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是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及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更是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整理归纳了国内土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其对自然、经济及社会三个方面生态安全的影响,随后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今后的研究可以向以下几个方向重点发展:1综合手段评价土地流转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2进一步探索了对土地流转效应的绩效评估;3将土地流转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走农业生态文明之路,是其重要理论与应用研究产出;4拓展土地流转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手段,重点可向技术方法、经济手段等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2.
以农业生物技术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系统阐述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动态及农业生物技术治理主要特征和表现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可持续评价的经验和方法,针对农业生物技术治理,对其生态可持续性潜在风险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并从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对其可持续性评价体系进行构建与分析,提出可持续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建龙  王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07-6810,6827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系的绿洲城市生态安全、基于干旱区流域体系的流域生态安全的3个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在研究尺度、层次方面上,从乡镇到整个县域再到整个流域,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具有生态完整性以及层次性;而从研究类型上,分别研究了农业、城市、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指标适宜于所对应的研究区域,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旨在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干旱区资源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未  谢嗣频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99-102,159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诠释了土地生态安全及相关概念,综述了当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重点内容及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生态安全定义的差异对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内容影响明显;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评价工作目前还未展开;相同区域多尺度的评价研究进行的很少;从针对性和普适性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仍值得深入探讨;评价方法很多,并且有新的方法不断引入,但提高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依然值得深入探讨;预测评价与预警评价工作还有待拓展。整体上,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在研究的对象、尺度及尺度推绎、方法、指标体系以及基础理论体系等方面均有待不断完善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利用沟渠在农田与河塘湖库之间水流“连通器”的优势,不需额外占用耕地,通过在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并建造透水坝、沉泥池、反硝化除磷装置等设施,实现底泥截留吸附、植物吸收与微生物降解转化等多种途径持留、吸收、固定或转移农田排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是应用广泛的农业面源污染过程拦截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从生态沟渠系统发挥净化作用的机理出发进而推进氮磷拦截、生态修复、洁净排放、田园景观四大功能实现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核沟渠长度、护坡类型、水生植物种类、低水位堰、生态透水坝基质种类、运维情况等影响生态沟渠系统净化能力的直接建设内容及农田生态化建设情况,并对浙江省近3 a推广建设的生态沟渠系统进行实例评估。可以发现,通过3 a连续对生态沟渠系统的建设实施,浙江省正在逐步形成适应当地建设条件的生态沟渠系统建设技术体系,评分分数从各指标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可见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已经成为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田生态化建设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安全已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现有评估指标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体系。基于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简要分析,从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人为调控与抗逆能力、社会经济保障四方面提出了一套重视农业生态学理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把握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通过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四川省2007—2016年农业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构建真实发展评价指标(GPI)体系,分析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增加值连续10年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四川省及四大经济区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四川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作出的贡献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通过重庆市区域概况分析,建立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着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1997~2004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认为,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运用调查研究及模型分析方法,以海南省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海南省各市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5个市县生态安全状况达到“理想”状态。最后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促进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红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222-224
采用可拓学评价方法构建了灌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用PSR模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陇川灌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陇川灌区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为极不安全。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等几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中牟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1995、2000、2003、2005、2007、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中牟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0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安全状态从1990年的风险态下降到2000年的恶化态,从2000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安全等级处于Ⅳ-Ⅴ-Ⅳ级。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考核北京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评价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评价小组按照评价标准,对北京市16个区县、63个监管场所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显示,从体系建设、监管模式、检疫许可、综合监管4个方面来看,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效能整体良好,在保障北京市畜产品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监管薄弱环节和技术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评估制度、屏障保护体系、技术支撑等方面来研究、改进、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保障北京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煤炭开采大国,煤炭的开采势必对土地生态产生影响,如引起地表变形、破坏耕地等。本文就井工煤矿开采产生的土地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从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土地生态安全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以云南省罗平县龙驰煤矿矿区为例,运用上述评价体系对其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所得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6年长沙市统计数据,从长沙市生态安全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状态、社会与生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构建了长沙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从指标关联度与贡献度角度对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长沙市生态安全值年际变化有波动,整体呈好转趋势;与生态安全关联度高的主要有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处理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各年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贡献指标虽有差异,但主要集中在以人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工业粉尘去除量等为主指标中。由此提出了重视绿地建设与污染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人为本、增强居民生态安全保护参与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资源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经济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4个方面选取25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因子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沂市10个县区进行了城镇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沂市各县区的土地生态状况差距较大。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信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作为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选取南亚国家2010—2016年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1)南亚各国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农业生态安全因子的变化趋势均为不断上升状态,但上升幅度及数值范围均有所不同,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农业生态安全程度不断增高。(2)水土流失治理率和土地绿化率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556%,初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6.234%和14.322%,说明这两个因子基本涵盖了所有变量信息,可以作为衡量南亚国家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主成分。水土流失治理率、土地绿化率等对南亚国家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的直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安全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P-S-R指标体系模型,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和生态环境响应3个方面建立了南平市高坪竹海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研究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平市高坪竹海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002,属于比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结合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过渡带研究及发展需要.从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系统建成后的意义与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利用生态信息数据库、生态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区进行管理:利用生态信息评价系统、生态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及各类指标指导项目区建设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研究及层次分析方法,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研究对象,从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3个方面构建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2005-2011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较安全.结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促进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匮乏指数及其在东北地区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纳入综合安全的范畴,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针对水安全评价问题提出的水匮乏指数可以对地区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对东北地区2009年水资源匮乏指数的计算,发现黑龙江省水匮乏指数最高,吉林省水匮乏指数最低,其水安全状况最差,需要从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控制化肥用量、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保障水资源安全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