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江苏省花木协会首届盆景展览不久前在常州展出。江苏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花木生产已从单一的苗木经营,逐步发展到盆景栽培制作。1985年全省盆景树桩销售额比1984年增长近一倍。盆展中,有老干虬枝、清秀古雅的苏派盆景;有“一寸三弯”造型平整的扬派盆景;有继承金陵画派,  相似文献   

2.
这件真柏盆景是一位业余盆景爱好者鞠桂林所创作的。它属于扬派风格,但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技法,艺术上有所创新。扬派的树木主干一般作为“游龙弯”,但见多了就会有千篇一律之感。《奔月》的树木主干则作成略带弯曲的倾斜状,富有动势。主干的顶部适当吸取了苏派盆景的技法,扎得略呈“云朵”状,以符合自然之理,而其余枝条均扎成大小不同形状的“云片”,疏密有致地分布于主干四面,保  相似文献   

3.
王寿山,原名德仁,江苏泰兴人。出身于盆景世家,10岁正式随父学艺,为王家第五代传人。20岁时,他的剪扎技艺已相当娴熟,在南通、扬州一带颇有名气。建国后,王寿山全身心地投入到泰州(扬派)盆景事业中,先后担任泰州盆景园负责人、工程师,创作了大量构思新颖的盆景精品。他首创了扬派盆景的9种棕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江苏省分会、江苏省古典园林建设公司、江苏省土畜产进出口分公司、华润艺林有限公司及相互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江苏盆景艺术展览”,作为奉献给香港人民欢度圣诞节与元旦的节日礼物,于85年元月在港展出,受到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在开幕式上,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祈烽主持了剪彩仪式。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参观了展览。这次盆景艺术展览展出了江苏省扬州、苏州、南  相似文献   

5.
盆景艺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先后形成了许多风格流派。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关“金陵盆景”的历史记载。记得在莫愁湖公园修复开放之日(1960年春节),曾在该园胜棋楼上举办“苏、扬州盆景邀请展览”。当时我奉苏州园林管理处之命,带了50盆苏州盆景到南京展览。同年七月一日,为准备迎接党的四十大庆,江苏省城市建设厅和江苏省园  相似文献   

6.
这件真柏盆景是一位业务盆景爱好者鞠桂林所创作的。它属于扬派风格,但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技法,艺术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纯欣赏的艺术,早在中国的唐代就已确立。但是,时至今日,在中国、在海外,对盆景艺术的本质问题,仍然没有真正弄清楚!据说国际上有个“盆栽联盟”的组织,他们举办的会议、展览,往往把“盆栽”与“盆景”混为一谈,将“技艺”和“艺术”等同起来!而我们中国的一些盆景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潮流”走,甚至主张把“盆景”统一改为“盆栽”,因为国际上都用“Bon sai”这个词! 一、盆栽与盆景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通派盆景与扬派盆景部属苏北派盆景,然而各有特色。通派以南通,如皋为代表,称“东”路;扬派以扬川、泰州为代表称“西路”。通派盆景历史悠久,可上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南通市文峰塔下一株盆景落地的古罗汉松和现存如皋的宋代古桧柏树桩盆景,都是最好的历史见证。通派盆最以“二弯半”为其传统造型。方法是主干先攀成“二弯半”,每弯保留三个主枝,每枝扎成馒头型片干,形态也从古代“鞠躬式”演变成今天的“狮式”。因此,通派盆景又称“狮式盆景”。通  相似文献   

9.
<正>蟠扎也称盘扎、攀扎、绑扎、作弯、摆形等,是植物盆景,尤其是树木盆景的传统技法,也是其最基本的技法。按使用的材料不同,大致可分为棕丝蟠扎和金属丝蟠扎两种。棕丝蟠扎棕丝蟠扎也称"棕法",是我国盆景制作的传统技法,曾经在川派、扬派、  相似文献   

10.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沧浪亭,不久前举办了朱子安盆景艺术作品展览。在古色古香、三面有窗、典雅精致的“明道堂”、“清香馆”展出了朱老的一百五十多件盆景佳作。这是从他亲手栽培的数千盆盆景中挑选出来的艺术精品;也是他六十多年从事盆景艺术的真实写照。中外游客和广大盆景爱好者在观赏朱子安盆景作品后,无不称颂朱老的盆景“瑰丽多姿,秀美典雅”。朱子安今年八十四岁,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出身于盆景世家,自幼侍花养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使他在盆景栽培上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风格。他在技法上,坚持以剪为主,以  相似文献   

11.
盆景,是扬州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扬派盆景在我国盆景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目前依旧完整地保存着传统的风格。尽管近几年来扬州的某些盆景工作者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赵庆泉同志创作《八骏图》等),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规则和程式对扬派盆景发展的束缚。而上海等一些现代都市在盆景艺术上的多方面的大胆创新,却创造了不少具有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部盆景画册《中国盆景》封面上有一幅别致的古桩盆景,它就是江苏省南通市传统的“通派”盆景。南通盆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一个古老的流派,与苏派、扬派盆景鼎足于江苏大江南北。通派盆景的造型素以“两弯半”著称,品种又以尖短小叶罗汉松(本地称雀舌松)为主,其他还  相似文献   

13.
“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映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这些话出自台湾盆景艺人李国安先生之口。  相似文献   

14.
台湾艺人李国安先生值得敬佩,因为他敢直言:"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应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原文见《中国盆景赏石》2012年1月号)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江苏省如皋市将于10月28日举办中国(如皋)第六届花木盆景艺术节,艺术节期间还将举行东方盆景园(江苏盆景博物馆)开园(馆)仪式、江苏省第十六届盆景评比展览会、“如派盆景”蟠扎大赛三项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自八六年以来,开展了“象形盆景”的讨论。在讨论中,对“象形盆景”这个不科学的概念本身,却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我认为,从古至今,所有的盆景几乎都是“象形”的,无论什么“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也无论什么“风格”,什么“形式”的盆景,都是具体地象某种自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16-16
江苏省盆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崇尚自然为本,造型千姿百态。经各地历代盆艺匠师的持续传承与创新,利用各地域、文化及材料选择上的差异,各地盆景制作艺术独具风格。除传统的苏派、扬派、通派外,还涌现出南京的金陵盆景、连云港的苍捂树木盆景、徐州的果树盆景、靖江的山水盆景、扬州的水旱盆景和南通的微型盆景等现代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18.
《中国花卉盆景》2010,(11):40-40,43-49
<正>2010年9月30日,盛况空前的第八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广东顺德陈村花卉大世界成功举办。在广东省盆景协会和国际盆栽赏石协会(BCI)的积极筹划和精诚合作下,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盆景嘉宾亲临盛会。由广东省盆景协会创办的两年一届的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成为广东省盆景协会的展览品牌,为国内盆景展览做出了表率,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派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传统插花、洛阳牡丹花会均同批人选。2010年5月16日,川派盆景技艺和苏派盆景技艺也出现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推荐项目名录中。至此,在与花卉园艺相关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大年刚过,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素质教育。最令我动心的一条大标题:“让孩子们的心灵更健康!品德更高尚!”我这个人是位“情绪演员”,善于联想……在中国盆景界,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品位到底对盆景艺术的创作、艺术水平的提高会有多大影响?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傲骨深藏岁月之痕,我从家中珍藏多年的相册中发现了一位值得我终生崇敬的老人,一位生命永不熄灭的闪光聚焦点,这个人就是闻名中国盆景界、德才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