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菘蓝生长与活性成分的影响,为菘蓝栽培生产中高效利用氮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法栽培菘蓝,以菘蓝根与叶的生物量、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及根系(R,S)-告依春、多糖含量为指标,研究菘蓝营养生长后期对3种氮素形态即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CO(NH2)2-N)的5种不同氮素浓度的响应。[结果]氮素处理增加了菘蓝叶与根的鲜质量,菘蓝的叶鲜质量、根鲜质量与根冠比对硝态氮的响应最为显著;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与根系多糖含量对铵态氮响应最显著,而根系(R,S)-告依春含量则对硝态氮响应最显著,说明叶片与根系的活性成分对不同形态氮素响应存在差异。以2.5 mmol·L-1NH+4-N、5.0 mmol·L-1NO-3-N和10.0 mmol·L-1CO(NH2)2-N为最佳组合,该组合下菘蓝单株叶鲜质量、根鲜质量、总生物碱与靛玉红含量均为最大,分别为66.59 g、40.91 g、34.48 mg·g-1和2.26 mg·g-1。[结论]3种氮素配合施用能显著地影响菘蓝的生长与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氮素处理水平对菘蓝干物质积累、根外形品质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其栽培生产中最佳施氮形态及比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5个产地的菘蓝植株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氮、硝态氮(NO;-N)、铵态氮(NHI-N)、NHI-N/NO3-N=75/25、NHI-N/NO;-N=50/50、NH+4-N/NO;-N=25/75和酰胺态氮,分析比较了不同产地植株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相关参数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铵、硝态氮混合(NHI-N/NO+3-N=75/25和N+4-N/NO+3-N=50/50)施用有利于陕西商洛菘蓝的生长,而甘肃张掖菘蓝则在全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下,地下部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积累效应大.酰胺态氮处理有利于促进安徽亳州、甘肃张掖、安徽阜阳和山西运城菘蓝地下部干物质的积累.甘肃张掖菘蓝与陕西商洛菘蓝的主根直径和侧根数分别在NH+4-N/NO;-N=25/75和NH+4-N/NO+3-N=50/50处理时最大.与对照相比,氮素处理能有效提高菘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其中对安徽阜阳菘蓝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全硝处理时其叶绿素含量最大.氮素处理也有利于提高菘蓝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其中陕西商洛菘蓝的光合相关参数最高.[结论]不同产地植株对氮素处理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产地采取不同的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3.
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生物机制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体内水分状态、蒸腾速率、光合特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沙培条件下分别供应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及1∶1(质量比)的铵态氮和硝态氮(NH4+-N+NO3--N)营养液,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根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膜透性以及玉米叶片光合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水分状态供给和根系氧化还原活力的影响。【结果】单独供NO3--N时,玉米根系膜相对透性最小,叶片NR活性最高;供给NH4+-N+NO3-N时,玉米植株NO3--N含量最高;单独供给NO3--N,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光合强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最大,其次是NH4+-N+NO3-N处理,而单独供给NH4+-N时最小;单独供给NO3--N时,根系、叶片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最高。单独供应NO3--N时玉米生物量最高。【结论】NO3--N对玉米幼苗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对独本菊黄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总氮浓度一定的情况下,设定NH4+-N∶NO3--N分别为2∶1、1∶1、1∶2 3个处理.通过对植株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花期、花径、管瓣数、茎粗、节间长、叶长、叶宽、元素含量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NH4+-N∶NO3--N为2∶1时株高和叶片数最大,花径最大,花期较长,茎粗最粗,叶长和叶宽也最大.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对黄河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建荣  秦改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6-4047
[目的]探讨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叶菜类蔬菜上的营养特性及联合效应。[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结果]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影响很大。在NO3--N/NH4+-N比例为100/0的处理中,菠菜的鲜重、干重均最高,生物量最大。随着NO3--N/NH4+-N比例的减小,菠菜的鲜重、干重和生物量递减,而根冠比升高。增加铵态氮比例对菠菜根和叶中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影响,不同配比间差异显著。硝酸盐的累积量随着NO3--N/NH4+-N比例的降低而减小,NO3--N/NH4+-N比例为0/100时,累积量最小,且显著低于25/75比例的处理。[结论]全铵培养对菠菜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态氮对菠菜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相比,当NO3--N∶NH4+-N为75∶25时,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单一供NH4+-N营养净光合速率高于单一供NO3--N。当NO3--N∶NH4+-N为50∶50时,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单一NH4+-N最低。