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0、0.5、2.5、5.0 mg kg-1的68%代森锰锌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和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5 mg kg-1)的代森猛锌可促进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增殖,土壤呼吸作用增强;高浓度的代森锰锌则抑制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增殖,土壤呼吸作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强;但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农药的量不断减少,各浓度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及呼吸作用都趋于与对照组相一致。而且根据危害系数法的分级方法计算,代森锰锌属于无实际毒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2.
兽用抗生素因其具有防病、促生长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而在畜禽粪便发酵生产沼气的过程中,残留在畜禽粪便中的抗生素可能会抑制沼气发酵过程。该文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自行设计的恒温厌氧发酵装置,研究了外源添加恩诺沙星(ENR)对猪粪厌氧发酵过程中水解酶活性及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 mg·kg?1、60 mg·kg?1和120 mg·kg?1恩诺沙星条件下,猪粪厌氧发酵初期不同浓度恩诺沙星对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厌氧发酵的前15 d,添加20 mg·kg?1恩诺沙星对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P0.05),添加60 mg·kg?1和120 mg·kg?1的恩诺沙星对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P0.05);猪粪厌氧发酵后期,恩诺沙星对纤维素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在发酵产气速率增长期的第5~11 d和21~31 d,添加20 mg·kg?1、60 mg·kg?1和120 mg·kg?1恩诺沙星对沼气产气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在发酵的第31 d后,添加各浓度恩诺沙星对沼气产气速率影响不大。在整个50 d的厌氧发酵过程中,与不添加恩诺沙星的对照相比,添加20 mg·kg?1、60 mg·kg?1和120 mg·kg?1恩诺沙星处理的总产气量分别减少7.38%、12.08%和15.77%。可见,恩诺沙星影响了猪粪厌氧发酵过程中水解酶活性和沼气产气速率及产气量,在厌氧发酵不同阶段,恩诺沙星对不同水解酶活性和产气速率影响也不同。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无害化处理含恩诺沙星的畜禽粪便及提高厌氧发酵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四环素溶液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种植条件下,不同浓度(0.3,0.6,0.9mg/kg)的外源四环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数量的影响,以评价其环境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壤中加入四环素后,不同浓度的四环素药物对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在27d达到最低,为空白的6.25%~11.97%;而对土壤代谢商qCO2却表现出明显的激活作用,7d达到最高,为空白的550%~622%,且微生物活性的受抑制—激活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处理浓度成负相关,50d后施药土壤和对照组土壤的代谢商qCO2基本趋于一致。土壤中加入四环素后,各浓度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4种农药对枇杷园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杀灭菊酯、阿维菌素4种农药对枇杷园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并对4种农药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经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效果未见恢复。经杀灭菊酯和阿维菌素处理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呈现"抑制-恢复-激活"趋势;抑制作用随农药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但7d后磷酸酶活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活,35d达到最高值;高浓度杀灭菊酯和低浓度阿维菌素显示出较强的激活作用。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期表现为轻微激活,5d后出现抑制作用,12d后基本恢复正常,接近对照水平。通过安全性评价可知,供试4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较小,为无毒害或无实际危害的农药。  相似文献   

5.
土霉素及镉污染对土壤呼吸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饲料工业以及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抗生素和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同时存在的几率不断增大。为了分析抗生素和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土霉素(OTC)与镉(Cd)为污染物,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土霉素(OTC)与镉(Cd)单一处理及复合污染对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kg重金属镉单独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作用,且显著抑制了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对3种酶活性平均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1mg/kg土霉素显著激活土壤微生物呼吸,50和200mg/kg土霉素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激活的规律。各处理浓度下的土霉素对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当土霉素的浓度为1和200mg/kg时,其与10mg/kg镉的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3种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为拮抗作用,但当土霉素的浓度为50mg/kg时,与10mg/kg镉的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3种酶活性的影响则主要为协同作用。微生物呼吸对土霉素与镉胁迫更为敏感,最高抑制率和激活率分别可达98.98%和300.82%,土壤酶活性受土霉素和镉污染的影响要弱于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经0.1、1mg.g-1和10mg.g-13个浓度磷化铝熏蒸处理后,供试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磷化铝处理土壤后,各个浓度的磷化铝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具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一段时间后低浓度(0.1mg.g-1)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恢复至对照水平。磷化铝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低浓度处理对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抑制作用不明显,而高浓度(10mg.g-1)处理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各浓度处理初期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为抑制或激活作用,但到第30d,恢复至对照水平。这说明,施入常规剂量的磷化铝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农药哌虫啶在三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与淋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烟碱类新农药哌虫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哌虫啶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浓度为1、5和10 mg kg-1的哌虫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1.28 ~7.30 d.哌虫啶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与浓度正相关.