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普洱茶饮及茶艺云南省思茅地区外贸局何仕华中国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四季如春,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茶树原产中国,自“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后更进一步为世界所公认。因为中国是世界最早利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原产我国,世界上多数学者是承认的。瑞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CarL VonLinne)最先所定的茶树学名“Thea—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定名所根据的标本也得自我国。但自1823—1824年,侵入印度的英军勃鲁士兄弟在靠近印度东部边境的当时属缅甸的阿萨姆省发现了类似野生状态的茶树后,对茶树的原产地就议论纷纷。不少学  相似文献   

3.
引言野生大茶树是茶树资源中的“明星”。研究这些大茶树,不仅可以发掘新的优良品种或难得的育种材料,而且可以了解不同茶树类型的地理分布、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为研究茶树变种和品种分类,以及茶树起源、演变规律等提供科学依据。我国饮用茶叶和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茶叶祖国。目前世界所有产茶国家的栽茶和制茶技术都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连“茶”或“茶叶”的语音,也来自我国厦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人民最早发明饮茶,种茶和制茶。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的饮料之一。世界各种文字中的“茶”字,均从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的广东、福建等地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但是,中文的“茶”字,其起源和沿革至今未有较确切的定论,这不但是我国茶叶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学者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我国古代的有关资料,对茶字的起源作一初步探讨。一、过去对“茶”字起源的误解在人们尚未发现茶树并利用茶叶作饮料的时候,当然没有茶,也没有关于茶的记载,所以  相似文献   

5.
出类拔萃的中国茶文化与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类拔萃的中国茶文化与精神文明华南农业大学曾莉冰一、从茶树的物性谈起中国茶学界认为,茶的起源至少有一万多年。中国利用茶叶的历史有四千多年;茶树栽培的历史有三千多年;茶叶贸易的历史有二千多年。综观世界各国“茶”字的语源,现在世界各国称为“Cha”或“T...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素有“茶的故乡”之称。许多古籍如《茶经》、《尔雅》、《群芳谱》、《云南大理府志》、《贵州通志》等著录中都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著名的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在其《植物种志》一书中,最早根据中国茶树标本定名为“Thea 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我国也是世界上饮茶、种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在茶树栽培管理和制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曾对一些种茶的国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目前世界上五十多个种茶的国家无不先后直接或间接地由我国引进过茶树和茶籽,同时也传入了中国的茶树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印度是南亚重要国家,印度的茶产业在国际茶叶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印度存在着野生茶树,但关于野生茶树的发现者与发现过程有许多争论。印度大规模优质茶树是在中国茶树大量引入之后出现的,中国茶树对印度的野生茶树起到了改良作用。印度茶产业发展迅速,茶园面积迅速膨胀,在经历了19世纪60年代的茶业危机之后,70年代之后进入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古代中国对西方贸易中,茶叶出口占据了巨大份额,基本占据了垄断地位.因此,在茶叶原产中国的问题上始终都没受到什么挑战.直到1823年与1824年英国驻印度的殖民官员勃尔基兄弟相继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1)从此开始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1877年,英国学者贝尔登在其著作<阿萨姆茶树>中肯定地说中国和日本的茶树,是"由印度输入"的.而1911年出版的<日本大辞典>收入了"茶的自生地在印度阿萨姆".(2)"茶源印度说"还衍生出了"多源说",在1935年被美国学者、著名茶学权威威廉·乌克斯写入了<茶叶大全>--这在当时是一部具影响广泛的权威著作.(下转289页)  相似文献   

9.
香茗咏     
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犹如一盏馥郁芳香的美酒,饮后,余香留口,令人神怡。无怪乎唐代诗人元稹在咏茶《七宗诗》中记及:“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憎家。……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我国是“世界茶祖”之国,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茶与诗、茶与酒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的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称“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十个春秋。为了研究茶树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他曾在阳羡(今江苏宜兴)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世界上第一部仕人的茶叶专著《茶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阳  相似文献   

10.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5,(2):200-201
茶,为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茶与咖啡、可可同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原产于中国无可非议,我国西南地区至今仍有发现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六茶树,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于人群流动,文化交流,我国产的茶逐渐转向国外。于是在国外发生许多有关茶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陈椽教授工作简略陈椽教授,安徽农业大学一级教授,著名的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是创建“制茶学“、“茶树栽培学”、“茶叶检验学”、“茶史学”和“茶业经济学”五大学科的奠基人,亦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茶学教...  相似文献   

