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研究狗脊、盾蕨、凤丫蕨的耐旱能力,为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三种蕨类植物材料在温室中采用自然干旱的方式进行干旱胁迫,每5天测定1次胁迫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并测定其叶片保水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狗脊的叶片保水力变化幅度最大,凤丫蕨其次,盾蕨最小;各植物电导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持续上升;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凤丫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叶片中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凤丫蕨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在前期迅速增长,狗脊、盾蕨缓慢上升。综合分析表明三种蕨类耐旱能力依次为狗脊盾蕨凤丫蕨。  相似文献   

2.
九阜山食用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蕨类植物资源,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蕨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野生可食用蕨类共有12科13属15种,主要有狗脊蕨、蕨、金毛狗、乌毛蕨、紫萁、苹、肾蕨、凤丫蕨等.介绍了每种食用蕨的生境、化学成分、采收季节与食用方法,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尤溪县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杀虫抗菌作用的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可作为农药使用的野生蕨类植物共有21种,分属12科18属,主要集中在鳞毛蕨科(5种)、紫萁科(2种)、凤尾蕨科(2种)、乌毛蕨科(2种)、金星蕨科(2种),开发利用价值较大的种类有海金沙、紫萁、蕨、狗脊蕨、蜈蚣草、乌毛蕨、阔鳞鳞毛蕨等。介绍了每种杀虫抗菌蕨类植物的生境、主要化学成分、活性部位和作用方式,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调查与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约有蕨类植物33科55属92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等;优势属为凤尾蕨属、卷柏属、线蕨属等;中华里白、金毛狗、福建莲座蕨、乌毛蕨、狗脊蕨等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的蕨类构成了天然林的主要草本层与林缘。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6个,热带分布型有22科,占总科数95.65%(世界分布除外);属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热带分布型有41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的93.18%,R/T值为13.67;种的地理分布分属7个类型,以热带分布成分(47.19%)、东亚分布成分(33.71%)、中国特有成分(17.98%)突出。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属东亚蕨类植物区,处于华东-华中植物地区与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5.
高度是草本植物生长状况与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基于猫儿山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调查数据,分析林下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平均高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草本植物高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海拔(1 100 m)常绿阔叶林草本层优势植物有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等,来自乌毛蕨科、里白科等;中海拔(1 500 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宽叶薹草(Carex siderosticta)、瘤足蕨(Plagiogyria adnata)、狗脊等,来自莎草科、瘤足蕨科、乌毛蕨科等;高海拔(1 900 m)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草本层植物主要有匙叶草(Latouchea fokiensis)、间型沿阶草(Ophiopogon intermedius)等,来自龙胆科、百合科等。随海拔升高,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不断降低。草本植物高度在常绿阔叶林(1 1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500 m)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与常绿针阔叶混交林(1 900 m)差异显著。不同海拔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且空气温度对草本高度有较高的解释率(R_(adj)~2=0.748)。综上,空气温度是影响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群落草本植物高度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地球陆地上最早出现的低等植物,是从海洋漂浮到陆地上的藻类。继这些先驱者之后,地衣、苔藓、裸蕨以及其它生物就跟随而来。在这些生物中最主要的是裸蕨(也叫光蕨)。裸蕨是一种没有叶子的植物,它的茎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裸蕨顶部那卵形般的头就是它的繁殖器官,依靠它来繁殖后代。裸蕨从4亿4000万年前出现到4亿年,一直是陆地上植物世界的主要统治者。裸蕨植物没有种子,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大约经过了近亿年的时光,到了距今约3亿  相似文献   

7.
江西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惠刚盈  罗云伍 《林业科学》1989,25(6):564-569
我们对江西大岗山丘陵区杉木人工林生产的生态特性、净生产量及生产力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寻求杉木人工林合理的经营途径,提供科学依据。一、林分概况试验是在江西大岗山山下林场陂元杉木人工林中进行的。该地位于中亚热带东部,罗霄山北端武功山余脉,属丘陵地形。调查林分为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初植密度为1530—3345株/ha,土壤为页岩上发育起来的黄红壤,土层80—150cm,腐殖质层(A+AB)厚度为10—50cm,海拔高度130—220m,坡向东南,坡度30°,主要林下植被为:杜茎山、紫珠、柃木、黄瑞木、芒萁、狗脊蕨等。  相似文献   

