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大分子拥挤体系对盐酸胍诱导的溶菌酶去折叠过程的影响。【方法】以葡聚糖70(Dextran 70)、菲可70(Ficoll 70)、聚乙二醇2000(PEG 2000)作为大分子拥挤试剂,模拟体内高度拥挤的环境,用荧光相图法研究不同大分子拥挤试剂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时,盐酸胍诱导溶菌酶去折叠过程的变化及其特点,探讨大分子拥挤环境对蛋白质去折叠的影响。【结果】Dextran 70、Ficoll 70和PEG 2000 3种大分子拥挤试剂对溶菌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无大分子拥挤试剂条件下,溶菌酶从天然态转变为去折叠态的过程中(盐酸胍浓度为0~6.0mol/L),当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时,溶菌酶的去折叠过程符合"三态模型",有1个中间态;当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时,该变性过程则符合"二态模型",不存在任何中间态,溶菌酶可直接从天然态转变为去折叠态。溶菌酶在大分子拥挤体系中变性时,当不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变性过程符合"四态模型",存在2个中间态;而当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时,变性过程则符合"三态模型",有1个中间态。【结论】通过添加大分子拥挤试剂,增加了溶菌酶变性过程的中间态,改变了蛋白由天然态到完全去折叠态的变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折叠机理的研究是基因重组蛋白质高效生产的前提条件,对于工业化生产重组蛋白以及治疗与蛋白集聚密切相关的疾病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一个统一的蛋白质折叠机理,用荧光相图法分别对脲和盐酸胍诱导的胃蛋白酶的去折叠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当脲浓度为0~8.0 mol/L时,脲诱导胃蛋白酶的变性过程都符合"二态模型";而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当盐酸胍浓度为0~6.0 mol/L时,该蛋白的变性过程均符合"三态模型"。  相似文献   

3.
张潭  边六交  王世祥  郑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42-9943,9945
[目的]研究了变性体系无还原剂和有还原剂存在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方法]利用荧光相图法。[结果]当变性体系中无还原剂存在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均符合"四态模型";而当变性体系中有还原剂存在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均符合"二态模型"。当变性体系中无还原剂存在时,蛋白溶菌酶的复性过程较复杂;比较变性和复性过程推测,非还原脲和盐酸胍诱导的蛋白溶菌酶变性及复性过程并不是2个完全可逆的过程,而还原脲和盐酸胍诱导的蛋白溶菌酶变性及复性过程有可能是可逆的。[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合成杀菌谱广、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溶菌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罗非鱼肉为原料,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肌球蛋白,固定蛋白浓度2 mg/mL,分别采用HCl、H2SO4、H3PO4和C6H8O7(Citric acid)调节体系pH值为2.0、3.0,以溶解度、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色氨酸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为指标,研究不同种类酸诱导肌球蛋白去折叠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肌球蛋白经过酸处理后分子部分展开,表面疏水性和活性巯基含量增加,色氨酸荧光强度下降、α-螺旋含量降低,且pH2.0条件下处理的肌球蛋白去折叠程度大于pH3.0;比较而言,pH2.0条件下,C6H8O7处理的肌球蛋白展开程度最大,α-螺旋含量由41.7%降低至20.5%;pH3.0条件下H2SO4处理的肌球蛋白结构展开程度最大,溶解性下降最明显;而HC1诱导的肌球蛋白去折叠过程中,蛋白分子变性程度最小,α-螺旋含量下降不明显,分子稳定性较好,呈“熔球态”构象.  相似文献   

5.