12.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5,(2):333-333
普茶天下扬,思茅有奇观。北回归线穿过全市,思普区是“世界茶乡”。有幸避过第四纪之冰川袭击,有缘保存第三纪之宽叶木兰。茶树祖先化石出土于景谷盆地,距今三千五百四十万年始称冠。野生型千年大茶树,生长在镇沅千家寨哀牢山;过渡型千年大茶树,活化石活在澜沧县邦崴山;栽培型千年古茶林,万亩连片在澜沧县景迈山。三种茶树类型最为齐全,垂直演化系统在为祖国争光。实乃全球茶树发展之天然博物馆,更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举世无双。邦崴大茶树已成国家邮票,茶树文物传遍四海受赞扬。“世界茶源”在思茅市,有物为证续谱新章。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先生、女士! 云南省思茅地区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又在澜沧邦崴发现一株过渡类型的大茶树,树高12米,地直径1.8米,树龄千年左右,是目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大茶树原产地。为了弘扬普洱茶乡文化,振兴边疆经济,提高普洱茶研究水平,加强古茶树遗产保护,促进中外茶文化学术交流,拟定于1993年4月云南边城思茅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的同时,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恳切希望您能参加,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促进普洱茶学术研究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究的发展深化。  相似文献   

14.
茶园的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本文研究了茶园常见遮荫树及茶树本身茶子萌发及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根,茎,叶,果皮的水抽提液对茶子萌发及茶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多酚类,咖啡碱是茶树自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参试的7个供体树种对茶树他感作用强弱的顺序为:凤凰木>银合欢>台湾相思>柠檬桉>南洋楹>大叶相思>大叶桉。文章讨论了防止茶树衰老的措施及合理设计茶园群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茶树赞     
茶树赞四川宜宾刘盛龙从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刻起,我便与茶山茶树打上了交道,开荒种茶,管理茶园,采制茶叶,经营茶叶,大半辈子了,从没有一天离开过茶。如今在城里,一晃又是多年没有上茶山了,没有看见茶树了,心里十分牵挂。自“神农尝百革,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相似文献   

16.
云南思茅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热带,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群山间云雾缭绕,茶谚道:“云雾山中出好茶”,思茅正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系列主产地,享有“茶乡”之美誉。思茅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之一,是茶树生长的理想地,主产的大叶茶内含丰富营养和多种成份,是“普洱茶”的专用制作原料。“普洱茶”作为云南特产,具有独特陈香、滋味醇厚甘甜等特点,饮后使人心旷神怕,经过中外现代医学专家临床试验证明,经常饮用,有消食化痰、清热、解渴、提神、醒酒、降脂、减肥、降压稳压、美容等作用,是人们喜爱的常…  相似文献   

17.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湘泳 《农业考古》1995,(2):245-249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马湘泳一、中国茶树的起源地在川东鄂西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但起源地的论证各异,有“云南西双版纳中心说”、“川滇黔毗邻山区说”等。作者认为是“川东鄂西是我国茶树的起源地”。据上古传说,我国茶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茶与志林     
茶与志林江西泰和县政协聂志刚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的发现,茶叶之被利用,已经几千年了。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秦人取蜀之后,我国饮茶的习惯和茶业慢慢传播开来,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并且在以后朝代绵延不绝,深入到...  相似文献   

19.
陈玲春 《福建农业》2011,(10):22-23
建瓯水仙茶产于千年古茶都和中国贡茶之乡的建瓯.经历岁月的风霜。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为成熟的迷人韵味。其汤色橙黄、香如兰花、滋味醇厚回甘。十年水仙茶树我们称为“名枞水仙”。三十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茶叶称为“老枞水仙”,如果喝到百年以上的水仙茶树制得的水仙茶,那就非常珍贵,这种茶树制成的水仙茶有特别的清香。我们称为“百岁香”。  相似文献   

20.
“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于1993年4月4——11日在云南省思茅县举行。参加这两个会议的有来自中、美、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业、印度尼西业等国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专家近200人。共收到学术论文76篇,涉及普洱茶史、普洱茶分类学、普洱茶区土壤、普洱茶区茶树资源、普洱茶文化与云南社会经济、普洱茶的防癌抗癌功能、普洱茶的保健作用、普洱茶的多种微量元素、普洱茶的产销、普洱茶马商道、普洱茶在台湾的传播与发展、普洱茶在海外的传播、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研究、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