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文已证明La(Ⅲ)与查尔酮合成酶(CHS)多肽链上O或者N原子发生作用,进而影响CHS分子内部酪氨酸(Tyr)、色氨酸(Trp)残基,导致CHS微结构改变。但随着La(Ⅲ)浓度的改变,Tyr和Trp残基随之发生改变的机理尚不清楚。CHS分子中的Tyr及Trp残基有内源荧光,同步荧光光谱是研究蛋白质与外源物质作用的有效方法。鉴此,本文以不同剂量La(Ⅲ)和UV-B辐射胁迫处理后的CHS为研究对象,运用同步荧光光谱(波长差(Δλ)=70nm),初步研究了La(Ⅲ)和UV-B对CHS分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实验法研究了稀土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max)幼苗体内O2^-和H2O2积累、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变化和叶绿素(chl)光氧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a(Ⅲ)可降低大豆幼苗体内的O2^-和H2O2含量、提高AsA—POD的活性,从而减轻光氧化作用对大豆幼苗chl的降解及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应用RT-PCR技术研究了6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的查耳酮合成酶(CHS)基因转录对UV-B照射以及过氧化氢(H2O2)、D/L-NG -一甲基精氨酸(D-NAME、L-NAME)和2-苯基-l-4,4,4,4-四甲基咪唑啉-1-烃氧基-3-氧化物(PTIO)等化合物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在6个株系中,Fah1-2突变株UV-B伤害最为敏感,而野生型WS2对UV-B伤害耐受力最强;在15 μmol/m2/s UV-B照射2 h,CHS基因转录产物明显增加,但24 h后消失。H2O2对CHS基因转录没有显著作用,D-NAME 和L-NAME能抑制CHS在UV-B照射下表达转录的增加,而PTIO对CHS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很弱。据此认为,CHS基因对UV-B照射响应的表达和转录不受NO和H2O2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以美香桃为试材,于果实着色前用25 mg/L 的脱落酸(ABA)溶液喷施叶片,研究了ABA 处理促进桃果皮着色的效果以及对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ABA 处理对果实单果重、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影响不显著, 但明显改善果实着色,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增加了39.48%,果面光泽明亮度(L*值)和色调角(h*值)分别下降了6.86% 和18.64%,红绿色差指标(a*值)增大了134.19%。ABA 处理显著促进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的上调表达以及类黄酮葡萄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FR)、花色素合成酶基因(LDOX)的提前表达。据此推测,ABA可能参与了桃果实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对花色素苷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La与UV-B辐射胁迫对大豆叶片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稀土La(Ⅲ)对紫外辐射(UV-B: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尤其是对叶绿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a(Ⅲ)处理下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片层排列整齐、有序、清晰;UV-B辐射胁迫下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紊乱、膨胀甚至模糊不清,高强度UV-B辐射(T2)对叶绿体的影响大于低强度辐射(T1);而La(Ⅲ)能够影响UV-B辐射胁迫下叶绿体在细胞环境内的空间分布,减轻UV-B辐射对叶绿体外膜的破坏,使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变得有序清晰,且对低强度UV-B辐射(T1)的缓解效果优于高强度(T2)。  相似文献   

6.
