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砷(As)污染条件下(As 0,50,100和200 mg·kg-14个水平)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对全生育期番茄植株生长及其磷(P)营养的影响。试验中各接种处理均成功侵染,侵染率在11.79%~34.36%之间。砷胁迫显著影响番茄植株的生物量,植株生长过程中各个时期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随As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本试验同时发现As 50 mg·kg-1是不接种番茄植株忍受砷毒害的上限,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番茄忍受砷毒害的上限上调到100 mg·kg-1;但200 mg·kg-1已达番茄忍受砷毒害的极限。基质中添加砷对番茄植株不同生长时期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有显著影响。除开花期地上部与其不接种处理根部磷含量外,幼苗期和坐果期植株地上部磷含量与根部磷含量均随着砷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大致递增趋势。番茄植株生长的各个时期(幼苗期、开花期和坐果期)地上部和根部磷吸收量随砷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砷污染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株生长及其对磷的吸收,缓解了砷对植株生长的胁迫。  相似文献   

2.
选取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品种“培杂泰丰”,利用外源添加砷(50 mg·kg-1)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磷硅肥对水稻生长特性和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硅肥的处理,水稻糙米中砷含量为0.504~0.586 mg·kg-1,低于农业部颁布的粮食中砷限量标准(NY 861—2004)中大米砷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糙米砷含量与水稻植株的生物量、稻谷千粒重和秸秆中硅/砷摩尔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秸秆中磷/砷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糙米的砷含量随磷、硅肥的施加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在华南地区同类中度砷污染土壤中可有效控制砷向水稻籽粒运输累积的磷、硅肥最优施加量及配比为40 mg P·kg-1土、50 mg Si·kg-1土。  相似文献   

3.
施用含洛克沙胂鸡粪对蔬菜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鸡粪中的洛克沙胂对蔬菜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施用不含洛克沙胂的鸡粪为对照,考察菜心、萝卜、生菜及茼蒿4种蔬菜施用含洛克沙胂鸡粪后不同收获时期的生物量及砷累积量。结果显示,4种蔬菜的生物量、地上部砷含量及全株砷的吸收总量均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根系砷含量却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相同的采收时期,与对照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的鸡粪对菜心、生菜及茼蒿地上部及根系的生物量有降低作用,而对萝卜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则有一定提高作用,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鸡粪对4种蔬菜地上部砷含量、根系砷含量及全株砷的总吸收量均有提高或者显著提高的作用;在最终收获期含洛克沙胂鸡粪处理4种蔬菜地上部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0.53%、5.56%、11.11%及11.11%,地下部砷含量分别提高52.94%、46.67%、39.22%及28.00%,全株砷的总吸收量分别提高7.07%、30.88%、15.25%及5.57%。结果表明,鸡粪中的洛克沙胂对蔬菜生长具有一定影响,但对不同品种蔬菜有不同的体现,且鸡粪中的洛克沙胂均能提高蔬菜各部位的砷吸收及累积,食用同等量最终收获期的4种蔬菜(可食用部位),含洛克沙胂鸡粪处理可比对照分别增加10.53%、46.67%、11.11%和11.11%砷摄入量。该结果为禽畜粪中洛克沙胂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对以含洛克沙胂的禽畜粪作为肥料的农作物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不同养殖场鸡、猪、牛粪便自然堆放条件下粪便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吉林省部分养殖场不同类型畜禽粪便Cu、Zn含量,以及粪便自然堆放对土壤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猪粪和牛粪中Cu的含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7.12~26.04mg·kg-(1风干样,下同)(均值18.24mg·kg-1)、87.99~463.7mg·kg-(1均值243.6mg·kg-1)、3.95~27.63mg·kg-(1均值12.28mg·kg-1);Zn的含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179.2~340.8mg·kg-(1均值276.9mg·kg-1)、140.5~455.8mg·kg-(1均值381.8mg·kg-1)、150.5~292.3mg·kg-(1均值188.1mg·kg-1)。不同类型粪便中Cu、Zn含量均是猪粪〉鸡粪〉牛粪,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畜禽粪便重金属含量均是Zn〉Cu。