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试验通过调查鲁南地区主要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性状,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找出适宜在鲁南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通过试验结果,得出先玉047、伟科702适宜在鲁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早熟玉米在鲁南地区的气候适应情况,该试验以早熟玉米华美1号为种植材料,通过调查其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来判断早熟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鲁南地区早熟玉米最佳播种时间最好控制在6月10~17日。  相似文献   

3.
以13份不同青贮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DTOPSIS法对青贮玉米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粮饲兼用型玉米诺达1号、登海605、鲁单6076和专用型玉米饲玉1号、京科青贮516等5个品种农艺性状较好、品质优,综合表现好,适合在山东省鲁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鲁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鲁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科学施肥、化学除草、主要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鲁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总结提出了鲁南地区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整地、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鲁南地区青贮玉米高产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给进一步大面积推广金阳光9号玉米品种提供技术支撑,开展该品种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其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的各项性状指标,以获得该品种在鲁南地区高产形成的最佳群体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鲁南地区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2009~2010年鲁南地区才发现此病害。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发病严重的雌雄穗败育,不能抽穗,形成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玉米在鲁南地区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连年重茬种植,再加上受近年一些特殊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玉米青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为鲁南地区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鲁南地区夏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种类和危害特征,提出夏玉米苗期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促进夏玉米生产的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鲁南地区夏玉米上主要的病虫害,并且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措施,以期为夏玉米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鲁南地区短季棉推广种植的最佳品种,选择4个短季棉品种进行麦后直播试验,分析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品质性状等。结果表明,鲁棉241为早熟品种,单铃重高,产量和品质表现好;鲁棉2387皮棉产量与鲁棉241相差不大,品质综合分析也不占优势;中棉425和中棉50产量差异不大,中棉425单铃重最小,且产量较低。综合分析,鲁棉241和鲁棉2387可作为短季棉品种种植,适宜在鲁南地区晚播推广种植,中棉425和中棉50不适宜鲁南地区6月10日以后麦后直播。  相似文献   

12.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国家粮补政策的全面落实,玉米在山东省鲁南地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发展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田间杂草也发生了变化,部分杂草难防除。鲁南地区玉米种植一般有2种播种模式:一是免耕播种;二是耕翻之后点播。耕翻后点播的农田可以除去翻耕时地表上一般杂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鲁南地区进行夏玉米高效除草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鲁南地区夏玉米田,适宜选用10%甲基磺草酮悬浮剂2 250~3 000 g/hm2,于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喷雾处理,喷药液量600 kg/hm2。在禾本科杂草发生较多的玉米田,用10%甲基磺草酮悬浮剂1 500~2 250 g/hm2+38%莠去津悬浮剂1 500 g/hm2混合能把玉米田中绝大部分杂草除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物候期、产量性状及抗性等的鉴定,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豫南地区玉米生产提供品种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翟洪民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2):18-18,17
枣庄市位于鲁南地区,常年种植玉米13.5万hm^2,其中淀粉型玉米的种植面积约8万hm^2,平均每公顷产高淀粉玉米7485kg,产值11297元,纯收入5195元。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高密度下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主要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抗性等的鉴定,筛选出适合豫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为豫南地区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鲁南地区的暖冬气候和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为一些病虫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灰飞虱携带玉米粗缩病毒,其越冬基数增大,从而使玉米粗缩病发病率升高。玉米粗缩病盛发期与夏玉米的易感期(2~3叶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刘钦喜 《现代种业》2007,(5):20-21,59
玉米粗缩病,俗称“小矮子”、又称“万年青”玉米,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它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自2003年起,该病在我国各玉米主产区的发生日益加重,尤其以山东省鲁南地区的半夏玉米发生最重。该病对5月中、下旬播种的玉米为害更重,  相似文献   

20.
安治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31-33,44
[目的]分析豫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6年豫南地区3个地点9个玉米新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豫南地区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依次是单穗粒重、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穗长、穗位高,而株高、秃尖长、倒伏率3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则因地区或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豫南地区新品种评价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