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太行山前平原区节水技术模式适应性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种节水技术模式以生产上的常规灌溉模式为对照进行了技术优属度评价,以期为山前平原主流节水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模糊集理论和嫡一信息理论为指导,构建模糊综合评价墒一权数学模型,对节水技术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节水技术模式从优到劣排序为:通用模式、简易模式、喷灌模式、传统模式(对照)。其中通用模式和简易模式两方案比较接近,较适宜在太行山前平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适宜性模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灌溉工程决策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资规模和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传统的以定量因素为主的“技术—经济”评价准则,着重于技术目标与经济目标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由于实际工程不仅涉及许多定量指标,也涉及大量定性指标,且各指标之间往往不可公度,使得传统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工程决策的更高要求。以工程模糊集理论和熵—信息理论为指导,构建了节水灌溉工程系统模糊综合评价熵权数学模型,并结合河南省长葛市实际,对模型及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景电灌区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高扬程跨流域灌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在景电灌区得到大力推广,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单方水效益,有利于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建设节水型灌区。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节水灌溉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熵值法,从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构建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对灌区主要作物进行了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效益普遍高于其他灌溉方式,而滴灌模式则是该地区最优节水灌溉模式。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说明这种方法应用到灌区中评价效益是可行的,对灌区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白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设计2种灌溉方式(喷灌和滴灌)及3种相对含水率控制下限水平(65%、75%和85%),观测白茶鲜/干重、叶面积指数、百芽重和芽叶颜色等指标,同时,构建熵权系数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产量、产值、工程建设经济可行性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等指标,优选节水灌溉方案。结果表明:喷灌下85%控水下限处理白茶百芽重、叶面积指数和干重处于最高水平;相同灌溉方式下,提升控水下限使滴灌条件下白茶产量提升2.4%~17.7%,使喷灌条件下产量提升16.7%~30.2%;熵权系数评价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喷灌条件下75%控水下限综合效益最优,熵权系数评价值达到0.96。在该灌溉模式下,白茶产量、产值、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468.6 kg/hm~2、252.4万元/hm~2、22.3%和0.387 kg/m~3。实际生产中,推荐将喷灌75%控水下限作为白茶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为理论,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以综合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生活节水、生态节水及经济节水等6个方面为准则,构建了城市节水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AHP和改进熵权法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郑州市城市节水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节水状况处于中等水平,需进一步加强节水力度,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组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墒与灌溉技术的集成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能同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种植模式。试验将垄作栽培、覆盖保墒、补充灌溉、交替隔沟灌溉4个单项节水技术有效组合,形成春玉米组合种植模式。具体设计为,聚土垄作春玉米,在玉米水分亏缺时期以交替隔沟灌水方式补灌,以垄沟表面不同覆盖形式为处理的春玉米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垄背、南沟、北沟3处土壤含水量始终存在差异,南沟、北沟土壤含水量在灌水期交替出现峰值;处理之间,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垄覆膜沟覆秆处理(MG)垄覆膜沟裸处理(ML)垄覆秆沟覆秆处理(QG)垄沟全裸处理(CK),6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QGCKMGML;本试验所采用的组合节水种植模式能够发挥各单项节水技术的节水特性,并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节水灌溉方案综合效益优劣、合理选择灌溉方案,设计不同灌溉模式(喷灌、滴灌和浇灌)和不同灌溉量(140、180和220 m~3/hm~2)处理,以番茄为植物材料,观测不同处理下番茄可售产量、糖酸比和土壤盐分、孔隙度等指标。同时引入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对不同节水灌溉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结果表明,改进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可将主观和客观权重有机结合,充分遵循主观经验和客观规律,所得结果科学、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D2处理(滴灌模式+180 m~3/hm~2灌溉定额)熵权系数评价值最高,达到0.93,表明D2节水灌溉方案具备最优综合效益。在该节水灌溉方案下,番茄可售产量、糖酸比、氮肥利用效率、盐分降低效率和土壤孔隙度分别为132.3 t/hm~2,10.73,62.1%,33.9%和52.2%。  相似文献   

8.