在自然堆放条件下,鸡粪和猪粪中的Cu可从粪便向底土迁移,迁移量随粪便中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而牛粪在自然堆放过程中对底土的Cu含量影响不显著,粪底土Cu含量分布规律为猪粪底土〉鸡粪底土〉牛粪底土;鸡粪、猪粪和牛粪中的Zn也可向底土迁移,使粪底土Z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主要积累在粪底土的表层,且不同类型粪便底土Zn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疆奎屯123团土壤砷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砷污染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80年代初,新疆奎屯垦区发现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本文主要以奎屯123团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土壤中砷含量的测定,分析该地区土壤中砷的污染状况,砷的主要来源,探讨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奎屯123团0~20 cm土壤中砷的含量范围在8.36~39.63mg kg-1,算术平均值为16.67mg kg-1,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壤中砷的来源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高砷地下水灌溉以及含砷农药、化肥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砷在该地区土壤中的垂直变化没有呈现出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长期(1989—2009年)不同施肥方式对砷在黄淮海地区典型壤质潮土及作物中累积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有机肥(OM)、OM+无机化肥氮磷钾(NPK)、NPK、NP、PK、NK和不施肥(CK),OM+NPK处理为有机肥和无机化肥氮磷钾各施一半。结果显示,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砷在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的含量均有明显累积,但含量较低(<25 mg.kg 1),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较小。土壤中砷的累积主要与灌溉及沉降有关,受施肥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磷肥中砷的含量明显高于氮肥、钾肥及有机肥,磷肥的长期施用促进了砷在PK处理土壤中的累积,但在作物产量较高的情况下,对其在土壤中累积趋势的影响较小,而有机肥的添加则会减缓这种累积趋势。砷在小麦和玉米两种典型作物组织中的含量分布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其中籽粒中砷的含量显著低于根系及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经过长期不同方式的施肥处理,砷在小麦组织中的含量表现为:PK>OM>OM+NPK>NPK>NP>NK>CK,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并间接受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OM、OM+NPK、NPK和NP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均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促进了砷在小麦体内的富集,但对其在玉米根系中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玉米生长期较短且产量较高,对砷的需求量较大,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的不足抑制了其在玉米根系中的分布,但玉米通过加强组织对砷的转移能力提高了其在茎叶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集耕层(0~20 cm)土样325个,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川中典型丘陵区土壤中砷和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砷和汞含量分别为(8.57±0.175)mg.kg-1和(0.078±0.067)mg.kg-1,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砷含量在空间上整体呈环状分布,以西北部云绣-赵镇一带和中东部黄家乡-三溪-金龙一带呈现出2个高值中心(〉10.5 mg.kg-1),并由这两个中心向北部和东南部两侧逐渐降低。汞含量整体也呈环状分布,但局部出现斑点、块状区域,高值中心(〉0.090 mg.kg-1)有4处,分别位于赵镇、西沟、白果及淮口附近,汞含量沿中心区向两侧逐渐递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砷和汞含量总体呈现出灌溉水田最高,疏林地最低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间砷、汞含量差异显著,砷含量在粘土(10.09±2.93 mg.kg-1)中最高,汞含量在中壤土(0.112±0.120 mg.kg-1)中最高。此外,土壤pH值与砷、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与二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施肥和外源砷对小白菜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肥料与氮、 磷、 钾肥以及不同浓度砷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株高、 根长、 单株鲜重、 砷含量以及小白菜植株脯氨酸(Pro)、 丙二醛(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肥条件下外源砷10 mg/kg促进小白菜生长,鲜重最高,株高、 根长增加,外源砷继续提高则抑制小白菜生长; 小白菜砷含量随外源砷提高而增加,施肥则促进砷吸收; 小白菜Pro和MDA含量随外源砷提高而增加,施肥则有助于降低Pro和MDA含量; 小白菜POD活性在不施肥处理下随砷浓度的提高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以砷 50 mg/kg时最高; 在施肥条件下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小白菜SOD活性在有机肥处理下随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不施肥、 施氮磷钾肥以及氮磷钾肥和有机肥混施处理下随砷浓度的升高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均以砷 50 mg/kg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9.
