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户用沼气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农村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沼气事业健康发展,必需加快沼气产业的建设和商品化沼气池的推广;本文就农村沼气与商品化沼气池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沼气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脐橙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脐橙果园的开发、管理、植保、修剪、灌溉和果品集结及商品化处理等全程应用农业机械及其配套机具,不仅可大大提高脐橙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是脐橙生产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将以脐橙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为基础,探讨农业机械在脐橙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应用机械化管理果园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固化土结构沼气池是在传统以砖砌体沼气池和混凝土现浇沼气池建造基础上,利用土壤固化技术建造的一种新型户用水压式沼气池。将固化土作为池底结构材料和池壁材料,在冲积土、紫色土、黏土等3种土壤条件下建造了不同组合模式的固化土结构沼气池。经破坏性极限压力试验表明,所建沼气池均符合国家《户用沼气池质量检验验收规范GB/T4751-2002》标准。对固化土结构沼气池与传统沼气池建造成本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部分建池材料实现就地取材,商品建材的使用量和运输量减少,建池成本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水压式沼气池正在农村逐步堆广。为了提高建池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气率,有些地区已经采用了密封材料和装修新工艺,以保证沼气池不漏水、不漏气。但是,有些地方因为进料管直径小,人不能进去装修,对于沼气池进料管的管理不当,导致进料管漏水,影响沼气池的正常产气。这里讲讲我们对进料管的处理,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突破传统砖混沼气池产气不稳定、产气速率低、冬季不产气的问题,研发并搭建了新型地上式户用太阳能恒温沼气池,系统主要由集热面积为2.96 m2的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2m×2m×3.2m保温室、3m3软体沼气池和3m3储气袋构成,试验研究了冬季条件下系统的产气性能,结果表明:39d内,当环境温度在-19.8~-10.0℃变化时,太阳能集热器可以保证恒温沼气池在(26±2)℃稳定运行,恒温沼气池累计产气42.520m3,平均日产沼气1.380m3,甲烷平均体积分数58.2%;系统可保证4~5口农户的生活燃气需求。地上式户用太阳能恒温沼气池对利用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满足农民燃气需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典型农宅供暖需求和沼气分户供暖试验情况,探讨了我国东北地区沼气分户供暖的可行性。入冬时将60 m3鲜牛粪一次性投入100 m3高浓度采暖型沼气池,在加热的条件下,此沼气池的产气量约为15 m3/d。而100 m2东北农宅供暖需12 m3/d沼气,沼气池加热需2 m3/d沼气。这说明采用高浓度、一次进料的采暖型沼气池可满足冬季沼气池自身加温和农宅供暖的需求,东北地区沼气分户供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沼气池池壁土压力取值方法及池盖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地下沼气池结构的安全性,采用Rankine土压力理论比较了3种常见土质的静止、主动和被动土压力,并确定了地下钢筋混凝土圆形沼气池池壁土压力取值方法;根据线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平板、球壳和圆锥台3种不同形状的沼气池池盖受力性能。结果表明:地下沼气池池壁土压力宜取其静止土压力计算;环梁的设置可以使中部开圆形洞口的圆锥台形池盖的最大应力减小约40%,宜为其设置环梁。  相似文献   

8.