在对宁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灌区水资源及作物种植条件,结合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实际应用情况,以工程技术、农艺技术和管理技术为要点,分析总结出设施农业等9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模式.这些技术模式在生产中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对发展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支撑能力高度矛盾的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定量探讨冬小麦生育期"春浇一水"限水灌溉模式可否实现浅层地下水采补平衡。【方法】应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灌溉量相异的8种情景进行模拟,并对不同灌溉方案的压采与节水效应进行了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针对浅层地下水位止降回升这一约束条件,以冬小麦减产最小为目标,结合0-1规划,在22个子流域对灌溉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1)冬小麦"春浇一水"方案能使得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平均减缓至0.34m/a以内,但这将以冬小麦平均减产大约25%~40%为代价。(2)在空间分布上,位于研究区北部的大清河淀西平原具有相对较好的地下水涵养效果,而南部的子牙河平原内冬小麦产量相对更高。(3)优化后"春浇一水"模式的具体区划为:在保定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域,主要推荐实施灌溉定额为50 mm的方案;在邢台和邯郸地区,主要推荐实施灌溉定额为40 mm方案;在石家庄地区的西南部,主要推荐实施灌溉定额为30 mm的方案。【结论】在研究区内大约70%的面积上可通过实施"春浇一水"方案实现浅层地下水采补平衡,本文可为这个浅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井灌区为压采而实施冬小麦"春浇一水"限水灌溉模式提供定量化的科学支撑和差异化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0.
节水精播技术是我省2004年提出的新型种植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我省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区、燕山山脉、张承高原广大干旱地区春季播种难的问题,经过在承德市两年多的示范推广,该项技术得到了该市各级领导和项目区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实践证明节水精播技术对干旱地区春播生产适时进行,实现保春播、保全苗.促进农业丰收、节本增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节水灌溉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水灌溉项目评价中各指标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节水灌溉项目综合评价模型.引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中主观因素影响问题.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节水灌溉项目综合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河北黑龙港地区常用冬小麦品种石麦15和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灌水处理下,石麦15的产量均高于济麦22。其中石麦15灌1水处理与济麦22灌2水处理产量相当,石麦15灌1水处理与济麦22灌3水处理产量相当,石麦15表现出节水高产的优势。石麦15灌2水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20.22 kg/(mm.hm2),比灌2水的济麦22高21.9%,比灌3水的济麦22高7.4%,说明石麦15灌2水处理在所有6个处理中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综合分析了近50年来新疆的农业水土开发与节水灌溉状况.纵观50年来新疆的农业灌溉,历经了普遍采用的地面灌溉方式以及喷灌、滴灌等高新节水灌溉方式.上述灌溉方式,前者通过渠道防渗的工程节水模式难以实现节水增产,且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生态用水量;后者注重作物生长机理的农艺节水模式可以实现节水增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无法改良土壤,甚至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加剧.因此,不管是工程节水还是农艺节水,均应重新考虑其节水的可持续性,能否合理配置整个流域的水资潭,能否实现整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怎样才能实现整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有别于"真实节水"的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不同灌溉模式与农田覆盖措施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不同灌溉模式与新型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概要描述了灌溉模式和新型覆盖材料对农田土壤物理环境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覆盖材料与灌溉模式存在的些许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最后对未来农田灌溉与覆盖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农田灌溉模式与覆盖技术耦合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沟灌方式下不同灌水处理对夏玉米主要性状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以大田夏玉米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常规沟灌(conventional furrow irrigation,CFI)和宽垄沟灌(wide-ridge furrow irrigation,WFI)种植下3种灌水水平(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分别设置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80%)对夏玉米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百粒质量、产量)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灌溉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水分处理下,夏玉米WFI灌溉组合方案优于CFI灌溉组合方案;对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建议采用WFI-70%θ灌溉方案,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建议采用WFI-60%θ灌溉方案;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较CRITIC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评价效果更好,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对沟灌夏玉米主要性状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为沟灌夏玉米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降水蒸发蒸腾等影响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控制灌溉Ⅲ4种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灌水量、产量性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灌溉水利用率并拟合得到灌水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各灌溉模式灌溉水利用率为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Ⅲ控制灌溉Ⅱ常规灌溉,图表中看出返青到分蘖末为需水非敏感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为需水敏感期,不同灌溉模式对产量影响显著。控Ⅰ灌溉水利用率最高,能够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王宇  魏征 《节水灌溉》2012,(8):60-62
为确定烤烟节水灌溉最佳模式,以产量、水分生产率和化学品质为指标建立评价9种烤烟节水灌溉模式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结果表明,模式4(伸根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灌溉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60%、80%和60%)符合烤烟各生育期需水特点,是确保烟叶"优质适产"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决策的自动节水喷灌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灌溉不易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和模糊控制决策不需要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应用模糊逻辑设计了以AT89C51为核心的全自动模糊智能节水灌溉控制器,该控制器能根据检测到的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模糊决策从而实现全自动智能灌溉。系统已经成功运行干曲阜示范区,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河北平原井灌区农户灌溉用水量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一直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讨论和研究不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形式间的灌溉节水量的差异,而对同一种灌溉技术在不同农户之间差异几乎没有涉及.利用在河北平原井灌区三河市大曹庄村安装的农用机井IC卡智能灌溉控制计量系统,对全村20余眼机井320户农户冬小麦春灌用水量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发现农户之间灌水定额差异非常大,但是这种用水量的差异符合随机变量正态分布规律.根据这些数据,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