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泽辉 《四川蚕业》2000,28(1):11-13
<正> 我省科技养蚕与先进蚕区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养蚕单产低,如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养蚕单产40公斤左右,而我省养蚕单产始终在20公斤上下徘徊,相差一倍以上,这一倍的差距,带来农民养蚕效益一倍的差异。如果我们有40公斤的单产,就以1999年每公  相似文献   

2.
梁方 《广西蚕业》2002,39(4):51-51
去年十月中旬 ,笔者到老蚕区指导养蚕生产时 ,曾有一蚕户说 ,其上一批蚕因工作忙 ,养蚕只在蚕前消毒、蚕中喂饱桑叶 ,未曾添食任何蚕药 ,也未使用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防病 ,饲养0 .2 5张蚕种 ,产茧 9.5公斤 ,产值 1 50 .1元 ,未见死蚕。他问是否可以今后养蚕不用添食蚕药和石灰了 ?我当时就说 :“你是偶尔成功 ,不值得提倡”,对他解释如下 :您可能是养蚕前消毒较彻底 ,批饲养量少 ,叶质好 ,喂叶足 ,加上 1 0月份的天气 ,也较适合蚕的生长发育 ,只要蚕生长健壮 ,饲养环境没有太多的病源存在的情况下 ,一般蚕依靠自身的抵抗力 ,都能正常上蔟结…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乐至县部分乡镇,近年来,将老式蚕架蚕箔养蚕、活动蚕台养蚕、三角架组合养蚕等改为立式转盘蚕台养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适合农村养蚕应用。 (一)立式转盘蚕台养蚕优点 (1)空间利用率高:一间20平方米的蚕室,用蚕箔搭架养蚕只能养2~2.5张,用立  相似文献   

4.
孙美仙 《中国蚕业》2003,24(2):30-30
原蚕区家蚕良种繁育一般选择在春期进行,但随着嘉湖蚕区农村丝茧育推广应用秋种春养后,迫使我们进行养蚕形式的变革,实施了春繁当年秋用和秋繁次年春夏用种的1年2次养蚕制种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广西属华南亚热带气候,桑树生长旺盛、生长期长,年中养蚕批次多而且密、连续不断,形成亩产桑叶和蚕茧特别高的独特优势。但高温多湿和闷热时间长又易导致蚕病发生,给养蚕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能选育适应这种气候的抗高温、多湿的抗逆性强和茧丝质、量兼优的蚕品种,才能适应广西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经过连续多批饲养,饲养环境免不了被污染,会留存有许多病原体,极容易发生蚕病。因此,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加强以下防病措施:一、提高环境消毒效果。春、夏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蚕乱丢,蚕沙、蔟具乱放等都会造成养蚕环境的污染,给下次养蚕带来感染的机会。因此,在秋季养蚕前,应对蚕室、蚕具全面清洗,清理蚕室周围的杂草、阴沟,并用新鲜石灰粉消毒1次。室内及蚕具用消特灵、漂白粉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二、改进消毒方式。选择正宗产品“消特灵”消毒剂,并进行“两改”消毒措施。即一改“喷雾”为…  相似文献   

7.
田时铭  彭梅 《四川蚕业》2007,35(1):28-28
蚕桑生产是我县农村发展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2000~2001两年发展桑园11.9万亩(1亩≈667m^2,下同),为在2010年实现年产20万担(1担=50kg,下同)优质茧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向务工经商转移。据2003年对我县36个社调查,有40%的劳力外出务工,其中青壮年占外出劳力的85%左右,有15%左右的农户举家外出。传统的蚕箔养蚕,给桑、除沙、扩座、捉熟蚕等需上下端蚕箔,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这种养蚕方法使得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而且在家养蚕的又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的紧缺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桑园撂荒、有桑不养蚕或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出现,养蚕往往饲养粗放,蚕病多,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也不高,严重制约着我县实现20万担优质茧建设进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剑蚕草又名肥蚕草、剑蚕菜、蚕桑草,是四川广元农业科技人员开发成功的一种养蚕、喂畜、蔬菜兼用的高价值经济作物。已于1989年8月23日在剑阁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并在1990年荣获广元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被畜牧和蚕丝部门确定为广元地区推广的主要畜蚕饲料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养蚕千年,仍以蚕匾为主,但价贵本高,易坏难修,工效无法提高,这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明显不适应蚕业的发展。今介绍前后配套,节本省工,不用蚕匾的优化养蚕设施——小蚕方框育、大蚕蚕台育、方格自然上蔟。小蚕方框育方框为一种新型农具,人们或许还不太熟悉。而在嘉兴市郊马桥乡却颇受蚕农青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2):39-40
夏秋蚕是我省养蚕布局中的两个主要蚕季,对充分利用桑叶资源、养蚕设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夏秋蚕生产的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省力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张闯  张华东 《广西蚕业》2003,40(4):52-53
养中晚秋蚕,一般蚕病病原积累多,致病力强;桑树虫害严重,桑叶老化快,叶质差,加上农业用药频繁,养蚕很难获高产,怎样才能获得秋蚕高产丰收呢?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1、养蚕前追肥灭虫 8月20日前,每亩追施粪肥1000公斤,硫酸铵20公斤。9月上旬用0.5%尿素溶液喷施两次,使桑叶转嫩变绿,提高桑叶质量。秋季桑蓟马、红蜘蛛、桑毛虫等危害较重,在养蚕前10天左右用20%灭多威乳剂加水2000倍喷洒,隔7天再防治一次。同时做好桑园抗旱工作,促进桑树旺盛生长,推迟桑叶老化,秋蚕1~3龄期,由上而下选采适熟叶,4龄期及5龄初期采摘枝条中部适熟叶,5龄中后期由…  相似文献   

