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珍稀植物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潜在适宜分布的影响,选用过去气候(1961—1990年)、2050年气候、2070年气候3种情景,利用Maxent模型模拟沙生柽柳潜在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沙生柽柳的适宜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西北部,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及盆地东部的库木塔格沙漠地区;(2)与过去潜在分布范围相比,未来2050年和2070年气候背景下,沙生柽柳的最适宜潜在分布范围均有萎缩趋势;(3)影响沙生柽柳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暖季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海灰翅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 (Boisduval)]原产于非洲,属于多食性害虫,能够取食烟草、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多种作物并导致减产。本文基于MaxEnt模型筛选了关键气候因子,并对海灰翅夜蛾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影响海灰翅夜蛾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温度、寄主及降水。预测模型的AUC均值为0.914,模型性能良好。历史气候条件下海灰翅夜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及东南地区,适生区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9.19%;未来气候条件下,海灰翅夜蛾在我国的适生区显著扩张,质心由南往北移动。因此,海灰翅夜蛾在我国存在广泛的潜在适生区,有必要在其潜在适生地区加强对该物种的监测和预警,以防止其入侵危及农作物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麦瘟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过去仅在南美洲流行?2016年该病害在亚洲的孟加拉国首次出现, 给世界尤其我国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潜在威胁?本研究基于麦瘟病当前在全球(包括孟加拉国)的分布数据和生物气候数据, 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 预测了当前气候条件下麦瘟病在全球特别是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 以及RCP2.6?RCP4.5?RCP6.0和RCP8.5 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s?2050s和2070s麦瘟病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 进而以刀切法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 并采用ROC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在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 麦瘟病在中国的中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将呈增加趋势, 未来情景下与当前气候情景下相比, 中风险和高风险区的面积比例增加范围为0.08%~1.63%, 其中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麦瘟病的潜在分布区影响最大?此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麦瘟病的检疫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外来入侵植物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预测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控制其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采样后的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全球分布数据,以19个生物气候因子作为预测的环境因子,MaxEnt模型作为物种适生性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假高粱的生态学参数,预测假高粱在我国的潜在分布。[结果] 假高粱在我国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目前的实际分布远没有达到其最大潜在分布范围,因此仍有可能继续扩散。最冷季节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干季节降水量和最冷季节降水量等环境要素对假高粱的生长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假高粱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模拟、预测新疆准噶尔盆地沙丘禾草大赖草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指导该濒危植物的保护。研究基于大赖草的24个自然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axEnt模型,分析基准气候(1970—2000年)和社会经济路径SSP2下2050时段(2041—2060年)和2070时段(2081—2100年)大赖草的适宜分布范围及分布格局变化,并利用多元环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探究影响大赖草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基准气候下,大赖草的适宜分布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5.57%,主要集中于额尔齐斯河流域附近的低覆盖度草地;(2)与基准气候相比,2050时段和2070时段大赖草的适生区呈显著减少趋势,占比分别为0.99%和1.33%,适宜生境高度破碎化,适生区的质心向西北方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3)最干月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准噶尔盆地大赖草适宜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6.
根据谷斑皮蠹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利用气候相似距原理分析该虫在气候因子影响下云南可能适生分布地区,结合运用GIS对谷斑皮蠹的寄主在云南分布的分析,利用GIS将气候适生区和寄主分布区图层叠加,得出了谷斑皮蠹在云南的可能适生区。结果表明,谷斑皮蠹在云南可能的适宜分布范围主要在云南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适生区主要有思茅、西双版纳、红河、楚雄、临沧、德宏等地区,云南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无明显的谷斑皮蠹适生环境。  相似文献   

7.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2002年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严重为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本文利用CLIMEX和GIS软件,并结合悬铃木方翅网蝽已知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数据,对其在当前(1981年-2010年)及未来(2011年-2040年、2041年-2070年和2071年-2100年)气候条件下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适生范围较广,适生区占我国内陆总面积的61.27%,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半部地区,其中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大部、华东大部及西南局部地区;未来气候变暖情境下,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区呈现向东北方向扩展的趋势,总适生范围不断增大,且适生程度增加。