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植食用菌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在阜康市得到了连续多年的推广。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平菇黄褐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做好该病的防治,针对发病原因及时采取多种防治方法,在生产中观察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技术。一、发病症状平菇黄褐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是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浇水、昆虫、空气、病残体等进行传播。从幼菇期到菇成熟都可发病,感病后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具有潜伏性、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危害世界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就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特点、防治、传播及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加深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的认识,同时为开展该病原菌的早期检测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姜瘟病属细菌性病害,病原为青枯假单胞杆菌,是生姜病害中最难防治的一个病害,对生姜生产常具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4.
通过摇瓶抑菌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消毒剂稀释液对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病原菌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 0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剂40 000倍液对3株托拉斯假单胞杆菌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对平菇、金针菇、双孢蘑菇、香菇、杏鲍菇等食用菌菌丝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杰  张海琳 《河南农业》2016,(17):95-96
近几十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大鲵所患各种细菌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假单胞菌引起大鲵发病逐年上升,现在已成为引起大鲵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基于此,主要对目前假单胞菌引起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机理、诊断和防治等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假单胞菌引起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1、黄菇病1)病原菌食用菌黄菇病的病原菌为假单抱杆菌,属好气性革兰氏阴性菌。2)发病原因(1)菇棚内菌包墙式密集堆放,老栽培场地环境恶化通风不良,消毒不彻底。(2)菌种抗病力差,菌种反复使用导致退化。在后期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7.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strain)CP001。初步确定适合丁香假单胞杆菌CP001菌株生长的最佳pH为6~8,最适温度为22~29℃。  相似文献   

8.
在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了杏鲍菇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症状和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姜腐烂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姜腐烂病是江西省兴国县生姜生产发展中的主要病害.本文经田间调查及室内研究确定该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侵染所致,并对病害的症状、病原的形态特征、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黑腐病和软腐病两种,发生和危害较重,足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现对两种细菌性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做一介绍。一、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1、病源及症状:黑腐病是一种较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病源细菌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该病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尤以芸薹属为主,其中以甘蓝、花椰菜、萝卜受害最重,白菜次之。黑腐病在苗期间即可发病,但以成株期发病为甚。病害主要侵害叶、叶柄、花序和茎杆。叶片发病,最  相似文献   

11.
双孢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双孢蘑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是世界上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食用菌中栽培面积最大、出口创汇最多的食用菌产品。但由于受生产周期和栽培方式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率较高。现将双孢蘑菇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一、主要病虫害防治原则双孢蘑菇主要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其中褐腐病是由一种叫做疣孢霉的病菌引起的。细菌性褐斑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锈斑病,病原菌为托拉斯假单孢杆  相似文献   

12.
2002~200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宾县、牡丹江、绥化、佳木斯、黑河等地均有细菌性斑点病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在哈尔滨、牡丹江、绥化、佳木斯发病较重.针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细菌性病害情况,通过对采集到的620份细菌病害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进行大豆回接致病性验证,形态特征、染色反应以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有38个菌株为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相似文献   

13.
花生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俗称死藤、死头或是花生瘟。其病因属青枯假单胞杆菌。这种病害的发生期是从幼苗期至荚果充实期,但在花期发病时最为严重。这种病害一旦发生将对花生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每年都会有花生青枯病发生,给花生的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辣椒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细菌性土传疾病,其病原菌是青枯假单胞杆菌,病菌在10-40℃均可发育,适温为25-37℃,可耐pH6.0-8.0,最适pH6.6。现将其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存素 《农技服务》2014,(4):115-115
<正>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丁香假单胞杆菌引发的低温性细菌病害,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该病传播快、危害重、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但该病并非顽疾和癌症,是可控可防的。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技术,采取科学管理,培养抗性,以防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危害症状1.1感病枝干症状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在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细菌性病害,本文首先论述该病害的症状,然后分析发生细菌性病害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细菌性病害的有效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阿魏菇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方法】应用菌落特征、致病性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阿魏菇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从阿魏菇子实体病害样品中分离到19个单菌落分离物,并对该19个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检测,其中有8个分离物在健康阿魏菇子实体上产生了细菌性斑点病症状,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生理生化反应分析,该8个分离物均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结论】新疆地区阿魏菇细菌斑点病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引起。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稻瘟病是海城地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论述了选用抗病水稻品种、消灭菌源、种子消毒、加强栽培管理、适期用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00-200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白芷病害,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0个菌株.接种白芷成苗上,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G+Cmol%等鉴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在白芷上的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引起白芷细菌性叶斑病(又称斑点病).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年来严重威胁陕西省猕猴桃生产的枝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害主要在秋冬及早春发生,以危害当年的结果枝为主,引起枝条皮层腐烂及整枝枯死。全省各地发病程度在年份间有差异,严重时病株率和病枝率分别达98%和33%。利用常规的病原菌分离培养及接种方法证明该病害为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的形态特点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一种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0~3.0舯A×0.5~1.0 μm,极生单鞭毛。电镜观察发现,该病原细菌主要分布在枝干皮层细胞间隙,并且在发病后期的组织中易观察到由5~15个菌体集结成团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