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从选用抗耐病品种、播前药剂拌种、加强田间管理、苗后预防及发病田喷药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当粗缩病大面积发生时容易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世纪90年代初期,掖单二号繁种时粗缩病逐年发生,最初发病比例5%~30%,后来严重地块达到90%以上,每667m^2产量只有10kg左右,造成掖单二号退出市场。近年来又有一些其他品种也时有发生粗缩病害,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在晋、冀、鲁、豫、皖等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且这几年,玉米粗缩病发生率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毒性病害,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从玉米粗缩病的病原、寄主、传毒方式、发病症状、抗性鉴定方法、严重度分级标准、抗病种质鉴定与发掘、抗性遗传及抗病QTL定位、抗病育种等方面对国内外玉米抗粗缩病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玉米粗缩病抗病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北方夏玉米生长的6~9月份,正好处于雨热同季,气温高、田间湿度大,非常适宜粗缩病、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黏虫、蓟马、玉米螟、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对玉米丰产丰收影响很大,因此,广大农民朋友应引起重视。一、主要病害1.粗缩病夏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发病,田间一般从5~6叶期开始表现症状,病叶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病株节间缩短,异常矮小,多不能抽穗结实,单株产量损失可达70%-100%,轻者减产20%-30%,严重者达70%80%,晚春播种、麦田套种、油菜及大蒜茬等玉米甚至绝产,给我国许多玉米产区带来严重影响。2008年山东省发生面积73.3万hm^2,改种5.9l万hm^2,绝产1.67万hm^2,玉米粗缩病成为该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1年威海地区春播玉米发病更是严重,大面积毁种或绝产。玉米粗缩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感病后尚无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品种抗病性利用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在晋、冀、鲁、豫、皖等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1996年仅山东发病面积就达66.7万hm2,1999年河南南阳的乡镇连片发生,产量损失严重,据2007年调查,粗缩病发生率较往年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减轻病害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区流行的重要病害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病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濮阳市农科院玉米试验田粗缩病大发生,发病率在10%~50%,个别重病地方病株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发生比较普遍,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莫洪雨 《种子科技》2001,19(6):362-363
1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特点玉米自交系感染病毒后 ,叶片宽短僵直 ,叶色深绿 ,心叶不能正常展开 ,顶叶簇生 ,呈君子兰状 ;茎秆节间缩短 ,植株矮化。发病轻者雄穗发育不良 ,散粉少 ,雌穗短 ,粒少 ;重者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 ,雌穗畸形不结实或结实极少。2 发病规律有研究调查发现 ,玉米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与当地灰飞虱的发生数量 ,玉米播期、品种和播种方式 ,种植结构、耕作习惯及当年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灰飞虱的数量和玉米播期是决定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3 防治对策3.1 调整耕作制度 ,切断病源传播途经。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  相似文献   

11.
陈家友 《种子科技》2010,28(1):45-46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12.
玉米粗缩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市近年来玉米生产区的主要病害,重病田病株率高达30%以上,是制约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静 《种子科技》2008,26(2):20-21
玉米粗缩病又称玉米条纹矮缩病,俗称“万年青玉米”、“生姜玉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带病毒的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感病。从玉米苗期到抽雄期均可发生,但苗期最易感病。种子本身不带病,不传毒。因此,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种子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4.
付翠丽 《种业导刊》2017,(10):21-22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田间发病原因,从加强监测和预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玉米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熟称"坐坡",是由灰飞虱传播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发病株雌雄穗发育不良,重病株不结实或籽粒极少,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植株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有"玉米癌症"之称。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在漯河市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调查,2011年漯河市玉米田遭遇不同程度的粗缩病危害,轻的地块病株率达到5%~20%,重发地块达到50%以上,严重影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发的一种病毒病。近几年,该病在我省部分地区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玉米病害,危害之大,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玉米粗缩病曾是西北河西走廊以西种植玉米地区的主要病害。1969~1971年在甘肃省敦煌县连续3年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1993年以来,在山东省种植玉米的个别地区就有零星发生,1996年以来以发生蔓延到玉米主栽的几个省份。经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2004年在铁岭市昌图县的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经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在33%。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的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及时防治还能缓解病情减轻病害。发病及时防治后的又经田间调查,病情已经控制在8%以内。玉米苗期发现粗缩病就应抓紧时间查看苗情,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及早防治,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让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成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 1.1传播途径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传毒发病,蓟马危害后也可发病。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迁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江苏省铜山县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近年来,玉米粗缩病一直零星发生,004年该县发生较普遍,部分乡镇发病较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者对该病流行情况、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20.
吕艳平 《中国种业》2009,(Z1):114-115
莘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约占秋收作物的65%。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暖冬气候的影响,玉米粗缩病连年偏重发生,逐渐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最大病害,对我县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同时很多农民朋友常把粗缩病看作种子质量问题而投诉,给种子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成了农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