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中国石榴的核心种质,对中国石榴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石榴135份总体种质的14个植物学、农艺学性状,采用Popgen Version 1.31软件,分析总体种质、初级核心种质以及8个不同产区石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以欧氏距离平方为系数,采用组间连接法,对总体种质进行系统聚类,采取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法,构建石榴初级核心种质。对不同产区初级核心种质、总体种质的香浓信息指数以及总体和初级核心种质性状的Nei基因多样性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计算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性状的符合率,以检测初级核心种质构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35份总体种质的观察位点数是2-6、有效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211-4.084、Nei基因多样性系数0.174-0.755、香浓信息指数0.317-1.511。选取41份资源构建了石榴初级核心种质。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遗传多样性t检验未达到显著水平。初级核心种质和总体种质14个性状均值、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平均符合率分别为96.77%、95.1%、93.7%、92.1%,说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全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广东主要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香蕉圃,农业部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广州香蕉种质资源圃,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南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库等广东省主要果树种质资源平台的建设情况;广东省荔枝、香蕉、柑桔、龙眼、菠萝、芒果等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提出了广东省果树种质资源在收集与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广东省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中国棉花种质资源工作者提供丰富的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种质资源收集情况.[方法]总结全球的棉花种质资源现状,详细说明乌兹别克斯坦种质资源收集历史、过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结果]全面收集分析全球主要种质资源中心的种质资源,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种质资源收集;从种质资源收集的历史、保存、交换、使用及当前种质资源收集所面临的问题等角度出发,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在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结论]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大量的棉花种质资源和棉花育种家种质资源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对105份美国大豆种质的农艺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大豆花叶病毒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筛选出高蛋白种质2份、早熟种质4份、多荚种质5份、大粒种质3份、多粒荚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种质11份(其中免疫种质2份)。通过综合分析,从中筛选出优异种质8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187份水稻种质对红莲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珞红4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以自然结实率为依据,鉴别外引种质的恢保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9份强恢种质、5份保持种质以及163份半恢半保种质。对19份强恢种质的来源地区进行分析,亚洲种质15份,占来源于亚洲种质的14.0%;欧洲种质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4.5%;非洲和北美洲的种质各1份,占来源于非洲和北美洲种质的比例分别为11.0%、12.5%;南美洲没有种质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共187份水稻种质对红莲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以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珞红4A为母本与外引种质测交,以自然结实率为依据,鉴别外引种质的恢保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9份强恢种质、5份保持种质以及163份半恢半保种质。对19份强恢种质的来源地区进行分析,亚洲种质15份,占来源于亚洲种质的14.0%;欧洲种质2份,占来源于欧洲种质的4.5%;非洲和北美洲的种质各1份,占来源于非洲和北美洲种质的比例分别为11.0%、12.5%;南美洲没有种质分布。  相似文献   

7.
黍稷种质资源的粒色是黍稷的主要农艺性状。粒色分类表明,黄粒种质比例最高,白粒种质次之。特性鉴定表明,白粒种质的优势最大,黄粒种质次之,说明白粒种质进化程度最高;但黄粒种质适应性和生育期又比白粒种质优势大,以至造成在分类中黄粒种质比例大于白粒种质的结果。红粒、褐粒、复色粒和灰粒种质也各自有自身的特色,在黍稷生产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花莲核心种质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美  付杰  向巧彦  刘艳玲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5):3193-3205
 【目的】构建花莲核心种质,以利于对花莲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395份花莲原始种质按照种属来源分组后采用组内简单比例法和聚类抽样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等参数,最终确定花莲核心种质,并进行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和t检验。【结果】所获得88个品种的花莲核心种质包括60份中国花莲品种,3份美洲黄莲,16份中美杂交莲和9份日本莲品种。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22.27%的样品,多态性位点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保留率为99.27%,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100.00%、101.72%、110.00%、106.67%。t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原始种质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剔除原始种质中的冗余种质后,建立的核心种质以最少的花莲资源可代表原始种质最大的遗传多样性。本文所构建的花莲核心种质在遗传上能最大程度地代表原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摸清黍种质和稷种质在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上的差异,以山西省1 192份黍、稷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在质量性状上,黍种质的穗型以侧穗和密穗为主,稷种质以散穗型为主;不论是绿色花序还是紫色花序均以黍种质占有优势,尤以紫色花序种质优势最大;黍种质在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性状上比稷种质占有优势。