氮素形态对黄瓜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根、茎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NO3--N与NH4+-N配比对热带地区水培荆芥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热带地区秋冬季水培荆芥营养液配方中的NO3--N与NH4+-N的合理配比,为水培荆芥的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叶菜B配方为基础配方,设计营养液中NO3--N与NH4+-N的5个不同配比即NO3--N:NH4+-N=5:5、6:4、7:3、8:2和10:0,分析不同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处理荆芥的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不同NO3--N与NH4+-N配比对水培荆芥的生长和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NO3--N:NH4+-N为6:4和7:3时,植株生物量最大;增加营养液中NH4+-N的比例,可以显著提高荆芥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含量;NO3--N:NH4+-N为7:3时,荆芥根系活力和可溶性蛋白最高;NO3--N:NH4+-N为8:2时,荆芥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NO3--N:NH4+-N为7:3时,荆芥的硝酸盐含量最低.综合各项指标,NO3--N与NH4+-N的配比为7:3时对水培荆芥最适宜.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菠菜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供铵比例能显著增加菠菜生物量,硝/铵比为50/50时菠菜的生物量最高.菠菜叶片的MDA含量随硝/铵比例由100/0降至50/50时略有下降,而完全供铵时MDA含量显著提高.菠菜叶片SOD活性随硝/铵比例由100/0降到50/50时显著升高,再降低NO3--N比例SOD活性则显著下降;而POD和CAT活性则随NO3--N/NH4+-N比例由100/0降低到50/50时显著降低,进一步提高NH4+-N比例则显著提高POD和CAT活性.而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硝/铵比例的下降先显著提高后明显降低,在硝/铵比为50/50时,脯氨酸含量最低.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营养液中硝/铵比为50/50时菠菜遭受氧化胁迫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9.
崇明岛典型果园氮素渗漏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崇明岛柑橘园氮素渗漏淋失特征,采用田间原位小型土壤渗漏计法,分析土壤中氮素含量与渗漏水中氮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中NH4+-N和NO3--N含量显著下降,渗漏水中NO3--N、NH4+-N含量逐步降低。0~20 cm和21~40 cm渗漏水中NH4+-N和NO3--N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出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变化特征。浅层渗漏水中氮素渗漏流失以水溶性总氮为主,NO3--N含量占水溶性总氮的比例超过90%。果园渗漏水中氮素含量与土壤中氮素含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表明果园施肥量与渗漏水中氮素含量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NH_4~+-N和NO_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NH4+-N和NO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氮素水平增加呈单峰曲线,NH4+-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影响大于NO3--N。以NH4+-N做为氮源时,氮素浓度125 mg·L-1时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达最大值;以NO3--N做为氮源,氮素浓度在275 mg·L-1时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较高,500 mg.L-1时较低。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H4+-N做为氮源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大于以NO3--N为氮源。氮素水平对苗期根系生物量影响不大,当氮素浓度为50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根系生物量均较低,其它水平之间相差不大。根冠比随氮素浓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当氮素浓度高于125 mg·L-1时根冠比变化较小。当氮素浓度为2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之间根冠比没有明显差异,当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O3--N做为氮源根冠比明显大于NH4+-N。  相似文献   

11.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是作物吸收氮素的最主要的2种形式。近年来,随着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检测量的增加,土壤样品采集的集中性与检测时间分散性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能合理地安排工作,确保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对土壤及浸提液中铵态氮、硝态氮浸提液在恒温、常温下的流失性状况进行研究,探索出对于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的测试过程中处理及测试过程中适宜的储藏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棚土壤,研究了土样预处理方式、KCI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对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的土壤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预处理方式、KCI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都不同程度影响土壤NO3-N、NH4-N的含量测定结果.风干、烘干的土样预处理方式对土壤NH4-N、NO3-N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用2 mol/L KCl溶液作为浸提液,液土比5:1(V:V)测定大棚NO3-N含量,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好氧培养试验,对不同有机肥中NO3--N与NH4+-N的矿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粪和猪粪培养10 d后、牛粪培养30 d后,NO3--N矿化率快速提高,使土壤NO3--N含量上升;鸡粪堆肥培养10 d后、牛粪堆肥和猪粪堆肥培养60 d后,矿化率开始上升.