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我国“十五”重点推广的高产高效节本技术,对于防御水稻“两寒”和春早,增产节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生态旱育秧试验示范,是贵州省旱育稀植推广进一步发展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术节本增效的潜力,根据省农技总站、省能源办的安排。在雪洞镇界牌村开展了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培肥不同用量试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沼气池的快速建设,沼气池在农村普及,沼液、沼渣资源十分丰富,沼液中含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务川县在水稻旱育秧中应用沼肥.为探索水稻旱育秧最佳培肥时间和沼液培肥用量,2006年特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床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沼肥培肥旱育秧苗床,出苗较对照提早2d;出苗率、成秧率平均提高7.4、6.7个百分点;单株绿叶数、白根数、分蘖数平均增加1.43叶、3.62根、1.58个;单株鲜、干重平均提高0.51g和38.7mg,秧苗素质显著提高。大田结果表明:用20kg/m2沼肥培肥苗床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88.9kg/667m2,较对照增产7.07%,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搞好水稻生态旱育秧试验示范,促进三穗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和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根据省农技总站和省能源办的安排,2006年继续进行了生态旱育秧大田施沼肥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点与品种试验地选择在三穗县滚马乡下德明村吴世先责任田中进行,海拨600m,年平均温15℃,年降雨量1200mm。试验地质地沙壤,肥力中等,肥势均匀,前作油菜,水源方便。供试品种Ⅱ优多系1号由三穗县种子公司提供。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A每小区底施沼渣30kg、复合肥1.2kg(底施沼渣1000kg/667m2、复合肥40kg),栽后7d每小区追施沼液30kg(施沼液1000k…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遵义县能源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生态资源丰富,而沼液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氨基酸,用于水稻浸种及喷苗都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为进一步促进遵义县水稻旱育栽培技术和沼肥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2005年遵义县农技站在省农技总站和省能源办的安排指导下,实施了水稻生态旱育秧沼液喷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态旱育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1个县水稻生态旱育秧试验和示范,探索了贵州水稻生态旱育秧配套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施用沼渣10kg/m2的情况下,以提前10d培肥最好;在提前30d培肥苗床的情况下,以施用15kg/m2沼渣为最好;生态旱育秧加旱育保姆处理效果更好;沼液浸种以原液浸种24h左右、不晾最佳,方法简单、效果好;水稻生态旱育秧是生态家园的延伸,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2004年的试验示范初步表明它具有秧苗壮、产量高、省农药化肥等优点,进一步完善规范、加快推广应用对于提升贵州省生态家园建设水平,促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发展无公害农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吴文革 《作物杂志》2000,16(2):30-31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于1982年在我国黑龙江省试验成功。1983年以来各地在推广这一技术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栽培适应性和生理生态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具有各地特点的符合水稻不同生态区的技术体系。全国各地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不仅具有省种、省秧田、省工、省膜、省肥和节水的效应,而且还比水育秧和湿润育秧增产10%~30% (全国农技推广总站,1997)。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水稻旱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也是以旱育秧为前题。可以说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变革,将为我国水稻产量上新台阶做出贡献。安徽省自1992年引进旱育秧技术,经适应改造后迅速推广,现常年播种面……  相似文献   

