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宁夏含煤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从煤的生气能力和煤层气保存条件两方面论述了宁夏全区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并做了资源潜力评价,提出了勘探开发建议。采用体积法预测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总量为5580.89×108 m3,其中宁夏东部占69.22%,北部贺兰山含煤区占19.74%,西部香山和宁南地区分别占5.47%和5.57%。埋藏深度<1500m煤层气资源量占75.43%,埋藏深度对勘探开发较为有利。侏罗纪煤层气资源量占68.54%,但具备开发潜力的资源分布在石炭-二叠纪。分析评价认为韦州地区和贺兰山含煤区石炭-二叠纪煤层气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有的勘察资料分析,结合运用AutoCAD和Flac3d,对淮北刘店井田7煤1号勘探线断层进行数值建模,模拟分析局部断层影响下煤层附近应力分布情况,分析应力集中区的形成因素。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内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勘探线断层的控煤模式和控煤作用,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为井下挖掘开采,工作布置和矿井灾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当前,油气田开发理论体系将稀油油藏称为常规油气资源,而稠油、煤层气、页岩气、页岩油、油砂、可燃冰等均归为非常规油气资源。从资源量看,非常规油气比己发现的常规油气多一至两个数量级。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物理状态、储层物性、储层岩性及沉积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其开发方式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八里桥勘查区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本区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次级褶曲发育。勘查区内以断裂为主,区内近SN向、近EW向、NW向和NE向等断裂构造交割成网状,且全为正断层,断层间的组合型式主要为阶梯状,断层落差整体较大,大部分断层切割了整个含煤岩系。勘查区中部和南部地区有岩浆侵入,其中中部地区岩浆侵入8-1煤层,但岩浆侵入范围较小,对煤层影响有限;勘查区南部岩浆岩侵入层位以8-1煤层为主,其次为2煤层,岩浆岩侵入范围相对较大,对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渔业环境状况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随之带来的水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进入21世纪,水域环境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世界性议题。1目前渔业环境质量状况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水利部)公布,中国水资源量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25933亿m3,合年经流深273m m,比常年少0.8%;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1.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3.5%。地下水资源量8390亿m3。总资源量26868亿m3。几种水体水质情况:①江河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6.
低勘探程度区域越来越受到业内重视,其原因就是油气资源开发面临后备可采储量严重不足。既如此,一个最现实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提高低勘探程度区域的资源评价精度,以供开发之利用。通过利用地质类比法、对数谱分析法和综合地质推断法,并利用勘探程度较高区域的资源评价结果,求准低勘探程度区域的油气聚集量。  相似文献   

7.
声波测井是物理勘探手段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不仅在固体矿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油气勘探上也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声波测井可以确定岩层中岩石的弹性力学性质及声学参数,进而推导出该岩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岩性等特征。本文在充分分析天然气层及声波测井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声波测井在天然气探测中的具体应用手段及原理,通过测量所得声波曲线中周期跳跃现象,结合地层岩性特征、结构构造等特征,对天然气层含气饱和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文献对中药材红芪的药用历史、资源分布、生产技术、药理作用以及安全性评价等进行概述。分析发现红芪药材具有药用历史悠久、资源量丰富、生产技术成熟、药理作用广泛、毒性低等潜在开发优势,并且提出了一些针对红芪开发的相关策略,以期为研究红芪药材向企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已成为煤矿资源勘查评价的重要方法,而获取高品质野外地震资料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从提高野外施工效率和质量出发,开发了基于微机的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工区覆盖次数、方位角、炮检距以及定量分析单炮记录等客观评价野外施工质量,提高了监控和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447-2451
为评价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4)对犬洋葱中毒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以临床中患有洋葱中毒的犬为研究对象,按体质量5 mL/kg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4),以犬的临床症状、海恩茨小体数、网织红细胞数、红细胞值、红细胞压积值、总胆红素值为评价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红细胞值、红细胞压积值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值、网织红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4)对犬洋葱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资源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湖南省农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对农业资源进行评价。文中从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等方面构建了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利用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和资源丰度指数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湖南省的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湖南省的实际相吻合的评价结论,并据此提出了湖南省农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在13个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本文通过选取各省区分类的秸秆系数对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的秸秆资源量进行估算,并对粮食主产区的秸秆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一、秸秆资源量估算存在的问题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有着丰富的作物秸秆,随着国家对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视,秸秆资源量也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产量目标。目前对于秸秆资源量的估算一般存在以  相似文献   

14.
