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无菌条件下不同浓度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低铅环境下钾对水稻吸收铅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株高、根长、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等均随铅浓度升高而下降,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铅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植株体内铅含量随铅浓度升高而增加。在基质铅浓度为100mg/L时加入钾后,水稻株高、根长、干物重、叶绿素含量等均随钾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OD活性随钾浓度增加而降低,植株体内铅含量随钾浓度增加而降低,在钾浓度为200mg/L达到最低。说明在含低浓度铅的基质中,钾能提高水稻对铅的抗性,同时减少水稻对铅的吸收和累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钙多肽对水稻吸收重金属铅的影响,以总铅含量分别为100、200、500 mg·kg~(-1)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钙多肽为水稻种植肥料,常规复混肥为对照,研究钙多肽对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pH以及水稻生长的影响效应,同时研究钙多肽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铅含量和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多肽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提高土壤pH。水稻种植实验中,钙多肽促进水稻生长,使株高提高6.8%~28.9%,千粒重提高6.5%~16.9%;钙多肽提高水稻根部的铅含量,降低水稻茎、叶和糙米中的铅含量,根部铅含量提高10.8%~120.6%,茎部铅含量降低2.2%~28.4%,叶部铅含量降低0.5%~28.6%,糙米铅含量降低13.3%~25.5%;同时钙多肽提高了水稻不同部位的钙含量,使根部钙含量提高1.7%~32.6%,茎部钙含量提高1.6%~17.5%,叶部钙含量提高1.1%~13.4%,糙米钙含量提高12.4%~21.5%。水稻茎、叶和糙米钙含量的增加与其铅含量的减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钙含量的增加抑制了其对铅的富集。研究还表明钙多肽的作用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钾硅肥施用对水稻吸收铅、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钾硅肥施用对水稻铅、镉吸收及土壤中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将施肥和重金属钝化修复良好结合在一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钾硅肥施用对水稻生物量、钾素积累量、铅/镉含量和土壤中有效态铅/镉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硅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和钾素累积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水稻生物量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40.4%~47.0%和170.0%~252.0%;钾硅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茎、叶和籽粒中铅和镉的含量,与施用硫酸钾处理相比,水稻茎、叶、籽粒中铅和镉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3.6%、35.6%、28.7%和15.6%、29.7%、26.8%,且随着钾硅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地上各部位铅和镉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水稻根部重金属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土壤中有效态铅、镉经过一季水稻种植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钾硅肥处理和硫酸钾处理土壤有效铅、镉含量并无明显差异。钾硅肥的施用既满足了水稻对钾素的需求,又降低了水稻地上各部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铅对青稞生长的影响及青稞不同部位铅积累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外源铅浓度的增加,青稞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生物量都呈下降趋势,青稞可以耐受400 mg/kg以下铅胁迫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不减少,铅处理水平超过800 mg/kg时,青稞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处理显著下降14. 1%;不同铅处理水平下青稞各器官铅含量为根茎叶籽粒,随土壤铅浓度升高,青稞根、茎、叶、籽粒中的铅含量显著升高。当外源铅浓度超过400 mg/kg时,青稞的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通过青稞籽粒铅含量与土壤铅含量回归方程,计算出土壤铅毒性临界值为346. 17 mg/kg;青稞根富集系数大于1,青稞籽粒、茎、叶铅富集系数均小于1。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花生高产的适宜根系大小,为花生高产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尼龙袋装土栽培花生的方法,研究了根土空间对花生结荚期营养器官矿质元素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钙含量为叶片>根>茎秆,磷、钾含量为茎秆>叶片>根,镁、硼含量为叶片>茎秆>根,硫、铁、锰、锌、铜含量为根>叶片>茎秆.氮、磷、钾、钙、镁、硼积累量为叶片>茎秆>根,硫、铁、锰、锌含量为叶片>根>茎秆,铜含量为根>叶片>茎秆.根土空间过小显著影响花生根茎叶各矿质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提高,但当根土空间超过一定大小后,再增大根土空间则对花生根茎叶各矿质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6.
川西蒙山茶树中铅、镉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川西蒙山茶树中铅、镉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及茶叶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铅、镉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秩序为:吸收根>嫩茎>成熟叶片>新梢(一芽二叶);茶树各部位(吸收根、嫩茎、成熟叶片)铅、镉含量与土壤铅、镉含量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复合污染下,镉对吸收根、嫩茎、春茶、夏茶累积铅具有协同作用,铅对吸收根累积镉具有协同作用,对茶树其他部位累积镉具有拮抗作用;铅处理下,春茶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夏茶生物量与铅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镉处理下,春茶生物量与镉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夏茶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当镉浓度达到60mg·kg-1时,夏茶植株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7.