研究结果可为黍、稷种质资源在育种、生产和食品加工利用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多子芋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从品质性状、产量性状、生长特性3个方面,构建多子芋种质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和利用适宜产业化生产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定了10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其中单株子孙芋总质量、子孙芋平均质量、子孙芋形状所占比重较大;依据种质综合评价得分,将这些种质划分为优良种质、较优种质、一般种质、差种质4个等级,其中5份优良种质整体性状符合选择目标,可直接进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抽样比例构建的旱冬瓜种质子集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筛选出旱冬瓜核心种质适宜的构建策略。【方法】以旱冬瓜优树同胞子代为试材,设10%、15%、25%、35%、45%和55%共6个抽样比例,采用Nei’s遗传距离和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取样,采用4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种质子集对原种质的代表性,通过均值t检验和方差F检验分析种质子集与原种质集变异是否同质,利用相关系数分析种质子集与原种质集的相关性,通过遗传距离比较和聚类分析确认核心种质。【结果】25%抽样比例构建的种质子集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保留率与原种质集一致,其余4个评价指数皆显著大于原种质集,均值和方差与原种质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者等于1,平均遗传距离较原种质提高16.82%,因此认为在25%抽样比例构建的种质子集能很好地代表原种质。【结论】综合考虑核心种质的有效性、实用性、费用和工作量等,认为25%抽样比例构建的旱冬瓜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主要围绕茄子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种质分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及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茄子优异种质发掘及遗传改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海南菠萝蜜种质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调研,结果表明实生种质零散分布于全省,以北部羊山地区为主;嫁接种质分布相对集中,以农场或果园规模化种植为主。收集保存了120多份菠萝蜜种质资源,对其中3份湿苞种质、33份干苞种质的主要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果实品质性状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种质间各性状差异显著,而以HNBLM2、HNBLM35两份种质综合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甘薯种质资源在新品种培育中利用率低、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狭窄、优异资源筛选难等问题,从核心亲本构建的数据、取样策略、有效性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具体方法,同时通过分析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护、繁种更新、分发利用与信息系统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种质分类、民族植物学与传统知识研究等基础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已卓有成效,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效率低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面,使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发生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的变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为种质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阐明作物起源和演化、全面评估种质资源结构多样性提供了核心理论和技术,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效率。特别是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使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不同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可阐明农作物起源以及驯化、改良和传播对种质资源形成的影响,明确现有种质资源和野外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提出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的最佳策略;结合表型鉴定数据,利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基因组学方法,可高效发掘种质资源中蕴含的新基因和有利等位基因,提出其利用途径和具体方案,并在种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评述了基因组学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作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结构多样性分析、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紧密结合,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材料与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核桃核心种质以便更好地保存、评价和利用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131份核桃原始种质采用逐步聚类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结合形态学指标及地理来源,最终确定核桃核心种质,并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核桃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10%的样品,分别为河北的天桥1号、陕西的西洛2号和西林1号、山西的晋龙1号、山东的丰辉、辽宁的辽宁8号和辽73013、新疆的温185、河南的绿波、北京的北京746、美国引进品种维纳、日本引进品种清香和朝鲜的品种安边1号。根据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与原始种质相比,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保留率为75.4%。【结论】构建的核桃核心种质能较大程度地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信息,符合核心种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甘肃种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总结安徽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其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强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建立完善种质资源管理体系等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安全保存是作物种质资源高水平保护的核心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低温种质库是作物种质资源最主要的保存方式.延长种质保存寿命、维持种质遗传完整性和防止种质生活力意外丧失一直是种质安全保存的研究难点和热点.文中对近百年来种质库保存种质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系统整理,指出:(1)种子低含水量和低贮藏温度是延长种子保存寿命的关键因素,由此...  相似文献   

20.
植物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结合形成基因组种质资源学(Geno-gemplasmics),对种质资源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际上对基因资源的激烈争夺必然演化为对生物资源的争夺.通过对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现状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系统、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搜集、引种、驯化、繁殖、鉴定工作的思路.并建议建立分工明确的种质资源中期库及长期保存种质圃,实行信息化管理,以达到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