从沼气池的试压情况来看,可以把池内压力分为低、中、高压三个阶段:在低压下(1-50cm 水柱),压力表水柱差没有变化,表明沼气池不漏气:在中压时(压力51-70cm 水柱),压力表水柱差变化很小,表明池内气箱壁的微小孔隙轻微漏气;只有在高压时(71cm 水柱以上),沼气池才严重漏气。目前我国农村推广的水压式沼气池,进料口,天窗口(蓄水圈)、水压池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沼气池的压力不能控制,压力甚高,且不稳定,容易造成气箱、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能源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能源日益短缺的现状,阐述了中国发展以沼气池为主要形式的农村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回顾了中国沼气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阶段典型沼气池型的结构和功能,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在国内推广的几种新型沼气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最后结合实际分析了沼气池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足,提出今后中国户用沼气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详细阐述分析了沼气技术包括农村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在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和成效,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三价铁离子促进玉米秸秆厌氧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消化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微量元素是影响有机废弃物厌氧产沼气性能的重要生态因子,其中铁对有机废弃物的厌氧发酵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作用最为显著,而通常秸秆的含铁量很低。因此,该试验以玉米秸秆为例,研究了初始FeCl3加入量分别为0.1%、0.2%、0.5%、1.5%、3%、6%(基于秸秆的挥发性组分)时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产甲烷过程以及沼液沼渣特征。结果表明初始FeCl3加入量为3%,秸秆的厌氧产甲烷效率相对于对照(加入量0%)提高了14%。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FeCl3存在时,沼渣中纤维素的结晶度显著降低。沼渣的组分分析结果表明FeCl3的存在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分解效率,从而提高了秸秆产甲烷效率。该研究可为农业废弃物甲烷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稻秸常温干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该文将经过预处理后的稻秸,进行厌氧干式发酵,研究了稻秸发酵过程中的生物气产量、pH值、乙酸及甲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秸经过调节C/N和白腐菌预处理后,C/N从37.18降低到28.01,前45d的累积产气量约占总产气量的80.4%;发酵原料总固体产气率为0.457 m3/kg,与常规湿式厌氧发酵相比,不仅提高了池容效率,而且缩短了发酵周期,同时提高了单位原料产气率。发酵液的pH值稳定在6.8~7.5;当发酵前期甲烷含量长期处在较低水平时,可以通过再接种的方法提高甲烷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干发酵产沼气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方式,该实验结果为稻秸的大规模生物气化提供重要的工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沼气反应器对发酵原料利用率,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气率,该文试验研究了镁离子添加量分别对以莴笋皮和马铃薯皮为发酵原料的抗结壳沼气反应器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莴笋皮为发酵原料,每升沼液中镁盐最佳添加量为0.30g,池容产气率为0.398m3/(m3·d),发酵后期甲烷浓度稳定在70%左右,总产气量提高了71.4%;以马铃薯皮为发酵原料,每升沼液中镁盐最佳添加量为0.10g,池容产气率达到0.804m3/(m3·d),发酵后期甲烷浓度稳定在68%左右,总产气量提高了41.6%。因此适量的镁离子添加量能缩短沼气反应器的发酵启动时间,促进甲烷合成,显著提高反应器的产气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固体含量进料提高餐厨废弃物连续厌氧发酵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考察高低2种进料固体含量在餐厨废弃物中温厌氧发酵中对产气效果的影响,该文将餐厨废弃物预先配制成固体质量分数为19.0%和9.5%的2种进料,应用单相连续厌氧发酵系统并设置低、中、高3个有机负荷,考察产气效率及厌氧反应器内部固体含量、氨氮浓度和p H值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高固体含量进料组的挥发性固体产气率在3个机负荷下均明显占优,分别为634.34、623.14和550.08 m L/g,而低固体含量进料组分别为549.86、491.22和0 m L/g。此外,采用高固体含量进料的厌氧反应器内固体质量分数一直保持在10%以下,符合湿法半连续发酵工艺要求。该研究对餐厨废弃物湿法厌氧发酵的沼气生产中,如何最大化节约原料稀释用水上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沼气池搅拌的CFD模拟及温度场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对底侧入式搅拌的沼气发酵池内的流场进行研究,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以上海市崇明县某示范工程的主体沼气发酵池(69.3 m3)为对象,对流场和温场进行计算模拟,并通过温度测量来验证温度数值模拟的可靠性,从而间接验证流场数据准确性。通过温度场的模拟和实测数据对比,整体温场模拟和实测数据在0.0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通过流场模拟和工程运行的观察,都反映此发酵池中设计的底侧入式搅拌不能充分实现发酵池的搅拌。但模型在相关设定上仍有与实际不符之处,模型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厌氧产气的预测仍然较为粗略,该文综合考虑了物料成分及降解性能,微生物的同化异化,氮源,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流守恒理论的厌氧发酵产气预测方法。在假设秸秆各组分充分降解的情况下对秸秆厌氧发酵的最大产气量进行预测,并通过参考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试验值相比预测值最小误差为0.3%,平均误差10.2%,可以较准确的预测出秸秆厌氧发酵的最大产气量。该文进一步通过此方法对中国主要的3种秸秆的厌氧发酵最大产气量以及在实际工程条件下的秸秆产气量进行了预测。此方法的提出为预测秸秆最大产气量以及秸秆在工程中产气性能提供了参考,计算较为方便,也提高产气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Ca(OH)2 预处理对水稻秸秆沼气产量的影响(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质材料经碱预处理后的发酵效率和甲烷产气量明显增加。为了提高预处理技术的经济效益及简化其工艺流程,利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秸秆为发酵原料,研究发酵沼液以及Ca(OH)2预处理对于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沼液和Ca(OH)2预处理后的水稻秸秆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产气量明显提高。