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低温和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长,处理萌动态和绿体植物态的蚕豆慈蚕1号种苗,处理后移栽入大田,调查春化处理对蚕豆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既是绿体植物春化型又是种子萌动春化型的植物。慈蚕1号在3~10 ℃,温度越低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在0~12 d 的处理时间,处理时间越长春化处理的效应越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单位处理时间的春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2.
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不存在显著差异,鲜荚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产量相关性状有差异,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以及通蚕鲜6号这4个育成品种的产量表现明显高于海门大青皮和启豆2号,在单荚鲜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打顶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蚕豆株高和生物产量,提高了鲜荚产量以及收获指数,表明打顶可以使设施蚕豆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春化时间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朋一寸"蚕豆品种为材料,分别对蚕豆种子进行0、7、14、21、28d的低温春化处理,待播种长成幼苗后分别取幼叶测量植物体内的保护酶活性、MDA含量、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春化时间增长,蚕豆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OD和CAT的活性在春化处理14d时最高,POD的活性在春化处理21d时最高;丙二醛(MDA)含量的整体趋势则是先缓慢上升,到春化处理28d时大幅度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没有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蚕豆种子春化的时间最好在14d内,不宜超过21d。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蚕豆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从日本大白皮(S18P23.1、 S18P23.2)和启豆2号(S18P24.1、S18P24.2)的种子获得16S RNA V3~V4区有效序列133 855条。将高于97%相似度的序列划分为一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优化后得到1 598个OTUs。内生细菌种群分析结果表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为30%~3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23%~25%)、厚壁菌门(Firmicutes, 23%~25%)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5%~7%)为两个蚕豆品种共有的优势菌门,但属水平的优势菌群在供试蚕豆种子中均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蚕豆种子具有丰富的内生细菌资源,含有多种具有益功能性状的细菌类群,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这些益生菌在蚕豆种植到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启豆2号种子中益生菌的种类和丰度高于日本大白皮,值得进一步分离和研究这些益生菌的益生或促生特性,筛选获得在食品和生物肥料等领域有应用潜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生理生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低温春化的可能性,以及萌动种子春化过程其生理生化状态和植株结实性等表型变化特征,为白菜型冬油菜人工加代繁育和加速育种进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3个不同感温性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于4℃对油菜萌动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春化处理过程中(0、20、30、40、50和60 d)测定萌动种子的硝酸还原酶、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播种各春化处理萌动种子,观察记录种子形成植株的生育期进程、测定植株结实性能等。【结果】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发种子形成的植株春化率、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角粒数、单株产量等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春化处理前期(0—40 d),植株结实性能在不同品种间表现较明显差异,春化时间增加后(50—60 d),不同品种结实能力虽略有差异,但均无显著差异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4℃条件下,强冬性冬油菜陇油7号萌动种子完全春化(春化率95%)需处理76.9 d,陇油9号和天油4号分别为54.0和39.4 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化率与株高、结实性能等各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初花期株高、成熟期株高相关系数最大为0.947和0.985,表明白菜型冬油菜春化程度显著影响着植株株高、结实性能等。随低温春化时间增加,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硝酸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不断降低趋势。与对照(未低温处理的萌动种子)相比,低温春化处理的陇油7号、陇油9号萌动种子GA3含量均明显降低,春化3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GA3含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与对照相比,春化处理的冬油菜萌动种子IAA含量均明显增加(陇油9号春化40 d处理除外),其中,春化50 d的天油4号萌动种子IAA含量比对照增加197.0%。陇油7号春化处理的萌动种子ABA含量比对照明显增加。【结论】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可以感受低温使其完成春化作用,品种春化所需低温时间取决于品种冬性强弱;低温春化过程中,白菜型冬油菜萌动种子生理生化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并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其结实性能。  相似文献   

7.
1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霜霉病的品种有津优2号、津春4号、北京102、北京101、津研2号;抗白粉病的品种有津优1号、2号、3号,中农4号、津绿5号;耐疫病的品种有津杂3号、4号、长春密刺、中农5号;抗枯萎病品种有津优1号、2号、津研4号、新泰密刺、长春密刺。2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从无病留种田采种,根据种子的来源及历年病害发生状况进行种子处理。①温汤浸种。②干热灭菌。③药剂浸种或拌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30分钟可防疫病;新植霉素200毫克/公斤浸种3小时或用次绿酸钠300倍液浸种20分钟防治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8.
将荷兰豆种子置于3℃下春化处理5、10、15 d后,从形态和生理角度对荷兰豆感受低温的特性进行了鉴定,研究了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对荷兰豆种子发芽过程中内含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10 d的荷兰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春化处理及春化处理5 d和15 d的种子;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在春化处理10 d时达到最大值,其次为春化处理15 d,未春化处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最低;种子的β-淀粉酶活性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较小;幼苗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春化处理10 d的荷兰豆种子最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荷兰豆种子在3℃条件下最适宜的春化处理时间为10 d.  相似文献   