施药后哌虫啶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具有激活作用,3 d后,哌虫啶开始抑制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施药后5 d内,哌虫啶促进了真菌的生长繁殖,10 d后表现为抑制真菌数量,有先促进后抑制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趋势.哌虫啶施入土壤后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碱性磷酸酶较酸性磷酸酶更敏感,哌虫啶具有抑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一直延续至试验的第20天;施药处理组对脲酶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烈;哌虫啶对土壤脱氢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哌虫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影响作用较弱.总之哌虫啶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较短,属于易降解农药,10 mg kg-1浓度的哌虫啶对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哌虫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烟碱类新农药哌虫啶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动态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哌虫啶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浓度为1、5和10 mg kg-1的哌虫啶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1.28~7.30 d。哌虫啶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与浓度正相关。施药后哌虫啶对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具有激活作用,3 d后,哌虫啶开始抑制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施药后5 d内,哌虫啶促进了真菌的生长繁殖,10 d后表现为抑制真菌数量,有先促进后抑制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趋势。哌虫啶施入土壤后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碱性磷酸酶较酸性磷酸酶更敏感,哌虫啶具有抑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一直延续至试验的第20天;施药处理组对脲酶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烈;哌虫啶对土壤脱氢酶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哌虫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影响作用较弱。总之哌虫啶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较短,属于易降解农药,10 mg kg-1浓度的哌虫啶对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来源畜禽粪的养分和污染物组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畜禽粪中养分和有害物质的状况直接影响其利用价值。本文从浙江省采集了155个代表性畜禽粪样(包括93个猪粪样,31个鸡粪样,18个鸭粪样和13个牛粪样),采用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营养物质、重金属元素和抗生素残留含量。结果表明,畜禽粪中Cd、Cr、Hg、Ni和Pb等重金属含量较低,但Cu和Zn含量普遍较高。Cu、Zn和As含量分别在18.56~1 788.04 mg·kg-1、12.46~10 056.68 mg·kg-1和0.69~76.43mg·kg-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525.38 mg·kg-1、897.14 mg·kg-1和10.01 mg·kg-1。与我国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的国家标准(GB4284—84)相比,Cu、Zn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53.55%、43.87%和0.65%。畜禽粪中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等抗生素的残留含量分别为0~16.75 mg·kg-1、0~29.60 mg·kg-1和0~11.63 mg·kg-1,平均残留含量:土霉素(5.10 mg·kg-1)>金霉素(2.17 mg·kg-1)>四环素(2.01 mg·kg-1)。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检出率分别为61.29%、72.90%和69.03%。N、P和K等营养元素含量分别在9.80~43.60 g·kg-1、7.98~54.30 g·kg-1和8.76~35.20 g·kg-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3.63 g·kg-1、24.81 g·kg-1和20.72 g·kg-1;P/N在0.40~2.98之间,平均为1.08。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P、K、Cu、Zn、As和抗生素残留量明显高于农户家庭小规模养殖的畜禽粪。规模化养殖场中,猪粪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高于其他畜禽粪。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中高含量Cu、Zn和抗生素的残留要求畜禽粪应限量施用,或在施用前进行适当前处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恒温通气培养法,以北京大棚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使用熏蒸剂土壤为对照,研究4种熏蒸剂[氯化苦(Pic)、1,3-二氯丙烯(1,3-D)、二甲基二硫(DMDS)和威百亩(MS)]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熏蒸剂处理均能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熏蒸处理后敞气0 d时,Pic、MS、DMDS和1,3-D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累积量分别为47.55 mg·kg-1、42.15 mg·kg-1、40.34 mg·kg-1和32.02 mg·kg-1,较对照(29.97 mg·kg-1)分别增加58.67%、40.65%、34.61%和6.87%。敞气后14~84 d,Pic、DMDS和MS处理DON含量仍持续上升,1,3-D和对照变化不大,各处理之间DON含量差异显著。4种熏蒸剂处理后短时间内,土壤中可溶性氨基酸(DAA)与对照相比大幅上升,在熏蒸后7 d达到最大值,其中Pic处理的上升幅度最大,为12.87 mg·kg-1,对照DAA含量最低,为5.74 mg·kg-1。4种熏蒸剂处理之后,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其中Pic处理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最强,敞气后0 d,Pic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69.39%和70.95%,MS和DMDS次之,1,3-D的杀灭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探讨了广州市某绿色蔬菜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化合物的检出率除洛美沙星为85%以外,其余均为100%,平均含量为0.80~24.95μg.kg-1,以诺氟沙星(24.95μg.kg-1)为主,其次为环丙沙星(15.40μg.kg-1)和恩诺沙星(7.68μg.kg-1)。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总含量在7.15~122.25μg.kg-1之间,主要分布在50~100μg.kg-1之间,平均为48.85μg.kg-1。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高于绿色蔬菜基地土壤。同一基地不同蔬菜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但化合物组成特征差异不大。研究区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低于兽药国际协调委员会(VICH)筹划指导委员会的抗生素生态毒性效应触发值(100μg.kg-1),表明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同时测定有机肥料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13种抗生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仪器分析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3种抗生素在50~1 000 ng/mL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检出限在0.02~0.04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在69%~111%之间,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可用于有机肥料中13种抗生素残留的同时检测。运用该方法在有机肥料实际检测中发现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土霉素等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3.
