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症状及病原菌杉木顶枮是当前杉木用材林基地中,危害性极大、分布较广的一种异常现象。1977年在福建省上杭立新林场首次发现,相继发生于屏南、连城、龙岩、漳平、建阳、邵武、建瓯、崇安、尤溪和同安等地。经试验研究是由顶枯盘毛孢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称杉木顶枯病。  相似文献   

2.
<正>杉木顶枯病自1977年在福建上杭发现以来,相继发生于其它杉木产区。该病危害当年生的顶梢,初在顶梢下约30厘米处发黄,随后向上蔓延,梢部变棕褐色,梢顶枯死,针叶由赤棕色变为灰白色,不脱落。梢部枯死部分约60—90厘米,个别达1米以上。杉木得病后,高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3.
杉木幼苗梢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幼苗梢枯病是杉木产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苗木的新病害,为了摸清引起病害发生的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通过多次对病苗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获得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真菌的纯培养;通过杉木苗期的室内有伤、无伤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该病菌对杉木苗有很强的致病力,并能引起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是杉木幼苗梢枯的主要病原菌;通过百菌清、白色甲托、多菌灵、萎立、代森猛锌、三环唑6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白色甲托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萎立可湿性粉剂对该病菌的菌丝和孢子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力,这3种药剂可用于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其对杉木幼苗梢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云杉梢枯病是临夏州康乐县发现的一种国内新纪录病害。参照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云杉梢枯病的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和蔓延的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杉梢枯病病菌属于低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树黑斑病是杨树的一种重要病害,凡栽培杨树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此病,病害严重时可侵染整片杨树林,导致8月树叶落光。杨树黑斑病除危害叶片外,还可危害嫩梢,造成树木枯梢。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落叶松的真菌病害。在吉林省长白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中,落叶松枯梢病发病面积可占15%~60%。该病危害十分严重,由孢子侵染和菌丝扩散使新梢被害。当年发病新梢和去年染病老枝是该病侵染源。由于重复染病,病源孢子积累聚多,由点逐渐蔓延,病害流行愈来愈重。如果反复多年持续为害后,新梢不断被害枯死,高生长和径生长受到极大影响,整个树冠大多有死梢代替,变成"小老树",使造林成果前功尽弃。为弄清落叶松枯梢病发病情况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笔者对长白山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枯梢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杉木缩顶病是我国南方地区杉木幼林中一种重要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菌科中的黑盘孢菌。该病近年来在贵阳市白云区小山村后山流行成灾。通过室内培养幼、中和成熟林各数枝带病枝条,研究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杉木缩顶病在小山村后山中部幼林发病率为96%,最高病害指数为4,最低病害指数为1,并针对该病的发生特点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危险性传染病,为害极大,多发生于长白山落叶松和海林落叶松。近年来,随着生态林建设林分逐步进入幼林期,在山西国有林区人工华北落叶松纯林中,出现落叶松枯梢病害,在一些地区的局部区域发病较为严重。本文根据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特点,简要分析了其防治技术措施,在国有林区基层林场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田艳  陈桂芳  杨远亮  陈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08-8908,8972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桉树红叶枯梢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通过症状观察、保湿培养、显微镜检验、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检测对永川红旗林场危害严重的桉树红叶枯梢病进行诊断。[结果]该病是因严重缺乏微量元素硼引起,简要提出了该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结论]为桉树红叶枯梢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树烂皮病危害的主要树种有小青杨、青杨、小叶杨、加拿大杨,山杨,钻天杨、苦杨、塔花黑杨等。病害发生在主干、枝上,尤其是树权和易受各种伤害的干皮最易发病,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枯型、梢枯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杉木枯梢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枯梢病是一种新的危害性较大的苗期病害。该研究对受侵杉苗病组织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及接种和比较致病性试验,根据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鉴定其病菌是甘蔗二极霉(Bipolarissacchari(E.Buther)Shoem),这是国内外该菌在杉科植物上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枯梢病是樟子松人工林主要病害之一,本文从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及为害症状、发病及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樟子松枯梢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及种植基地的调查,对牛耳枫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和初步鉴定,共发现2种危害较严重的病害,分别鉴定为牛耳枫枯梢病致病菌镰刀菌属(Fusarium sp.)、炭疽病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针对这2种病害做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对枯梢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为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对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为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乳油。  相似文献   

14.
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 cingulata(Stonem)S.et S.)主要发生在杉木的针叶和嫩梢之上,但是有时候也会发生在杉木的根部,一旦出现此种病害,会导致杉木生长迟缓,并且其生长量会明显的下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杉木地上部分出现萎蔫现象。此种病害一旦发生对于杉树的正常生长影响是巨大的。针对杉木的根腐性炭疽病,本文主要从炭疽病的症状为切入点,结合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并且最后给出了具体可行的病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对吉林省敦化市额穆地区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主要病害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的发生规律。调查结果显示落叶松落叶病和枯梢病7月份开始发生,8,9月份为其发生高峰期;两种病害在树林下层的发病率高于上层。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地区。从苗木、幼树到大树均可侵害,但以苗木、幼树受害最重,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现知在生产上主要造成危害的有: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大斑型溃疡病和杨树烂皮型溃疡病三种。另有一种杨树细菌型溃疡病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在我国东北时有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闽楠苗木枯梢病是闽楠人工林的危险性病害之一,尤其是在人工纯林中,特别容易受到感染和侵害,比较轻的情况是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苗木枯梢,严重的会使树冠呈现扫帚状,导致整株苗木死亡。本文分析了闽楠苗木枯梢病的症状特点,并根据发生规律,总结出几点防治和治理的技术,希望为相关的林业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树烂皮病是沈阳地区杨树的常见病害,近年来由于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病害面积有所增加。杨树烂皮病主要发生在皮部,表现为干腐和枝枯(梢枯)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省松枯梢病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枯梢病是松色二孢菌侵染所致,其症状与有关报道基本相似,在我省分布24个县(市、区),为害21种松树.分生孢子一年有3个释放高峰,主要发病时间为4月初至11月中旬,有2~3个发病高峰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释放、病害发生发展与温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种子不带菌,但从幼苗直至大树均可受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玉米苗枯病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辽宁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了玉米黄枯苗、死苗现象。笔者对沈阳、铁岭、抚顺、锦州、鞍山等地的玉米苗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田地势、土壤状况、苗枯发生情况以及苗枯发生症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病虫危害、气候高温干旱、土壤条件不适是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三大原因,其中以病害为主要原因。在各种玉米苗期病害中又以玉米顶腐病发生最为严重,玉米顶腐病已成为造成辽宁省玉米苗枯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