不同有机酸对水稻吸收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盆栽试验 ,研究不同包膜和非包膜有机酸 (乙二胺四乙酸 (EDTA)、柠檬酸、草酸 )对土壤中铅的活化和水稻吸收铅的影响 ,尤其是对水稻籽粒中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EDTA能强烈活化土壤中的铅 ,经EDTA处理的土壤其有效态铅的含量比对照提高 6 1倍 (包膜 )和 2 3倍 (非包膜 ) ;柠檬酸对铅也有一定的活化作用 ,但效果不显著 ;草酸则抑制了土壤中铅的活化 ,有效态铅含量下降。EDTA处理促进了水稻对铅的吸收和在籽粒中的积累 ,籽粒中铅含量由对照的 0 96 4g·kg-1增加到 1 5 15g·kg-1;柠檬酸和草酸处理后水稻对铅的吸收和在籽粒中的积累均下降 ,柠檬酸处理的籽粒铅含量下降 6 6 % (包膜 )和 5 3% (非包膜 ) ;草酸处理的下降 72 % (包膜 )和 6 4 % (非包膜 )。与非包膜有机酸处理相比 ,包膜有机酸处理对铅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镉铅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米干物质及镉铅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了镉铅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米干物质及玉米镉铅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穗质量、穗粒质量、生物产量与土壤镉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镉铅在玉米体内的分配规律为:根>茎叶>穗轴>籽粒;在相同质量浓度镉胁迫下,镉铅复合胁迫处理的玉米各部位对镉的吸收大于镉单一胁迫处理,同质量浓度铅胁迫下,铅镉复合胁迫处理的玉米茎叶对铅的吸收小于铅单一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稻谷、糙米和精米硒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为水稻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水稻秋优88为试验材料,设2个基施硒处理和3个叶面喷施期处理(孕穗期、灌浆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在水稻收获后检测稻谷、糙米和精米中硒、钾、钠、镁、钙、锌、锰、铜、铁、铬、镍、砷、镉、铅含量。【结果】外源硒抑制精米累积钙元素,促进稻谷累积铁元素,对稻谷、糙米和精米中的钾、钠、镁、锌、锰元素的吸收均无明显影响;外源硒不影响稻谷中铜、镉、铬、镍、砷和铅,糙米中砷、镍、铬、铜及精米中铅、镍和铜的富集;但促进糙米对铅、镉及精米对镉、砷和铬的吸收富集,稻谷、糙米和精米样品中铅、镉、砷、铬和铜均未超标,属安全范围;钾、锌、锰、铜、铬、镍和铅的分布规律依次是稻谷糙米精米;镁和砷的分布规律依次是糙米稻谷精米;锌、铁和镉的分布规律依次是稻谷和糙米精米。  相似文献   

10.
钾浓度对水培生菜生长及矿质元素动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钾对水培生菜生长、品质、矿质元素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元素动态吸收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生菜生长的钾浓度。【方法】2014年3-5月,采用水培试验,设置5个不同的钾浓度(6,5,4,3,2mmol/L)处理生菜,在生菜生育期每隔10d测定1次生长指标,在收获后测定生菜品质,并计算生菜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利用效率,同时测定营养液中氮、磷、钾、钙、镁的浓度变化,以分析各阶段生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情况。【结果】当钾浓度为2~6mmol/L时,生菜叶面积、根干(鲜)质量、地上部分干(鲜)质量、根冠比均随钾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钾浓度为3mmol/L时,生菜以上生长指标均较大;随着钾浓度的增加,生菜硝酸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增大后减小,Vc含量不断增大,其中当钾浓度为4mmol/L时,生菜的综合品质最好。各处理生菜总干物质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不断增大且差异越来越明显,其中3~4mmol/L钾素处理生菜收获时干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不同钾素处理生菜对氮、磷的吸收都是在第三阶段(05-03-05-13)达到最大,在其他生育阶段吸收较少;对钾的吸收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对钙镁的吸收在整个生育阶段都较均匀,其中在第三阶段(05-03-05-13)吸收强度略有增加。较低的钾浓度处理(2~4mmol/L)生菜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效率均较高。【结论】当钾浓度为4mmol/L时,有利于生菜生长,获得较好的产量及品质,且矿质元素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Lead regulations     
Bennett KM 《Science (New York, N.Y.)》1982,216(4550):1046-1048
  相似文献   

12.
铅胁迫对不同叶菜生长及铅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铅对不同叶菜的影响差异,通过铅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了21种叶菜的铅吸收差异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铅胁迫对叶菜生长大部分表现抑制作用,但也有少数表现促进作用.叶菜地上部、地下部铅含量表现为随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且地上部<地下部.不同科叶菜间地上部铅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十字花科<菊科<伞形科;地下部铅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叶菜地上部铅含量和生物量抑制率把供试21种叶菜分为4类,矮脚80天特青菜心、碧绿粗苔菜心、竹芥菜和菠菜这4种叶菜生物量不受Pb胁迫的影响,且铅含量低,是铅轻中度污染土壤中种植安全系数较高的菜种,芫荽、黄心芹菜、白尖叶苋菜和柳叶空心菜属于高吸收铅的叶菜,花芽甜麦菜属于生长影响敏感型叶菜.  相似文献   

13.