经过堆肥处理的有机肥NO3--N矿化率明显低于未堆肥产品,而且矿化高峰期延迟.培养90 d后NO3--N矿化率趋缓,培养120 d后NO3--N的矿化率分别为鸡粪42.6%、牛粪24.0%、猪粪22.6%、鸡粪堆肥23.4%、牛粪堆肥16.0%、猪粪堆肥18.0%.随培养期延长,施肥土壤NH4+-N含量迅速下降,培养5 d时低于对照土壤、15 d后接近或略高于对照土壤.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NO3--N含量,对NH4+-N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有机肥料中氮素的矿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好氧培养试验,对不同有机肥中NO3--N与NH4+-N的矿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粪和猪粪培养10 d后、牛粪培养30 d后,NO3--N矿化率快速提高,使土壤NO3--N含量上升;鸡粪堆肥培养10 d后、牛粪堆肥和猪粪堆肥培养60 d后,矿化率开始上升。经过堆肥处理的有机肥NO3--N矿化率明显低于未堆肥产品,而且矿化高峰期延迟。培养90 d后NO3--N矿化率趋缓,培养120 d后NO3--N的矿化率分别为:鸡粪42.6%、牛粪24.0%、猪粪22.6%、鸡粪堆肥23.4%、牛粪堆肥16.0%、猪粪堆肥18.0%。随培养期延长,施肥土壤NH4+-N含量迅速下降,培养5 d时低于对照土壤、15 d后接近或略高于对照土壤。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NO3--N含量,对NH4+-N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动态与关系及对施肥的响应,选取秦岭北麓中龄(21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定期取样测定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动态。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具有相关关系,生育前期人工林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相关关系呈直线相关, R2达到09.0;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直线相关性逐渐下降。施肥对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基本一致,施肥量越大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越高;磷肥的施用会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质量分数,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硝态氮与铵态氮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其中,硝态氮的质量分数变化相对于铵态氮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铵态氮、亚硝酸盐氮对三角帆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浓度为0.5,1.0,2.0,4.0 mol/L NH4-N和0.2,0.4,0.8,2.0 mg/L NO2-N的水体养殖三角帆蚌20d,分析不同浓度的NH4-N,NO2-N对三角帆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肝脏中的溶菌酶(Lysozyme,LSZ)、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对NH4-N、NO2-N的敏感性均高于血淋巴中的活性和敏感性;0.5 mol/L NH4-N和0.2 mol/L NO2-N组三角帆蚌血淋巴中AC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余各实验处理组随着NH4-N、NO2-N浓度的升高,三角帆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明显降低。说明水体中高浓度的NH4-N和NO2-N能降低三角帆蚌的非特异性免疫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pH和氮素形态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 4.0和6.0的条件下研究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N)对玉米、白羽扇豆、水稻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介质pH和氮素形态均能对玉米、白羽扇豆、水稻和小麦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和体内的分布产生影响。就玉米而言,不论供应何种形态的氮素,低pH均明显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但低pH条件下NH4 -N最不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而对水稻来说,低pH条件下供应NO3--N最不利于干物质积累。pH 6.0条件下玉米、白羽扇豆和小麦3种植物均显示出较大的根冠比,表明较高的pH条件有助于同化产物向根部的运输和在根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根系的吸收作用及土壤水分对硝态氮、铵态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研究了玉米根系的吸收作用和土壤水分对耕层土壤硝态氮迁移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明显影响硝态氮的迁移及分布。根系自然生长和灌水处理,距主茎不同距离的各位点硝态氮浓度差异小;而限制根系生长和不灌水处理,则差异较大。距主茎0~10 cm范围的耕层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是由远到近逐渐降低。这种变化趋势与耕层土壤中根系吸收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反。限制根系生长时,各位点土壤硝态氮浓度与土壤水分有相当一致的变化规律,说明随着植物吸水硝态氮作为溶质向根表迁移。与硝态氮不同,铵态氮的迁移和分布不受根系发育状况及水分供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尿素在砖红壤中的淋失特征Ⅱ——NO_3~-—N的淋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大型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与砖红壤中NO3^--N的淋失关系。结果表明,各处理渗漏液中20cm处NO3^--N浓度变化趋势相似;6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最高浓度值均显著高于对应的20cm处;120cm处渗漏液中各处理NO3^--N浓度在39d前无显著变化,之后迅速上升并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高浓度值与施肥量的关系可用方程y=0.5257x+138.2来表示。从120cm处NO3^--N累计淋失量来看,其累计淋失量与施肥量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y=0.478x+204.26;最后对各处理NO3^--N累计淋失量Yd(gN)与时间t(d)的关系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