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用相同品种和体重的4头育成猪,在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周后,将其中2头猪置于湿热环境中,应用DSI动物生理参数无线遥测系统研究了猪的体温节律性.结果表明:湿热环境下猪的体温和心率昼夜节律发生了明显变化,猪的体温最高并非出现在16:00~17:00,而是出现在22:00~23:00,且24 h内体温差达1.17 ℃;而猪的心率在24 h内无昼夜差异,呈现出持续性的高心率.  相似文献   

2.
李明堂  王清爽  于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35-22336,22340
[目的]探索黑龙江省戊型肝炎病毒(HEV)在家畜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usA),检测来自黑龙江省2个地区血清样品3月龄以上大猪719份、3月龄以下小猪840份、牛505份、羊515份HEV抗原和抗体阳性率。[结果]猪群抗体水平最高,猪群(89.71%)可能比其他种群更容易感染HEV(P〈O.001)。黑龙江省共检测出HEYAg阳性血清样品猪59份,牛3份,羊1份。与吉林、辽宁相比,黑龙江省猪群HEV感染率较高。[结论]黑龙江省猪群感染HEV较为普遍,且大猪感染率高于小猪。  相似文献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患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猪 1 1 71头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设不同年龄组 ,分别用氟苯尼考、远征配尼霉素、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 +远征配尼霉素、氟苯尼考 +复方新诺明进行治疗。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龄治疗组中 ,小猪、中猪、大猪、成年母猪的治愈率依次为 60 %,78%,93%,78%;以氟苯尼考与远征配尼霉素治疗组的疗效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预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趋势。[方法]将猪分为3类:易感猪S、发病猪I和退出猪R,拟合传染速率β(t)、恢复率γ(t)和病死率δ(t)的动态模型,建立该病流行的每天病猪数I(t)模型和健康猪数H(t)模型。[结果]通过比较,模型的理论传染速率β(t)、恢复率γ(t)和病死率δ(t)与实际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每天病猪数I(t)模型和健康猪数H(t)模型较符合实际。[结论]该数学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至2010年6月以来,对呼和浩特市开通养猪场发生的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从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液学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猪场母猪、仔猪、育肥猪共有1674头,发病的和疑似患病的占到28.6%,即478头。通过治疗之后,治愈率达到94.8%(454头),死亡24头,占5.02%。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直接镜检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对山西省太原、运城等市的部分规模化猪场和养猪户的6 500多头猪进行了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率为79.6%,发病率为10%~20%。  相似文献   

7.
采取新鲜血液压片相衬观察和末梢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法,对河南省新乡地区3000头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且对体温升高、镜检附红细胞体感染强度为 病猪的血液,分别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为46.33%,死亡率为13.88%,隐性感染率为55.93%(755/1350).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呈现菠萝样;染色血片观察附红体在红细胞表面及边缘呈各种形式排列,可见强折光性发亮的圆形小体;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附红体寄生的红细胞凹陷区,有大、小球体,有的小球体与大球体相连.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增加,血糖、血清总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藏猪和杜藏猪(杜洛克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F1代)的生长和胴体性状及肉质指标等表型差异,并分析背最长肌中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藏猪种质资源利用及猪脂肪沉积规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藏猪和杜藏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长、体高和胸围等生长性状,屠宰率、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以及pH、肉色、蒸煮损失及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指标;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在2种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杜藏猪的左胴体重、右胴体重、屠宰前重、胴体长、体长、体高、管围和胸围均高于藏猪,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眼肌面积(33.00±3.84 cm2)也显著大于藏猪(16.83±1.81 cm2),背膘厚(13.15±2.48 mm)则显著低于藏猪(22.83±2.80 mm),藏猪与杜藏猪的皮厚、腹围和屠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杜藏猪肌肉的pH-24 h、熟肉率、剪切力和含水率显著高于藏猪肌肉,而杜藏猪肉色的a-24 h值(10.30±1.06)和肌内脂肪含量[(2.48±1.44)%]显著低于藏猪。除GHR基因外,其他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杜藏猪低于藏猪,其中,ADIPOQ基因和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藏猪,IGF1基因、TNFa基因和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藏猪(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HR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杜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ASN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GF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藏猪背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杜藏猪的肉质性状与藏猪相似,但杜藏猪具有更佳的生长性能,说明以杜洛克为父本与藏猪母本杂交得到的杜藏猪具有更优的生产效率。藏猪和杜藏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有关,即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受多种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国产新兽药达氟沙星对人工感染仔猪伤寒和霉形体肺炎的疗效。每个疗效试验用仔猪105只,随机分为达氟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对照组,强力霉素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动物15只。当感染猪出现典型症状时,达氟沙星3个剂量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2.5ml,1.25mg,0.625mg,0.625mg及恩诺沙星组按2.5mg肌肉注射,每日2次,强力霉素按每千克体重3mg肌肉注射,每日2次。结果表明:达氟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组、强力霉素组连续用药4d,对仔猪副伤寒的治愈率分别是100%、80%、33.3%、80%、53.3%、而感染(阳性)对照组的死亡率为66.7%;达氟沙星3个不同剂量组、恩诺沙星组、强力霉素组连续用药5d,对霉形体肺炎的治愈率分别是100%、80%、93.3%,肺部病变率分别是20%、40%、60%、20%、60%,而感染(阳性)对照组的死亡率为40%,肺部病变率为1005。  相似文献   