田耀武  王宁  刘晶 《核农学报》2016,(12):2418-2424
为了探索添加莎草后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发生机制,采用室内控制试验,向培育土壤内添加莎草碎片、增施氮磷元素,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微生物量、土壤δ_(13)C值,计算土壤中"新碳"(源于莎草的)和"旧碳"(土壤原有的)的含量。结果表明,75 d后,对照组SOC降低了11 mg·kg~(-1),氮磷营养组SOC降低了10 mg·kg~(-1),莎草组SOC含量先升高而后下降(最终降低了44 mg·kg~(-1)),莎草+氮磷营养组SOC含量先升高而后下降(最终增加了75 mg·kg~(-1))。土壤δ_(13)C值的变化说明土壤添加莎草后,"旧碳"分解速率加快,诱导了激发效应的发生。添加莎草组中,77.8%的莎草被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掉,22.2%转化成"新碳"固定到土壤中。除去激发效应消耗的土壤碳(144 mg·kg~(-1)),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30 mg·kg~(-1);莎草+氮磷处理中,64.0%的莎草被呼吸作用消耗掉,36.0%被固定于土壤中,除去激发效应消耗的94 mg·kg~(-1),总土壤有机碳增加了68 mg·kg~(-1)。莎草处理中,土壤激发效应损失的碳量占莎草分解碳量的37.0%,植物+氮磷处理仅占29.3%,土壤激发效应损失的"旧碳"量远低于莎草呼吸作用损失的碳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土壤添加莎草后激发效应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模拟酸雨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在农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布设4个区组,每块区组随机设置4个模拟酸雨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A1(pH=6.7)、A2(pH=4.0)、A3(pH=3.0)、A4(pH=2.0)。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不同酸雨强度的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进行土壤呼吸速率观测,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技术(BaPS)测定不同酸雨处理的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田各处理间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田高强度模拟酸雨A4处理明显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P〈0.05)。就冬小麦-大豆轮作生长季而言,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26±0.11)、(2.31±0.20)、(1.91±0.09)、(2.03±0.17)μmol·m-2·s-1。冬小麦田A1、A3、A4处理间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强度模拟酸雨抑制了大豆田土壤CO2产生速率;大豆田A1、A3、A4处理的硝化速率测定均值分别为(191.6±36.1)、(261.6±36.3)μg·kg-1·h-1和(255.2±45.1)μg·kg-1·h-1,这3个处理的反硝化速率均值分别为(172.8±19.8)、(216.0±45.7)μg·kg-·1h-1和(216.3±44.6)μg·kg-·1h-1。研究表明,模拟酸雨强度升高未显著影响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高强度模拟酸雨(pH=2.0)降低了大豆田土壤呼吸速率和CO2产生速率,但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3种控释肥对土壤氮素硝化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具有明显控制氮素释放的作用。在培养的前23d,控释肥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低于尿素处理,而后则高于尿素处理。各肥料处理土壤NO3--N含量均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但不同肥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8d培养期间,施入控释肥的土壤反硝化氮损失量为30.33~30.91mg N·kg-1土,比施加尿素处理土壤低13.83~14.41mgN·kg-1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控释肥降低氮肥的反硝化损失达3.45~3.60个百分点。控释肥处理土壤N2O累积释放量约为15.71~20.45mgN·kg-1土,比尿素处理高0.86~5.60mgN·kg-1土,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畜禽废物中的抗生素可造成土壤及水体的抗生素污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了广州市代表性养殖场畜禽废物、施用畜禽粪土壤和鱼塘水中尼卡巴嗪、喹乙醇、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含量。结果发现:猪粪、鸡粪中抗生素含量最高的均为四环素类,分别为123.76、14.59 mg.kg-1;含量最低的均为氯霉素类,分别为2.35μg.kg-1、0.08 mg.kg-1;小猪猪粪中抗生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大猪。鱼塘水中抗生素含量较高的是四环素(5.16μg.L-1)与磺胺对甲氧嘧啶(4.78μg.L-1),土霉素在所有样点中均未被检出。施用禽畜粪土壤中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含量较高,分别为70.40、49.77μg.kg-1;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甲砜霉素、氯霉素、喹乙醇均未被检出。粪样中的抗生素可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抗生素污染,TCs、QNs和NCZ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的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17.