12.
周贤满 《广西蚕业》2007,44(Z2):8-9
一、养蚕前的准备 养蚕怕得病,减少蚕病的发生最主要在于预防.而养蚕前的准备工作,主要的就是对养蚕环境和所有养蚕用具的消毒,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叶夏裕 《中国蚕业》2009,30(3):108-110
8夏秋蚕饲养 8.1夏秋季养蚕的特点 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夏秋季期间,气温高,桑树生长快;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多次养蚕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产值,增强蚕桑产业的竞争力。但是,与春期养蚕相比,夏秋季养蚕在气候、桑叶叶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章刚祥  童剑 《蚕学通讯》2001,21(3):47-48
随着农村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了土地的圈子,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养蚕劳力老年化、妇女化、文化素质低下,蚕桑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小蚕饲养水平低,严重影响蚕桑生产效益.为提高小蚕饲养水平,适应农村形势发展,我乡在县茧丝绸公司的支持、帮助下,于2001年春蚕期在联欢、曹家创办了两家小蚕公司,公司以饲养小蚕、出售小蚕解决农村养蚕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小蚕专业化饲养,打破传统的养蚕方法,推行十天养蚕法,在饲养模式上进行一项改革.现将有关饲养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熊小利 《蚕学通讯》2010,30(3):42-43
晚秋蚕是一年四次养蚕中的最后一次养蚕,由于本地区前面已养过三次,病源菌高度积累,数量大,种类多,再加上此时桑叶大多质量差,不是过老就是过嫩,况且养蚕期间气候条件也常常不太好;特别是大蚕期,常常会遇到持续低温天气,蚕儿食欲不旺盛,这一连串问题会使蚕儿抗病能力下降而容易生病,从而影响晚秋蚕的饲养成绩。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区实际,针对晚秋蚕的特点及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何养好晚秋蚕。  相似文献   

16.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6,43(4):66-67
一年养蚕结束后,消毒工作做得及时和彻底,可使来年养蚕成功率高,确保蚕茧丰收。1打扫蚕室、蚕具蚕上蔟后,将蚕室内所有用具打扫干净,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扫,把扫除的蚕粪集中沤肥。  相似文献   

17.
王洪军  姜典双  江利臣 《北方蚕业》2009,30(4):21-23,26
利用生态型蚕场轮伐下来的柞树枝干栽培滑子蘑比工业木屑栽培滑子蘑定植率高9.4%,生长速率高13.6%,产量高17.8%。同时提高了柞树枝干的利用价值,为蚕民增加养蚕总效益提供了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谢中伦 《四川蚕业》2004,32(1):37-39
金堂县位于川西平原东北龙泉山脉尾端,丘陵区为主。全县辖24个乡镇,总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员70万人,总耕地64万亩。地处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6.5℃,年降水900mm左右,年日照1300小时左右,无霜期284天,桑树生长适宜期234天,养蚕期178天,伏季高温和“秋老虎”及秋绵雨等不利气候明显。  相似文献   

19.
小蚕叠式蚕框育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2,39(2):39-39
小蚕共育是农村养蚕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传统的小蚕饲育采用蚕匾养蚕 ,占地面积较大 ,投资较多 ,不利于降低养蚕成本。并且 ,蚕匾的制作工艺复杂 ,一般农户不易掌握。采用小蚕叠式蚕框共育 ,无须搭建蚕架 ,占地面积小 ,养蚕操作方便 ,也利于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蚕框制作材料来源广 ,制作工艺简单 ,成本低 ,十分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现在 ,广西已经有部分地区采用小蚕叠式蚕框共育 ,效果相当理想。现将蚕框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作个简单的介绍。1、蚕框的制作方法 :蚕框的主框架可用杉木或松木等木条制作。将木条锯成厚 2厘米、宽7厘米的…  相似文献   

20.
雄蚕小蚕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养雄蚕是传统蚕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好养、食桑省和桑叶利用率高等优点,一般能节约养蚕成本的1O%左右且雄蚕产丝量多,茧层率和鲜茧出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利于缫制高档生丝,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