付凤玲  阎雨  刘卫国  李晚忱 《核农学报》2011,25(6):1107-1116
自然界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着海藻糖。海藻糖不仅能在正常情况下为生物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贮备,更能在干旱、高热、低温等逆境胁迫下通过大量积累来帮助生物体抵御逆境伤害。因此,对海藻糖积累及其合成途径关键酶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研究以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Maxi...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在花卉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关键,通过基因工程使花色发生变化已经在商业中运用。生物碱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化合物等一类活性物质共同作用使植物的花色更具观赏性,目前,在花色改良上应用较多的是类黄酮色素,其研究机理也较为清楚。本文主要介绍了F3'5'H(类黄酮-3',5'-羟基化酶)和F3'H(类黄酮-3'-羟基化酶)的生物合成途径,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对花色修改的作用,综述了目前花卉转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和花色素合成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同时简单介绍了目前改良花色的几种策略和就其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做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类黄酮化合物合成的第一关键酶。为了获得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 Lévl.)CHS基因,本研究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金龙胆草CHS基因的DNA和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PCR检测该基因在花期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对应部位的相对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获得的CHS基因DNA全长2 098 bp,包括2个内含子;cDNA全长为1 692 bp,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1 197 bp),编码399个氨基酸,包含查尔酮合酶的标志性序列,命名为CbCHS(GenBank登录号:KJ155749)。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金龙胆草CbCHS基因与已报道的其它植物的CHS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相似性(最高为95%)。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叶和茎的表达量最高,相对表达量分别达到87.03%和98.33%,表达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根中CbCHS基因表达量最少,相对表达量仅为9.43%,表达量与其余部位具有显著差异(P0.05)。花青素含量也以茎和叶中最高,根中微量,表明CbCHS基因与花青素的蓄积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首次克隆了金龙胆草CbCHS基因的全长DNA及cDNA序列,研究了其在花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差异及与花青素的含量关系,为进一步研究CbCHS基因对金龙胆草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对植物类黄酮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V-B辐射增强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介绍了UV-B辐射胁迫下植物应激合成与累积类黄酮的特征,考察了类黄酮在抵御UV-B辐射胁迫中的生态生理作用及其机理,探讨了类黄酮与其他抗UV-B辐射机制的关系,分析了未来该研究工作的若干取向。  相似文献   

10.
单/间作条件下氮肥水平对水稻总酚和类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主栽杂交稻合系-41和优质糯稻黄壳糯间作条件下,高氮供应(N300)对易感病品种黄壳糯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生物量、产量和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供应(N300)显著降低了单作黄壳糯的生物量、产量及体内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增加了稻瘟病发生的严重程度;而对间作黄壳糯产量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影响,对类黄酮含量的降低及稻瘟病发生的增加不及单作显著。在低氮供应 (N180)下,合系-41与黄壳糯间作中黄壳糯较其单作明显提高了的生物量和产量,提高了间作黄壳糯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了稻瘟病发生。黄壳糯叶片中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与稻瘟病的发生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稀土对UV-B辐射胁迫下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采用水培法研究Ce(Ш)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Glycinemax)幼苗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脱落酸(AB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CeCl3处理显著增加了大豆幼苗叶片背面近轴气孔密度,高剂量UV-B(0.45W·m^-2)处理降低了气孔密度,与CK达显著差异;Ce(Ш)+UV-B处理减轻了UV-B胁迫引起的气孔密度下降。动态曲线显示,较之CK,20mg·L^-1CeCl3提高了大豆幼苗的Gs,UV-B辐射使Gs下降,Ce(Ш)+UV-B处理下Gs的下降趋势得到缓解,且最终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与CK相比,UV-B辐射导致ABA、H2O2积累,CAT活性提高,Ce(Ш)处理降低了UV-B辐射造成的ABA和H2O2的积累,提高了CAT活性。结果表明,Ce(Ш)处理减轻了UV-B辐射对大豆幼苗水分代谢的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As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采用露天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As(Ⅲ)污染土壤上,添加粉煤灰和碳酸钙对小麦成熟期产量及其性状、小麦根、茎叶和籽粒A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粉煤灰和碳酸钙对土壤As(Ⅲ)污染修复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100g·kg^-1的粉煤灰或1.0g·kg^-1的碳酸钙能使小麦株高、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增加。与对照相比,在As(Ⅲ)污染土壤上,100g·kg^-1的粉煤灰处理显著地增加了小麦产量(P〈0.05),极显著地降低了小麦籽粒As含量(P〈0.01);1.0g·kg^-1的碳酸钙处理极显著地增加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P〈0.01),显著地降低了根中As含量(P〈0.05),极显著地降低了籽粒As含量(P〈0.01)。