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串珠镰刀菌粗毒素对玉米幼苗的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串珠镰刀菌粗毒素对玉米种子和幼苗进行培养处理。结果表明:毒素浓度越高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抑制率、胚芽抑制率、胚根抑制率越高,且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越强,造成幼苗的萎蔫程度愈强。不同品种玉米种子和幼苗对毒素的敏感性不同。玉米幼苗根系的电导率随毒素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对毒素耐受能力较强的品种为‘鲁单981’。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这为利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快速筛选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尖孢镰刀菌毒素对大豆幼根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尖孢镰刀菌毒素处理大豆幼根后,测定其幼根的根活力,细胞渗透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F. oxysporum毒素对大豆幼根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降低大豆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毒素处理后,前期6h内抗病品种幼根内蛋白质含量降低,感病品种蛋白质含量上升,12h后抗病和感病品种蛋白质含量都降低;抗、感品种的幼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脯氨酸含量明显增高,感病品种上升的幅度大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尾叶紫薇的成熟种子为研究材料,比较和分析EMS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尾叶紫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MS处理能够抑制尾叶紫薇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4%浓度处理8 h和12 h后全部致死.2%浓度处理4 h的相对致死率为48.18%,接近半致死浓度.利用matlab建...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防御酶为指标,研究香蕉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以期开发香蕉枯萎病的生防制剂。分别接种串珠镰刀菌、饱和石灰水、无菌水处理组培香蕉苗,7天后接种尖孢镰刀菌,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和饱和石灰水对香蕉枯萎病株POD酶有一定影响,但在3~6 min均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25℃反应15 min,串珠镰刀菌处理SOD的活力(22.967)高于石灰水(18.171)和无菌水(14.322);2种处理CAT酶的活力曲线略高于对照,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串珠镰刀菌、饱和石灰水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抗性的产生。研究旨在为香蕉枯萎病诱导抗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赤霉病毒素(DON)去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污染赤霉病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的小麦,用清水淘洗浮选后再经过加工制粉,可以使毒素含量为2.3mg/kg的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量减少75%,使毒素含量为1.2mg/kg的降低60%;6%的过氧化氢(加1%NaOH)去毒效果较明显,DON的含量可降低59%;用1%的亚硫酸氢钠处理的小麦,可去除毒素约30%;20%水分的小麦在100%氨气(加10%Na_2CO_3)中放置18小时,在10%氯气中暴露0.5小时,均可使毒素含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和再生R1、R2代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变异,结果表明,粗毒素对3个不同基因型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胚芽萌发及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分化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①毒素浓度为6.0g/L时,愈伤组织生长受明显地抑制,但胚芽萌发生长受到促进,低于此浓度时,毒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②毒素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苗分化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前者的抑制作用最强;③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g/L~4.5g/L,在这一浓度范围内对愈伤组织形成无影响,而对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有明显抑制,但又能使其保持有一定的分化能力。④经毒素筛选的抗耐毒素细胞系再生R1代植株中,抗病穗的比例明显提高,R2代再生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分离,并趋向于感病方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呼和浩特地区感染苜蓿根腐病的317个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苜蓿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所致,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为优势病原,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茄病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率达90.0%,其次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发病率分别为61.7%和81.7%。茄病镰刀菌是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后,发病率高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单独接种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陈罡  钟鸣  侯玉柱  刘志恒  马惠  刘少霞 《种子》2006,25(5):20-23
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稻瘟病菌粗毒素处理沈农265和辽粳294幼苗,分别对其进行致病力测定,并对其防御酶系、可溶性蛋白、同工酶标记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山口富夫培养液中培养12d时提取的粗毒素毒性最强,并且对水稻种子萌发,种子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毒素对水稻幼苗的POD、SOD,可溶性蛋白均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同工酶检测表明,粗毒素处理的幼苗POD酶带有明显的变化,而EST没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保障小麦质量安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团队对小麦镰刀菌毒素发生及其全程管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镰刀菌毒素的发生风险及其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小麦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技术。2018~2019年我国小麦生产季即将开始,各小麦生产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麦区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品种选择开始,抓好小麦赤霉病全程管控,最大限度减轻对小麦质量安全的影响。1.在田间种植环节,江苏、安徽、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基于尖孢镰刀菌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引物对Fo-QF和Fo-QR,制备了该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尖孢镰刀菌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从三七种植区采集到14个具有根腐病、黑斑病典型症状的三七病株及三七种植土壤样品,并提取了这些样品的总DNA,运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只以尖孢镰刀菌DNA为模板扩增出特异的PCR产物。此外,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模板浓度可低至0. 35 pg/μL。