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我国绝大部份茶园采用150厘米行距,26~33厘米株距的种植方式,每亩基本苗数5000株以下(即常规茶园)。常规茶园由于单位面积内苗数少,茶树在幼龄期群体覆盖度小,成园慢。从六十年代起,我国茶叶专家开展了对密植茶园的研究,并陆续发展了一批见效快的密植茶园,我省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有二十几万亩。笔者运用几年来对密植茶园速成丰产技术的研究资料,就茶园合理密植和密植速成丰产茶园效果、优缺点及科学管理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要使高山茶高产,与低丘、平地花园一样,必须加强茶园管理,积极发展速成密植茶园。目前高山茶单产低,除茶树萌发、生长较晚和冬冻严重外,茶园管理不善电是重要原因之一,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不密切。作者于1974~1975年曾到修水县眉毛山(海拔1100米)、黄龙山(海拔1450米)和永修县云居茶园(海拔800米)、庐山牯岭(海拔1100米)等地茶场调查,云雾茶单产不过20—  相似文献   

3.
矮化密植速成是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发挥其原有生长特性,进而取得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重要途径之一。茶树矮化密植  相似文献   

4.
<正> 推广速成丰产密植桑栽培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对密植桑园高产持续期的问题在认识上还不统一,同时,对密植桑的地上部分群体结构的调查过去较为重视,对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的调查则注意不够,而这对正确制定桑园的施肥与土壤管理措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们在进行速成丰产桑园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时,进行了以下两个调查。  相似文献   

5.
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矮化密植是茶树栽培上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所谓矮化密植是与现有单条播常规茶园相比较而言的。矮化,指用人为措施使树冠高度比常规茶园低三分之一左右,即将树高控制在65厘米左右;密植,指改单条播为多条播(一般为2~4条),每亩苗数比常规园增加3~5倍。实践证明,茶树矮化密植能获得“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明显效果,是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桑园土地生产率有下降趋势。因此,密植速成机械化桑园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方法。为此,日本各地的公立试验机构正在为桑苗的大量生产,密植桑园的简易建成及肥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口茶场25~40龄密植茶园,至今亩产在300斤干茶以上,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茶树密植,不仅提早投产,减少投资,增加收益;而且也能持久高产稳产。只要密植拿理,茶树是可以长寿的。  相似文献   

8.
无干密植形式桑园持续高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浙江全省各地县仿照广东的栽桑形式,种植了不少面积的无干密植桑但对这种型式及其密度等,蚕业科技界众说不一。为探索不同桑品种在不同密度无干密植下的产叶量,研究无干密植除速成的优点外,有否持续高产的经济效果,于1971年初春,在本所作了38个品种,3种密度的无干密植桑试验,我们间断地从种植起直至1982年春调查了各主要时期的产叶量和枝条数,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桑树按常规栽培方法,需要3—5年才能正式投产.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探讨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从1981年冬季开始,在丹阳县横塘乡冷甲村建立新桑园,连续三年进行大面积密植速成丰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丰城县尚庄公社根据县委发展茶叶生产规划,今冬新种茶园500亩,其中双条播常规茶园478.3亩,三条播密植茶园21.7亩。为了把茶园基础工作搞好,该社早在8—9月间即已规划好并用东方红拖拉机全面开垦深翻1.2—1.5尺,让土壤风化。现正进行开沟播种,双条播  相似文献   

11.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省蚕茶所茶树研究室于1979年试种几种规格的密植茶园,今年已是第四年,到7月31日止,春夏茶合计:多条密植(每亩6万株)0.226亩,每亩收获干茶576.2斤;四条密植(每亩2.5万株左右)0.592亩,亩产397.3斤;三条密植(每亩1.3万株)0.595亩,亩产293.9斤。目前,第三轮新梢还  相似文献   

13.
蚕茶动态     
茶树密植四年亩产干茶847斤1979年1月,我所试种0.226市亩密植茶园,规格为2.5×2.5市寸的单粒均匀排列,品种为福鼎大白茶,采用种籽直播。1980年1月(一足令)田间调查,实有茶苗  相似文献   

14.
王龙生  汪洋 《江苏蚕业》1991,(4):18-18,40
<正> “冷甲式”速成密植丰产桑于1981年冬立题研究建园。建园后,由于生产效益高,深受群众欢迎,也受到了蚕业界的关注,1984年进行了鉴定,对速成和丰产性能都作了肯定。但是立题研究后就给我们留下一个重大的课题:即亩栽2000株密度的桑园在我们这个地区高产能保持多久?在3~5年后,  相似文献   

15.
古市镇茶场成功的奥秘古市镇茶场是修水县西部贫困地区的一个乡级茶场。该场始建于1987年,由当地退伍军人黄烈猛私人借贷投资、承包开发。1987。年下半年采用台XIJ方法改造荒芜老茶园3O亩,1988年冬又新辟良种密植茶园40亩,共计茶园面积70亩。古市...  相似文献   

16.
全省茶树矮化密植速成研究小组座谈会,于三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在丰城县召开,到会有地、县试点单位的科研人员共12人,会议由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课题小组组长黄积安同志主持。会上总结了一年多来各试点研究成果,参观了丰城县铁路茶场试点,研讨了今后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椿茶场是我县的一个乡办茶场,创建于1981年。当年冬建茶园134亩,园地为缓坡丘陵山地,土质黄壤;播种规格:大、小行距分别是150Cm、24Cm,丛距18Cm均为四行密植茶园。十一年来,该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严格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商品经济规  相似文献   

18.
1977~1986年。我们采用0.3~6.2万株/亩共11种密度,研究了茶树密植免耕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证明:产量随密度增大而不断上升,产量递增率明显大于常规茶园,递增年限长2~3年,在高于常规茶园一倍左右的产量(亩产400公斤干茶)情况下稳定下来。经方差、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标准,y=185.41+0.00257x,相关系数r=0.9153。因此,在合理的技术指导和加强物质投入的基础上,茶树密植将是一项使茶叶产量迅速增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在我所密植茶园发现了茶长绵蚧(Chloropulvinaria floccifera),发生面积由起初部分试验田扩展到四周几十亩茶园。该虫繁殖数量大,虫口密度增长快,危害较为严重,给茶叶科学试验和生产带来很大影响。我所地处南昌市郊区,属红壤低丘陵地区。该虫在这种地理环境中一般不容易发生,过去也很少报道。为寻求  相似文献   

20.
<正> 密植速成丰产桑园的栽培技术早在1958年提出来了,由于当时的农业体制和农业结构等原因,肥培管理没有跟上,因此效果不明显,未能推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行,生产工作中注重效益,传统的第一年种桑、第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