氮是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需营养元素,而氮矿化表征了土壤供氮能力。通过盆栽实验,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添加硝化抑制剂和秸秆条件下,潮棕壤碳氮矿化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施氮量N 0.1 g·kg~(-1)的单施氮肥处理(NF)相比,氮肥配施1%硝化抑制剂(NFI)的土壤铵态氮提高32%,而硝态氮降低53%。氮肥与施用量为5 g·kg~(-1)的秸秆配施(NS),土壤氮素总矿化速率增加36%,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51%,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36%,同时显著增加了土壤总PLFA以及细菌、真菌、真菌/细菌和革兰式阴性菌(P0.05),土壤呼吸熵降低50%。与氮肥配施秸秆处理(NS)相比,氮肥、秸秆和硝化抑制剂配施处理(NSI),土壤铵态氮提高33%,硝态氮下降47%。综上所述,氮肥和秸秆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配施1%(N)硝化抑制剂后降低土壤硝化速率,增加土壤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中国典型红壤和黑土中外源铅(Pb)、镉(Cd)在单一和复合污染下的稳定化过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Pb、Cd稳定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mg·kg-1Pb、1.0mg·kg-1Cd或1.0mg·kg-1Cd+500mg·kg-1Pb条件下,各种土壤有效态Pb、Cd含量在培养前期迅速下降,随后变化减缓,培养30d后基本达到平衡。利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对Pb、Cd稳定化过程进行拟合,在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有效态Cd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12.7%~37.3%;有效态Pb的平衡浓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土样中降低78.3%~96.2%,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外源Pb、Cd的有效性(P〈0.05)。在铅镉复合污染中,Pb的存在提高了土壤中Cd的有效性,而Cd对Pb的影响较小。与黑土相比,红壤上外源Pb、Cd稳定化速率较小,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长,且有效态Pb、Cd的平衡浓度较高。因此,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通过提高红壤和黑土上有机质的含量能够显著降低外源重金属Pb、Cd的有效性,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用含不同剂量金霉素和喹乙醇的猪粪饲喂锦鲤,分别测定摄食10、20和30d时肌肉组织中抗生素含量、体表和消化道微生物数量,试验结束时对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猪粪中金霉素和喹乙醇在养殖水体中溶出存在较大差异,从试验第1d到结束养殖水体中喹乙醇浓度Ⅲ和Ⅳ组分别为0.05-0.32mg·kg^-1和0.12~0.70mg·kg^-1,锦鲤肌肉组织中喹乙醇浓度Ⅲ和Ⅳ组在试验的10、20和30d分别为1.87、5.25、3.83mg·kg^-1和2.96、4.33、mg·kg^-1。没有在水环境和锦鲤体内检测到金霉素。锦鲤体表和消化道微生物随着加样次数增加,数量也急剧上升。猪粪中的成分能显著降低SOD酶活性,增加MDA含量,而加入金霉素和喹乙醇也未能使锦鲤肝脏SOD活性和MDA含量恢复到机体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10年3-10月在冬小麦-大豆轮作期对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5cm深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测定,以研究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大豆生长时段,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小麦生长时段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0±0.14和2.40±0.29μmol.m-2.s-1,大豆生长时段分别为2.82±0.28和3.50±0.52μmol.m-2.s-1。冬小麦生长时段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无显著差异,但大豆生长时段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最明显的阶段在大豆开花期(7月下旬-8月中旬)。利用温度影响函数(指数函数)和湿度影响函数(二次函数)耦合的模拟模型进行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回归分析,得出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湿度可以共同解释25.3%的土壤呼吸变异(R2=0.253,P<0.05),翻耕条件下二者可以共同解释44.0%的土壤呼吸变异(R2=0.440,P<0.01)。可见,一方面,耕作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种植作物而异,与翻耕相比,免耕显著降低了大豆田土壤呼吸,但对冬小麦田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免耕下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比翻耕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