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熔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能从几种不同的三七病株中快速检测出携带尖孢镰刀菌的根腐病病株,从而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本方法不仅能明确三七种植土壤以及三七病株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并且可以为三七土壤处理、根腐病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以及带病三七种子、种苗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硒浸种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分别设置0,0.5,1.0,2.5,3.5,5.0,10.0,50.0 mg/L共8个亚硒酸钠溶液浓度,通过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浸种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和根长以及干鲜重等指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2.5 mg/L),其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并对根和苗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合适的硒浸种浓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A-B2号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毒的共毒系数为223.36,表现为显著的增效作用;其它的复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另外,各种衣剂处理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均无抑制作用,其中A-B2包衣处理对稻种的吸水、萌动和发芽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玉米、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蔬菜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生菜、茄子种子为受试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玉米、小麦秸秆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秆对蔬菜种子的影响有抑制、促进、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和无显著作用等多种形式.玉米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和鲜质量显著抑制,对苗高和干质量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生菜、茄子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生长显著抑制,对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黄瓜苗高、鲜质量表现促进作用;对生菜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根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对茄子发芽率显著抑制作用,对其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双重作用.根据化感敏感指数,玉米秸秆水浸提液对受体蔬菜的化感作用强于小麦;生菜对秸秆浸提液最敏感,茄子次之,黄瓜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6-BA浸种对盐胁迫下绿豆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6-苄氨基腺嘌呤(6-B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种子萌发,延缓花及果实衰老。本试验以晋绿9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6-BA浸种,探究6-BA 对盐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6-BA(≤10mg/L)处理可缓解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当提高6-BA的浸种浓度(≥20mg/L),种子萌发受到抑制;(2)低浓度盐胁迫会促进根和幼苗下胚轴的伸长,高浓度盐胁迫则抑制根的生长;6-BA浸种会抑制根和幼苗下胚轴的伸长,而且6-BA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3)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会明显增加绿豆幼苗中脯氨酸(Pro)含量,引起丙二醛  相似文献   

15.
S—3307浸种对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韦宏恩  张军 《种子》1998,(3):15-17
用不同浓度的S-3307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率没有明显地影响,对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抑制作用,分别降低11.1%~22.2%和6.9%~16.0%。用S-3307溶液浸种的,由于单株于重增加,尤其是根系干重增加较多,所以活力指数有所提高。用S-3307溶液浸种的,麦苗素质提高.抗逆性增强,先合性能改善,为提高单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红小豆根系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红小豆的接茬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红小豆根系水提液下红小豆、萝卜、白菜、小麦的化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小豆水提液对自身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具有极强的化感抑制作用;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3 种受体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从幼苗的根长、幼叶长、侧根数、株高及鲜质量等形态指标上来看,只有小麦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促进作用,其余2 种受体作物均呈现出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差异不显著;萝卜、小麦的SOD、POD活性随着红小豆根系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白菜的2 种酶活性呈现出下降趋势;小麦、萝卜幼苗的MDA含量表现出降低,白菜MDA含量却显著增加。说明受体作物小麦可作为红小豆的轮作作物、萝卜在与红小豆轮作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weed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tef. Flower, stem, root and leaf aqueous extracts of Parthenium at 0, 1, 5, and 10 % concentration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tef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Parthenium from leaf and flower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and complete failure of seed germination was recorded when the extract concentration from the leaf part was 10 %. In contrast, aqueous extracts from stem and root had no effect on tef seed germination. Roots appeared more sensitive to allelopathic effect than shoots. Extracts from flower, root and stem had a stimulatory effect on shoot length at all concentration levels, as against an inhibitory effect of leaf extracts. Root extracts at low concentration (1 %) greatly promoted root length but aqueous extracts from leaf and flower inhibited root length.  相似文献   

19.
NaCl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0.5%、1.0%、1.5%、2.0%等4种浓度的NaCl溶液浸种24 h,以蒸馏水(CK)为对照,测定水稻‘空育131’种子的发芽指标与幼苗生长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水稻种子发芽能力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大,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各个处理浓度浸种对幼苗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水稻种子萌发能忍耐的NaCl处理浓度为0.5%以下,高于0.5%的NaCl对水稻发芽起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