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是以高端技能型会计类专业人才为目标。而会计类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专业,但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在校生顶岗实习的机会较其他专业而言几乎是零,除非是毕业实习阶段。会计类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也是流于形式,很难有实质内容。本文内容是基于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基于ERP财务管理系统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在分析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基于ERP财务管理系统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思考,对构建会计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出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动力和方向。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对会计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社会化改革,使其适应互联网时代快速变革与诸多挑战,培养创新管理型复合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3.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1 概念通常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高职教育理念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职业人才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模式,主要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培养畜牧兽医专业高职学生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培养"技能型"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创新畜牧兽医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改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探索和实践以强化实践技能为主线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畜牧兽医专业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行"多证制",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凸显滞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整个会计工作的质量。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手工和电算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很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提高,从而使高职生能够很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实现高职生的就业与用人单位的顺利对接。可见,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可以提高高职生专业技术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促进。1在高职院校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性工学结合就是使高职生的学习和工作相结合进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的基地,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而且还要使其具有高超的专业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学校,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和核心力量。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适合高职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多年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一线指导实践,探索出利用自主创新平台来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了"1234"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践行了"一体两翼"创新创业实践新途径,确立了学长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新思路,通过这种模式成功培养并打造了一支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机器人创新团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增强学生社会服务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建设意义。本文围绕"全程职业化交互成长型"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真正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专门用途英语与基础英语融合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两者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会计专业为例,"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培养一流的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验中心的支持.随着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型和发展,为了提高实验中心管理水平,多院系公用的校级实验中心应运而生.在实验中心管理过程中,使用"四精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验中心安全高效管理,也为同类高职院校实验...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一种基于双方需求,共同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养殖类专业实施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校企合作方式一般有4种,一是订单培养;二是以“技术为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三是以融入产业链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四是校企联合共育人才。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人才质量提高,还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2.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顶岗实习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而且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真正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笔者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施的作用,并结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的实际,阐述了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3.
姜霞 《山东饲料》2014,(5):257-258
高职工商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实施"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性,适应高职学生特点,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的是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实现他的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对人才的定位、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出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使服务"三农"技术人才的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其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此问题,对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创新的建议,为高职院校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西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必须根据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对外贸易的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和培养手段等进行高职国际贸易人才体系的构建,进行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做"相结合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刘道敬 《山东饲料》2013,(5):76+138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彰显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培养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客观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2+1"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国家的空前重视,行业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大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既可给学生传道授业,又可胜任行业的实践工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是阻碍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团队远不能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如何培养一支符合高职教育与社会行业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加强高职院校院校教学建设、培养行业人才、促进行业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冬群 《猪业科学》2023,40(9):53-56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燎原之势。为了更好地面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水平,促进就业,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作出部署。高职双高建设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新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能将高职学生培养成技术技能兼备的优质人才。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调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为企业和行业培养能用、适用、好用的人才则能显现职业教育的优势。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深化合作则加速了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而实践教学基地又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建立学校、学生与社会沟通的一座桥梁。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为创业型人才培养营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