周玮  张荣铣  李瑞  钟亮  陆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14-10315
[目的]建立一种甲基紫精诱导完整水稻叶片产生氧化胁迫对叶片无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建立叶鞘引入法,分别用浸根引入法、叶鞘引入法和涂抹引入法处理水稻幼苗叶片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和Rubisco含量,分析不同氧化胁迫诱导方法和不同处理液浓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叶鞘引入100μmol/LMV的氧化胁迫诱导方法对水稻叶片无损伤,其效果比涂抹引入法和浸根引入法要好。在此条件下,20~40μmol/L MV处理可使水稻第5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当处理液浓度达到100μmol/L时,Rubisco含量下降约50%。[结论]叶鞘引入法可用于以叶绿素荧光参数或Rubisco含量为标准进行水稻抗氧化胁迫突变体的筛选。该方法的建立为水稻抗氧化胁迫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寒地粳稻成熟胚的高频再生体系,以寒地粳稻空育131和东农425为试验材料进行成熟胚培养,研究CuSO4和烯效唑的单独和组合使用对水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单独添加15.0μmol/L的Cu2+或添加0.50 mg/L的烯效唑有助于寒地粳稻成熟胚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中同时添加CuSO4和烯效唑时,空育131在CuSO4浓度为20.0μmol/L且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都达到最高;CuSO4浓度为10.0μmol/L,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东农425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CuSO4浓度为15.0μmol/L,烯效唑浓度为1.00 mg/L时,东农425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苦楝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楝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多水平梯度试验,筛选DNA模板,Mg^2+,Taq 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的浓度及用量,建立苦楝RAPD技术分析体系.结果表明:当基因组DNA浓度为60 ng/μL,镁离子浓度为3.0 mmol/L,dNTP浓度为0.25 mmol/L,引物浓度为0.30μmol/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 U/20μL,反应体系总体积20μL时,出现可辨认的清晰谱带.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 m in;然后38个循环(94℃变性30 s,37℃退火1 min,72℃延伸80 s);最后72℃延伸8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UV-B辐射(5.0kJ/m2)和氮素互作情况下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会使灯盏花植株的生物量减小, 在氮浓度为3.0×10-3mol/L时,生物量在90d 时下降了13.7%;植株矮化,根冠比减小,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却能够增加总黄酮产量,氮浓度为3.0×10-3mol/L时,总黄酮产量在90d时增加了28.9%,而适当增加氮素含量会补偿甚至提高灯盏花的生物量。相较自然光下的1.0×10-3mol/L氮素处理而言,水培条件下,UV B辐射(5.0kJ/m2)和3.0×10-3mol/L氮处理会使灯盏花总黄酮产量增加263.1%  相似文献   

9.
利用表皮条生物分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显微注射等技术,研究观察了蚕豆气孔关闭过程,结果表明,SA浓度在1~1 000μmol/L时诱导的气孔关闭具有可逆性,而10-2mol/L时导致的气孔关闭不可逆;20 U/mL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与SA共同处理时可逆转SA诱导气孔关闭作用的83%~90%。以H2O2荧光探针H2DCFDA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直接检测保卫细胞内H2O2的产生,结果表明,与外源10-5mol/L的H2O2的处理结果类似。外施或通过显微注射技术而在保卫细胞内引入100μmol/L的SA均可引起保卫细胞内DCF荧光快速增强。在保卫细胞内显微注射CAT可完全阻止SA导致的DCF荧光增强。表明SA诱导的气孔关闭可能与H2O2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阿魏酸的相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在3.0×10-7 到 5.0×10-6 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起一种荧光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9×10-9 mol/L,同时测定1.0×10-6 mol/L阿魏酸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1%.该法操作简便,灵敏,迅速,用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荧光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对荧光试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影响淀粉含量测定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测定淀粉含量的新方法。[结果]选用丁基罗丹明B作为荧光试剂,当其反应浓度为2.0μmol/L时,其荧光强度和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碘的最佳反应浓度为0.8μg/m l,此时丁基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和碘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0.5~2.0 h;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淀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增强程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7.097w+44.897,相关系数r=0.998 3,检测限为2.5×10-5g/m l,最低可检测到1.0×10-5g/m l的淀粉。[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微量淀粉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KGM/ALG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获得新型的、生物可降解的凝胶材料。[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利用CaCl2交联制备了KGM/ALG复合凝胶,研究魔芋葡甘聚糖和海藻酸钠的比例、Ca2+浓度、环境pH值对复合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KGM/ALG复合凝胶在溶胀初期溶胀比增加很快,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溶胀比增长变缓,最后达到平衡。随着魔芋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增加,当魔芋葡甘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比例大于2.5∶1.5(W/W)时,复合凝胶的强度降低。