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本文根据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各个分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调查资料,对林分设置3个间伐强度处理,其密度分别为225株/hm2、525株/hm2、735株/hm2,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Gleason指数进行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改变林下光照环境,促进植物生长,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随着间伐强加的加大,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不同间伐强度区林下植物种类高于对照区1.1-1.4倍,不同间伐强林分林下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区。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中度间伐最为明显。三种不同间伐林分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灌木层,其倍数为10.7-11.5倍和2.3—4.8倍。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物的密度和盖度随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加大,在强度间伐区中可明显看出林下植物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2.
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地点,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研究在立地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各多样性指数中,灌木的Simpson指数D和草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受林分密度的影响最大。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科、属组成以及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物种均匀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它们均呈不同程度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鲁中山地50年生不同林分密度(1300~5800株/hm2)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鲁中山区侧柏人工林合理密度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样地共发现植物42种,隶属31科38属,灌木植物为优势品种。侧柏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样地间的变异性较强,而丰富度、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中等变异。随林分密度增加,侧柏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在林分密度为2600~3000株/hm2时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林下盖度、生物量和灌木层高度随林分密度增大也呈明显下降趋势。综合来看,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林下植被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大,在林分密度低于30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相对较好,有利于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郊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彩虹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139-142
为了探讨长沙市郊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笔者选取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标,对该地区的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灌木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为:枫香林>樟树林>杉木林>湿地松林,杉木林中多样性指数最小;均匀度指数为:湿地松林>樟树林>枫香林>杉木林。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均为:樟树林>杉木林>枫香林>湿地松林,均匀度指数在湿地松林中最小,与生态优势度相反。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基本高于草本层,除湿地松林外,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杉木林生态优势度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其他3种林分相反。  相似文献   

5.
抚育间伐可以有效改善林分质量,科学掌握间伐强度至关重要。以塞罕坝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抚育间伐强度状况的探讨,为分析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五台森林群落特征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小五台森林群落的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比较了各个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小五台山11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林下物种共有67种。其中,灌木19种,草本48种。灌木物种丰富度在各个群落中均小于草本层,尤其是落叶松林群落的差异更为显著;草本层以落叶松林、冷杉林为最大。物种多样性两种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栎林、山杨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他相对小些。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均匀度变化无规律。相似性上灌木层山杨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之间共有种最少,相似性最小;草本层相似性系数最大的是云杉桦木针阔混交林与白桦林、白桦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不同抚育强度对华北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求不同密度株数对华北落叶松的影响,通过抚育管理提高华北落叶松年生长量,采用标准地平均生长量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抚育强度对24年生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抚育强度对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材积的年生长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胸径、材积年生长量逐渐增加,当抚育强度为450株/hm2时,胸径和材积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而抚育强度对其树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管局下属6个林区的兴安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量化分析,探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物种多样性总数分布范围为0~28种,垂直结构上变化规律明显,草本层物种数最多,其次是灌木层,最小的是乔木层。群落丰富度最大的为阿里河西陵梯林场,主要是灌木层,草本层物种较多。最小的为克一河库亚林场的兴安落叶松群落,该群落草本层物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生长效应的影响,利用目标树中心样圆法,对关帝林区1998年之前进行过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处理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强,华北落叶松单木材积和生物量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无显著差异。抚育间伐对林分总的材积和生物量有明显影响,重度间伐会造成林分材积和生物量的显著减少。中重度抚育间伐会显著促进华北落叶松单木胸径的增长。采取中度间伐可以促进林分总生物量的增加,而为了大径材的生产可以采用重度抚育间伐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猫头刺、油蒿3种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9种,隶属10个科26个属,灌木层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草本物种相对丰富且数量较大,植物都是以相对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天然群落丰富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间的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70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在口蹄疫免疫过程中按1%添加剂量使用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Ⅶ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一天和免疫后14d、21d、28d和二免后28d,采血检测NK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投药组NK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Ⅰ、Ⅱ、Ⅲ组NK细胞数量高于Ⅳ、Ⅴ、Ⅵ组,Ⅱ组NK细胞数量最高,其中Ⅰ、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Ⅳ、Ⅴ、Ⅵ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除杂灌、松土抚育措施对柚木、林下植被的影响及柚木与林下植被的相互作用,笔者于造林后第2年在柚木幼林中布设了除杂灌(全砍与全铲)和松土(松土与不松土)抚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除杂灌、松土处理措施对柚木生长和林下植被生长影响显著:(1)全砍与全铲除杂灌处理相比,柚木树高、胸径分别减少39.2%和39.5%;林下灌木高度、盖度和干重分别增加32.6%、76.2%和184.0%,草本则分别增加36.8%、5.8%和39.3%;灌木和草本种类分别减少16.7%和50.0%。(2)松土与不松土措施相比,柚木树高、胸径分别提高13.5%和11.0%;对林下灌木及草本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但较除杂灌措施程度小。(3)柚木树高和胸径生长与林下草本盖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马铃薯新品系染色体构型及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以5个马铃薯新品系(NNS-01、NNS-02、NNS-03、NNS-04、NNS-05)及对照(MIN-021)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及SSR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马铃薯新品系的染色体构型明显不同,依次为7.66Ⅰ+7.52Ⅱ+6.82Ⅲ+1.21Ⅳ、4.72Ⅰ+11.02Ⅱ+3.2Ⅲ+2.91Ⅳ、5.26Ⅰ+10.2Ⅱ+3.82Ⅲ+2.72Ⅳ、8.39Ⅰ+7.32Ⅱ+6.51Ⅲ+1.36Ⅳ和4.96Ⅰ+8.06Ⅱ+5.74Ⅲ+2.43Ⅳ。利用筛选出的10对SSR适宜引物,对各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SSR多态性条带94个,多态性比率为72.23%;用特异性引物S 189建立了能明显鉴别5个新品系及对照材料的SSR指纹图;以GD值0.39为基准,将6个材料分成四类:新品系NNS-01和NNS-02为一类,新品系NNS-03和对照材料MIN-021为一类,NNS-04和NNS-05各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4.
