和致病类型测定,并选用甘肃省和青海省的16份大麦上的条锈菌和11份小麦上的条锈菌对27份大麦品种进行了苗期致病性测定.【方法】采用涂抹接种及撒孢子粉接种的方法.【结果】16份大麦条锈菌标样均为大麦条锈菌小麦专化型,其致病类型鉴定为贵22-9、贵22-56、贵22-82、贵22-91、水11-13、水11-13(中四感)、水11-102、水11-157、水11-200、水11-203和小麦条锈菌5个未归类型。大麦条锈菌对大麦品种‘果洛’‘藏青25’‘昆仑1号’‘康青3号’‘昆仑12号’的毒性频率分别为56.25%、37.50%、25.00%、62.50%、21.43%,小麦条锈菌对大麦品种‘果洛’‘藏青25’‘昆仑1号’‘康青3’‘昆仑12号’的毒性频率分别为36.36%、18.18%、54.54%、45.45%、9.09%.【结论】大麦品种‘果洛’‘康青3号’‘藏青25’‘昆仑1号’和‘昆仑12号’可被采自大麦和小麦上的条锈菌侵染,为共同感病寄主.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小麦条锈病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臣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27-5030
[目的]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平台上,将不确定性推理方法——贝叶斯网络引入病害预测,基于关键气象因子(温度、降水、湿度、日照)构建一个用于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生概率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方法]采用预测日前7d的气象数据预测自预测日起7d内的条锈病发病概率,并对我国小麦条锈病重要流行区域——甘肃省东南部地区2010 ~ 2012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模型在返青期至乳熟期输出的病害发生概率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度分别为62.92%、63.18%、79.48%、94.75%,能够较客观地反映病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结论]该研究表明将贝叶斯网络和GIS分析结合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关键气象因子进行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测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敏娜  彭岳林  蒙祖庆  井金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23-12524,12529
[目的]对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657-4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方法]用中国小麦条锈菌CYR29、CYR30、CYR31、CYR32、Su11-4及Su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易位系M8657-4的苗期抗条锈性进行评价;采用常规杂交法对M8657-4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易位系M8657-4对中国小麦条锈菌具有良好的抗性;M8657-4对菌系CYR29和Su11-4的抗锈性由2对核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CYR31的抗锈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病性,M8657-4做母本时由2对基因(互补作用)控制,M8657-4做父本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易位系M8657-4的抗条锈性由主效基因控制,可将其作为优良种质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