因此,在As(Ⅲ)污染土壤上,添加100g·kg^-1的粉煤灰或1.0g·kg^-1的碳酸钙能使小麦产量升高,籽粒As含量下降,有效地缓解As(Ⅲ)对小麦的毒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法研究酸雨(AR)与稀土镧(La)对大豆幼苗叶片光合光反应复合影响的时间效应,旨在探究复合污染因子对植物自修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不同pH值AR(pH3.0、4.0)和不同剂量La(60、300mg·L-1)的单一作用,复合处理对大豆幼苗光合光反应活性抑制程度较大,延缓各参数恢复进程(恢复拐点滞后),恢复程度较小,明显影响了植物的自修复能力。净光合速率Pn与各光合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处理组的植物在修复过程中,Pn变化主要受Chl、Hill反应活性的影响,Mg2+-ATPase活性对Pn的制约最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AR与La复合处理组各光合参数的恢复进程不同步,自修复能力受胁迫强度和胁迫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镧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露天盆栽方法,以氯化镧(LaCl3)溶液浸种处理玉米种子,测定大喇叭口期玉米叶片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及PEP羧化酶(PEPCase)活性。结果表明,高(120 mg.L-1)低(60 mg.L-1)两个La3+溶液浓度条件下,玉米叶片光合午休现象得到缓解,气孔因素是主要原因;La3+溶液浸种处理后,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显著提高,羧化效率(CE)降低,La3+对PEPCas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La3+溶液浸种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提高植株对光能的利用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施钾对夏玉米子粒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用高淀粉玉米品种费玉3号及低淀粉玉米品种豫玉22为材料,研究了钾肥不同用量对玉米开花后子粒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对直、支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以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直、支链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施K2O 225kg/hm2的处理显著比不施钾肥处理提高了两品种子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活性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UDPG-PPase),显著提高了费玉3号子粒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 的活性;施钾降低了豫玉22子粒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活性。施K2O 225kg/hm2提高了两品种穗位叶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能力,促进了子粒淀粉的合成;显著提高子粒直链、支链及总淀粉含量及积累速率,收获时总淀粉含量分别提高13.6%和8.2%,施钾更容易提高费玉3号子粒淀粉含量。中、高量钾提高了高淀粉玉米费玉3号子粒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淀粉的合成;而对低淀粉玉米豫玉22子粒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除可溶性糖含量外,品种与施钾的交互作用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6.
猪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是猪下丘脑中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研究表明,注射GHRH可以显著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其作用机理是GHRH作为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的正性调控因子,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GH。由于注射GHRH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一些促生长添加剂来增加猪下丘脑中GHRH的合成,进而促进垂体GH的合成与分泌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胴体瘦肉率。  相似文献   

17.
花青素(anthocyanin)为糖苷类物质,属于类黄酮色素。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调控基因主要编码R2R3-MYB、bHLH和WD40转录因子,共同调控花青素合成的结构基因的表达,进而控制花青素在植物中的时空表达和沉积的模式(Holton and comish,1995)。本研究以紫色马铃薯为材料,克隆花色素合成的转录激活基因stmyc并研究其表达模式,为阐明马铃薯花色素生物合成和沉积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发育、防止UV损伤、抗病和逆境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EST测序,获得了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登录号:GU980155)。为了进一步了解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特征,我们将其与46种植物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均具较高同源性,编码区相似性约为94%。使用PHYLIP和MEGA4分别构建了邻接树、最大似然树和最大简约树,但经bootstrap检验,最优树未能明确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系统发育地位。以紫花苜蓿查尔酮合成酶的三维结构为参考,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了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的三维结构,发现罗汉果查尔酮合成酶具有保守的活性位点和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猪激素脂肪酶基因(hsl)外显子Ⅷ的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是动物体脂肪分解的关键酶,第8外显子编码着影响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的调节功能区,本研究合成引物PCR扩增第8外显子部分片段,PCR产物经SSCP分析,结果有多态性。该DNA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分析,发现位于基因第2301处发生碱基序列的改良(G→T),使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Glu→Asp)。本研究还分析了多个品种在该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香菇培养料中投放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镉(Cd),研究香菇子实体对Cd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香菇子实体对培养料中Cd的吸收富集规律为y=541.77x2.938(2R2=0.9135)(x、y分别为培养料、香菇中Cd的含量),富集系数达到10.39~18.00,当香菇子实体中Cd的含量为y=1.5mg·kg^-1时,培养料中Cd的临界含量值x=0.1347mg·kg^-1。分别选择3个香菇主栽品种、两种不同栽培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研究香菇对Cd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低富集的品种为"庆元9015",比对镉积累最多的"庆科20"Cd含量降低33.19%,Cd低富集的栽培方式为"离地层架栽培方式"。据此形成了香菇中重金属Cd的综合控防技术,为香菇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