8.
沼肥(沼渣、沼液)是沼气发酵后残留物资,其富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具有促进生长、生态安全、节本增效、增产增值等多种功能。为探索沼肥在水稻生态育秧上的应用效果,使沼气综合利用更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2007年贵州省平塘县进行了水稻生态旱育秧大田施用沼肥试验。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态旱育秧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效果的探讨,培肥苗床结果表明:用沼肥培肥旱育秧苗床,出苗较对照提早1.7d;出苗率、成秧率平均提高7.4,6.7个百分点;单株绿叶数、白根数、分蘖数平均增加1.3叶、4.2根、1.4个;单株鲜、干重平均提高0.51g和38.7mg;随着沼肥用量增加,秧苗素质显著提高。大田结果表明:用10kg/m^2沼肥培肥苗床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502.5kg/667m^2,其次是15kg/m^2平均单产501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7.67%和7.44%,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不断创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内涵,促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家园的综合效益,提高水稻生产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从2004年起省农技总站与省能源办协作,实施了水稻生态旱育秧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五年来,经各地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和明显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旱育秧苗床培肥时期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旱育秧苗床培肥的最佳方式,结合"低产田水稻栽培增蘖控蘖增产技术研究"项目的实施,组织遵义、道真、正安、习水4县进行旱育秧苗床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年前稻草培肥的处理A产量最高,为652.31kg/667 m2,其次是播种前7d施腐熟牛厩肥的处理C,为637.6kg/667m2,最低是播种前一月施未腐熟牛厩肥的处理B,为578.6kg/667 m2,处理A比B、C处理分别增产12.7%、2.3%,处理C比处理B增产10.2%,A、C处理均与B处理差异显著性呈极显著,而A、C处理差异不明显,可作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施用生长调节剂对产量和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生态旱育秧施用生长调节剂对穗期抗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态旱育秧始穗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生长调节剂比喷施清水提前齐穗和灌浆3d,提高结实率3.7%和4.5%,增加千粒重0.7g,减少了秋风阴雨对水稻开花、授粉的影响,对提高水稻单产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秧技术在推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 1992年贵州省人事厅、省引智办、省科委和省农业厅引进的一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全省范围内通过了多年多点试验示范 ,均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体系的核心是旱育秧技术的应用 ,若能科学准确的把握旱育秧的各个环节 ,就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否则增产效果不明显 ,群众不接受给推广工作带来阻力。1999年 4月~ 5月 ,遵义农校参加了遵义市“1115农业科技攻关工程”红花岗区新蒲镇试点的水稻旱育秧技术推广工作 ,负责新蒲镇四野村双河、双堡、槐阴、双 4个村民组 57个农户旱育秧技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旱育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友 《种子科技》2004,22(6):341-343
在杂交水稻Ⅱ-32A×泸恢17的两个亲本播始天数相近的杂交水稻制种上,通过对旱育秧与常规湿润育秧两种不同育秧方式的制种试验对比得出:旱育秧不仅能节约制种成本,而且同样可以实现制种的高产稳产.此外,旱育秧制种会延长亲本的播始天数,而且父本表现比母本更明显,即父本要比母本多推迟4 d左右始穗.试验表明:为确保制种花期相遇,此时旱育秧制种的父本应比母本提早播种7 d以上,具体的父母本播差天数应以Ⅰ期父本播后的气温高低而定.  相似文献   

15.
旱育秧是水稻重要的育秧方式之一,具有省水、省工、省能、省种的优点.旱育秧苗健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但是,旱育秧田常发生死苗现象,导致秧苗数量不足、质量下降,影响水稻产量.本文对水稻旱育秧的死苗症状、死苗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沼肥不同培肥量与培肥时间试验表明:单一的不同培肥量和不同培肥时间处理对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两者之间的互作明显以A2(沼肥20kg/m2)搭配B2(提前培肥20d)的处理组合A2B2最优。  相似文献   

17.
硅肥对水稻高产的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肥为水稻生产所需元素 ,日本特别强调硅对水稻的重要性 ,每年施用硅肥 10 0万t左右。我国江浙等省近年来水稻施硅逐年增加 ,贵州省在施硅方面正在起步 ,为了探讨硅肥对水稻根系、抗病虫能力以及对改善水稻生长状态 ,提高光合生产率方面作用 ,特开展田间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遵义县南白镇中山组 ,海拔 90 5m ,供试土壤为渗育型亚类紫砂泥田 ,土壤肥力中偏上等 ,农化性状有机质 56 .0 7g/kg ,速效磷 31.0mg/kg ,速效钾 89.3mg/kg ,有效硅 14 5.7mg/kg ,pH5.9。前作油菜 ,水稻品种菲优多系 1号、旱育秧、秧…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遵义县十分丰富的沼液再生资源,推广普及水稻生态旱育秧,减少化肥施用,节约生产成本,促进水稻无公害发展,今年特进行了水稻沼液浸种及喷苗不同浓度试验,为大面积水稻生态旱育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按施沼渣10 kg/667 m2和复合肥0.2 kg/667 m2培肥床土,在秧苗2叶1心和5叶1心追施1次沼液5 kg/667 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秧僵苗死苗原因及预防措施周建传,黄开忠,赵加生(江苏省灌南县作栽站222500)武正亚(新安镇农技站)灌南县自1992年试验示范水稻旱育秧技术,至1997年全县已累计种植旱育秧2600hm2,移栽大田总计5.0万hm2,平均增产598.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