研究结果为有效控制悬铃木方翅网蝽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对于现已发生和预测出的潜在适生分布区,要加强检疫,防止其进一步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入侵杂草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在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扩散动态,采用最近邻体距离法选取样本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选择环境变量,应用最大熵方法建立生态位模型用来预测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50年和2070年)气候变化下狼毒的潜在分布区,并应用Matlab软件计算气候变化下狼毒地理分布重心、平均海拔和等级分布区范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前(1970—2000年)气候条件下狼毒种群的潜在分布区从西南到东北呈带状分布,适生区等级随纬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未来气候变化下狼毒的潜在分布区将向西南方向和高海拔地区扩散,平均海拔将增高638 m,高适生区面积增长尤为迅速,2050年的相对增长率达51%;高寒草地将成为未来狼毒扩散的主要区域,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该区狼毒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于未来气候变化下在四川省的分布情况,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中的刀切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未来气候数据(2050年和2070年)、林地因子及人为因子进行权重划分,筛选出影响云南松毛虫潜在分布的重要且相关系数较低的环境因子,并结合openModeller中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生物气候(BioClim)模型、气候空间(climate space,CS)模型、气候信封(envelope score,ES)模型、基于统计概率和规则集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orithm for rule-set production,GARP)模型、MaxEnt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云南松毛虫未来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利用AUC(area under curve)评价模型的精确度。结果发现,最暖季降水量、人类足迹指数、最冷季降水量和海拔对云南松毛虫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有较强影响,在2050年贡献率分别为27.2%、16.0%、2.0%和4.9%,在2070年贡献率分别为20.6%、16.8%、9.7%和4.9%。对比7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SVM模型在2050年和2070年对云南松毛虫适生区预测的AUC为0.93,预测精确度最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从2050年至2070年云南松毛虫在四川省的总适生面积增加了4 269.8 km2,其中,中、低适生区面积共减少了17 185.8 km2,高适生区面积增加了21 455.6 km2。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旱雀麦在我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进一步开展生态防控,本研究利用旱雀麦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数据,结合当前气候数据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RCP8.5情景下2050s,2070s),建立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确定影响旱雀麦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中国地区旱雀麦的适生区进行划分,以ROC曲线作为模拟的准确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MaxEnt模型模拟效果极好(AUC=0.965);当前气候条件下,旱雀麦适生面积为2.5534×106 km2,主要集中分布于青海省东北部、甘肃省与青海省接壤的地区、四川省的西北部,以及新疆的西北部;其中影响旱雀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bio12(年降水量)、bio9(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bio15(降水量季变异系数),其贡献率分别为45.0%、17.5%、9.7%、9.7%,累计贡献率达81.9%;在RCP8.5情景下,未来2个时期,旱雀麦潜在高适生区分布面积与当前相比增加了12.2%~23.3%,但RCP8.5情景下2070s较RCP8.5情景下2050s旱雀麦的潜在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减少了8.9%。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情景下旱雀麦的潜在分布面积呈现出扩大趋势,且RCP8.5情景下2070s较RCP8.5情景下2050s的适生区分布面积有缩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未来气候变暖对褐飞虱越冬界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农业病虫害的越冬界限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本文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未来高经济发展条件下能源种类平衡发展排放情景(A1B)下褐飞虱越冬界限及相应越冬区相对于baseline时段(1961-1990)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北界在2020s(2010-2039)北移约50 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110 km;2050s(2040-2069)越冬北界北移约120 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250 km。由于经纬度及海拔的影响,越冬界限北移存在一定区域差异。(2)越冬区明显扩大。相对于baseline时段,2020s褐飞虱间歇越冬区扩大约11.93万km2 (约23.24%),安全越冬区增加约2.08万km2 或0.66倍;2050s间歇越冬区扩大约25.99万km2(约50.63%),安全越冬区增加约18.82万km2或5.93倍。这些结果表明褐飞虱越冬界限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其中安全越冬北界较越冬北界北移幅度更大。气候变暖导致的安全越冬北界北移对未来褐飞虱的发生动态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是中国荒漠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也是人工固沙造林的优选种。为了阐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分布格局的影响,以119个蒙古沙拐枣地理分布信息和24个环境变量为基础,结合CMIP5的缩减全球模型数据,应用MaxEnt模型和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构建不同气候情景及人类活动干扰下的蒙古沙拐枣适宜生境预测模型,定量展示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RCP2. 6,RCP 4. 5,RCP 8. 5)和人类活动干扰下蒙古沙拐枣在我国的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训练集的AUC值为0. 958,测试集的AUC值为0. 951,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可靠;影响蒙古沙拐枣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是降水量和海拔;人类活动干扰下蒙古沙拐枣的适生比例由13. 04%下降到9. 57%,蒙古沙拐枣的繁殖栖息与人类活动成负相关。当前气候条件下蒙古沙拐枣总适生面积比例为13. 04%,在RCP2. 6、RCP4. 5、RCP8. 5三种情景下至2050s,预测的总适生面积比例为13. 36%、13. 18%和14. 78%;至2070s,预测的总适生面积为13. 39%、12. 76%和12. 71%,适生范围及面积变化趋势各有差异,各级适生区面积及总适生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减,且在高浓度排放情景(RCP8. 5)下响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的抗寒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寒力的强弱决定了甜菜夜蛾的分布范围及越冬存活情况,并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种群数量.通过测定甜菜夜蛾三个地理种群(河北隆尧、湖南衡阳和江苏南京)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及田间埋蛹越冬试验,以明确甜菜夜蛾的抗寒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各虫态中甜菜夜蛾蛹的过冷却点最低(-16.61~-15.18 ℃),其次为成虫、卵和幼虫.蛹的过冷却现象也最明显,因而蛹是其最适宜越冬的虫态.三个地理种群中,以湖南衡阳的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河北隆尧和江苏南京.在2001和2002连续两年的田间埋蛹越冬试验表明,甜菜夜蛾的越冬死亡率均为100%.分析南京多年的冬季气温,表明某些年份甜菜夜蛾不大可能在南京越冬.因此甜菜夜蛾的常年越冬区范围应在南京以南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探讨桔小实蝇在中国的适生分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范京安 《植物检疫》1998,12(2):76-80