选用华南地区较为常见的杂交稻、优质常规稻2个水稻品系,16个水稻品种,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待其成熟收获后,分析水稻根表、根部、秸秆、糙米中砷含量及相关影响元素的含量,旨在研究不同水稻品系(种)对砷吸收、转运和积累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为低积累、高耐性水稻品系(品种)的选择及相应的农业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砷在水稻中的分布情况为根表〉根部〉秸秆〉糙米;供试的糙米中砷含量为0.18~0.47mg.kg-1,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4810—1994)。水稻根表铁锰膜中砷含量随根表中铁、锰的增加而富集,相关分析表明,根表铁锰膜形成可以有效降低糙米砷积累,而秸秆磷可以有效降低秸秆中砷的积累。杂交稻各部位的砷含量及转移系数均高于常规稻,且秸秆和糙米砷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天优122的糙米砷积累能力高于其他品种,美香占2号低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复合改良剂对镉砷化学形态及在水稻中累积转运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治理镉砷污染农田土壤,选取湘南某矿区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以水稻盆栽实验研究了复合改良剂HZB(羟基磷灰石+沸石+改性秸秆炭)对土壤中镉(Cd)、砷(As)赋存形态以及水稻累积转运Cd和As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HZB能提高土壤p H 0.19~0.79个单位,阳离子交换量增加22.1%~60.4%;施用HZB使活性较大的酸提取态Cd含量降低了6.5%~22.9%,促进了Cd向难溶态的转变,可使有机结合态Cd增加2.5%~56.5%;施用HZB促进活性As向难溶型的钙型As转化,钙型As含量增加2.8%~53.3%,也可使交换态As含量降低7.0%~39.5%,但当施用量超过4.0 g kg-1时则会增加交换态As含量。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系数在0.65~1.21之间,对As的富集系数在0.033~0.049之间,富集Cd的能力大于As;谷壳对Cd的转运能力最大,而根系对As的转运能力最大;施用HZB有降低水稻根系富集Cd和As的能力。施用0.5~2.0 g kg-1的HZB能降低水稻地上各部位中Cd和As含量;在2 g kg-1施用水平,水稻糙米中Cd和As含量均低于0.2 mg kg-1,达到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The use of organoarsenic roxarsone as a feed additive, which is widely used as a growth promoter in animal production, has caused concern over potential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and arsenic (As) uptake of pakchoi cabbage and tomatoes grown in a gray Fluvo-aquic soil amended with 2% As-bearing chicken manures to which 50 mg kg?1 and 80 mg kg?1 roxarsone were added, respectively. Arsenic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pakchoi cabbage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shoots of tomato. The biomass, As content, and As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both vegetabl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peci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s contents and biomass of the vegetables were positive in pakchoi cabbage and negative in tomato. Arsenic accumulation was apparent in pakchoi cabbage; therefore, crop species with a potential to accumulate As, such as pakchoi cabbage, should be avoided when fertilizing with As-polluted manures due to food safety concerns.  相似文献   

12.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东方香蒲对重度污染土壤中As、Cd、Pb的耐受性能与累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污染土壤处理相比,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48.4、16.9mg·kg-1和316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无显著降低,东方香蒲对土壤中As、Cd、Pb表现了较强的耐受性能;当土壤中As、Cd、Pb含量分别达到285、42.1、1008mg·kg-1时,东方香蒲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明显下降(P〈0.05),表现出植株矮小、叶片枯黄等中毒症状。东方香蒲对土壤中As、Cd、Pb的累积主要在根部,其含量分别可达31.69、35.12mg·kg-1和87.12mg·kg-1,而在茎叶中仅为2.06、2.83mg·kg-1和20.18mg·kg-1,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系数小。研究结果表明,东方香蒲可作为As、Cd、Pb重度污染土壤植物稳定修复的潜在目标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EDTA对铅污染土壤上芥菜生长及铅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EDTA对Pb污染土壤上芥菜生长及Pb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Pb处理对芥菜生物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Pb处理(2000mg kg-1 Pb)芥菜地上部含水量显著降低;Pb处理芥菜体内Pb含量随土壤P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根系Pb含量高于地上部Pb含量;3mmol kg-1 EDTA处理能促进土壤Pb溶解,增加土壤有效Pb含量,影响芥菜的正常生长,芥菜地上部生物量下降,高Pb浓度处理比低Pb浓度处理更明显;EDTA处理14天芥菜地上部和根系Pb积累量都比不加EDTA的对照明显增加,地上部Pb总量增加到对照的13.1~80倍;EDTA处理芥菜地上部与根系Pb含量的比值上升,表明EDTA处理促进Pb向地上部运输,这种促进作用因土壤Pb浓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趋势,按照基本等距离采样的原则,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设施菜地中铬含量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业土壤中铬含量均值为51.17mg·kg-1,与山东省土壤铬背景值66.0mg·kg-1比较,发现其中9.7%的样本含量超过背景值,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GB15618—1995);将4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发现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最高,达53.04mg·kg-1;其后依次为普通农田、露天菜地和对照。