用鸡胚培养法和血凝试验,测定了鱼腥草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共分为4组,第1组接种病毒尿囊液与中药鱼腥草混合液,HA滴度0。第Ⅱ组接种新城疫病毒尿囊液与盐酸金刚烷胺混合液,HA滴度5 log2。第Ⅲ组接种新城疫病毒尿囊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HA滴度9log2。第Ⅳ组不接种病毒尿囊液,不给药,HA滴度0。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对鸡胚无毒性作用;鱼腥草与病毒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将210只1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在ND免疫过程中按每公斤体重0.2 g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和免疫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和免疫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VII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1天和免疫后14天、21天、28天和40天翅下静脉采血检测N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后投药组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抗体达到峰值时平均高出20.2-1.6个滴度,其中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进行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31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RAPDs分析,结果表明:31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5大群,即旅群(IV-1组),La ,II群(IV-2A亚组),Reid群(IV-2B亚组),Lan,I群(IV-1组)和黄改群(IV-5和IV-6两组)和4个小群:I组的P138,II组的郑22,III组的综31和IV-4组的郑32和U8112,依据RAPDS的划分结果同依据系谱关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划分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大叶南五味子多糖的分级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大叶南五味子多糖单体。用乙醇为沉淀剂对大叶南五味子多糖进行分级,Sephadex柱色谱梯度洗脱分离各级多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糖含量、检测洗脱液吸光度值。乙醇分级沉淀结果显示从大叶南五味子多糖分到KPSⅠ~Ⅴ五个级分多糖,糖含量分别为76.51 %、78.36%、95.13%、92.41%、88.35%;Sephadex柱色谱对各分级多糖分离结果显示,KPSⅡ、Ⅲ、Ⅴ中所含多糖分子量基本一致,为纯多糖;KPSⅠ、Ⅳ中含有不同分子量多糖,其中KPSⅠ-1、KPSⅡ-1、KPSⅢ-1、KPSⅣ-6、KPSⅤ-1均为纯多糖。分级纯化的大叶南五味子多糖单体为其化学结构的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村域稻田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解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文星村稻田土壤肥力状况,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因子除pH、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小于10%,为弱变异外,其他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均为中等变异,有效养分硫、铁、锰等元素的变异相对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75%。主成分分析表明,可归为6个主要成分的22个评价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74.26%,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田区土壤的肥力标准概况。土壤综合肥力指标(IFI)值的得分为-1.7422~1.8230,聚类分析将其分为Ⅰ、Ⅱ、Ⅲ、Ⅳ 4个等级,所占样点比例分别为2.5%、52.5%、30%和15%。该方法能相对正确的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及丰缺度作出评价,为稻田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岛地区彩叶树种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丰富青岛地区彩叶植物种类,探索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引种到青岛地区的彩叶树种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途径。以引种到青岛地区的34种彩叶树种为评价对象,通过2个生长季节的露地栽培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观赏价值进行观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4 种彩叶树种根据综合评价分值高低共分为4 个级别,Ⅰ级(>4.0)为综合应用价值高的树种,共9种;Ⅱ级(3.5~4.0)为综合应用价值较高的树种,共10 种;Ⅲ级(3.0~3.5)为综合应用价值一般的树种,共11种;Ⅳ级(<3.0)为综合应用价值较低的树种,共4 种。建议综合价值高的树种在青岛市园林景观工程中重点推广应用,本研究首次对青岛地区彩叶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彩叶树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