安康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辖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等一区九县,国土总面积2.93万km2,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平均达60%以上,宁陕、镇坪等县高达80%以上。又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区,富硒地层厚度达40 m-50 m,大部分地区土地含硒量达中富硒区标准(0.2 mg/kg以上),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等地达高富硒标准(0.6 mg/kg以上),且不含毒素元素,同时还伴生锌、锶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被专家一致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对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年限(2、9、16和18年)紫花苜蓿地和农田[玉米(Zea mays)]土壤固碳细菌丰度变化特征,探讨土壤固碳细菌丰度与活性有机碳组分及RubisCO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并耦合土壤理化因子解析影响cbbL基因丰度和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种植18和16年苜蓿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和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P<0.05),其中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了18.15%和14.60%、130.00%和76.43%、22.87%和11.17%、127.03%和133.49%,种植9年苜蓿提高了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而种植2年苜蓿仅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含量(P<0.05).土壤干土cbbL基因拷贝数介于(1.12×108)~(1.96×108)copies·g?1,表现为苜蓿地土壤均显著高于农田(P<0.05),且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bbL基因丰度与土壤C、N和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水分、P素和RubisCO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全氮和pH是影响cbbL基因丰度的关键因子.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和全氮是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因素.综上,了解土壤cbbL细菌丰度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对后期进一步揭示黄土高原雨养区土壤固碳的微生物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通过套样方踏查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宕昌县野生湿生扁蕾资源全面调查,旨在揭示其资源现状及蕴藏量,为其动态监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该县7个生态区,53个样地,265个套方,1060个样方中,发现分布有野生湿生扁蕾居群的生态区有3个,占调查总生态区的42.86%;样地有3个,占调查总样地的5.66%;套方有11个,占调查总套方的4.15%;样方有26个,占调查总样方的2.45%。分布面积约1.27 km2,药材蕴藏量3474.36 kg,经济量2605.77 kg,年允收量912.02 kg。植株性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11~2.86,农艺性状差异大,10个性状变异系数变幅23.08%~61.83%,侧根数变异最大,叶对数变异最小,单株鲜重和干重、花朵数、基部节间长等性状变异程度也均高于平均值。在海拔2234~2699 m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株高、茎粗、花朵数、单株重均呈增大趋势。湿生扁蕾受威胁及优先保护综合评价级别系数为0.60,受威胁级别为二级,保护等级为II级。以上说明宕昌县域内野生湿生扁蕾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但资源分布稀少,分布区域狭窄,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7.
董海超 《山东饲料》2013,(26):379-380
采用开采系数分区评价方法,利用梨树县含水层的富水性、降水入渗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将梨树县分区,对梨树县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梨树县各分区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产甲烷菌区系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以500 g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为发酵底物,分别添加0(对照)、0.1、0.2、0.3、0.4、0.5 g/kg的葡萄籽原花青素。体外发酵24 h后提取各发酵液总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0.2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降低了产甲烷菌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数量,添加0.3、0.4、0.5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增加了产甲烷菌的OTUs数量,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对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即对产甲烷菌的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2)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0.4、0.5 g/kg葡萄籽原花青素显著降低了广古菌门的丰度(P0.05)。在科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甲烷杆菌科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且在添加量为0.4 g/kg时丰度显著降低(P0.05); Methanomassiliicoccaceae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当添加量为0.3、0.4 g/kg时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甲烷短杆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4 g/kg时显著降低(P0.05),当添加量为0.5 g/kg时有回升的趋势,但是仍低于对照组;甲烷杆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4、0.5 g/kg时显著降低了该属的丰度(P0.05); Candidatus_Methanoplasma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有上升趋势,且当添加量为0.3、0.4 g/kg时显著增加了该属的丰度(P0.05);甲烷球形菌属的丰度随着葡萄籽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当添加量为0.3、0.4、0.5 g/kg时显著降低了该属的丰度(P0.05)。由此可知,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在门、科、属水平上均对奶牛体外瘤胃产甲烷菌区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桑叶黄酮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凡纳滨对虾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0、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的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0 d。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肠绒毛发育,增加肌层厚度,添加100 mg/kg桑叶黄酮组绒毛高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肌层厚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可增加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未添加组(P<0.05)。3)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弧菌属(Vibrio)与添加50、100和150 mg/kg桑叶黄酮组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各桑叶黄酮添加组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与添加100、150和300 mg/kg桑叶黄酮组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50 mg/kg桑叶黄酮可促进凡纳滨对虾肠道发育,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以Epichloё 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形成的带菌(E+)和不带菌(E-)植株为研究材料,将其种植在从甘肃玛曲、榆中和临泽采集的土壤中,温室培养8个月。分析在不同土壤中种植3、6和8个月后,E+和E-植物的地上干重;及植物建立后6和8个月的土壤碳、氮、磷、pH、细菌丰度、真菌丰度、土壤氮循环中涉及的关键细菌,旨在探究内生真菌侵染野大麦对宿主生境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内生真菌的存在显著提高了野大麦的干物质量;相同带菌情况下(E+或E-),临泽土壤中干物质量最高,玛曲土壤中干物质量最低;三种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两两间差异显著,而在榆中和玛曲土壤中E-植物的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内生真菌侵染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碳、微生物生物量碳、pH、细菌、真菌、反硝化细菌和氧化亚氮还原菌丰度的影响因土壤类型和植物生长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内生真菌对土壤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各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随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证实,Epichloё bromicola内生真菌侵染对野大麦生境土壤化学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且随着宿主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建议内生真菌对土壤的影响需长期实地研究,这有助于深刻理解驱动土壤性质变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