10.
选择生猪供求比率、生猪价格波动率、猪粮价格比、仔猪与白条肉价格比、合同违约率、政策的满意度等指标评价生猪市场风险,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生猪市场风险总指数,并利用2 000~2 010年的有关数据,对湖南生猪市场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评价生猪市场风险的科学方法,为生猪市场风险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64头杜洛克、长白、八眉和关中黑猪的二、三元杂种猪的主要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杂种猪的肌肉pH、系水力、嫩度、总色素和熟肉率等与其母本品种(八眉猪和关中黑猪)比较,无明显差异;以杜洛克为父本、八眉猪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较以长白为父本、关中黑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肉质性状、尤其在肌纤维和品味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当前政府对生猪的监管停留在标签式耳标的被动监管上,但由于监管滞后经常出现死猪被丢弃的恶性事件发生,为了解决监管部门对生猪存亡状态远程监管难的问题,同时便于养殖企业监测生猪的心率,对异常心率的生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笔者设计一种集生猪心率采集及生猪存亡判断的远程监测系统。【方法】系统采用无线传感网的数据传输架构模式,由智能耳标、路由节点、网关、远程服务器、猪场监测中心、政府监管部门监测中心组成。智能耳标采集数据通过无线Zig Bee网络经路由节点,由网关中的GPRS模块将数据经由Internet转发至远程服务器中,软件系统自动对数据异常生猪报警。参考人用穿戴式心率监测的设计,采用光电心率测量法,使用LED及光感应器,结合滤波电路、放大电路设计了心率传感器。同时为确定LED的发光波长及光感应器的感应波长,通过采集不同体重杜长大猪耳处血液样本,运用郎伯比尔定律,利用分光光度计研究生猪血液中(Hb O2)与脱氧血红蛋白(Hb)对光谱吸光度规律,从光电心率测量法的原理出发,分析心率传感器在运动状态下测量不精确的原因。此外结合生猪的睡眠习性利用姿态传感器MPU6050中的DMP(Digital Motion Processor)获取稳定的姿态数据,并识别心率传感器采集的不准确的数据。最后采用具有Zig Bee协议的CC2530通过自带的ADC转换器、I/O模拟IIC通信协议实现心率传感器、MPU6050的数据读取,并通过Zig Bee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用其PM2(睡眠)模式降低功耗,制成集心率与姿态的监测为一体的耳标佩戴在猪耳上。【结果】研究表明从Hb O2与Hb对光谱吸光度规律观测,同时考虑到电子元件的成本、通用率,对生猪生活影响等因素,560 nm光用于生猪光电式心率测量效果明显。生猪心率传感器采用该波长光对生猪心率测量与传统人工测量方法对比,心率误差为0.9%,由于生猪卧睡时间占75%以上并且基本只在进食前后活动,因此心率传感器可较长时间对生猪进行监测,尤其是利用MPU6050监测运动情况,故该系统可实现对生猪静态下进行心率监测、动态下进行姿态监测,当在静态下无心率数据则代表生猪死亡。【结论】由于该耳标质量轻、体积小、功耗低、测量准确,可以较为便利地实现在静态下对生猪进行心率监测和动态下的姿态监测,即实现了生猪存亡状态监测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生猪心率的长期监测。改变了传统RFID耳标的被动监测模式,对改善生猪的福利水平及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部分地区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湖北省部分地区猪场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率,采用副猪嗜血杆菌间接血凝对湖北3个不同地区猪场的45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平均阳性率为21.7%,其范围为0~58.0%.表明该地区猪场有副猪嗜血杆菌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牛至油在生长育肥猪养殖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体况健康、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育肥猪198头,按体重接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试验1组(饲喂普通312料,CK)、试验2组(在普通312料中添加500mg/kg牛至油)和试验3组(在普通312料中添加200mg/kg牛至油),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2头猪,研究牛至油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日粮中添加牛至油500mg/kg可降低猪的腹泻率、发病率和死淘率,分别降低0.6百分点、0.59百分点和1.45百分点;同时可增加猪的日采食量、促进生长,其日增重达762.48g/头,料肉比为2.37。日粮中添加牛至油200mg/kg对猪只健康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但生产性能表现不佳。  相似文献   

