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一个集商品林经营、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旅游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建场之初,塞罕坝是一个“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地,  相似文献   

2.
《河北林业科技》2010,(5):F0002-F0002
<正>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海拔1010~1940米,属寒温性高原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暂。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原国家林业部批复建场,1969年下放河北省,现隶属于河北省林业局。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发布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与核算研究报告》,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初期总降水量为4211.6毫米,最近10年总降水量为4576.7毫米,年均增加降水量36.5毫米。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林业部设计建场,1969年划归河北省林业厅(局)管理至今。建场初期,仅残存以白桦、山杨为主的天然次生林19万亩,疏林地11万亩,立木蓄积44.6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5.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林林场,总经营面积9.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3.4%,有林地总蓄积量684万立方米。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滦河和辽河的重要源头集水区,是阻止浑善达克沙地南移、护卫北京和天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生态战略位置十分突出。多年来,塞罕坝一直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全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现了自1962年建场以来46年无火灾、无防扑火安全事故的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50年来,几代务林人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在昔日的荒原上建成了一道为首都阻沙源、为辽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7.
王春风 《中国林业》2014,(18):32-33
始建于1962年的大唤起林场,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的6个下属林场之一,30多万亩的经营面积在河北省140个国有林场中排在前列,其资源总量遥居榜首。近年来,大唤起林场积极应对林区安全稳定、松杆滞销、经济危机等诸多压力与挑战,凭借“艰苦创业、勤俭建场、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塞罕坝精神,发挥自身的优势,紧紧围绕“以资源管护保安全、科学营造促双增,大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的工作目标,坚持资源管沪与森林防火的有机结合,保障生态资源安全,有力推进了林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自1962年建场以来,两代人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克服了人类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塞外高原上建起了一道为首都阻沙源、为天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如今,塞罕坝机械林场拥有森林110万亩,森林覆盖率78%,林木总蓄积达800万立方米。正是“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在这场人类遵循自然规律成功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40多年的实践中,孕育、形成、提炼出来的。当前,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新形势下,弘扬塞罕坝精神对培育河北务林人的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的加深,回归自然、保护环境、旅游者与旅游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主题。河北省塞罕坝的旅游业也在当今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之时得到蓬勃发展。资源优势定基础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1962年由林业部建场,1969年起改为河北省林业厅直属单位,1993年5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塞罕坝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属著名的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全场总面积9.4万公顷,其中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有林地(风景林)面积7.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马喆 《中国林业》2013,(8):32-32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一个因沙而生、因林而兴的国有林场,自1962年建场至今,已经走过了51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塞罕坝几代务林人甘于奉献、不懈奋斗,用青春、心血和汗水,在茫茫的沙地荒原上浇灌出百万亩林海,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经营建设最成功的国有人工林林场,书写了林业创业史上的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11.
第三乡林场位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最南部的坝上高原及坝下山地,于1963年建场,现有职工202人,下辖10个股室。林场总经营面积15.36万亩,有林地面积11.8万亩,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其中,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在典型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1962年建场以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将荒原变成林海,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以“生态立场、营林强场、产业富场、人才兴场、文化靓场”为发展战略,创新经营模式,培育精品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可持续经营和产业化建设,充分发挥了森林的多种效能。目前,全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4.
塞罕坝于1962年由原林业部建场,1969年划归河北省林业厅(局)直属至今,是集生态公益林建没、商品林经营、森林旅游业于一体的大型人工林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其中人工林88万亩,次生林24万亩,森林覆盖率80%。多年来,同家、省、市各级领导对塞罕坝的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视,塞罕坝机械林场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立场之本、发展之本、民生之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50年无较大火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正>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第三乡林场位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最南部的坝上高原及坝下山地,于1963年建场,现有职工128人,离退休职工81人,党员39人,林场总经营面积15.36万亩,其中商品林6.9万亩,公益林7.8万亩,森林覆盖率85%,立木总蓄积达95.9万方米,年增活立木蓄积近1.2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生态融媒记者陈梦瑶)9月22日,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最后一场全国巡讲报告,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出席活动并讲话。报告会上,河北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金中,塞罕坝机械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杨丽,承德市林业局调研员封捷然,河北日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国土绿化》2014,(2):18-19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内,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属森林—草原交错过渡带。林场于1962年建场,现总场下设6个林场、26个科室和14个直属单位,总经营面积14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80%,林木总蓄积量为1012万立方米,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林林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场50多年来,塞罕坝几代务林人坚守在塞外高原,忍受着极端艰苦的工作、生活和自然条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从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的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获悉,我国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曾经森林茂密、禽兽繁集,后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到上世纪50年代,成为风沙肆虐的沙源地,是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一块"硬骨头"。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59年来,  相似文献   

19.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林场累积营造人工林的保存面积达5.7万公顷;累积经营抚育森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达14万公顷,累计治理和消灭沙荒面积6万公顷。科学的人工造林和集约经营使林场的森林资源总量发生了量变和质变。一、建设成就与经验探析源于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创业精神。1962年建场后,几代务林人发扬"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  相似文献   

20.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千层板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北部坝上高原地区,始建于1962年。建场49年来,林场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坚持不懈地奋战在塞北高原,用几代人的血汗浇灌荒原、染绿山川,筑起了一道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为人类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