8.
青蕨的繁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蕨,学名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属于蹄盖蕨科多年生蕨类高等植物,分布于山区,生于山沟,山谷、小溪两旁,林下坡地湿地上.  相似文献   

9.
巢蕨     
巢蕨是热带森林中的一种附生蕨类植物,多附生于湿润环境中的大树中部的树干上,根状茎粗短,叶子密集而生,呈巨大的鸟巢状,故取名为巢蕨,也叫鸟巢蕨。巢蕨叶片窄长、簇生、革质厚实、色泽鲜绿而具有光泽,并蓬蓬勃勃地围绕着根状茎而生,极富野趣。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的庭院绿化中,巢蕨的应用量很大——把巢蕨种在大花篮中,悬挂在庭院半空或花架上,可构成充满自然野趣的园林景观。南方城市家庭培育巢蕨的也越来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我国已在两处发现“胎生”树。树木是靠将在地上发芽生长和根茎繁衍的,可是近年有两处发现了“胎生”树。一是海南岛海滩边.发现了一处”胎生”红树;二是在台湾高雄附近发现了一处“胎生”揽李,红树和榄车每年花开果熟,树果成熟后随即发芽长成幼苗.形成“胎生”,甚为奇异。又在西双版纳发现了“舞树”。在素有“绿色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里,发现了一种消细叶美的树,只要你对它放音乐,它便根据节奏摇晃,娜娜多姿,饶有情趣。在未定名的情况下,当地人称其为“舞树”。它像人一样,特别敏感,如果音乐节奏太乱和嘈…  相似文献   

11.
绿色仪表     
地球上的植物有50多万种,不同环境下生长的植物有明显的差别和形态,能够提供气候、土壤等信息,甚至可引导人们找水寻矿,因而被人们誉为“绿色仪表”。 植物对土壤是有选择性的,不同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例如,有狗脊蕨生长的地方,土壤必然肥活。茅膏莱生长的地方,土壤必然瘠瘦。碱蓬、盐瓜瓜、白刺、剪刀股、隐花草茂密的地方,一定是盐碱地。铁芒萁、映山红、乌饭树、算盘子生长的地方,乃酸性土壤的反映,适种油茶树和马尾松。铁线蕨、蜈蚣草、柏木、野花椒、杜松、朴树等生长的地方,多为钙质土  相似文献   

12.
蕨的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并含有多种功能成分,是一种新型的绿色保健食品,蕨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着重从蕨的营养价值、蕨粉和蕨根饮料等方面介绍了蕨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开发与利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调查,发现新增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28种,即大久保对囊蕨、毛叶对囊蕨、单叉对囊蕨、羽裂圣蕨、中华双盖蕨、薄盖双盖蕨、江南双盖蕨、假耳羽双盖蕨、耳羽双盖蕨、假江南双盖蕨、裸果鳞毛蕨、平行鳞毛蕨、东京鳞毛蕨、同形鳞毛蕨、寻乌鳞毛蕨、蕗蕨、翠绿针毛蕨、林下凸轴蕨、粗毛鳞盖蕨、鞭叶耳蕨、对马耳蕨、异穗卷柏、伏地卷柏、疏叶卷柏、庐山瓦韦、大片复叶耳蕨、栗柄金粉蕨、华南毛蕨,本文中的新记录种标本均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莲座蕨属5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5个种的种群高度、丛径、叶柄数和马蹄数结构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圆基莲座蕨和阔羽莲座蕨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圆基莲座蕨种群结构稳定,阔羽莲座蕨种群结构相对稳定,但受人为干扰较大;秦氏莲座蕨、二回莲座蕨种群目前仍表现为稳定型种群,但种群数量较少,容易受环境胁迫和人为干扰;法斗莲座蕨植株数极少,种群结构极不稳定,已濒临灭绝。5种莲座蕨均需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特别是法斗莲座蕨和二回莲座蕨亟需通过人工抚育来恢复种群数量,以实现抢救性保护。  相似文献   