当Ca2+浓度从1.0 mol/L增加到3.0 mol/L时,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由5.7降至3.6。当环境pH值为7.4时,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最大。[结论]KGM/ALG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随CaCl2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核黄素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黄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黄素合酶(RS)是核黄素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克隆了水稻核黄素合酶基因(OsRS),并将其在Escherichia coli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包涵体),先用6 mol/L盐酸胍将其溶解,再用8 mol/L尿素透析,将获得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并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OsRS和提取的水稻叶组织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确定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为深入解析水稻中核黄素合酶的催化活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PP333对百合试管苗壮苗和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玲  华智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07-5308
[目的]探索多效唑的适宜浓度,提高百合试管苗的质量和移栽成活率。[方法]研究不同浓度PP333(0.3、0.5、1.02、.0和3.0 mg/L)对百合试管苗的壮苗和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当浓度的多效唑能明显提高百合试管苗不定芽分化的数量,促进试管苗根的分化,提高生根的数量。多效唑对百合植株有显著的矮化作用。随着PP333浓度的增加,其矮化效果明显加强。1.0 mg/L PP333能有效地壮苗并起到矮化的作用;当PP333浓度为0.3~1.0 mg/L,百合试管苗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明显高于对照;当PP333浓度为2.0~3.0 mg/L时,百合试管苗的根变黄、变短。这说明低浓度PP333对百合试管苗的生根有明显促进作用,而高浓度PP333对百合试管苗生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适于百合壮苗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15.
芦荟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规模快速生产芦荟组培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3个芦荟品种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用含不同浓度6-BA和NAA的增殖培养基和含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对芦荟组织发育的影响。[结果]在诱导芦荟侧芽分化的过程中,增殖培养基成分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时,诱导效果比较理想,平均诱导出3.6个芽;在诱导生根的过程中,生根培养基成分为MS+NAA 0.2~0.3 mg/L时,生根率较高,平均生根数为7.8~8.2条,根较长且都为正常根。[结论]芦荟组织培养和快繁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增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2 mg/L、生根培养基MS+NAA 0.2~0.3 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武昌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武昌鱼鱼鳞作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作为脱钙溶液,用0.5 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提取其胶原蛋白。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选择脱钙时间、脱钙酸浓度、固液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为影响因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武昌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当提取温度确定为12℃时,4个因素对武昌鱼鱼鳞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固液比﹥脱钙时间﹥脱钙酸浓度﹥提取时间。提取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5,脱钙时间3 h,提取时间每次1.5 d,脱钙酸浓度为0.4 mol/L,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率为1.142%。[结论]该研究为鱼鳞胶原蛋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O2浓度递增对蕨菜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方法]利用L1-6400便携式光合仪的红蓝光源控制系统和CO2控制系统,对蕨菜苗初期和苗中期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进行测定。设定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100和200μmol/(m2·s),CO2浓度梯度为1 000、900、850、800、750、700、650、600、550、500、400、300、200、100、50、25和0μmol/mol。[结果]在蕨菜"第一生长阶段",其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在光合有效辐射为200 mol/(m2·s),CO2浓度达到650μmol/mol时,净光合速率也表现出明显减缓,接近饱和现象;在"第二生长阶段",其净光合速率也随光合有效辐射和CO2浓度的上升而上升,当CO2浓度达到750μmol/mol,光合有效辐射为200 mol/(m2·s)时,净光合速率也表现出明显减缓,接近饱和现象。[结论]更好的了解了蕨菜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为蕨菜的引种驯化、种植栽培、种质保存及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研究菌丝体培养时间、酶组合、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稳渗剂类型、再生培养方式等对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为:菌丝体培养60h,用1.5%溶菌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在pH值6.0~6.5,30~35℃,酶解4h,以0.7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1.68×107个/ml;原生质体再生的优化条件为:PDA为再生培养基,以0.5mol/L蔗糖为稳渗剂进行双层固体培养,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6.05%~6.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