铅污染对烟草生长和铅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旱地和水田土壤中不同铅浓度处理对烟草毒害程度、烟草铅吸收和铅分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300 mg/kg的铅处理对烤烟的毒害作用不明显,而500 mg/kg的高浓度铅处理对烤烟生长、烤烟生理活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等量铅污染条件下,在水田土上种植的烤烟各部位的铅含量和铅吸收系数小于在旱地土上种植的烤烟,铅对水田中的烤烟产生的毒害作用要小于旱地的;铅更容易富集在烤烟的根部,向地上部的迁移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硝酸铅和金属铅作为对照品测定铅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二者铅的测定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硝酸铅溶液比金属铅溶液相对稳定,因此,以硝酸铅代替金属铅作为对照品,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区的水源、土壤内各种微量元素的本底值常不完全相同的,相应地农作物、畜产品的含量也就存在着差异,因而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亦有一定的差异。本文针对北京地区土壤、农作物、牛奶、牛血液的镉、铅含量都较国内外一些文献报导偏低的倾向,对人发中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铅吸收特性小麦Pb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铅(Pb)胁迫下小麦百农160和偃展4110体内Pb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变化,为Pb低积累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对Pb吸收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麦品种(百农160和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试验,以Pb(NO3)2作为铅源,分别设置0(对照)、100和800 mg×L-1共3个处理水平,胁迫4周后,收获并测定小麦生物量、Pb亚细胞分布及化学提取态含量,分析比较2种铅吸收特性小麦Pb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提取态特征。【结果】100 mg×L-1Pb胁迫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百农160和偃展4110生物量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4.78%和2.66%。800 mg×L-1Pb胁迫下,小麦生长受到抑制,百农160和偃展4110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5.66%和38.60%。此外,2种小麦根冠比的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当介质中Pb的浓度从100增至800 mg×L-1后,百农160根冠比无明显变化,而偃展4110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由0.71增至0.81。Pb胁迫4周后,百农160茎叶和根系中的Pb含量均低于偃展4110。就亚细胞分布而言,2种小麦体内Pb主要存在于细胞壁和细胞液中,其合量占小麦体内Pb总量的72%-86%。当介质中Pb浓度从100 mg×L-1增至800 mg·L-1后,偃展4110根细胞壁和细胞液中Pb所占比例降低8%,茎叶这一比例降低4%,而百农160根中这一比例增加了9%,茎叶则增加了1%。就Pb的化学提取态而言,小麦体内(茎叶和根系)Pb以难溶性的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为主,两者占总和的67%-85%,氯化钠提取态含量次之,占总和的6%-18%,乙醇提取态、去离子提取态和残渣态含量较低,3种形态占总和的8%-16%。此外,100和800 mg×L-1Pb胁迫下,百农160根中活性较强的乙醇提取态和去离子水提取态Pb含量均低于偃展4110。然而,2种小麦茎叶中活性态合量特征与根中有所不同,100 mg×L-1 Pb处理下,百农160茎叶活性态合量低于偃展4110,当胁迫增至800 mg×L-1Pb时,2种小麦茎叶中活性态合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铅胁迫下,百农160的根表对Pb的阻碍能力强于偃展4110,同时将进入体内的Pb更大比例固定在细胞壁上,以减少Pb向地上部的运移,从而减轻Pb对地上部的毒害作用。就化学提取态而言,各形态的分配比例与Pb的解毒机理关系密切,但不同器官表现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解并掌握废弃铅冶炼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在湖北某废弃铅冶炼企业周边按照扇形布点法采集表层土壤样品102个、蔬菜样品69个,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样品铅含量,分析土壤环境和蔬菜样品铅含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废弃铅冶炼企业周边土壤铅含量的几何均数为39.8 mg·kg-1,高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 (26.7 mg·kg-1)。土壤铅的地质累积指数平均值为0.09,其中,36.4%的土壤采样点地质累积指数大于0。距离废弃铅冶炼企业500、1000 m和1500 m采样点的地质累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11、0.61和0.33,而2000 m及其以外土壤铅的地质累积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白菜、萝卜和葱铅含量的超标率分别为24.0%、36.0%和6.3%,其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8.12、4.38和1.26。废弃铅冶炼企业周边土壤和蔬菜在500 m范围内污染最为严重,土壤在500~2000 m之间呈轻度或中度污染;白菜、萝卜和葱受到铅污染的最大影响距离分别在500~1000、1000~1500 m和500~1000 m之间,其分别呈现重度、重度和轻度污染,且在企业周边呈现明显的污染和富集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