15.
对育肥猪进行蠕虫清生长剂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从苗猪开始饲喂本生长剂,生长速度提高32%,缩短育肥期3个月,每头猪节约50元;防病、驱虫效果明显;直接拌料,省去了其它类添加剂先驱虫,后健胃的麻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野家杂交猪仔猪成活率,发展野家杂交猪养殖产业,现就野家杂交猪仔猪的猪舍环境控制、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免疫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法对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汉普夏及24系种猪进行选育,经过10a6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各希性能指标均达育种目标。所选种猪具有高繁殖率、高生长率、高质、高效的特点;母系种猪(长白、大白)有发情明显、温驯、受胎率高、产活仔数多,长白猪平均窝产活仔10.37头,大白猪平均窝产活仔10.86头。21天龄窝质量,长白猪为54.23kg,大白猪为58.81kg。父系公猪生长速度快,测定  相似文献   

18.
何鑫淼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24-9624,9683
[目的]为民猪的保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皮特兰猪为父本,以民猪为母本,通过杂交得到皮民杂交猪,达90 kg体重时进行屠宰试验,并对其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皮民杂交猪瘦肉率、眼肌面积、剪切力较民猪均有显著提高,而含水量、肉色与民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系水力、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较民猪低.[结论]皮民杂交猪能够很好地继承民猪的优良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切实做好河南省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在临床上使用范围、安全性、有效性的调查及免疫效果的评估工作,更好地利用疫苗免疫技术预防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和流行,在洛阳、新郑等20个市(县、区)、40个猪场进行了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临床应用,并随机抽取了其中338份血清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河南省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73.67%,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87.57%。不同厂家疫苗对猪免疫后抗体合格率不同,不同年龄段的猪免疫后抗体合格率不同,不同疫苗种类对猪免疫后抗体合格率不同,对猪免疫次数不同其抗体合格率也不同。以上情况可能与不同厂家疫苗质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北京市密云地区肉牛、羊、猪、犬布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2009-2010年抽样检测14个乡镇的41个养殖(场)户1万1803份样品,除奶牛免疫了布病疫苗未检测外,其余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因为全县对布病的检疫净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所以2007-2010这4年里未发生肉牛、羊、犬、猪布病的疫情,进一步做好布病的检疫净化工作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