15.
收获时间对鹅绒委陵菜块根鞣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了不同季节采收的鹅绒季陵菜块根——蕨麻以及野生蕨麻中的鞣质含量,结果表明,栽培种和野生种鞣质含量几乎没有差别;春蕨麻和秋蕨麻的鞣质含量有较大差异,秋蕨麻的鞣质含量比春蕨麻高37.5%,从而为蕨麻的最佳收获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0种野生观赏蕨类及其栽培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要介绍了华北蹄盖蕨、海州骨碎补、半岛鳞毛蕨、全缘贯众、银粉背蕨、鞭叶耳蕨、井栏边草、团羽钱线蕨、过山蕨、还魂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地雨林中巢蕨和崖姜的数量特征,为这2种蕨的特征评价和冠层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出现巢状蕨的原始林和退化原始林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做比较分析,通过检验或拟合分布函数,量化分析巢状蕨的分布高度、大小和密度,以及寄主的密度、单个寄主上的巢状蕨数量,用扩散系数和t-检验方法判断寄主在群落中的分布格局。【结果】在退化原始林和原始林中,巢状蕨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10.6和111.2株·hm~(-2),寄主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17.8和72.8株·hm~(-2);寄主有79种,分属31科、53属,除1种是藤本植物外,其余均为乔木树种;只出现巢蕨的有25种,只出现崖姜的有17种,同时出现巢蕨和崖姜的寄主有37种;只出现在退化原始林中的寄主有48种,只出现在原始林中的有24种,2种森林类型中都出现的有7种;从寄主基部0.5 m到树冠层25.0 m的高度范围均有巢蕨和崖姜分布,低于10 m的占69.5%,出现在5.0~9.0 m的占39.7%;巢蕨和崖姜的直径分布和密度分布以及寄主的密度分布和单株寄主上的数量分布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寄主在群落中呈集群分布。【结论】巢状蕨主要出现在寄主基部到10.0 m的位置,5.0~9.0 m尤为集中;在林内水平方向,寄主呈集群分布;巢状蕨的直径与密度分布以及寄主密度、单个寄主上巢状蕨的数量分布均呈反"J"型;山地雨林中寄主植物物种丰富,未表现出明显的寄主专一性;退化原始林中的巢状蕨多于原始林,寄主的丰富度和多度亦是如此;为揭示成因,需进一步研究森林群落类型、结构、小气候等与附生蕨的丰富度和多度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由43科93属327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卷柏属;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残遗种,且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9.
蕨类不仅是林木的大敌,由于它含有致癌物质和硫胺素酶、骨髓毒素,所以又是牲畜的病敌。迄今为止对所有除草剂的除蕨试验均未成功或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除草剂的剂液不能传送到蕨根及茎系统的芽部,以致后来眠芽又苏醒复活,另一原因是喷药的时间不当。本文介绍的黄草灵是1975年经核准的、以甲基-[4-氨基苯磺酰基]甲氨酸酯为主要成份的新除蕨剂。本除蕨剂具有同杀草强(Amitr-ol)相同的优点:喷洒到成熟的蕨叶上后,剂液可通过液流输送到蕨的主要繁殖机构—根  相似文献   

20.
蕨根淀粉透明度及凝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蕨根营养丰富,是一种典型的无公害森林蔬菜.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蕨根淀粉透明度及沉降性能.通过添加NaCl、柠檬酸、蔗糖等4种添加剂后检查蕨根淀粉的透明度,结果表明:NaCl、蔗糖对蕨根淀粉的透明度有促进作用;CMC、明矾可使蕨根淀粉的透明度降低;柠檬酸对蕨根淀粉的透明度没有明显影响.与玉米淀粉、红薯淀粉相比,蕨根淀粉具有较强的凝沉特性.本研究为利用蕨根淀粉开发冷冻食品的功能配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