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川西北高原16个县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13个县均有野生老芒麦存在,共收集到176份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其中严格按居群采样法采集单株156份;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分布范围广,生态类型多,表型差异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对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鼠种,由于其生活习性的特点,严重危害着草原和农田,人们一直视它为"害鼠",经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多年研究,将它变废为宝。高原鼢鼠的去脑干燥全骨称为塞隆骨,是目前虎骨的最佳代用品,学者对它的研究也颇多。本文从高原鼢鼠的生活习性、低氧适应性、饲养与加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5个方面进行综述,为高原鼢鼠的充分、合理应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草业系统工程思路探索甘肃奶业发展的路子孟宪政,姬永莲(甘肃省畜牧厅,兰州730030)甘肃地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我国农牧过渡地带。全省有藏、回、裕固、蒙古、哈萨克等4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271万,他们素有牧养家畜的传统习...  相似文献   

4.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禄  李广 《草业科学》2015,32(5):816-82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有益和有害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及放牧地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影响,以改变目前人们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传统认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对放牧地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致灾密度和家畜数量及放牧方式,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放牧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原鼠兔野外饲养和印楝油摄食量的药效观察试验,选取高原鼠兔90只,分成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试验组投药浓度为30%和40%的印楝油;对照组饲喂青草,用药7d。试验期间观察各组鼠兔的临床表现,每天记录颗粒剂的采食量,并计算摄食系数;停药后27d处死,剖检雄雌鼠,做病理切片,剖开雌鼠子宫,统计怀孕率。结果表明,高原 药浓度 、40%的颗粒剂的摄食率分别为11.09%和25.10%,差异显著(P〈0.05);筛选出主药浓度为40 两性不 颗粒剂适口性良好,对高原鼠兔有良好的抗生  相似文献   

6.
药物防治高原鼢鼠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防治高原鼢鼠的几个重要环节甘肃省天祝县草原工作站李春涛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俗称瞎老,是一种长年营地下穴居生活的害鼠。在天祝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700~3200米之间的山地草甸草场和海拔2800~...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组分的关键种,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数量极端扩张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已被广泛认识,但其行为活动对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略。通过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危害最严重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生物学特征,全面分析了这2个种群的行为活动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的双重作用,指出这2个种群在适宜范围内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及种子传播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当种群密度过大便会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加速植被和土壤退化。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种群致灾密度,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鹰架招鹰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鹰架招鹰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研究初探侯秀敏(青海省草原总站810008)高原鼠兔是我省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除家畜而外的主要消费者。每只高原鼠兔每年约采食新鲜牧草21.6公斤,降低了草地家畜数量和经济效益。因此,防治和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一直是草地保护工...  相似文献   

9.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6):59-59
近日,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重要提案督办会表示,在未来川西北高原生态建设规划中,特色生态产业将成为该地区发展经济、解决替代生计的发展重点,四川省将在该区域建立50个特色畜禽产品基地。近年来,四川省通过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防沙治沙工程试点,使得川茜北高原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川西北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环境主要体现为低氧低压、寒冷干燥、紫外线强、食物匮乏等,而高原家养动物经历了长期的选择和培育后能够生活在此环境下,其机体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适应性特征。由于高原畜禽机体适应进化体系的复杂性,全面系统的适应性分子机制解析尚未完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高原家养动物基因组组装和功能注释完成,然后逐步开展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组学层面的工作,挖掘到一系列高原动物环境适应性关键候选基因,为解析高原家养动物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文以世居在青藏高原的藏鸡(Gallus gallus)、藏猪(Sus scrofa)、牦牛(Bos grunniens)、藏山羊(Capra hircus)、藏绵羊(Ovis aries)、藏马(Equus caballus)和藏獒(Canis lupus familiaris)等高原土著畜禽资源作为分类单元,分别从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结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遗传机制解析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高原适应性进化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下一步培育高原高寒低氧地区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