其中,Ca(OH)2预处理的产气量高于沼液预处理,8%浓度的Ca(OH)2下的秸秆产气量最高,为14374mL,比对照增加100.91%。该研究认为采用Ca(OH)2预处理水稻秸秆不仅简洁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具有较高的沼气产量,因此,可作为提高户用沼气产气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A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of wastewater derived from the production of protein isolates from extracted sunflower flour was carried out. The digestion was conducted in a laboratory-scale fluidized bed reactor with saponite (magnesium silicate) as support for the mediating bacteria at psychrophilic temperature (15-19 degrees C).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s)) removal efficiencies in the range of 95.9-69.0% were achieved in the reactor at organic loading rates (OLR) of between 0.57 and 2.49 g total COD (COD(t))/L 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s (HRT) of between 20.0 and 4.5 days, and average feed total COD concentration of 11.3 g/L. The yield coefficient of methane production was 0.32 L of methane (at STP) per gram of COD(t) removed. The 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 (TVFA) levels and the TVFA/alkalinity ratio were lower than the suggested limits for digester failure for OLR and HRT up to 2.26 g COD(t)/L d and 5.0 days,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 rate of substrate uptake, r (g COD(s)/g VSS d),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biodegradable substrate, S (g COD(s)/L), through an equation of the Michaelis-Menten type. The maximum substrate utilization rate, k, and the Michaelis constant, K(s)(), were found to be 0.125 g COD(s)/g VSS d and 124 mg COD(s)/L, respectively. This proposed model predicted the behavior of the reactor very accurately showing deviations lower than 10%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values of substrate uptake rates. A mass (COD(t)) balance around the reactor allowed the COD equivalent of methane volume (W(CH)4) to be obtained, which gave a value of 2.89 g COD(t)/L CH(4), which was virtually coincid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2.86 g COD(t)/L CH(4).  相似文献   

19.
为同时解决农业秸秆和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的资源化问题,以打捆秸秆为固定相,以猪粪废水为流动相,构筑秸秆床厌氧反应器,并在反应器后部连接废水二级厌氧反应器,研究秸秆床发酵系统的产气特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秸秆床发酵系统可同时处理打捆秸秆和猪粪废水,且不影响各发酵原料的厌氧生物转化率,秸秆床发酵系统中秸秆干物质产气量为394.96 mL/g,略高于秸秆单独发酵(382.11 mL/g);秸秆床发酵系统产气稳定性大幅提高,避免了单一发酵原料日产气量波动较大的问题,对产气中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影响明显,秸秆床发酵系统、纯猪粪废水和纯秸秆发酵产气中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57.40%、60.37%和47.32%;与各物料单独发酵相比,秸秆床发酵系统平均容积产气率大幅提高,纯秸秆和猪粪废水单独发酵容积产气率仅为秸秆床发酵系统的69.42%和66.94%;试验35 d后,秸秆机械强度和孔隙度明显降低,秸秆互相粘结导气性下降,造成秸秆上浮严重及进水短流,反应器出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快速增加并稳定在较高浓度,故在秸秆床反应器后部必须连接废水二级厌氧反应器以进一步处理秸秆床反应器出水。综合以上结果,采用秸秆床发酵系统同时处理打捆秸秆和猪粪废水是可行的,但需解决发酵后期秸秆上浮、导向性下降和进水短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牛粪厌氧发酵酸化处理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高含量的木质纤维素降低了厌氧发酵的水解酸化速度,水解酸化阶段成为牛粪厌氧发酵过程的限速步骤。为提高牛粪两相厌氧发酵甲烷的产量,对酸化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利用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在35℃发酵条件下,研究牛粪酸化处理时间、搅拌频率、料液浓度和尿素添加量对甲烷总产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酸化时间、搅拌频率、料液浓度、尿素添加量分别为96 h、3次.24 h 1(60 r·min-1,1 min·次-1)、8.0%、1.28 g·L-1。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酸化时间、料液浓度、尿素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甲烷总产量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试验。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酸化处理条件对甲烷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35℃、搅拌频率为3次.24 h 1(60 r·min-1,1 min·次-1)酸化条件下,酸化料液浓度对甲烷产量影响最大,尿素添加量次之,酸化时间影响最小;酸化最佳处理条件为:酸化时间93.7 h、料液浓度8.3%、尿素添加量1.26 g·L-1。经过优化,甲烷含量、总产气量、挥发性固体含量(VS)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比未酸化处理提高了14.3%、44.7%、41.8%和33.9%,而酸化处理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牛粪酸化处理有利于甲烷产生,可提高甲烷含量及VS和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