笔者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生物生态学特性,选择了7项生态因子,以中国29个有代表性的站点,10年的气象资料(1986~1996),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探讨了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北纬25°以南的地区为桔小实蝇的最适宜分布区,四川盆地和贵州的部分地区是桔小实蝇的适宜分布区,北纬25°以北、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次适生分布区,其余地区是非适宜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Hering)是危害沙棘果实的重要害虫。本研究采用Maxent模型,在收集和整理沙棘绕实蝇全球地理分布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与该虫发生相关的11个关键环境变量,预测了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以及我国的适生区和适生程度。在当前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的适生范围主要集中在北温带地区,在我国的适生范围较广且适生程度较高;在2050年的两种气候情景下,沙棘绕实蝇在全球的适生区北界均向北移动,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均略有扩大且适生区向西南部拓展。建议我国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针对沙棘绕实蝇的入侵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是重要的水果果实害虫,近年来在全球的扩散、为害备受关注。为防控斑翅果蝇入侵,保护我国果品生产安全,采用最大墒模型(MaxEnt)与ArcGIS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在收集、整理斑翅果蝇全球地理分布信息及筛选气候变量的基础上,预测了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该虫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区分布。结果表明,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的适生范围较广、适生程度较高;我国适生区面积比为61.68%,其中,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低度适生区面积比分别为7.59%、27.81%和26.28%,在2050年RCP26和RCP85的气候条件下,斑翅果蝇在全球及我国的适生范围和适生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其适生区北界向北拓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针对斑翅果蝇虫情监测、综合治理及出口检疫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CLIMEX的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可能适生区域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similis)为热带地区果树上最重要的寄生线虫之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相似穿孔线虫分布的重要气候因子。根据相似穿孔线虫对温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反应,采用CLIMEX软件对相似穿孔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利用CLIMEX中的18个参数,以已知的澳大利亚适生分布区,反复调试修正上述这些参数值,使之与已知广泛分布的地区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预测表明除我国的新疆、青海、内蒙、黑龙江、吉林省(区)及甘肃(安西、玉门)以外,相似穿孔线虫在我国许多地区均能够适生(E>0)。辽宁及华北地区为相似穿孔线虫在我国可能分布区的边缘,我国的华东(江苏徐州除外)、华南、华中、西南及香港、台湾地区十分适合相似穿孔线虫的生存(EI≥20)。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褪绿斑驳病毒 (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的潜在分布范围,基于MCMV的全球分布数据,筛选影响其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MCMV在历史(1970—2000年)和未来(2021—2040年)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 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值为0.941,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历史气候条件下, MCMV在全球具有广泛的适生范围,在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均存在适生区;在我国其适生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地区,总适生区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1.62%。未来气候情景下, MCMV在全球的适生性有所降低,在我国的总适生区面积有所减少,但适生范围仍较为广泛;未来气候变化虽不利于MCMV在全球的进一步扩张,但可能更利于其在欧洲生存。MCMV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广,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历史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均存在高适生区,因此建议进境口岸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检测,严防MCMV传入;内检部门应加强检疫监测和防控,严防其扩散。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xEnt模型的草地贪夜蛾适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是危害粮食作物的重大害虫,已成功入侵非洲、印度、缅甸、泰国等地并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在中国云南已经零星发生。本文以其在全球的分布数据为基础,结合环境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其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中国的适生区占全国面积约52.79%,其中高、中、低度适生区分别占全国面积4.75%、12.14%、35.90%;中高度适生范围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华东、西南地区东部、陕西局部、云南局部和台湾局部。因此还需在其适生范围加强监测管理,严防草地贪夜蛾入侵,以保障我国农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背景下埃及吹绵蚧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石娟 《植物保护》2020,46(1):108-117
基于埃及吹绵蚧分布点的经纬度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软件对埃及吹绵蚧在中国当前和未来(2050年和2070年)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为林业和海关检疫部门对埃及吹绵蚧当前与未来的防控与检疫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本研究中,梳理并筛选了埃及吹绵蚧在国内外的分布点,通过优化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在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下埃及吹绵蚧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通过统计软件计算了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面积,并对影响埃及吹绵蚧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筛选和统计。预测结果显示,基于当前气候,埃及吹绵蚧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包括华南全部地区、华中和西南部分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经度98°E~123°E、纬度20°N~30°N的地区。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范围呈现增大的趋势;刀切法(Jackknife)显示,对埃及吹绵蚧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主要为降水量,同时模型计算了埃及吹绵蚧定殖所需的四项环境要素的适宜范围。结合实际踏查数据和文献资料,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度高,精确预测了影响埃及吹绵蚧分布的环境因子及其适生区范围,对埃及吹绵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