同时,研究区域内土壤铬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外周高中间低的趋势。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局部区域设施土壤铬的年累积速率达2.18mg·kg-1·a-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含铬量较高有机肥的大量施用等有关。总体来说,研究区域内农田铬含量处于土壤标准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设施菜地中铬累积的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实验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兰州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蔬菜体系49个样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蔬菜与土壤的铅污染水平以及蔬菜铅富集效应特性。结果表明:①蔬菜种植地土壤铅平均含量为26.30 mg.kg-1,合格率为93.62%,在不同县区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红古区〉榆中县〉永登县;②蔬菜铅平均含量为0.59 mg.kg-1,合格率为60.78%,在不同县区存在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永登县〉榆中县〉红古区;③蔬菜铅富集系数为(1.69±2.99)%,永登县蔬菜的铅富集能力显著高于榆中县和红古区,不同种类蔬菜铅富集能力在不同县区具有差异性;④土壤全钾除与白菜和甘蓝有正相关性以外,与其他蔬菜均为负相关性,其中与白菜、番茄、土豆显著相关,与胡萝卜为极显著相关;⑤土壤速效钾与各种蔬菜的铅富集能力均为正相关性,其中与胡萝卜、甜菜、甘蓝为显著正相关,与番茄、土豆、菜花为极显著正相关;⑥土壤pH值与胡萝卜、甜菜铅富集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菜花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兰州市不同蔬菜产区的各类蔬菜对土壤铅的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不同形态的钾元素及土壤pH值对蔬菜铅富集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地统计学和ICP-MS等方法,研究了基于GIS分析的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土壤中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了农业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田中铅的平均含量为(17.97±1.22)mg.kg-1,与1990年山东省土壤背景值比较,有8.59%的样本出现了累积趋势,而以国家土壤质量Ⅱ级标准(GB 15618—1995)为基础进行分析则尚未发现超标样本;研究区域内4种主要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下土壤的铅含量最高,达(19.83±5.34)mg.kg-1,其后依次为露天菜地、设施菜地和对照土壤;研究区域内土壤铅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以东北部、西部和西南部较高,且有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设施种植条件下,土壤铅含量有随设施年限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年累积速率为0.40 mg.kg-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含铅量较高的有机肥大量施用有关。总体来说,目前研究区域土壤中铅含量尚处于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仍需要注意其累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吕金印  张微  柳玲 《核农学报》2010,24(4):856-862
以5种叶菜为材料,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2种培养方式,测定不同浓度Cd2+处理下叶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生物量、Cd含量、硝酸盐及纤维素含量等生理与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水培与盆栽培养条件下青菜、塌地乌、小白菜、菠菜及芥菜5种叶菜生物量随着Cd2+处理浓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可食部Cd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水培与盆栽Cd2+处理(40mg.L-1和70mg.kg-1)下,5种叶菜中菠菜Cd含量相对较高,青菜Cd含量较低;随着Cd2+处理浓度增加,5种叶菜硝酸盐及纤维素含量升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采用灰度关联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浓度Cd2+处理的5种叶菜中,青菜品质相对稳定及Cd含量较低,为Cd低积累品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土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硒对小白菜抗氧化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硒对小白菜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硒能显著提高小白菜叶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和硒含量,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硒显著降低小白菜体内氧自由基和丙二醛的含量;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作用,抑制小白菜质膜透性的升高。土壤施硒0.9 mg/kg,可提高小白菜对盐分胁迫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