9.
优良品种──南通大蚕豆王学军,马镜娣(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226541)江苏盛产蚕豆,南通为集中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70年代以来,大面积种植的蚕豆品种为中粒型启豆正号和启豆2号,百粒重809左右,且种皮内含单宁成分较高,适口性差。80...  相似文献   

10.
大粒鲜食蚕豆人工低温春化技术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豆是典型的越冬作物,通过冬季低温自然春化,春季才能正常开花结荚。采用蚕豆苗人工低温春化处理技术,解决了鲜食蚕豆反季节生产、以及海南岛等热带地区发展鲜食蚕豆生产的瓶颈问题。本文总结了大粒鲜食蚕豆人工春化技术流程,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子预处理、催芽育苗、人工低温春化等环节,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用适宜品种 选用尖椒22号品种。 2.种子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放在50℃温水中浸种30分钟,并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25~20℃时,停止搅拌,然后用10%磷酸三钠浸种4~5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3~4次,置28~30℃处保温催芽。每天用清温水淘洗3~4次,当发芽率达70%左右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12.
对蚕豆春化时间开展试验显示,春化处理时间越长,春化效果越明显。春化处理21 d后能显著提高蚕豆生长速度;春化处理12 d后能显著促进蚕豆开花,并缩短开花时间;春化处理15 d后能显著减少蚕豆分枝数。  相似文献   

13.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据我们观察,津优2号、津优3号、津研2号等抗病性较好,可因地制宜优先选用。(2)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子或在播种前先用55℃温水浸种15m in,捞出后立即投入冷水中浸泡2~4h,再催芽播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3%拌种。(3)实行轮作。最好实  相似文献   

14.
人工春化对不同基因型蚕豆生长表型及发育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蚕豆品种对人工春化响应的差异性,筛选适合江苏地区栽培的且适于进行人工春化的蚕豆品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50份蚕豆资源进行筛选,人工春化处理后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表型及生育形态。结果显示:春播蚕豆主要来源于北方,春化敏感程度低;冬性蚕豆主要来源于南方,春化敏感度高,适合江苏地区;移栽初期,春化处理的植株在生长高度、有效分枝数上不如非春化植株,生长后期逐渐持平;春化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非春化的提前10~60 d。根据提前开花时长初步筛选出云南尕巴山尕大豆、启东大青菜豆、盐城绿皮蚕豆等适合江苏地区的春化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一、种子处理病虫害常潜伏或混杂在西瓜种子上或苗上,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杜绝部分病害的传播,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烫浸种和药剂处理两种。温水烫浸种:西瓜种子一般用50%~60%温水浸5~15分钟,浸种时应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药剂处理:可采用0.01%硫酸铜,0.1%高锰酸钾或300倍的福尔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春化处理促早栽培模式的蚕豆品种,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引种育种提供数据参考,特进行了相关蚕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化处理促早栽培模式下,各蚕豆品种的性状表现不同,其中"慈蚕1号"和"通鲜1号"较适宜春化处理促早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1选择适宜的品种应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的品种。可选用湘研1号、湘研3号、湘研4号、苏椒5号、中椒6号等国内品种。2培育壮苗于9月上旬开始播种,播前种子处理,除温汤浸种外,还应用10%的磷酸三钠浸种20  相似文献   

18.
一、豌豆、蚕豆能在0°—20℃以至20℃以上的温度下通过春化阶段。二、在这温度范围内10℃较0℃.适合,看来较高的温度比10℃.更为适合。三、种子春化处理在提早现蕾方面的效应,迟播较早播显著,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显著。四、萌动种子在0°—10℃.人工春化处理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发育需要20—25天以上。五、在植株状态和田间条件下比在萌动种子状态春化处理条件下进行春化阶段发育较为迅速,从春到夏田间通过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时期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缩短。六、对于豌豆蚕豆种子春化处理在提前现蕾方面的效应问题提出了「处理效应的大小决定于植株出土后必须补行春化阶段发育的时间和植株积累光照階段发育及形成繁殖器官所需特定营养物质的必要时间的相对长短」的假定。  相似文献   

19.
一、选用抗病优良品种;选用稻种的同时必须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二、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含选种、消毒和浸种三个方面的内容.水稻播种前应进行选种,一般采用风车选种,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分离,育秧时进行分类育秧.稻瘟病区,或外地调入的种子,应用40%富士一号(1000-1500倍液)浸24小时;或1%石灰水浸种,浸3-4天,浸后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水稻浸种一般需要3天左右,采用药剂消毒的种子,消毒后应继续浸泡1-2天.浸种过程中,每天换水2-3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春化处理蚕豆芽苗对蚕豆表型的影响。[方法]以鲜食蚕豆通鲜2号为材料,对蚕豆芽苗进行了不同春化温度、时间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蚕豆的分枝数随着春化温度的升高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而蚕豆的总荚数随着春化温度的降低和春化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增加趋势。[结论]为蚕豆芽苗人工春化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