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的土壤盐渍障碍问题,以该地区典型地块为研究对象,电磁感应仪EM38检测与田间采样相结合,分析土壤电导率的剖面分布特征,建立磁感式表观电导率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回归模型,并对运用电磁感应仪EM38划分土壤盐渍剖面类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与变异强度,剖面各土层电导率间存在着关联性;土壤电导率与磁感表观电导率EMh、EMv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和对数相关关系,EMh对浅层土壤电导率的解译精度较高,对深层土壤电导率、EMv的解译精度要高于EMh;利用电磁感应仪EM38可将研究区土壤盐渍剖面准确划分为表聚型、底聚型与均匀型三种类型,其中表聚型与底聚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盐渍剖面类型,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证明了采用电磁感应仪EM38对土壤盐渍剖面的分类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可信度。该结果对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理、预测与评估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EM38在土壤盐分分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EM38所测的大地电导率与土水比(1∶5)浸提液电导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以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为因变量,大地电导率(EM)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其精度进行了评定,以确保预测模型在土壤盐分含量预测中的可信度。利用EM38所测的大地电导率来预测土壤中盐分含量,进而分析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为表聚性、分带性;并且分析了土壤盐分含量的带状走向,其浅层(0~30 cm)的走向与中层(30~60 cm)、深层(60~90 cm)、底层(90~120 cm)盐带走向的夹角在5°以上,而其他各层相差3°以内,尤其是浅层(0~30 cm)土层的盐分含量走向与植被的带状走向一致,较好地拟合了研究区的地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察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伊犁河谷察南灌区为研究区,运用EM38电导率仪测定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土壤电导率值及0~30 cm、30~60 cm、6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一方面对各土层土壤盐分含量进行了简单的盐渍化分级统计,另一方面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盐分特征因子进行半方差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分析。初步研究表明:察南灌区土壤电导率变异系数为1.31,各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31、1.10、1.49,均呈现空间强变异;0~30cm、30~60 cm、60~100 cm土层土壤中,盐化土所占比例分别为25.37%、21.79%、12.11%,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盐渍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土壤电导率及土壤盐分含量自灌区西北至东南方向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另外,研究发现灌区各土壤盐分因子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格局主要是结构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盐分含量对EM38大地电导仪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EM38测量的表观电导率(EM)与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之间的回归模型的建立,确定其间的最佳回归模型并分析其拟合精度;据此基础上对土壤的含盐量与预测误差之间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壤(EC)电导率与其表观电导率(EM)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且EM38测量的预测误差和盐分含量之间的模型为对数方程,因此测量较高盐分含量的土壤时会得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EM38大地电导仪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EM38大地电导仪能快速、便捷的进行土壤含盐量的测定,EM38仪器的电磁感应灵敏度随仪器距地高度的增加而减小。EM38的EMv、EMh与5~15cm、15~25cm土层含盐量的相关性要高于与0~5cm土层含盐量的相关性;以EM38仪器在距地表20cm时的EMh、距地表100cm以下的EMv,建立对耕层含盐量的测定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对耕层含盐量进行测定。为提高准确度,除含盐量以外,要确保其它各因素的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EM38和遥感影像的土壤表观电导率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阿克苏地区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外围的典型盐渍化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M38大地电导率仪测量该地区样点表观电导率,选取四种不同的土壤盐分指数,结合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建立基于影像波段的土壤盐分指数回归模型,通过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表观电导率与土壤盐分指数S2即(b1-b3)/(b1+b3)的相关性最高,然后将不同层的土壤表观电导率同S2进行曲线拟合,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增长模型即复合比级数曲线模型的拟合度最高,通过精度验证,模型不适用于灌区,而荒漠区的各层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分析结果都达到显著性水平,利用该模型可进行荒漠地区表观电导率的反演,因此基于电磁感应技术的土壤表观电导率建模研究可以为快速土壤盐渍化监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喀什葛尔河流域盐渍化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盐渍化是喀什葛尔河流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喀什葛尔河流域盐渍化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渍土为主,盐渍化程度为重度及中度盐渍化;土壤总盐与SO24-、K+、Na+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了土壤盐分大小与SO24-、K+、Na+有关;表层的总盐、各盐分离子含量均高于其余土层,即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呈现表聚性;盐分离子按质量分数大小在土壤剖面基本上呈自上而下的垂直分异特点;盐分组成中,阳离子以K+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8月份表层、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总含盐量均高于2月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SO24-、K+、Na+作为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8.
退化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退化草原草地生态系统0~1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质量含水量、容重、饱和含水率、电导率、pH和有机质),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探讨其空间异质性及各理化性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退化草原土壤呈弱碱性,电导率、容重和pH随土层加深而增大,而饱和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小,由此可见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随土层加深呈相反规律,除容重和pH呈弱变异,其余土壤特性指标均呈中等变异,除80~120 cm土层外,其余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区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有机质、pH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容重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变异程度最小,饱和含水率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引起空间变异,影响本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因素较复杂;各土层土壤饱和含水率变程普遍较大,为13. 94~52. 77 km,较长距离其空间连续性较好,0~10 cm土层pH变程最大,有机质变程最小,而80~120 cm土层恰好相反; 0~10 cm和80~12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均与饱和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10~20 cm和8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相对较大,土壤持水力较强,中间土层(20~80 cm)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和pH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取样、土样实验室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玛纳斯河中游灌区漫灌、滴灌2种灌溉方式下棉田土壤含盐量在棉花全生长季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土层角度分析,漫灌棉田0-100cm整个剖面土层以及各土层土壤平均盐分值低于滴灌棉田;漫灌棉花生长期内土壤盐分主要集中在40-60cm土层,而滴灌棉田土壤盐分主要集中在20-40cm土层;滴灌棉花生长期内各土层土壤盐分分布较漫灌棉田土壤盐分更均匀。从时间角度分析,漫灌棉田0-100cm整个剖面土层以及各土层盐分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滴灌棉田;漫灌棉花生长期内各土层盐分峰值出现在5月或6月份,而滴灌棉田各土层盐分峰值出现在6月或7月份,6月或7月是漫灌、滴灌棉田垂直土层盐分分布比较均匀的时间。研究结论对减缓土壤盐渍化、指导灌溉施肥管理以及改善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可能措施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以新疆第二师三十一团灌区为例,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灌区不同深度土壤全盐及盐基离子的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春季土壤总体呈碱性,各土层阴离子均以SO■为主,阳离子均以K~+和Na~+为主,灌区内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Ca~(2+)、Cl~-的半方差函数模型符合高斯模型,Mg~(2+)、K~++Na~+符合球状模型,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HCO~-_3、SO■符合指数模型,各变量空间自相关范围差异较大。盐分分布特征受人类活动和地势、水源的影响较大,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含量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升高的趋势,变化范围在2.28~3.27 g·kg~(-1)之间,深层(6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变化范围在2.31~4.63 g·kg~(-1)之间。HCO~-_3在整体上与根域层(0~60 cm)土壤盐分含量分布特征相同,其它各离子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灌区内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的总趋势大致相同,根域层(0~60 cm)土壤含盐量与深层(60~100 cm)土壤含盐量差异不大,变化范围在2.28~4.63 g·kg~(-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