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新品种翔玉1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2 500株/亩、3 000株/亩、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翔玉18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该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翔玉18在兴山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 000株/亩,该密度下的产量为785.78 kg/亩,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夏玉米在德州地区的最优栽培模式,我们采用裂区设计,对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量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肥料和密度的互作效应显著。产量迭629.58kg/667m2且效益最大的栽培措施是:追施氮肥30.4kg/667m2,种植密度4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3.
桂中地区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玉米品种太平洋98在桂中地区最佳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2010年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太平洋98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方式(A2)比常规耕作(A1)的农艺性状较好,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分别提高3.23%、6.25%、7.89%;同时在栽培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播种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A283即免耕栽培下种植密度为5.25万株nm2,玉米产量最高(8.57t/hm2)。可见,免耕栽培方式下,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是挂中地区玉米品种太平洋98比较理想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选取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采取7个处理密度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少;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容重先减少后增加。合理密植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中的关键技术。一般情况下,玉米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后,不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容易发生倒伏、病虫害及空秆率增加等现象。因此,合理密植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德美亚1号、2号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选择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进行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果表明:在辽西北半干旱区旱地条件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高产农艺措施优化组合为,玉米品种为丹玉13,种植密度3450~3550株/亩,纯氮施用量为7.5~8公斤/亩,磷肥(P_2O_5)施用量5~9公斤/亩,可获得每亩500公斤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蓝田县夏播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8万亩,主要种植郑单958,搭配种植蠡玉16、先玉335等品种,但种植密度较低,一直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当地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蓝田县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从而提高当地玉米产量是一项投资小、收益明显的增产措施.为了研究蓝田县夏播玉米最适密度,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作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作为参试品种在当地夏播种植密度一般以4350株/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探求金惠1号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加快推广,我们安排了生产试验、抗性试验、高产栽培、配方施肥等多项试验,以掌握金惠1号在优质、高产、多抗等方面的特征特性,更好的服务于粮食生产。在种植密度3800-4000株/亩、700kg/亩以上高产田块单一增施N肥增产效果不显著.施肥应掌握稳氮、增磷、补钾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缪永胜  陈谋贵  涂雅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38-17439
[目的]进一步探究丘陵地区稀植大穗型杂交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方法]设2因素3水平,共9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42000—54000株/hm^2)与施氮量(135~225kg/hm^2)对丘陵区杂交玉米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范围内,玉米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组合是A.B,(栽培密度42000株/hm^2,施纯氮225kg/hm^2),淇穗长为21.5cm,穗粒数为627.9彬穗,千粒重为356.7g;玉米产量最高的组合是A2B2(栽培密度48000株/hm^2,施纯氮180kg/hm^2),产量达9221.2kg/hm^2。[结论]综合评价,在种植密度42000~48000株/hm^2、施纯氮180~225kg/hm^2的条件下,玉米经济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生产中应将密度和施氧水平控制在该范围。  相似文献   

9.
正大12号玉米在宁夏灌区的适宜密度及产量潜力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在大田栽培管理条件下采用6种种植密度对正大12号玉米品种的最大产量潜力及适宜种植密度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正大12号种植密度在4000~5500株/667m2之间均能达到1100—1130kg/667m2的产量水平,其中在45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1134.06kg/667m2。统计分析表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因子对产量提高的贡献大小分别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品种尚单2012为材料,在保山市适宜区域设置密度栽培试验,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等生长发育特征特性及产量相关构成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高产潜力,以期揭示尚单2012品种的高产耐密性。结果表明,尚单2012玉米品种在保山市中海拔坝区玉米产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为每亩3 800~4 300株,最佳种植密度在4 000株左右,不宜超过4 500株。合理密植有利于高产,生产中应选择最佳种植密度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研究了玉米新品种郑单958的生长发育特性及栽培技术措施对其产量的效应,初步探索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即合理密植,高产栽培种植密度在60000-67500株/hm2为宜;增施肥料,合理运筹,每hm2施总纯氮量在420kg以上,拔节肥穗肥的追施比例为4:6;实施配套保健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耐密型玉米高产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获得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及高产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耐密型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氮肥和钾肥。亩产700公斤以上的栽培措施为:市施纯 N15.4~17.0kg、P_2O_58.1~8.8kg、K_2O_3.5~4.0kg、亩保苗4265~4347株。  相似文献   

13.
以生产中广泛应用的4个不同类型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先玉335、丹玉603、丹玉606为试验材料,设计在3 500株/亩、4 000株/亩、4 500株/亩种植密度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不同密度下不同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差异,研究不同密度水平下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的差异分析和总结,使玉米植株个体在相对合理的密植范围内,将倒伏、倒折、空秆及病害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玉米的群体质量,充分发挥玉米品种的最大产量优势,为玉米杂交种的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玉米"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讨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群体生物性状、果穗性状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密度为7000株/亩的处理可少量增加玉米生育时期各项指标,但改变密度无法改变生育时期节点与生育时长等与品种相关的因素;可以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前提下,避免因增加密度而发生病虫害并造成作物减产的隐患;在大多数果穗性状上具备增产优势;具备相当的增产效果,较产量最少的处理增加了29.04%。故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合理密植确实能起到优化生育时期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但是若密度过小或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通过研究探索实现玉米高产的新途径,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施氮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设计,以郑单958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及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施肥和密度互作效应显著。666.7m^2产量629.58kg,且效益最大的栽培模式是:666.7m^2追施氮肥(尿素)30.4kg,种植密度4000株。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对耐密型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3个高产耐密型玉米品种进行了密植定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下,先行3号、郑单958、浚单20的666.7m^2适宜种植密度分别是4000、4500、4500株,此种植密度下单产分别为643.5、696.3、617.3kg。  相似文献   

18.
玉米新品种密度种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6个品种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从而探索出6个玉米新品种在博州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DK5111种植密度为65株/亩时,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海拔山区审定的类似新品种进行高产栽培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毕单16号为试材,用二因子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根据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对毕单16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得出玉米产量与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6829.28+5672.83x1+1036.73x^2—5192.40x1^2-1082.78x2^2-724.55x1x2。通过模拟研究,毕单16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8420.1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52320株/hm^2,氮肥施用量408kg/hm^2。产量≥7500.OOkg/hm。的农-g措施是种植密度(x1)53280~57600kg/hm^2,氮肥施用量(x2)315.6-620.4kg/hm^2。从而建立了毕单16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毕单16号及类似品种的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当地粮饲通用玉米获得最高生物产量的最佳合理密度,以桂单16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秋季5个不同种植密度的种植试验,对秋玉米主要经济性状、品种综合性状、田间抗性、生物产量、鲜穗比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种植密度4 500株/亩处理产量最高,5 500株/亩处理鲜穗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